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肾综合症出血热(EHF)近年来呈上升的趋势,而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于1998年1月至2002年6月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联合治疗肾综合症出血热(EHF)少尿期患者50例,疗效良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近4年收治的EHF住院患者,即往无心、肝、肾等疾病,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关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并发高血糖的临床病例报道日益增多,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但有关EHF患者胰腺的病理改变在文献报道中仅有一些零星描述,而胰岛β细  相似文献   

3.
近年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EHF)病毒可定位于肝肺肾等脏器,并从单核细胞、骨髓细胞中分离出EHF病毒。其病原学研究的进展,使检测EHF患者特异性抗体的各种免疫学方法逐步建立,为EHF的早期确诊提供了有力的检测手段,为了寻求简便、敏感患者易接受的检测方法,我们对33例EHF患者的血、尿、唾液进行了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材料与方法 一、标本来源 本组33例患者均系1986年10月~12月临床确诊  相似文献   

4.
张晓丽  陈立周 《航空军医》1995,23(5):314-317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病毒出血热的一种,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病和出血性肾病肾炎、朝鲜出血热、流行性肾病和流行性良性肾病等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1976年分离出汉坦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87年以来以新型利尿剂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肾功衰竭、少尿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本组25例是1987年10月至  相似文献   

6.
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相关抗原(EHF-AA)阳性黑线姬鼠(传至第8代)的肺、肾、肾上腺悬液,接种豚鼠,制备的荧光血清,经实验研究表明:(1)该血清与EHF急性期病人血白细胞作用时,仅在单核细胞中能检到EHF-AA,而非疫区门诊病人和输血员均为阴性,用兔及人荧光血清作对照,所得结果与豚鼠荧光血清相同;(2)用EHF病毒制成的细胞抗原片进行阻断试验时,发现经EHF病人血清作用的标本,荧光强度受到明显抑制;(3)抗体效价较免疫前显著增长。这些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血清是特异的,并佐证EHF-AA在黑线姬鼠中的传代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纤维连接蛋白(Fn)及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Ⅱ)在小鼠肾小体发育中的时空性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合体视学方法测定不同胚龄(E,12、14、16和18d)及生后日龄(P,1、3、7、14、21、28和42d)小鼠肾小体Fn和僻TBF-βⅡ的表达及其含量变化.结果 Fn在除逗号小体以外的各期肾小体基底膜处均有表达,TGF-βRⅡ在各期肾小体内均有表达,且两者的表达量均随着肾小体的发育逐渐增加.结论 Fh和TGF-βRⅡ在小鼠肾小体发育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空性,推测两者在小鼠肾小体发育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接种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的小鼠乳鼠可以出现明显发病。经免疫荧光检查,发现在感染动物的脑、肾、肺、心、肝等许多内脏中存在病毒抗原,且可用Vero-E6细胞从病鼠的血、尿及内脏中分离出病毒,从血清中检查出抗体。本文报道对感染动物作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并用酶标抗体(IP)染色法确证病毒抗原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材料和方法一、病毒、动物、感染方法及检查标本的取材及处理方法参见前文。二、酶标抗体检测 1.特异抗血清:EHF病人血清及兔抗EHF“A-5”株免疫血清。 2.对照血清:森脑、登革热Ⅲ型和乙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人流行性出血热 (EHF)的特点 ,总结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 :对老年 (≥ 6 0岁 )EHF 131例的诊断、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 ,并与同期收治的非老年组 (<6 0岁 )EHF 12 0例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EHF占同期EHF(973例 )的 13 6 % ,病死率 7 8%。老年EHF重型和危重型病例多 ,发病早期表现不典型 ,误诊率高 ,病程各期明显延长 ,肾功能损害严重且持续时间长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18 8% 8 3%、继发性肺部感染 39 6 8% 10 2 %、肺水肿 2 8 5 7% 7 3%、消化道出血 38 6 % 2 0 6 %、营养失衡12 7% 3 8%等 ,EHF的并发症老年组高于非老年组 (P <0 0 5 )。结论 :老年EHF病情重 ,早期表现常不典型 ,病程持续时间长 ,合并疾病和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PTEN基因编码蛋白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大鼠肾成纤维细胞分泌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的影响.方法 用重组PTEN腺病毒转染体外培养大鼠肾成纤维细胞,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TGF-β1组(给予TGF-β1刺激),PTEN TGF-β1组(Ad-PTEN转染后给予TGF-β1刺激)和GFP TGF-β1组(Ad-GFP转染后给予TGF-β1刺激).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检测PTEN mRNA表达.转染36h后TGF-β1体外刺激,TGF-β1刺激24h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ColⅣ、FN水平.结果 PTEN腺病毒转染后可见明显绿色荧光蛋白表达,PTEN mRNA表达增多.TGF-β1组及GFP TGF-β1组较对照组ColⅣ、FN分泌量明显增多,PTEN TGF-β1组较TGF-β1组及GFP TGF-β1组ColⅣ、FN分泌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PTEN基因编码蛋白能抑制TGF-β1刺激所致大鼠肾成纤维细胞分泌ColⅣ、FN,故可能具有抑制残肾纤维化、延缓残肾毁损速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发现流行性出血热(EHF)急性期病人血白细胞中含有EHF抗原,并分离出多株EHF病毒。为探明病毒在白细胞中是吸附还是复制,采用从EHF病人血贴壁白细胞(95%单核细胞)中分离出的EHF病毒接种到正常人的贴壁白细胞上。结果证明,EHF病毒在贴壁白细胞中能增殖,有免疫荧光颗粒白细胞的数量随时间而增加,并可在同一正常人贴壁白细胞中传3代。提示人体内单核吞噬系统的细胞可能是EHF病毒复制的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及β-七叶皂甙钠减轻大鼠烫伤后氧自由基损害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烧伤后急性肾损伤(Acute Renal Injury,AR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作30%TBSA Ⅲ度大鼠烫伤模型,并随机分为盐水组(M)、丹参组(S)、β-七叶皂甙钠组(A)及联合组(C,丹参+β-七叶皂甙钠),另设假烫对照组(N),每组8 只.烫伤后24h取外周血测白细胞粘附聚集(LAA),取肾组织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肾组织含水量(WCT).结果:丹参组、β-七叶皂甙钠组及联合组外周血LAA、肾组织MDA及WCT明显低于盐水组,联合组最低;SOD含量明显高于盐水组,联合组最高.结论:丹参及β-七叶皂甙钠通过减轻中性粒细胞(PMN)在肾内的聚集、粘附,减少肾组织内氧自由基的含量,提高抗氧化剂SOD的水平及减少肾含水量等机制,对烧伤后ARI有一定防治作用,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1983~1985年,由沈阳(沈)、南阳(南)及黑龙江(龙)三地区研究组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505例,运用六经辨证治疗236例为EHF,的中医治疗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南组共收治EHF患者134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74例。