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清萍 《河南中医》2013,33(7):1142-1143
炒法与烘法在中医理论上,一武一文.炒法温度较高(虽然用的是文火、小火,但火的温度总体上毕竟较高),炒时需时常翻动(一为防止炒焦糊,一为使药物加热均匀),则药物秉火之急性,用该炮制法之黄芪补气作用似较快、较急切,急病用之似较为适宜.烘法用70℃或80℃的温度,加热2h,温度较低,需慢慢炮制,则用该法炮制之黄芪其补气作用似较为徐缓,慢慢生效,慢性病用之似较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对蜜炙药物采取了先润、少炒、多烘的办法,具有很多优点。其操作方法是:取规定量的蜂蜜或加水少许稀释,置锅中加热熔化,与药材拌匀,再置缸中加盖润10~15小时,夏季5~10小时(防止药物发酵)取出。文火炒至黄色,起锅再用铁筛置炕笼中烘至干燥为度,取出摊凉即得。最好是使用电烘房烘制,便于控制温度。此法的优点是:1.润后蜜能均匀的被药材吸收;2.烘易控制温度,受热均匀;3.色泽匀称且  相似文献   

3.
黄芪是常用中药 ,具补气固表利尿 ,托毒排脓 ,敛疮生肌的功效。临床应用有生黄芪、炙黄芪、盐黄芪 ,其中以蜜炙品用得最多 ,而蜜炙品在贮存过程中特别是在基层医院贮存条件不高的情况下常常易吸湿返潮 ,发霉变质。对此 ,笔者对蜜炙法进行改进 ,用定量的黄酒代替开水稀释炼蜜 ,对黄芪加以炮制 ,并在同一贮存条件下 ,观察饮片的霉变情况。炮制方法 :每 10 kg黄芪 ,用炼蜜 3kg,黄酒 0 .8kg。用黄酒稀释炼蜜 ,淋于黄芪饮片中拌匀 ,稍焖 ,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时 ,取出放凉即可。霉变实验 :由于霉菌生长的适宜条件是温度为 2 5~2 8℃ ,相对湿度为 80…  相似文献   

4.
黄芪是常用的传统中药,为豆 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列为上品。历史传统炮制 方法以蜜炙、盐炙、酒炙(或炒)为主,目前国内临床上普遍采 用的是蜜炙饮片和生品, 其他炮制品少用或已不复存在。生品和蜜炙黄芪在中医临床上均有 补气的功效,而生品主 要用于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而蜜炙黄芪润燥助药力增 强补中益气的作用。 本文主要浅述蜜炙黄芪。1 炮制方法 先将炼蜜 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净黄芪片中拌匀,闷润,置热锅内,文火炒至表面呈深黄 色,不 粘手为度,取出,摊晾,凉透…  相似文献   

5.
烘法蜜炙药物的体会河南省鄢陵县人民医院(461200)曹连民,杨红洁近年来我们使用鼓风恒温电烘箱蜜炙药物,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1操作方法:根据药物的质地取规定量的炼蜜,加热开水适量制成蜜水。将净选后的药物置适宜的容器内,喷洒蜜水,边...  相似文献   

6.
蜜炙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蜜炙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重结晶、凝胶柱色谱等手段,从蜜炙黄芪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芳香膜菊素-7-O-β-D-葡萄糖苷(1),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2),毛蕊异黄酮(3),芒柄花苷(4),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5)。  相似文献   

7.
我们厂自使用河南周口制药机械厂的CY—型电动炒药机蜜炙黄芪后,三年来效果令人满意。解决了烟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蜜炙后的黄花外观质量符合标准。1.黄芪片应严格大小分档。不然,电动炒药机同时会造成太过或不及。2.火候的掌握程序为小→中→小。若开始火力过大,则会形成外焦里生的现象。最后火力若不减弱,将会导致焦化而前功尽弃。整个操作中,变速器调节为中速,一锅黄芪12.5kg(加蜜3.75kg)一般需要25min左右炒好。  相似文献   

8.
蜜炙甘草不同炮制方法(烘与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烘法与炒法炮制蜜炙甘草,经纸层析-紫外分光光法分析测定,两者的甘草酸含量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表明,用烘法可代替传统的炒法炮制蜜炙甘草,在生产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用滚筒式炒药机(以下简称炒药机)蜜炙的一些经验。1.分档:先将药物筛选分成三档。2.炼蜜:将蜂蜜置于洁净锅内,以文武火加热,不断搅动至蜜起金色鱼鳞泡,用锅铲捞起蜜时有“挂布”即可。3.炙炒:用武火将滚锅加热,投入黄砂把  相似文献   

