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出院后不给予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出院后延续护理,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上延续性护理是否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1.43%。观察组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57%,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疾病改善情况和SF-36评分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护理对COPD患肺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效果。方法 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呼吸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给予呼吸康复训练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试验组(n=41),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施以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与氧气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情况。结果护理前,试验组的肺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氧气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试验组的肺功能显著改善,并且各项生活评分与氧气分压显著提升,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并且能够提升其氧气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选择6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和对照组,归入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总结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呼吸容积和呼气高峰流速均高于对照组,两组肺功能情况比较结果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该病患者采用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有效提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杨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3-244
目的分析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和护理效果。方法 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肺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可以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蒋英 《中国实用医药》2012,7(6):233-23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呼吸训练对肺功能的影响,探讨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至2011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均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在为期6个月的呼吸功能训练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肺功能与呼吸训练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在呼吸训练过程中,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出院后采取延续护理,每个月通过上门随访、打电话指导、门诊复诊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半年后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宣教,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干预后FEV1指标、PEF%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及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EF%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观察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可使肺功能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并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此次研究抽取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2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分组依据患者护理模式不同为基准。采用基础护理措施的41例患者为参照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41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护理效果进行判定。结果经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基础护理模式,比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经证实后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好的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证实后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以使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60例,对照组患者在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实施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干预后生活质量以及肺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其肺功能指标有显著改善,同时改善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对患者的治疗转归非常有利,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在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应用随机抽样法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参与研究。将这80例参与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分别为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加以延续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表(SGRQ),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肺部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依从度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结论论:延续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4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院外治疗中运用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出院前给予常规用药、饮食、运动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肺功能指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肺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OPD稳定期患者院外治疗中运用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方法: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在某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将7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训练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呼吸训练,其中对照组展开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呼吸训练6个月后,对比2组患者肺功能改善状况.结果 呼吸训练6个月后,2组患者肺功能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精心科学的呼吸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可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就呼吸训练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于我院选择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呼吸训练干预,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及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及肺功能指标均比对照组优,且P0.05。结论: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采用呼吸训练予以干预,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各项指标,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慧芳 《中国药业》2013,22(11):64-6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用于布地奈德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医院诊治的80例患者,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后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在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患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普通护理服务(常规组50例)和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组50例),观察两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明显,实验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情况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P <0.05)。结论相较于普通护理服务,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的情况。方法选择近三年来本院呼吸内科好转出院的老年COPD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半年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护理干预,半年后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老年COPD患者经6个月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及呼吸体操锻炼对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