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继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50-2152
目的 比较微创血肿淬吸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9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手术治疗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微创组46例,开颅组46例,观察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微创组病死率较开颅组低(8.7%与21.7%,P<0.05),微创组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开颅组(均P<0.05),微创组术后3个月ADL评分较开颅组高[(85.53±13.47)分与(56.12±11.72)分,P<0.05].结论 微创血肿淬吸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创伤小,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开颅血肿清除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B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与A组相比较,B组总有效率较低,病死率较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颅骨钻孔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比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应用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术高血压脑出血42例,并与传统微创小骨窗开颅术治疗33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锥颅钻孔组较小骨窗开颅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35),手术耗时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2,P=0.021);锥颅钻孔组有效率(87.2%)高于小骨窗开颅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2,P=0.046)。结论 CT立体定向锥颅钻孔血肿抽吸组较传统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时间短,定位准确,创伤性小,疗效明显,术后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低致残、致死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手术方式和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74例高血压幕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出血后≤24 h)和B组(出血后>24 h),A组113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又分为A1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35例、A2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38例、A3组(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40例,B组61例患者同样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B1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20例、B2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20例、B3组(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21例.结果 A3组患者预后良好率(85.00%)较A1组(62.85%)、A2组(65.79%)、B3组(61.90%)显著增高(P<0.05);A1、2、3组ADL评分分别较B1、2、3组显著增高(P<0.05);A1组ADL评分较A2、3组显著降低,B1组ADL评分较B2、3组显著较低(P<0.05);A1、2、3组NIHSS评分分别较B1、2、3组显著降低(P<0.05);A1组NIHSS评分较A2、3组显著增高,B1组NIHSS评分较B2、3组显著增高(P<0.05);A3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较A1组(37.14%)、A2组(26.32%)显著降低(P<0.05);B3组并发症发生率(9.52%)较B1组(40.00%)、B2组(35.00%)显著降低(P<0.05).结论 超早期采用个性化手术方案治疗高血压幕上脑出血可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5.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更合理更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单盲研究方法,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血肿量、血肿部位等选择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显微手术、常规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结果本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160例,3个月生存134例。ADL评级:Ⅰ级31例、Ⅱ级45例、Ⅲ级41例、Ⅳ级12例、Ⅴ级5例。疗效优于普遍报道。结论根据病情个体化选择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方式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缩短康复时间。定向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方法简单有效、创伤小、康复时间短、神经功能保留较好。血肿量较大合并脑疝患者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及骨窗减压能有效挽救生命。显微镜下手术能减轻手术创伤、保护神经功能、减少再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将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开颅组,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微创组。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血肿量、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微创组术后1、3、5d的血肿量与开颅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术后3个月的ADL评分与开颅组相比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7%)与对照组(28.3%)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微创组和开颅组术后病死率(1.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率较高,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较少,并发症较少发生,病死率低,患者ADL有所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标准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血肿大小分成两组,对大血肿组40例患者均采用标准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等血肿组46例患者均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近期病死率、颅内再次出血率、肺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化道出血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病死率、GC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率、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均无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出血量的大小和病情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两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分别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定向钻孔引流术。比较术后患者ADL分级和病死率。结果本组112例患者死亡28例,占25%,术后钻孔引流组患者病死率为3.4%,显著低于小骨窗开颅组、去骨瓣开颅组(P<0.05)。术后钻孔引流组Ⅰ~Ⅲ级患者显著多于小骨窗开颅组、去骨瓣开颅组(P<0.05)。结论应根据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血肿量等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王明海  黄武  杨劲松  吴臣义  刘芳 《江苏医药》2012,38(15):1796-1797
