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血液流变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观察了 10名世居平原的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进行 4周高原 (1917米 )训练前后血粘度 (ηP)、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数 (RBC)、网织红细胞 (RC) ,血沉 (ESR)和纤维蛋白原 (Fib)、总蛋白 (TP)、血浆白蛋白 (ALB)的变化 ,并与 12名世居高原运动员 (高原对照组 )的血流变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1)高原训练期间机体血液流变性可得到改善 ;(2 )高原训练对血流变性产生的有利影响 ,至少能维持到下高原 3周后  相似文献   

2.
该文提出,用人工降低环境的大气压和吸入气中氧浓度的办法进行仿高原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耐力与速度,减少体力消耗,提高运动员的耐缺氧能力。但便携式器材有一定呼吸阻力,CO_2的滤除性能尚不够满意。  相似文献   

3.
对国家花样游泳队 4 3名运动员于 2 0 0 3年 10月的高原训练进行全程跟踪 ,并测试相关生理生化指标 ,结果发现 ,上高原后 ,运动员Hb、T、RBC、HCT、WBC等指标均稳步上升 ,尤其是Hb、RBC、HCT ,在上高原后第 2周明显升高 ,与刚上高原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与第 2周比较 ,第 3周升高幅度较小 ,但睾酮显著升高 ,上述指标在第 4周达到较高值。CK的高值出现在上高原后第 2周 ,为 2 0 8 33± 92 2 6U/L ,第 3周、第 4周则持续下降。WBC数无显著变化 ,但有上升趋势 ,提示运动训练负荷不高。建议高原训练时 ,在血红蛋白出现第 1次峰值时 ,可考虑增加运动负荷 ,尤其是运动强度 ,以达到提高机体潜能、强化提高体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补充大豆多肽对中长跑运动员训练期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观察大豆多肽固体饮料对耐力项目运动员促进恢复的作用。方法 :2 1名男性省级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 (n =7)、补糖组 (n =6 )和补肽组 (n =8)进行为期 4周的大强度训练 ,补肽组每天训练课后补充含有 8g大豆多肽和 35g糖的运动饮料 ,补糖组服用含有 35g糖的饮料 ,对照组服用外观及口感与大豆多肽饮料相近的安慰剂。实验前、训练两周后及实验后对受试对象的体成分、RPE等级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试。结果 :补肽组运动后的体重、瘦体重比实验前明显提高 (P <0 0 5 ) ,血清睾酮水平比对照组显著提高 (P <0 0 5 ) ,而补肽组RPE等级显著下降 (P <0 0 1) ,同时血清肌酸激酶亦下降 (P <0 0 5 )。结论 :服用大豆多肽可促进中长跑运动员瘦体重的增加、提高血清睾酮的水平以及降低训练后RPE的等级 ,提示大豆多肽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并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此外摄入大豆多肽可降低中长跑运动员运动后血清肌酸激酶的水平 ,提示大豆多肽有促进骨骼肌损伤组织的修复以及减少细胞内肌酸激酶外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原适应对体液调节激素对亚极限运动反应的影响[英]/Rock……//J.Appl.Physiol.1993.Sep,75(3).1208~15.为明确在亚极限运动时高原适应对血浆心钠肽(ANP)水平的影响和其与肾素和醛固酮的关系。7例年龄17~23岁...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对中国游泳队在1986年亚运会前到1988年奥运会的三年里所进行的9次高原训练中,从血乳酸、超声心动图、血红蛋白、尿蛋白、体重等方面,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了监测;认为高原训练的超量恢复,从乳酸—速度曲线右移,心血管功能的改善,血红蛋白的回升,在机能方面得到验证,提示为运动成绩提高的物质基础,说明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在数次重大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是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正> 研究高原气候和高原训练对于人体机能的影响,这对阐明人体的适应机制和合理地安排高原训练都有一定意义。高原气候和高原训练对于人体机能的影响,国内外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上海生理研究所报导6名青工在2600米高原上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湿热环境中补液对青少年中长跑运动时感觉反应的影响,探讨感觉反应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交叉试验设计,8名男性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均需完成高温高湿运动(对照)和高温高湿补液运动(补液)两阶段试验。试验时,对照阶段运动员禁止饮食,在33℃、相对湿度80%的环境房内先站立10min,随后以70%VO2max强度蹬骑功率自行车40min或至力竭运动终止。