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016年因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入院治疗的76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动脉血管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HISS评分显著下降,且降低幅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再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类并发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确切,提高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
陈长兵 《黑龙江医药》2021,34(2):396-398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术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支架取栓术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血管再通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预后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重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重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例,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在入院时及治疗后两月对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临床结局评定,对照组为既往类似患者。结果治疗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临床结局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重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使用替罗非班能促进血管再通,降低病人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改善重症卒中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的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106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为3~6 h,行脑血管造影明确栓塞血管及部位,应用尿激酶动脉介入溶栓,辅以其他常规治疗,疗程为14 d,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痊愈15例,显著进步33例,进步42例,无变化12例,死亡4例,有效率为84.90%,血管再通率为75.46%,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Solitaire-AB支架取栓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0月焦作市人民医院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入院时基本信息、脑血管病高危因素、血管再通率、术前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术后3d和30d NIHSS评分、GCS评分及术后30d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收集分析。对比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75例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8.67%(59/75);术后3d和30d NIHS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和30d GC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 mR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00%(39/75)。结论急性脑梗死经Solitaire-AB支架取栓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介入检查对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对其进行DSA介入检查及治疗中介入DSA术,观察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变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5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经过DSA检查后发现15例血管正常;41例患者血管异常,其中后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动脉闭塞5例,脑动脉畸形6例,大脑动脉狭窄28例。对41例血管异常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血管完全再通的患者16例,血管部分再通的患者23例,血管未通的患者2例。患者病变较治疗前改善情况显著,病区的面积狭窄度治疗前后分别为(46.1±10.6)%,(12.8±5.3)%;直径狭窄度治疗前后分别为(43.1±11.5)%,(12.1±4.3)%;病变长度治疗前后分别为(7.6±2.3)mm,(11.1±2.2)mm;最小直径治疗前后分别为(0.8±0.3)mm,(2.4±0.8)mm;各个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介入检查提高了疾病的检出率,对治疗提供了依据,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神经介入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顺德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脑血管病患者5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行神经介入术治疗,对照组行开颅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日常生活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介入术治疗脑血管病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再通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552例。入选患者按照0.9 mg/kg剂量标准,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所有患者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进行头部MRA检查,采用TICI血管再通分级标准判断大脑中动脉的再通情况。其中根据溶栓后24 h MRA检查结果分为血管再通组(188例),血管未通组(364例)。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判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神经功能的预后评价,采用改良Rankin评分(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2组患者溶栓后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症状性颅内出血(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的发生率、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血管再通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和预后良好率均高于血管未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血管再通组患者未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有6例患者出现了非症状性颅内出血。血管再通组及血管未通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其他部位出血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再通的患者较未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明显。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患者临床预后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1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展开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在发病后接受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成功再通率显著高于在发病后未接受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6.2%。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血管介入治疗可促使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对患者预后加以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基础治疗;治疗组78例患者在基础治疗之上,给予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血管再通率,并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78例患者中痊愈47例(60.26%),有效23例(29.49%),无效8例(10.25%),总有效率为89.75%,血管再通率为73.07%对照组78例患者中治愈31例(39.74%),有效24例(30.78%),无效23例(29.48%),总有效率为70.52%,血管再通率为44.87%;两组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后,经统计学处理得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血管再通率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1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诊断,选择其中符合介入治疗条件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要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服用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增加支架成形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变血管改变方面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变血管改变方面,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施行支架成形介入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管病变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的介入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华  张中秋  郧立杰 《河北医药》2006,28(12):1175-1176
脑梗死是由于脑局部供障碍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从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急性脑梗死占所有急性脑血管病的50%~70%,是中老年人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可以使高浓度的溶栓剂直接用于血栓,加速溶解过程,缩短血管闭塞到再通时间、提高再通率,脑血流的恢复使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现将我院2003年3月至2005年4月以来采用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84例椎、基底动脉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观察组31例,给予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为100%,术后基本痊愈80.6%;对照组的血管再通率为80.5%,术后基本痊愈62.3%。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术后24h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基底动脉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治疗中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较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门冬氨酸钾镁(potassium magnesium aspartate,PM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设立PMA治疗组和非PMA对照组,治疗前采用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量表评分,再进行临床疗效判定。结果:PMA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P<0.01),病残程度显著改善(P<0.01),治疗显效率67%,高于非PMA治疗组40%(P<0.05)。结论:PMA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疗效,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涤痰汤+牵正散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以期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总计7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1组35例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试验2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涤痰汤+牵正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高于试验1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功能评分优于试验1组(P <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西医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涤痰汤+牵正散加减治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功能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5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回顾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结果 TIMI分级溶栓后动脉再通率为88%,动脉未再通率12%。动脉再通患者基本痊愈,未再通6例患者行15d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动脉再通44例患者NIHSS评分溶栓后检测为0分,未通、部分再通6例患者疗前(8.5±0.3)分,疗后(4.3±1.5)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早期动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12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6例,给予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治疗组患者42例,给予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100%(42/42),术后患者基本痊愈85.7%(36/42),术后30 d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0.2%(69/86),术后患者基本痊愈65.1%(66/86)。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颈内动脉颅外段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治疗中急诊血管内支架介入成形术较单纯动脉溶栓术治疗能明显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症状,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研究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探讨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3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疗效,对比患者术前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评估预后情况。结果 35例患者中24例成功获得血管再通;出院时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90 d,有16例患者达到良好临床预后。结论机械取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的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超早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青年急性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青年急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情况以及血管再通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8.70%、63.04%、67.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27%、28.26%、43.48%,以上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青年急性卒中的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率,安全性好,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巴塞尔指数(ADL)分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的差异;记录两组患者冠脉再通时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管溶栓再通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巴塞尔指数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巴塞尔指数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P 0.05);观察者冠脉再通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 0.05);且观察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出血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 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显著,可提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短溶栓再通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