沈组共收治243例,观察组112例,对照组131例。龙组共收治128例,观察组64例,对照组64例。各区分组均按EHF防治方案标准诊断分型,采用随机分层抽样分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亲和层析纯化的羊抗人 IgMu 链抗体为包被抗体的抗体捕捉 ELISA 法,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感染的重型、危重型患者血清和唾液中测定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IgM(抗 EHF—IgM),进行对比观察,以探讨唾液标本在 EHF 诊断上的意义。检测结果:28例 EHF 患者唾液中检出抗 EHF—IgM 者26例,符合率92.86%,在15~20病日 IgM 抗体滴度逐渐下降,22病日后唾液 IgM 呈阴性。结果提示:唾液中抗EHF—IgM 高峰在病程早中期(1—14病日),只要采样时机合适即可获得高的抗 EHF—IgM 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Caspase-1激活的细胞因子在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肾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HC组)、SAP6h组、SAP12h组、SAP18h组,每组8只.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胰胆管诱发大鼠SAP模型.通过HITACHI-7150型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水平,酶化学法测定肾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半定量RT-PCR检测肾内Caspase-1、IL-1β及IL-18 mRNA的表达.结果 SAP造模后各组血清BUN、Cr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并伴有肾组织MPO显著增加,与HC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C组肾内可见Caspase-1及IL-18 mRNA表达,但IL-1β mRNA表达较弱;SAP各组肾内Caspase-1、IL-1β及IL-18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Caspase-1激活、IL-1β及IL-18的过度表达可能与SAP肾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大豆黄素2种主要的植物雌激素对5/6肾切除鼠残余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沉积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32只鼠作5/6肾切除,将术后2周存活的27只鼠分为金雀异黄素组(9只)、大豆黄素组(10只)和对照组(8只),另有8只为假手术组.检测各组术前、术后第4、8周生化指标.观察第8 周肾组织的病理改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α-SMA的沉积情况,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转录以及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金雀异黄素组和大豆黄素组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减少,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下降(P<0.01),肾小球硬化程度明显减轻,肾小球内α-SMA沉积显著减少,TGF-β1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 金雀异黄素和大豆黄素可以降低5/6肾切除鼠残肾组织α-SMA的沉积,原因可能与抑制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发病机理,倾向于一种免疫性疾病。为证明这一问题,我院曾于1983年11月至1984年2月以随机分组方式对109例EHF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其CIC、C_3、CH_(50)及特异性抗体IgG、IgM。本文就这一结果报道如下,并着重讨论EHF免疫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以及人白细胞干扰素(IFN)对这些免疫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交泰饮对顺铂肾毒性大鼠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顺铂肾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取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苯那普利阳性对照组(苯那普利组)、新交泰饮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新交泰饮高剂量组(高剂量组).采用尾静脉注射顺铂5 mg/kg,1 次/w,连续3次的方法复制顺铂肾毒性模型.于第1次注射顺铂当日,各组开始进行相应药物灌胃,6 w后观察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及TGF-β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各给药组大鼠肾脏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模型组TGF-β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强阳性表达,各给药组TGF-β1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新交泰饮能减轻肾脏的病理变化,使TGF-β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这可能是本药抗顺铂肾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18例早期重症和危重症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免疫粘附功能进行检测后初步证实:EHF患者早期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是低下的。在此基础上又对29例EHF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四种方法的检测,并对其中15例时行了动态变化的观察,与健康人比较。进一步证实EHF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在发热期和恢复期均低下,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RCIA)6.19±2.12~5.87±1.30%(P<0.001)。红细胞增强粒细胞吞噬作用率(ERRPN)在发热期较健康人增高。98.17±47.39%6(P<0.05),恢复期降至78.67+37.07%(P<0.05)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率(RFER)发热期8.80±64.10%(P<0.001),红细胞免疫抑制率(RFIR)18.65±19.67(P>0.05)。恢复期RFER、RFIR逐渐恢复正常,分别为33.76±18 55%(P<0.05),和18.65±19.67(P>0.50)。提示:红细胞参与了EHF的发病过程;RFER和RFIR是EHF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定量评价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后肾功能早期损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8例上皮性卵巢癌满意减灭术后,PT方案首次化疗前后分别行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峰时间(tb)、半排时间(C1/2),同时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尿β2-微球蛋白(β2-M)、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等肾功能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8例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比较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下降(P<0.01),肾动态显像主要特点表现为双肾血流灌注峰值下降,tb及C1/2延长(P<0.05);MA明显上升(P<0.01),而BUN、SCr、β2-M等指标变化均不明显.结论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可敏感地监测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后肾功能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