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索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心理分析和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04年1月确诊FD患者和2004年5月确诊IBS患者各90例,以及健康调查者90例,发放症状自评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结果临床研究发现能性肠疾病患者症状自评表总分呈上升趋势,且抑郁自评表和焦虑自评表也较对照组高。给予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使用抗消化、抑郁及焦虑性药物可有效控制症状,经治疗3个月后各自评量表均得分均有所下降,有效率达86.67%。结论经调查发现精神因素可导致患者患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给予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药物治疗,对心理疾病进行干扰,可提高抗焦虑治疗效。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心理测评及抗抑郁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心理异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的关系,并探讨抗抑郁治疗对FD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FD患者及100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评,比较2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采用评分法对FD患者进行症状评分,随机将心理测评异常的FD患者分为常规组及综合组,分别给予抗消化不良药物及在此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文拉法辛治疗,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将综合治疗有效的病例随机分成维持组及停药组,维持组继续给予文拉法辛维持量治疗,观察6mo中2组的复发率。结果:FD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综合组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文拉法辛6mo维持治疗复发率低于疗程结束后即停药者。结论:焦虑、抑郁的心理异常是FD发病的危险因素,但用抗抑郁治疗可提高FD患者常规治疗的有效率,6mo维持治疗能有效降低FD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评估胃肠起搏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功能性胃肠病患者52例,按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6例,观察组以频率3.5次/min的刺激电流“驱动”胃电活动进行治疗,对照组以频率1次/min的刺激电流“驱动”胃电活动进行治疗,通过临床症状、胃电图(EGG)、胃排空试验指标判断疗效.结果 观察组明显增强胃排空,减轻和消除胃动力障碍症状,而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症状总分的改善和胃排空的改善正相关(r=0.3289,P=0.018);胃排空的改善和餐后胃电节律改善正相关(r=0.4196,P=0.002).结论 胃肠起搏器能有效改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4.
抗抑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健梅  白桦 《贵州医药》2006,30(4):342-34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群,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20%~40%。国内统计约占胃肠专科门诊1/3以上,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98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部队功能性胃肠疾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某部队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人群分布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多层次、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6720人,采用罗马Ⅲ分类及诊断标准设计问卷,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结果该部队FGIDs总患病率为25.04%(1683/6720),其中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最高,为13.02%;其他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功能性消化不良5.92%、功能性便秘5.49%等。1683人中有804人表现为两种及两种以上症状者,即FGIDs的症状重叠率为47.77%(804/1683)。结论FGIDs是影响部队人群生活质量的一类常见疾病,可以通过加强对FGIDs的研究,以减少FGIDs的发生,提高部队人群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的86例胃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形态、位置及患者自身特征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术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行1~2年的随访。结果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86胃肠肿瘤患者中,症愈患者48例,症愈率为55.8%,死亡患者3例,病死率为3.5%,复发患者35例,复发率为40.7%,其中死亡的3例患者均为恶性肿瘤。结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肠胃肿瘤患者疗效确切,但应注意应该根据患者的肿瘤特点及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降低患者的术中风险及术后复发率,达到安全有效治疗胃肠肿瘤患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有效干预方法。方法将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如抑制胃酸分泌药、促胃肠动力药等);实验组患者先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宗氏自我评定抑郁量表(SDS)评分,然后予以常规治疗及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疗程为8周.然后判定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加用抗抑郁药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与精神因素的关联及联合抗抑郁焦虑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精神量表评分,然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组给予抗消化不良药物、抗抑郁焦虑药物、联合抗抑郁焦虑治疗,治疗8周后进行精神量表评分、消化道症状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联合抗抑郁焦虑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应用抗抑郁焦虑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功能性的消化不良使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做相关的分析和探讨。方法将100例出现功能性的消化不良患者随机的分成50例观察组和50例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口服多潘立酮10mg,一日3次;对照组的患者口服西沙必利10mg,一日3次,吃饭前的20~30min服用,1个疗程持续1个月。结果总的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有统计学的差异。结论使用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的消化不良,临床的效果明显,不良的反应很少,可以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抗抑郁焦虑药佐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0年1月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抗焦虑抑郁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方法总结2007年6月至2011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46例资料,按照手术切除范围不同分为三组:局部切除的A组15例,肿瘤及器官切除的B组13例,扩大切除的c组18例,术后统计三组患者5年内生存率,最后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结果A组患者5年内死亡2例,生存率为86.7%,B组死亡3例,生存率为76.9%,C组死亡3例,生存率83.3%,统计学t检验表明三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范围对患者生存率没有显著性影响,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包括肿瘤大小及复发转移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采用抗抑郁类药物对患有脑卒中的患者进行神经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抽取68例患有脑卒中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4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B组在此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类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SS、ADL、HAMA评分结果,复发情况,睡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的CSS和HAMA评分明显低于A组患者;ADL评分明显高于A组患者;出现复发和睡眠障碍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抗抑郁类药物对患有脑卒中的患者进行神经康复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并能够有效控制复发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施建发  叶宙 《海峡药学》2003,15(6):71-72
目的 探讨西沙比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62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西沙比利,每日3次,每次10mg,连用3周;对照组服麻仁丸.每日2次、每次6g.连用3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75%。结论 西沙比利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莫沙必利作为胃肠促动力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我们于2001年5-7月进行了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上腹痛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治疗对胃肠术后改善胃肠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胃肠术后接受早期营养治疗患者中选取52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是否采用早期营养治疗方法治疗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早期营养治疗方法治疗)和对照组(没有采用早期营养治疗方法治疗),均为26例,对比两组患者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切口感染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切口感染率和住院时间,治疗组患者排气恢复时间和排便恢复时间同对照组患者间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结论对胃肠术后改善胃肠功能患者临床治疗上早期营养治疗方法具有良好作用,其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朱宏斌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73-227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l勺功能性胃肠疾病,欧美国家发病率达19%-41%,平均;2%,国内为18%-45%。由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故乃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为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采习西沙必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心里疏导治疗FD3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高,占消化专科门诊20%~40%。临床表现为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胀气、反酸、食欲不振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认为主要与胃肠动力功能紊乱有关,但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FD的疗效欠佳。目前有很多学者认为与精神心理因素、内脏感觉功能异常、迷走神经张力低下等因素关系密切,因此,精神心理方面的治疗成为一项重要治疗措施。我们观察了68例FD患者,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FD患者68例,年龄20~68岁,平均(39.2±4.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功能性治疗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2010年6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64例髁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性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及12个月的张口度、咬合关系优良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6个月及12个月的张口度、咬合关系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功能性治疗在髁突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较佳,可显著改善咬合状态,并且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