10.
蜜炙黄芪饮片炮制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萍  张雅芳 《中成药》1995,17(9):19-20
以蜜炙黄芪炮制品外观、细菌总数、还原糖含量、仓贮过程中霉变、虫蛀情况等多项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蜜炙黄芪工艺进行优选。实验选择炼蜜与稀释水之比,闷润时间,烘制温度与烘制时间4个因素,每因素选择3个水平。通过用多指标试验公式评分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A1B2C2D3,即炼蜜与稀释水之比为2:1,闷润时间为3h,烘制温度为90℃,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11.
蜜炙黄芪的几种炙法及其炙品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蜜炙黄芪为常用中药之一,在炮炙上亦颇有讲究,其炙法不同,炙得的炙品质量亦有差异。笔者曾将三种不同炙法所得之炙品进行相互对比,结果表明,各炙品的外观质量与其炙法密切相关。现简述于下:炙法与炙品笔者曾采用的三种炙法所用黄芪、蜂蜜、水的比例均按《湖南省炮制规范》的规定,分别为100:80:15。(一)炒炙法(即传统炙法)取蜂蜜加开水少许放入锅内,待沸腾倒入黄芪饮片,用文火拌炒至蜜吸尽,呈深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冷却,搓散即得。按:此法炙制的炙品蜜水未透心,吸收不完全,表面有蜜痕、焦斑、不光泽;  相似文献   

12.
取上等黄芪,用片刀剖去粗皮置缸中,加白蜜至淹没药材为度,浸泡一星期(冬日加倍),捞起放竹篓中沥至近干,置钢丝网制的烘箱中,用木炭小火烘烤至焦黄色,趁热切薄斜片,摊凉,装入瓷缸中,密闭备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增强蜜炙黄芪的补中益气作用,在炮制中对辅料蜂蜜的用量进行测定,保证蜜炙黄芪的饮片质量。方法:以葡萄糖含量为指标,5%苯酚溶液为显色剂,用比色法测定不同加蜜量炙黄芪中的葡萄糖含量,采用数学统计方法,找出加蜜量与饮片的葡萄糖含量的线性关系。结果:蜜炙品中葡萄糖含量随炮制时加蜜量的增加而增加,线性关系明显。结论:用比色法测定蜜炙品葡萄糖含量,有利于保证蜜炙时加入规定的炼蜜量,能控制蜜炙黄芪的炮制质量。  相似文献   

14.
蜜制黄芪是传统的炮制法。古代医家在临床用药实践中认为:蜜炙黄芪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之功,“兼有润燥作用,多用于劳倦内伤,脾虚泻泄、脱肛、气虚血脱、崩漏及一切气虚血衰之症。”[1]蜜炙黄芪与生用黄芪有无药理功能上的改变,学者也进行了反复的实验研究:黄芪经蜜...  相似文献   

15.
韩建伟  张万福 《中药材》1995,18(8):399-401
对内蒙黄芪及其蜜炙样品进行了薄层层析与黄芪甲甙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黄芪经蜜炙后,其所含成分出现部分变化;其黄芪甲甙的含量明显低于生黄芪;三种方法蜜炙的黄芪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黄芪蜜炙前后磷脂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益民 《中成药》1992,14(3):20-21
分析了黄芪蜜炙前后总磷脂及各磷脂组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蜜炙后黄芪总磷脂含量略有下降(1.5~2.8%),磷脂组分中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的摩尔百分比有所降低,而磷脂酸和溶血磷酯酰胆碱的摩尔百分比则升高。  相似文献   

17.
蜜炙对黄芪浸出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查了黄芪经蜜炙前后,其黄酮、氨基酸、谷甾醇、胡萝卜素和浸出物的变化,发现黄芪经蜜炙后上述成分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饮片蜜炙前后对小鼠离体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的影响,为黄芪饮片临床生熟异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无菌操作分离小鼠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加入刺激剂刀豆蛋白和不同浓度的黄芪、蜜炙黄芪饮片及其配伍的补中益气丸水提物、醇提物以及多糖与皂苷样品溶液培养48小时,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黄芪、蜜黄芪饮片和补中益气丸水提物组以及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均能显著增强经Con 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同时上述各样品蜜炙品水提物组明显高于相应的生品组(P0.05)。各样品醇提物、总皂苷、蜂蜜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生炙饮片的免疫活性存在明显差别,蜜炙后免疫活性增强,其中多糖成分是黄芪的主要免疫活性成分。因此黄芪饮片临床配伍应严格区分,生熟异用,保证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两烘一润”蜜炙法的特点梁英华(陕西省榆林县第一医院718000)我院使用鼓风恒温电烘箱,采用“两烘一润”烘炙法蜜炙饮片,取得较好效果,现简介如下。1.蜂蜜与药材的处理及选择蜂蜜:一般如膏脂,带光泽,为半透明体,挑起流丝不断,下流堆积如盘曲状,味甜,气香,杂质少者为优。药材:将待炙饮片筛簸干净,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分,按粗细、长短、大小、薄厚分档,分别蜜炙。2.操作方法将蜂蜜置锅内或夹层锅内,加热溶化至徐徐沸腾后,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