目的探讨传统开颅与钻孔引流两种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12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30-80ml。于基底节区分别进行钻孔引流术(A组,59例)或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B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再出血以及术后6个月病死率和致残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41.4±5.3)min vs.(126.0±16.2)min](P<0.05);A组远期疗效优于B组。但两组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中、小量高血压脑出血,且颅内压不是很高的患者,钻孔引流术在手术时间、远期疗效上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小骨窗开颅术与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16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小骨窗开颅术组(开颅组60例)与穿刺引流术组(穿刺组10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穿刺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开颅组显著降低,术后血肿残余量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以及ADL评分分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与小骨窗开颅术相当,但创伤更小,并发症更少,术后康复更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钻孔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出血行钻孔引流术24例及开颅血肿清除术30例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钻孔引流组死亡6例,病死率25.0%;再出血9例,再出血率37.5%。开颅组死亡7例,病死率23.3%;再出血8例,再出血率26.7%。两组病例总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再出血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钻孔引流术具有操作相对简单的优点。开颅术对血肿大,病情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较前者高。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126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萌  江松员  孙发贵 《江西医药》2008,43(3):211-212
目的比较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疗效。方法回顾2001年6月~2007年6月12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采取骨窗开颅清除血肿。64例采取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比较其治疗过程中和近期(术后1个月)疗效。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小骨窗开颅组(A组)67例,钻孔血肿抽吸引流组(B组)45例,分析各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为(47.39±18.90)min,低于A组的(93.81±22.45)min(t=4.21,P<0.05);B组再出血发生率为7.46%,低于A组的15.56%(χ^2=34.52,P<0.05);A组和B组预后良好和脑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P>0.05).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创伤小、手术快捷、术后恢复快;微创颅骨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的手术创伤最小,疗效较为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大骨瓣开颅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定向软通道吸引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大骨瓣开颅术组(A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B组)、定向软通道吸引术组(C组)各3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再出血情况、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死亡率。结果临床疗效比较,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优于A、B组(P<0.01),C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死亡率方面均优于A组、B组(P<0.05或P<0.01)。术后再出血情况各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定向软通道吸引术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低,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去骨瓣开颅术及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卢飙  周刚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94-2495
目的 对比分析软通道微创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方法 统计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21例,其中软通道微创75例(A组)、小骨窗开颅46例(B组).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的术后再出血率.结果 A组再出血率为6.6% (5/75),B组为10.86% (5/46),A组再出血率低于B组,两组间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通道微创与小骨窗开颅术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均不能避免术后再出血.术后再出血与手术方法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病例,按照患者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A组(术后未发生再出血)和B组(术后发生再出血),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可能因素对术后再出血的作用.结果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锥孔抽吸与开颅清除血肿两种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锥孔抽吸术,另一组行开颅清除血肿。观察两组的意识改善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锥孔抽吸术与开颅清除血肿组比较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并发症较少。结论:高血压脑出血GCS分级~级患者行锥孔抽吸术疗效较开颅清除血肿组佳,宜行锥孔抽吸术,高血压脑出血GCS分级级患者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庄新海 《河北医药》2008,30(7):969-970
目的 探讨小骨窗与CT引导下的钻孔引流2种手术方法 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适应症.方法 观察比较经小骨窗手术患者19例与CT引导下的钻孔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例,比较2种手术方法 清除血肿后患者的再出血率、术后病死率(1个月内).结果 2组的再出血率、术后病死率(1个月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病情较重,血肿量相对较大的患者,清除血肿更彻底,更有利于脑功能恢复;而CT引导下的钻孔引流术创伤小,对脑组织影响小,对相对轻症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比较血肿抽吸与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在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血肿抽吸与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对比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脑部血肿清除情况,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采用ADL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A组患者的得分(24.3±0.3)分低于B组(30.4±0.9)分,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肿抽吸与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直视下小骨窗开颅与锥孔引流治疗HICH的手术疗效。方法:入选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直视下小骨窗开颅术)和对照组(锥孔引流清除血肿术)各3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ADL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视下行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预后好,并发症少,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好的特点,也避免了锥孔引流术不能一次清除大部分血肿、残留血块或止血不彻底再次出血等缺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