补液阶段运动员进入环境房前15min、运动开始后20min分别补充200ml某饮料,其他过程与对照阶段一致。两个阶段之间洗脱10天。测量被试进入环境房前后的直肠温度(Tre),运动10min和终止时的环境症状量表值(ESQ),运动10、30 min及终止时的主观疲劳感觉(RPE),运动0、10、30 min及终止时的口渴感觉(TST)、温度感觉(THM)和肌肉疼痛感觉(MPN)评分。结果:16人次试验中,12人次在达到设置时间前力竭,补液阶段的平均运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阶段(P<0.05);各观察时间点RPE、TST、THM和MPN评分随运动时间延长均显著升高(P<0.001);对照阶段运动30min时的RPE、TST评分显著高于补液阶段(P<0.05),两个阶段其他时间点的感觉反应评分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终止时,两阶段Tre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阶段ESQ量表中条目1、3、6、11评分显著高于补液阶段(P<0.05)。RPE与TST、THM、MPN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P<0.05)、0.777(P<0.01)及0.420(P<0.05)。结论:补液可增强湿热环境下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时间。湿热环境下运动时RPE与TST、THM、MPN评分相关。  相似文献   

9.
高压氧对长跑运动员急性疲劳恢复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长跑运动员急性疲劳恢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1 8名健康男性长跑运动员 ,随机分为高压氧组、高压空气组和常压空气组 ,每天一组长跑 2 5km。在长跑前、长跑结束后即刻、吸高压氧后以及恢复后期测心率、血尿素氮和血乳酸及记录主观疲劳感。结果 :长跑结束后所有受试者心率均增至 1 75次 /分以上 ,血尿素氮 (BUN)增至 8 6mmol/L以上 ,血乳酸 (BL)增至9 8mmol/L以上 ,自觉很累 ,肌肉酸痛。吸用高压氧后 ,各项指标的改善与高压空气组和常压空气组相比更加明显 (P <0 0 1 ) ,疲劳感和肌肉酸痛基本消失。结论 :高压氧对运动员急性疲劳的恢复过程有明显促进作用。BUN和BL与疲劳感存在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灸对大负荷训练期间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方法:12名中长跑男子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6名)和实验组(6名),在准备期的大负荷训练阶段进行实验。第1周为适应训练周,第2~4周为大负荷训练期,第5周为调整训练周。大负荷训练期间每天训练2次,每周训练6天;实验组每天下午训练后,分别交替选取(1)关元穴、足三里穴(双)和(2)关元穴、三阴交穴(双)两组穴位进行艾灸治疗,每天灸一组,使用艾灸器内置纯艾条,分别置于上述穴位上温和灸刺激,每次30 min,每周治疗6次;从大负荷训练周开始至调整训练周结束,共灸治4周。对照组同实验组进行相同的训练和生活,但不进行艾灸治疗。分别在大负荷运动训练前、大负荷运动训练3周后、调整训练1周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运动员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相对含量。结果:(1)实验组大负荷运动训练3周后CD3+、CD4+、CD8+T细胞比大负荷前明显增加(P<0.05),且CD3+比对照组大负荷后明显增高(P<0.05);(2)调整训练1周后,对照组CD3+、CD4+、CD8+T细胞与大负荷训练后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且低于运动员正常值范围,实验组CD3+、CD4+、CD8+T细胞比大负荷训练后降低(P<0.05),且CD3+、CD8+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3)对照组大负荷训练3周后CD4+/CD8+比值较大负荷训练前明显上升(P<0.05),调整训练1周后仍继续上升(P>0.05),实验组大负荷训练后升高,调整训练1周后恢复,前后3次检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能提高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大负荷运动训练期间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可防止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低下,预防CD4+/CD8+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长时间高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免疫机能和血清瘦素的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20名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进行持续60天的高原训练(海拔2200 m),训练分为两个大的训练阶段,7天为1个训练周,每个训练周包含2个小周期。内容以中低强度有氧耐力训练为主。