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结合院内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由该院负责急救的严重创伤患者5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和观察组(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创伤急救模式,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结合院内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比较2组时间效能、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循环-呼吸-腹部-运动-语言(CRAM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完成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有效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救前ISS、CRA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救后ISS、CRAMS评分优于急救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后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CRAM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过程中,采用一体化急救结合院内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缩短救治时间,改善患者创伤程度,降低并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外科严重创伤急救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其急救模式分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急救模式干预,40例研究组接受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救治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77.50%高于对照组37.50%,死亡率5%、致残率17.50%低于对照组22.5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急诊至手术时间、多科会诊时间、辅助检查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议临床抢救外科严重创伤患者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此模式可显著缩短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救治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有利作用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由120院前接诊并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其中的患者89例作为研究组,以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由120院前接诊,但为普通送诊的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效果和患者Bathel指数。结果研究组患者溶栓率高于对照组,溶栓等待时间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溶栓前与溶栓后两组患者的Bathel指数得分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和院内溶栓密切配合,实现无缝链接的一体化救治模式,能够将患者在最短时间内送到具有溶栓资格的抢救中心,达到救治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诊救治中应用HFMEA模式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8—12月急救流程实施前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静脉溶栓的AIS患者73例为对照组,2023年1—7月急救流程实施后接受静脉溶栓的AIS患者72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入院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至溶栓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0.05)。两组急救2周后NIHSS评分均较急救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 <0.05)。研究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症状性脑出血和90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AIS患者急诊救治中实施HFMEA模式下的综合护理有助于缩短抢救时间,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利于患者预后的转归。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在急救时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急救时实施系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救治情况、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溶栓时间(22.53±8.24)h、急救时间(24.61±5.36)min、住院时间(5.36±2.08)d,各项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缓解症状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可以显著缓解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12月实施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由家属护送入院的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急救介入时间比对照组早,有效救治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 0.05),两组手术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心力衰竭、中枢性高热、消化道出血、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 0.05);研究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可以使患者预后效果得到改善,提高生存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金燕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6):186-188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热射病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82例热射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损伤情况、降温情况及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损伤情况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室抢救0.5 h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室抢救2 h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降至38.5℃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为(5.31±0.76)h,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为(6.59±0.99)h,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院内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能有效缩短热射病患者症状恢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抢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抢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抢救成功率、有效救治时间及患者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有效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昏迷患者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120例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按急诊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的急诊护理,研究组60例接受质量改进后的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急救效率和改善急救结局。结果研究组护士预检评估时间为(5.37±1.02)min,静脉抽血时间为(11.52±2.47)min,对照组分别为(9.64±1.73)min,(18.64±2.94)min,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62±1.04)分,残疾率为18.3%,病死率为5.0%,对照组分别为(13.15±1.73)分,26.7%,6.7%,除外死亡,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做好急诊护理干预,不断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能够有效提高急救效率,并改善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就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展开探讨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接收诊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所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手段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应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溶栓中推行临床护理路径,就两个组别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后SDS评分(17.3±4.1)分、SAS评分(23.1±2.1)分相较于对照组(36.8±7.9)分、(43.2±5.7)分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护理后NIHSS评分(9.1±3.9)、barthe指数(74.1±18.9)相较于对照组(19.1±6.9)、(53.2±15.9)显著更优(P<0.05)。结论阿替普酶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护理效果满意,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行急诊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2.57±0.73)min、(7.48±2.36)min、(35.4±2.2)min、(11.82±3.45)min,均高于观察组患者的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0.48±0.26)min、(3.84±1.17)min、(23.7±1.3)min、(8.41±2.23)min,组间比较(P<0.05),对照组院内急性心肌梗死的再发率16%、院内再PCI率22%高于观察组的2%、5%,组间比较,P<0.05。结论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缩短了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救总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了院内急性心肌梗死和院内PCI治疗的再发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过程中实施优质急诊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某院急诊科诊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进行急救专科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急诊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急诊、抢救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急诊干预模式能够明显缩短抢救时间,促进疾病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急诊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接受常规的急诊护理,研究组60例接受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时间、生命体征改善情况和预后。结果研究组静脉用药时间为(4.14±0.62)min,急救总时间为(38.26±6.15)min;对照组分别为(7.19±1.41)min,(60.53±7.31)min,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急救后的生命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存活率为95.1%,病死率为4.9%,对照组存活率为91.7%,病死率为8.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化急诊护理,对提升急救效果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救治及护理干预在突发严重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诊治的突发严重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92例,均予以急诊救治处理,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6)应用必要急诊基础护理,研究组(n=46)则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①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是6.52%,低于对照组的23.91%(P <0.05);②研究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是95.65%,高于对照组的80.43%(P <0.05);③研究组平均抢救时间是(15.33±1.86)min,短于对照组平均抢救时间(27.81±2.14)min(P <0.05)。结论急诊救治及护理干预在突发严重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肯定,有助于提升救治成功率,并减少患者并发症,缩短抢救时间,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马江洪  梁远红  张潇潇  阴玥 《贵州医药》2023,(12):1991-1992
目的 分析并讨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患者均给予rt-PA溶栓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救治时间(首次接触到医疗干预时间、入院动脉血管再通时间、转诊时间、获取知情同意时间)、临床结局(脑血管再通、症状性脑出血以及患者病死)以及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首次接触到医疗干预时间、入院动脉血管再通时间、转诊时间、获取知情同意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脑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有助于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rt-PA溶栓治疗中的救治时间,改善预后效果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其生存质量,值...  相似文献   

16.
丛娜 《江西医药》2021,56(10):1745-1747
目的 探讨传统急救护理与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科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予以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开通时间、溶栓用药时间以及CT完成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段溶栓情况对比,对照组患者在1h内进行溶栓治疗的有3例(10.00%)、1~2h的有16例(53.33%)、3~4h的有11例(36.67%);观察组患者在1h内进行溶栓治疗的有18例(60.00%)、1~2h的有8例(26.67%)、3~4h的有4例(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溶栓后2h、24h、一周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67%vs83.33%)(P<0.05).结论 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模式更能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开通时间、溶栓用药时间以及CT完成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治疗患者的黄金时间,继而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改善急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急救患者,应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急救护理质量作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救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有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急救效果,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急救护理路径干预体会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9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照急救护理程序采取AMI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路径干预,观察两组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进出急诊时间、心肌梗死院内的复发率及病死率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急救护理路径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心率、呼吸、舒张压、收缩压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AMI患者采取急救护理路径干预,使护理人员可以准确、全面地观察病情,避免了因主观原因所致的护理疏忽及遗漏现象,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率,保障了AMI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实施护理,针对最终救治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共计纳入病例84例(均为某院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所接诊病例),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于组内任选42例为对照组由患者家属送至医院后实施对应救治操作,余下42例患者为观察组结合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策实施护理,对救治结果间差异性加以比较。结果:通过统计可以发现,观察组于本次研究中救治用时短于对照组,且在并发症情况上同样存在优势,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进行护理能明显缩短该部分患者救治用时,更能达到对并发症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降阶梯思维结合SBAR的急救-病房转接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急救方案分为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SBAR方案,研究组患者采取SBAR与降阶梯思维共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住院期死亡率、复发率、溶栓时间、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交接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期死亡率及复发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溶栓时间、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交接时间短于对照组,交接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SBAR与降阶梯思维共同干预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加快病情恢复,同时能提高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缩短交接时间,提高护理人员交接质量、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