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仪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80例,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剖宫产术后2组均接受常规预防干预,观察组产妇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仪干预。比较2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剖宫产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出血量,干预前后血液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麻醉药刚失效与术后1 d、3 d、7 d切口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 12.50%,χ2=5.333,P=0.021);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2组产妇APTT、PT、TT较治疗前缩短,D-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APTT、PT、TT短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穴位艾灸配合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108例,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n=54)与观察组(n=54)。对照组以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仪进行预防,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穴位艾灸。干预时间15天,比较两组干预后下肢DVT发生率、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结果:两组骨折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占比及骨折位置比例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骨折患者凝血功能指标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T、APTT、TT水平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干预后观察组骨折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水平均较对照组延长,FIB、D-D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7.41%,显著低于对照组下肢DVT的20.37%(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接受穴位艾灸配合下肢功能康复训练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 DVT 高危产妇1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4例)与观察组(88例)。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后24h 脐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产妇 DVT 发生情况、剖宫产术前及术后第4天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 DVT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产妇纤维蛋白原、APTT、PT 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观察组产妇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 APTT、PT 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3个月两组产妇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DVT 的发生,且不影响 APTT、PT 及血小板计数,不易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行使剖宫产术的160例足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基础产科护理上再行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产妇下肢静脉临床症状积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临床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结论给予剖宫产产妇围生期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剖宫产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及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40例剖宫产产后DVT高危产妇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产妇的DVT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DVT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产妇的APTT、PT、D-D、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FIB低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产妇的APTT、PT长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APTT、PT、D-D及对照组产妇的D-D、FIB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PT短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APTT、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3%低于对照组的1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产产后DVT高危产妇应用低分子肝素效果尤为显著,可有效预防DVT,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术(THR)术后应用利伐沙班治疗患者下肢深静脉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取80例术后应用利伐沙班治疗的髋关节置换术(THR)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间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则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活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T,APTT及PT水平高于对照组,而FIB,D-D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泌尿感染、术后血肿、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THR患者术后应用利伐沙班的依从性,改善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500例剖宫产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的剖宫产术后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围生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以及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下肢肿胀以及肺栓塞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生期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产妇进行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下肢骨科大型下肢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髋部骨折或行下肢关节置换的患者90例,据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术后均给予积极护理+物理(机械)抗凝措施,观察组采用利伐沙班抗凝,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视手术类型决定两组抗凝时间(21~28 d),对比两组术后不同观察时点凝血时间、下肢周径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2,7 d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APTT)均不同程度延长,观察组术后7 d PT[(16.4±3.6)s比(15.6±3.1)s]、APTT[(39.6±5.4)s比(37.3±5.0)s]均长于对照组,且A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4,P=0.039<0.05)。观察组术后2,7 d大腿和小腿周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为(236.2±40.4)m L比(249.4±52.3)m L,局部血肿形成率为2.17%比6.82%,刀口渗血比例为2.17%比4.55%(t=1.343,P=0.183;fisher,P=0.355;fisher,P=0.355)。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为10.87%,低于对照组的25.00%(χ2=3.072,P=0.080)。结论利伐沙班较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大型下肢手术术后DVT的出血率相近,在延长凝血时间、减轻肢体肿胀、降低DVT发生率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时间段在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将所有产妇按照病床的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41,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45,行围生期护理干预),观察产妇的临床护理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4.6%,研究组产妇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2%,2组产妇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χ~2=4.420,P<0.05),经过调查问卷调查,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78%低于研究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3%,对比分析2组产妇的满意度,组间比较(χ~2=4.174,P<0.05)。结论围生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剖宫产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剖宫产术后可以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妇女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以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行剖宫产的478例产妇为观察组,给予围生期个性化护理干预;另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剖宫产产妇500例为对照组,该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比较两组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后1周下肢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84%(4/47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60%(13/500)(χ2=4.45,P<0.05)。两组肺栓塞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生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uos Thrombosis,EVT)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6月,医院以462例择期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备纳入产妇231例,均按照择期剖宫产路径开展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DVT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观察期内肿胀(χ~2=21.92,P=0.00)、疼痛(χ~2=14.93,P=0.D0)、DVT发生率(χ~2=4.22,P=0.04)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拟定择期手术时间至剖宫产术前双腿围增加长度(2.4±1.2)cm,至出院前增加长度(2.7±1.2)cm,高于观察组(1.4±0.5)cm、(1.5±0.5)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7,t=2.34,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EVT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IPC)联合药物预防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预防,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IPC干预。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手术前后凝血功能, 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另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行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的患者40例(DVT组)和未发生DVT(无DVT组)的患者40例, 采用logistics二元回归法分析影响DVT发生的因素。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5.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 P < 0.05);术后7 d, 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分别为(11.73±0.51)s、(27.05±1.17)s、(3.89±0.52)g/L,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3±0.43)s、(27.65±1.30)s、(4.18±0.59)g/L,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拟活血药方预防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在上饶市中医院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的86例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低分子量肝素钙预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自拟活血药方预防,均持续干预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形成情况、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APTT、PT、TT高于对照组,FIB、D-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活血药方可以改善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血浆高凝状态,预防下肢DVT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评估下的分级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1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术后基于VTE风险评估结果 予以患者分级护理,91例)和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91例)。护理前后,测定两组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FIB与D-D,SF-36量表评价两组生活质量,统计两组术后DVT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术后PT(11.26±1.07) s、TT(16.44±1.27) s、APTT (29.98±2.45) s、FIB(3.71±0.16)、D-D (0.62±0.13)g/L,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试验组术后SF~36评分(71.35±6.94)高于对照组,DVT发生率(1.1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TE风险评估予以宫颈癌手术患者分级护理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预防和减少DVT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气压治疗预防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0例剖宫产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预防性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气压治疗.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后1、2 h双下肢肌力恢复情况,下肢疼痛、肿胀、肺栓塞、DVT发生率,满意度.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96例产妇分到观察组(n=48例)和对照组(n=48例),观察组产妇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2.08%(1/48)、8.33%(4/48),经χ2检验,P <0.05。结论在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维央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307-330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的孕足月产妇1 500例.按手术日的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其中对照组744例,护理干预组75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产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传统护理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术后10 d内肺栓塞、DVT、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 结果 术后护理10 d内护理干预组产妇DVT、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12.22、9.04,均P<0.01).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护理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产妇肺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112-114
目的探索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过程中行围产期护理干预价值。方法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选取我院12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并其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对照组有60例产妇,实施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有60例产妇,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7%)、满意率(98.33%)、症状积分(2.36±0.4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效果显著,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保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保守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及低分子肝素预防其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0例新鲜髋部骨折患者,随机抽取60例干预组给予依诺肝素治疗40mg/d,共14d,60例不用依诺肝素(对照组)。观察2组DVT的发生率,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活化凝血因子X(FXa)含量及活性、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D-二聚体(D-D)含量的变化。结果:对照组DVT发生率为56.67%(34/60),干预组为3.33%(2/6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组APTT、PT及T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FXa含量及活性,Fib含量及D-D的含量在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P<0.05)。干预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保守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干预,可降低DVT的发生率,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5月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此次实验进行研究观察,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患者实施脑卒中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TT、PT、APTT以及Fbg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25.45%,对照组患者DVT发生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