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疗法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110例脑瘫患儿分为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30例、迟缓型脑瘫患儿20例、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10例。所选患儿均行综合性康复治疗措施,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50例痉挛型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显效26例、有效21例及无效3例);30手足徐动型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0%(显效13例、有效14例及无效3例);20例迟缓型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5%(显效5例、有效12例及无效3例);10例共济失调型脑瘫患儿总有效率为40%(显效0例、有效4例及无效6例)。结论综合性康复疗法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措施,写出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55例本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脑瘫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结果55例脑瘫患儿经综合康复护理,25例治愈,29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8%。结论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需要采取综合康复治疗,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和家庭护理,对提高患儿康复率有着促进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小儿脑瘫是发生在分娩前到分娩后1个月内的脑性瘫痪疾病,脑组织表现为非进行性损伤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我国小儿脑瘫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不断提高的重症监护技术降低了早产儿的病死率,脑瘫成为儿童死亡的一种重要原因,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36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8例。A组采用循证护理, B组采用传统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病情恶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2.6%, B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0.9%;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病情恶化率为7.35%,低于B组的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9.71%,高于B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病情,其康复率高,恶化情况控制好,家属对护理满意,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刘大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4):164-16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8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康复训练下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而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性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后6个月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随访6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分别为(96.8±2.7)分、(98.3±3.1)分;对照组患儿干预后随访6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分别为(84.3±4.2)分、(60.4±3.6)分;观察组干预后随访6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加强瘫患儿康复治疗效果,利于提高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之间所收治的200例脑瘫患儿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同时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对比脑瘫患儿康复护理前后各项生理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经过康复护理,所有脑瘫患儿的各项生理功能均显著恢复,且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提高。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脑瘫患儿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有助于患儿生理功能的恢复,因而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郭韶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2):136-136
小儿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甚至影响和阻碍了患者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在针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期间,护理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治疗的整体效果。笔者对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脑瘫患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65例脑瘫患儿实施心理护理、摄食训练护理、语言训练护理、高危新生儿护理。结果: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正确的康复护理提高了患儿治疗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病程,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负担。结论: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小儿脑瘫是发生在分娩前到分娩后1个月内的脑性瘫痪疾病,脑组织表现为非进行性损伤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我国小儿脑瘫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不断提高的重症监护技术降低了早产儿的病死率,脑瘫成为儿童死亡的一种重要原因,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疾病负担。对小儿脑瘫患儿实施康复运动训练,对患儿的日常生活给予护理和指导,不仅可以随时矫正患儿异常的姿势和体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脑瘫的致残率,使患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100例脑瘫患儿(均符合脑瘫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儿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家属对脑瘫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患儿对康复治疗配合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脑瘫康复知识及家庭康复方法掌握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对康复训练配合良好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对康复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配合程度,提高患儿家属对康复治疗认知及满意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18.
方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169-170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在儿科ICU患儿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危重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ICU监护时间短、死亡发生率低、治疗依从性优良率和总有效率高,护理效果更满意,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ICU患儿监护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应当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力听力觉等多种障碍[1]。我国脑瘫的患病率约为0.15%-0.5%,在发达国家患病率0.1%-0.4%。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为痉挛型、共济失调型、手足徐动型和混合型等。 相似文献
20.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1个月内,因为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多种障碍^[1,2]。随着康复理念的普及,患者及其家属已经意识到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