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评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以此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喹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临床资料,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给药途径与药物使用类别,不良反应类型以及占比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处理措施、效果。结果30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7~74岁,平均年龄(52.5±8.7)岁;生殖泌尿系统疾病11例,胃肠道疾病10例;轻度不良反应12例、中度不良反应8例、重度不良反应1例。300例患者中口服给药128例,发生不良反应6例;静脉给药172例,发生不良反应15例。其中左氧氟沙星引发不良反应最少,依诺沙星引发不良反应最多。不良反应包括消化系统不良反应9例(42.9%)、神经系统不良反应6例(28.6%)、变态反应4例(19.0%)、肝脏毒性2例(9.5%)。用药后30 min内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为61.9%,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发生不良反应的占比也随之降低。发生不良反应后,21例患者中停药观察6例,占比28.57%;给予抗过敏药物8例,占比38.10%;给予解热药物7例,占比33.33%。不良反应症状均显著减轻或治愈。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不高,但是仍需医院加强抗菌药物监管,降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患者1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类喹诺酮类抗菌药中左氧氟沙星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不良反应发生的形式主要有皮肤和其附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中皮肤过敏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喹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于给药方式、患者年龄以及时间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控应该继续进行,以保障临床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3.
喹诺酮为抗菌药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它分为四代:第一代的萘啶酸、吡哌酸,由于抗菌谱窄,口服难吸收,不良反应多,临床已不常用。现在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第二代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第三代新氟喹诺酮类(可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格帕沙星),第四代(克林沙星、加替沙星)。因为此类药服用方便,价格低廉.应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4.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新分类法及合理用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氟喹诺酮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组织渗透性强以及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等特点。基于近年来新上市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更宽和临床用途更广,为了更合理的用药,对喹诺酮类药物重新进行分类是必要的。第一代喹诺酮(如萘啶酸)血药浓度低;第二代喹诺酮(如环丙沙星)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谱更宽、活性更强;第三代喹诺酮(如左氧氟沙星)明显增强了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非典型病原体的活性;第四代喹诺酮(目前只有曲伐沙星)对厌氧菌具有明显活性。这种新的分类法有助于临床医师合理地选择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5.
6.
喹诺酮类抗菌药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自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合成后,国内外对这类药物进行了不断的研制与开发。现已发现为第四代。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这类药物也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方面的不良反应。心脏毒性,光毒性反应,软骨毒性及肌腱损伤,肝脏,肾脏毒性等,特别是某些品种因其严重的心脏,肝脏毒性,而停止研发,试验及临床应用,对此应引起我们的警觉,以便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以供参考。方法对本院近5年来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类型,并提出临床合理用药措施。结果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喹诺酮类抗生素处方1573张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发生不良反应16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7%。其中胃肠道反应78例、中枢神经系统反应42例、皮肤及光敏毒性23例、肝肾毒性9例、血液系统毒性11例。结论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合理用药,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注意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2012年我院临床上报的156例喹诺酮类抗菌药所致的不良反应(ADR)报告,建立Excel表格,分别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ADR临床表现、ADR处置等项目并作分析。结果:发生ADR患者中女性89例,男性67例,平均年龄(56.7±1.75)岁。ADR共涉及3种药物,左氧氟沙星88例(56.4%),其中严重ADR12例,莫西沙星58例(37.2%),其中严重ADR12例,环丙沙星10例(6.4%),无严重ADR。临床ADR主要累及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引起ADR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应加强该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监测,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喹诺酮类药物自开发以来由于其抗菌谱广、活性强而受到临床欢迎。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紊乱、神经系统反应、皮肤反应等,大多程度轻微且可自愈。但某些品种上市后因严重的毒副作用而撤出市场,应当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总结其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及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吸收迅速,起效快,半衰期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价格适中等优点,而深受临床医生的欢迎,用量已逐年上升到目前抗感染药的第二位。据国内文献资料报道,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最多的药物是抗感染药,而在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中,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也逐年上升到仅次于青霉素类药物的第二位。因此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分析,引导  相似文献   

11.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药后效应及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后效应及其合理应用。方法参考有关论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后效应、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文献。结果与结论了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后效应,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喹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柔  陈幼亭 《药学进展》2002,26(6):356-358
[目的]调查了解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不良反应。[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2年6月收集到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的类型。临床表现以及诱发药物等进行分析。[结果]喹诺酮类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58例,占全部112例不良反应病例的51.79%中,重度症状者占18.75%,涉及6个器官/系统和9种诱发药品。[结论]随着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使用量的逐渐年上升,应高度重视其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相关性研究。临床用药须了解病人用药史,过敏史,合理择药,注重用法用量,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2011年期间发生的110例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给药不良反应的比例明显高于口服给药;不良反应病例中,以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居多。结论临床中应尽早检查出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相应对策.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10年2月间有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1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117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主要由6种喹诺酮类药物引起,分别为: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其中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分别占的41例和38例;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头痛、静脉炎等.结论 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类抗感染药物,但不良反应症状多;临床应用时要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科学合理地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与疗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建议。方法:在搜集并查阅很多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结果:由于此类药物具有高效、广谱等优点,得到了大量应用。但在用药过程中,随意性与盲目性较大,导致产生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结论: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必须增强合理用药的意识,不可随意滥用此类药物,要合理使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喹诺酮类药品是一种抗感染类药物,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当中。近年来,随着此种药物用量的不断加大,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概率率以及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也随之逐渐增多,从而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及生活质量。为了改善喹诺酮类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文章对喹诺酮类药品的合理使用情况以及其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与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氟喹诺酮类(FQNS)药物是指含啉环系的生物,该类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软骨、肝及肾的损害等。本文针对FQNC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其结构式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在喹啉环上C3-羟基,C4-酮基氧,C6-氟原子是基本结构特征,也是产生药理和毒理作用的主要基团,称为“药效基因”。主要的不良反应都发生在主结构上,但其严重程度则与N1-、C-7-、C8-的侧链演变有关。这些侧链被称为“药动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并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145例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过敏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一般情况、给药途径、给药方式、发生不良反应时间、累及系统等进行分析。结果左氧氟沙星最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41~59岁组人群高于其它年龄人群,静脉给药高于口服和外用给药,单独给药高于联合给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6~40岁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长于其它年龄人群,恢复时间短于其它年龄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为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药物,中年男性通过静脉单独给药可为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影响因素,临床中用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症,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高危人群预防,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贺延新  慎金宏 《淮海医药》2008,26(2):162-163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以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而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主导抗菌药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常用的品种有诺氟沙星、伊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沙星等。为达到合理使用本类药物,追求最佳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延缓耐药性的产生的目的。从多方面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阐述,以期对此类药物应用有一个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孙希山 《齐鲁药事》2004,23(8):57-58
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作用机制独特、药物动力学性能好,以及口服和非肠道给药均有效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于各种感染的治疗。但是随着此类药物的使用,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加,主要表现在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和软骨毒性、光毒性、心脏毒性等。所以人们在利用其治疗疾病的同时,对其不良反应也应有足够的重视,做到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