上高原后第1、4、10、25、38、60天,即每个训练小周期、训练周或大训练阶段调整结束后次日清晨,空腹采集前臂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瘦素,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皮质醇,以Beckman COULTER AC T10血球仪测定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以Binding Site AD200光散射光度计测定免疫球蛋白。结果:(1)与上高原前的(6.55±1.31)×109/L比较,WBC计数在上高原后1天[(5.62±2.26)×109/L]下降14.2%,高原第10天为(6.51±0.97)×109/L,回升至接近高原前水平;高原第25天为(5.24±0.82)×109/L,与高原前、高原第10天比较显著下降(P<0.05)。(2)LY%与WBC计数变化趋势近似,高原第25天[(29.37±5.88)]%大幅下降,与高原前的(40.43±6.64)%和高原第10天的(36.62±6.9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原训练第38天、第60天LY%分别为(32.49±4.92)%、(28.18±3.71)%,均显著低于高原前。(3)上高原1天后,血清IgG[(12.11±2.18)g/L]显著升高(P<0.05);之后,IgG无明显变化;血清IgM和IgA高原训练阶段与高原前比较均无显著改变。(4)整个高原训练过程中,血清LP均值无显著性改变(变化范围6.12~6.56 ng/ml)。结论:高原训练第25天左右,免疫机能可能下降;经10天调整训练后略有恢复,至上高原后第60天仍低于高原前。长时间高原训练过程中,血清LP与免疫机能之间的变化关系仍需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平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进行平原训练时身体机能的变化。方法:以12名世居高原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系统测定其平原训练前、平原训练1周后、3周后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C)、红细胞压积(Hct)、血清睾酮(T)、皮质醇(C)等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平原训练1周后、3周后的VO2max等生理指标。结果:世居高原的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在平原训练期间,血清EPO水平逐渐下降,且3周后下降显著(P<0.05);平原训练1周后和3周后,RBC和Hb含量均显著下降,Hb在3周后下降幅度更大;RC和Hct变化不明显;血清T、C、T/C值在下高原后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VO2max等相关心肺功能指标在平原训练3周后均低于1周后的值,但呼吸商(R)有所升高,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世居高原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平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有所下降,且3周后的下降程度比1周后更加明显。提示世居高原男子中长跑运动员到平原参加比赛时最佳时间应在1周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习服对湿热环境下运动机体体液调节激素ALD、AVP、ANP、NE及Hsp70的影响。方法:16名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热习服组(HA)和对照组(HC),每组各8人;HA组先进行10天的热习服方案,使机体产生热习服,然后进行一次33℃、80%RH湿热环境下的40min、70%VO2max运动强度的热负荷运动;HC组不经过热习服阶段,直接进行一次同于热习服组的热负荷运动。热负荷运动前后测试实验对象的热应激的生理学指标及体液调节激素ALD、AVP、ANP、NE及Hsp70的水平,观察两组实验对象测试指标在热负荷运动前后的变化。结果:热负荷运动后,HA组和HC组核心温度和心率均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出汗率无显著变化;HA组热负荷运动后的核心温度和心率水平比对照组低、出汗率水平比对照组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运动前相比,HA组和HC组热负荷运动后红细胞压积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与运动前相比,HA组和HC组运动后ALD和NE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AVP显著性升高(P<0.05),ANP显著性降低(P<0.05),Hsp70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但组间检验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液调节激素对维护热负荷运动过程中的机体水盐代谢和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热习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机体对热负荷运动应激的生理生化热调节反应,提高了机体适应运动热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 为了研究类固醇激素对精子生成和睾丸大小的影响,作者对15名力量运动员(7名为激素组8名为对照组)进行了6个月的训练期和4个月停训期的预期观察。激素组在训练期按照他们的运动量大小分别给予20—150毫克的合成代谢类固醇药物并每周给予125—725毫克的睾丸素。从开始日起每3个月对精液浓度和精子的形态学检验一次,每6周测量睾丸大小一次。  相似文献   

15.
