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定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2例随机分为闭合穿针组42例和手法复位组40例。闭合穿针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手法复位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闭合穿针组优良率为97.6%高于手法复位组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8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无肘关节内、外翻畸形发生。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较好,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塑形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塑形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116例患儿均采用手法整复,然后塑形夹板外固定,并配合中药外洗及早期功能锻炼。结果:临床愈合时间为4周。解剖复位103例,功能复位13例。结论:手法整复、塑形夹板固定不失为一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加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中药分期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西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综合疗效。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优良率92.5%,对照组优良率8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中药分期辨证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石膏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后分别采用石膏固定和小夹板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选择我院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为两组,其中石膏固定组30例,骨折整复后石膏固定;小夹板固定组30例,骨折整复后小夹板固定。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石膏固定组的优良率为90.0%,夹板组为116.7%,两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后可采用小夹板固定或石膏托固定,但要充分了解这两种固定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辅助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外敷,连续治疗15 d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80.0%(32/40),治疗组为97.5%(3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肘关节功能(疼痛、稳定性、活动范围、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随访6个月,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8/40),治疗组为5.0%(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能提高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愈合效果,促进疼痛、肿胀缓解和肘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复位联合穿针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实验组则给予中医正骨手法联合微创穿针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有效率和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能缩短愈合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平行穿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平行克氏针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85例.结果 临床愈合时间3.5~5.5周,平均4.0周.随访5~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针孔感染,2例肘内翻畸形,无Volkmann挛缩.按照朱盛修等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7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 手法复位经皮平行穿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方法操作简单等特点,适合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复位方法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尽快恢复肩关节的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预防肱骨头坏死、关节僵硬以及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77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肱骨髁上骨折77例,全部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结果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9个月,全部达到骨性愈合,神经损伤亦自行恢复。结论对肱骨髁上骨折,应用手法复位、石膏外托固定,手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且可免除手术痛苦,治疗费用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肱骨髁上骨折58例,全部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结果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9个月,全部达到骨性愈合,神经损伤亦自行恢复。结论对肱骨髁上骨折,应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手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且可免除手术痛苦,治疗费用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冯世栋 《河北医药》2010,32(14):1905-1906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形臂X线透视下,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80例。结果骨折全部愈合。3个月时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145例,良31例,可4例,优良率为97.8%。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易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期配合中药熏洗、按摩,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骨折71例。结果取得了骨折解剖或近似解剖对位64例,功能恢复较好的满意效果,治愈率达90.2%。结论说明正确的手法复位和有效固定,后期配合中药熏洗,按摩。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骨折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5月入我院创伤骨科住院治疗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应用手法复位及夹板外固定治疗者为观察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骨折骨性愈合率及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示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可得到骨折骨性愈合率高,功能锻炼早,软组织修复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石膏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分析术前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7个月。全部病例手法复位成功,未有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肱动脉、正中神经、桡神经及尺神经损伤发生,优良率74%。结论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是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孙权  孙宏桥  董文科 《河北医药》2012,34(14):2106-2107
目的 探讨持续皮牵引配合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在手法复位后分别施以持续皮牵引加夹板固定治疗(治疗组)50例、单纯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48例,观察2组病例患肢肿胀程度及消退情况、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肘关节伸屈功能、肘内翻等指标,比较临床综合疗效.结果 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2组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整复后3 d患肢肿胀加重程度轻,整复后7 d时消肿程度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效优良率,治疗组为94.00%,对照组为8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皮牵引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消肿效果好、稳定性高、利于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佳,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外展架鹰嘴牵引治疗不稳定肱骨髁上及髁间骨折4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肱骨髁上及髁间骨折是两种多发骨折,发病率分别为7.48%、0.48%。这两种骨折一般治疗效果较好,但亦有一部分不稳定的肱骨髁上及髁间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差,主要原因是达不到理想的手法复位或因复位后小夹板及石膏固定难以维持良好的对位而又发生移位,使骨折畸形愈合,严重影响肘关节功能。我院骨科创伤组自1986年以来,用自制前臂外展架配合鹰嘴牵引治疗不稳定肱骨髁上及髁间骨折42例,收到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整复后分别采用石膏固定和小夹板固定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小儿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夹板组40例,整复后小夹板固定,石膏组整复后石膏固定,观察两者在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小夹板固定组和石膏固定组两组患儿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0%和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外固定均可应用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小夹板固定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简便、易换药等优点,但小夹板难以达到长期"维持旋后位",石膏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前臂的旋转活动而牵涉骨折远端的移位。  相似文献   

18.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过去多采用保守治疗: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严重者予鹰嘴骨牵引下复位。移位明显骨折加之软组织肿胀明显手法复位困难,外固定稳定性缺乏而导致骨折移位、后期畸形愈合、解剖功能缺失。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I/型、Ⅲ型患者中,其中采用小切口辅助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56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外固定联合中药外用治疗小儿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对预后结构及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6月我院新诊断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外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外用。比较两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两组不同时间携带角和Baumann角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整复前和整复即刻,两组携带角和Bauman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整复后6个月,观察组携带角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Baumann角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与单纯手法复位外固定比较,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外用治疗小儿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能改善肘关节功能,减少携带角和Baumann角丢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及配合外用中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以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及外用中药为主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35例。结果:随访8月~4年,优18例,占51.4%;良12例,占34.3%;可5例,占14.3%;差0例。结论:采用中医传统方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肯定,后遗症及并发证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