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  陈格亮  花超  温晓丽  刘璟 《世界临床药物》2013,34(6):356-358,368
目的调查我院内科住院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方法的适用率、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使用情况,为营养支持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新入长宁区中心医院内科的老年患者共500例,应用NRS 2002方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营养支持的使用情况。结果患者的营养筛查适用率为95.20%,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8.8%和31.09%。有营养风险者115例接受营养支持(77.70%),无营养风险者38例接受营养支持(11.59%)。结论 NRS2002方法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有较高的适用率。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存在一定的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目前临床可能存在营养支持的某些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提高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心内科从2012年5月~2013年5月实施风险管理,评估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问题,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关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提高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我科室治疗的5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命名研究组、对照组,每组25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对照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采取常规住院护理,研究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对比护理干预后两组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PSQ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6.00%)比对照组高28.00%,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防范对策并实施。方法:选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救治的24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和12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救治的24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和12名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实施针对性防范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1例,占比0.42%,对照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11例,占比4.58%,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安全性、护理人员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制定并实施针对性防范护理,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我院内科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200例予以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常规组)和针对性护理(研究组),每组10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3.00%,与对照组14.00%比较相对更低,且观察组有相对更高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有利于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风险,对于控制血压稳定、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效果。  相似文献   

6.
徐雯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341-342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方法本院根据心血管内科以往的护理经验,深入研究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据此制定风险管理护理方案,回顾性分析护理方案实施前后本院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根据护理风险因素有针对性的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可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中作用进行简单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2015年~2017年收治的202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总结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多种因素,并对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依据不同患者的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未选取任何安全防范护理,对照组患者选用安全防范护理,两组各101例患者,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各个方面并无明显差异(P> 0.05)。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为35%,而对照组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为10%,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应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如:定期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对一些可能出现风险的部分加大风险管理力度等,进而更好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心血管疾病(CVD)日益突出,老年CVD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01—2009年住院的4245例老年住院CVD患者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提出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及应对措施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结果观察者患者满意率为88%,对照组的满意率为6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为6%,对照组12%,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血管内科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面对紧急情况预先准备应急措施,能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降低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及其对策。方法对心血管内科72例发生风险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药品设备因素、患者和家属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结论针对相应的风险提出对策,帮助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提高风险意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及其对策.方法 对心血管内科72例发生风险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药品设备因素、患者和家属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结论 针对相应的风险提出对策,帮助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提高风险意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浅谈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内科老年患者90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仔细观察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和生理变化,首先医护人员需要和老年患者建立鲁昂好的护患关系,让老年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之后护理人员在对患者从心理方面、用药方面、临床方面进行护理和观察。结果通过对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患者和及其家属的满意度高达96.67%。结论对内科老年患者进行精心贴心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2月~8月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200例,依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均使用心血管内科常规性的护理模式,研究组的患者则使用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模式,记录研究期间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症状发生率与护理有效率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时不良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对缩短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成效显著,相应的也促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得到缩短。此外,在心血管内科患者的优质护理工作当中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也相应的得到了降低,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与生活质量,其护理成效十分显著,值得进行广泛地应用与推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心血管内科患者90例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心血管内科患者对管理满意度;心血管内科住院时间、治疗过程遵医行为;护理前后患者负性心理评分;跌倒、用药错误等心血管内科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心血管内科患者对管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心血管内科住院时间、治疗过程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负性心理评分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负性心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跌倒、用药错误等心血管内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可提高依从性,减少跌倒、用药错误等的发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患者对管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施丽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63-664
目的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老年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教育组,每组60例,教育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和一般常规的护理外还给与综合的健康教育,而对照组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一般常规的护理。结果通过对120名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研究,可以看出经过健康教育的教育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要好,且教育组的5年复发率比对照组明显减低,5年存活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教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对老年心血管内科患者服药依从性、预防复发和降低病死率有很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赵忠秀 《北方药学》2013,(6):109-110
目的:对于心血管内科的急重症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进行研究,探究防范风险的措施。方法: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风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开展了回顾性分析,对护理的风险进行了解。结果:在心血管内科急重症护理中主要存在医院方、医护人员和患者三个方面的风险。结论:加强对医院的管理、提升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可以减少心血管急重护理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应采取的对策。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的内科护理和针对发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改良护理,回顾性分析每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在心内科护理中存在多种风险,经统计分析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8%,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8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常规的内科护理,同时针对发现的各种风险进行改良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2011年1月~2012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以及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共196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196例住院患者中,有156例(79.59%)存在有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孤独、悲观、疑病及过分依赖5种心理问题。其中焦虑恐惧135例(68.88%),孤独129例(65.82%),悲观143例(72.96%),疑病67例(34.18%),过分依赖41例(20.92%)。结论只有了解老年住院患者常常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常规护理前提下,给予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人性化的心理护理,才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9.
张洁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211-212
目的探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56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60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110例出现院内感染,院内感染率为19.6%。院内感染率与年龄、基础性疾病、住院时间、侵入性诊治、抗生素种类等危险因素有关。结论针对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合理应用抗生素并减少侵入性诊治,可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某院心血管内科治疗的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04%(2/98)、护患纠纷投诉率1.02%(1/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7.98±1.31)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极大地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并增强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