长跑运动员的胃肠道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近年来,Blacklook(1977)提出在长跑时膀胱可受损伤或挫伤面致血尿。当我们考虑长跑引起胃肠道失血的机制时,也要联想到Blacklock提出的假说,成年男性运动员缺铁通常是胃肠道出血的结果,但这种可能性仅为近年来对长跑者才想到。1969年克莱顿在鹿特丹创造马拉松跑世界最好成绩后就曾呕吐出黑色液体和出现黑便。至今有关长跑后出现黑便已有多例报告,新近Papaioannides(1984)报告3例,其中1例诊断为出血性胃炎.Thompson(1982)报告1名进行健身跑后致死的原因为出血性胃炎。更多的是长跑者未足够重视胃肠道出血,因不少人是便潜血阳性。  相似文献   

16.
补充复合抗氧化剂对中长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运用复合抗氧化剂对耐力项目运动员促进体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15名男性省级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进行为期 3周的大强度训练 ,实验组每天早晚各补充 10ml复合抗氧化剂“升态口服液” ,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分别测试受试对象实验前、后的乳酸无氧阈功率、心率恢复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服用“升态口服液”后实验组的乳酸无氧阈功率明显提高 (P <0 0 1) ,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服用口服液 2周和 3周后实验组血清BU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间及其组内不同时间的血清T水平无显著变化。对照组的CK活性实验后比实验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实验组则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LDH活性实验后明显低于实验前 (P <0 0 5 ) ,血清MDA浓度实验后明显低于实验前 (P <0 0 5 ) ,同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对照组的血清SOD水平 ,实验后明显低于实验前 (P <0 0 5 ) ,而实验组无明显变化。提示服用“升态口服液”可降低运动后血清CK水平 ,促进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能力提高 ,有效清除运动中产生的自由基 ,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步态生物力学对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18名健康中长跑运动员为受试者,采用三维红外运动捕捉系统、三维测力台、激光测速系统对运动员中速跑的步态生物力学进行测试,测试后收集运动员1年内的运动损伤数据,并根据有无损伤情况,将运动员分为损伤组和无损伤组(健康组),对两组运动员的步态时空参数、地面反作用力、躯干与下肢关节角度以及下肢关节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健康组与损伤组运动员中速跑步态时空参数、地面反作用力指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角度:损伤组运动员的躯干最大伸展角显著大于健康组(P<0.05),而躯干最大屈曲角则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损伤组运动员的躯干最大右侧屈角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损伤组运动员的髋关节着地内收角、最大髋关节内收角与踝关节离地内翻角均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损伤组运动员的踝关节着地内旋角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踝关节离地内旋角显著大于健康组(P<0.05)。关节功率:损伤组运动员的最大髋关节伸展功率显著小于健康组(P<0.05),而最大膝关节...  相似文献   

18.
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期心电图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5名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期心电图查测和统计结果表明,心电图异常改变共有12种。总发生率为56.95%,其中期前收缩、逸搏等异位心率占30.43%,心肌供血不足及劳损(复极失常)占16.52%,传导障碍等占10%。滑雪运动员心电图异常明显高于速度滑冰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来自不同地区的128名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进入高原(海拔2 200m~2 366m)经(4~6)周训练后运动损伤的发病及康复情况。方法:采取调查访问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高原训练条件下运动损伤的部位、性质与运动项目专项技术特点的关系进行研究,并采取多种康复手段进行治疗。结果:运动员高原训练中因海拔高、氧分压低、气温低,较平原更容易疲劳,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及耐力都有所下降,所以更容易发生损伤。结论:根据不同的损伤采取有效的体疗康复手段,从而达到加速损伤愈合和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9名健康男性的双腿分别在常压(N)条件和低压(H,572mmHg)76kPa)条件下训练四周,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他们在常压条件下于训练期前后进行了单腿疲劳运动试验(负重为单腿最大负荷的80%)。训练前一条腿做活检。然后,在训练后15钟和休息时做N—腿和H—腿的活检,测定其高能磷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