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窒息是围生期小儿死亡和导致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的窒息在损伤心血管、呼吸系统、脑的同时,也损害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窒息时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变化及其对患儿的临床表现的影响值得关注。本研究检测了30例窒息新生儿生长激素(GH)、甲状腺素(T4)、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2.
李艳平 《临床医学》2013,(11):94-9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为观察对象,其中重度组50例,轻度组50例,同时选取5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三组新生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Alb)、血清肌酐(Cr)和血清尿素氮(BUN)等临床指标,以及重度窒息新生儿出生不同时间临床指标情况.结果 三组新生儿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窒息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临床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2-MG、Alb、Cr和BUN等是新生儿窒息患者肾功能损害症状的主要评定指标,能够直接反应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水平,所以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窒息新生儿神经内分泌学变化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英 《江西医学检验》2006,24(1):59-60,83
窒息(asphyxia)作为一种应激源stressor)可引起新生儿一系列生理、生化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变化,如果这种应激源作用过于强烈与持久。可引起机体各种病理变化。当前人们对新生儿窒息引起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变化和后遗症(如:脑瘫、智力低下、癫痫等)的研究比较多见,本文将近几年来人们对窒息新生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变化与预后关系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窒息是新生儿的常见病,由于缺氧引起的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特别是心脏受累较常见,为了对窒息儿心肌损害作出早期诊断,作对124例窒息新生儿和38例正常新生儿作了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肌酸磷酸激酶(CK-MB)测定.并作了心电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丽美 《浙江临床医学》2007,9(11):1513-1513
新生儿窒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MODS)较多见,窒息程度越重,多脏器功能损害越重。因此,为减轻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后发生各器官功能损害而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很有必要。现将本科应用小剂量多巴胺早期治疗重度窒息13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红蛋白(Mb)在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8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CK-MB、cTnT和Mb检测。结果窒息新生儿组CK-MB、cTnT和Mb值与健康新生儿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且与窒息程度呈正比。结论窒息对新生儿心肌产生损伤,CK-MB、Mb和cTnT3项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心肌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MODS)较多见,窒息程度越重,多脏器功能损害越重。因此,为减轻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后发生各器官功能损害而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很有必要。现将本科应用小剂量多巴胺早期治疗重度窒息10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与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对5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测定,分别按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轻度窒息组、单器官损害组比较,重度窒息组、多器官损害组PLT显著降低,MPV与PDW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有助于判断新生儿窒息及器官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时严重低氧血症、酸中毒等病理生理变化常常累及全身多个系统,造成各系统损害。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注意到新生儿窒息所致的肾功能损害。本文对29例新生儿窒息和58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尿β2-微球蛋白(肛MG)和尿肌吁的测定,以观察窒息对肾小管功能的影响。1资料及方法1.1对象观察组:29例窒息新生儿为观察组,其中男15例,女14例,平均胎龄38周,平均出生体重31009,出生后lminApgar评分<7分。对照组:正常新生儿58例,其中男30例,女28例,平均胎龄39周,平均出生体重29509.出生后APgar评分Indn>8分,无宜内著追史。1.2方…  相似文献   

10.
李明 《中国综合临床》2001,17(5):339-339
目的 通过测定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进行肾功能监测,以了解窒息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新生儿窒息患儿与健康新生儿血、尿β2-M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窒息新生儿血、尿β2-MG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窒息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血、尿β2-MG的改变是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窒息多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和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小飞 《浙江临床医学》2006,8(11):1190-1191
作对59例新生儿窒息(asphyxia)进行7种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比无窒息组新生儿明显升高,而且由窒息而致的多脏器功能损害与窒息程度呈正相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后无症状性心肌损害的发病机理,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58.21%(39/67)的窒息新生儿发生心肌损害,其中以重度窒息新生儿合并心肌损害更为多见,心肌损害与窒息轻重程度呈正相关。轻度窒息新生儿造成的心肌损害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占心肌损害的46.15%(18/39),于早期监测心肌酶中发现。结论 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并不少见,新生儿轻度窒息后无症状性心肌损害占有一定的比例,早期监测心肌酶可发现。经治疗后,心肌损害呈可逆性,心肌特异性酶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临床上对新生儿窒息患儿的肾脏损伤的实验室诊断多以尿素氮、肌酐作为主要指标,但是这些项目难以发现肾脏早期损害。本文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了中重度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α1微球蛋白(α1-MG)和β2微球蛋白(β2-MG),以探讨诊断新生儿窒息时肾脏早期损害及程度的更为敏感,有效的检测指标。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1.1.1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母婴同室正常足月新生儿52例,出生后3天内同时取尿液及血标本待检。1.1.2中、重度新生儿窒息组:取1998年3月至2000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ei指数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常足月新生儿60例(正常对照组)、重度窒息和轻度窒息后心肌损害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各40例),对3组新生儿在生后24~48h内、窒息心肌损害新生儿治疗1周后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同步描记心电图,分别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及左、右心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峰)及E/A比值、等容舒张时间(IRT)、等容收缩时间(ICT)、射血时间(ET)、Tei指数。比较3组新生儿上述各项心功能指标。对窒息后心肌损害新生儿同时作血清CK-MB测定并与Tei指数做相关性分析。对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经规范治疗1周后重测以上部分指标,并对其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3组间左室EF及左、右心室E峰、A峰及E/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窒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ei指数、IRT、ICT明显增高(P〈0.01),ET明显降低(P〈0.05);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相比,Tei指数、IRT、ICT明显增高(P〈0.01),E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ei指数、IRT、ICT明显增高(P〈0.01),ET明显降低(P〈0.05)。窒息并心肌损害新生儿生后24~48h血清CK-MB与左、右心室Tei指数呈正相关(r=0.787、r=0.773,均P〈0.01)。窒息并心肌损害患儿经规范治疗1周后与治疗前比较,Tei指数、ICT、IRT及CK-MB均明显下降(均P〈0.01),ET明显上升(P〈0.01)。结论 Tei指数能快速、准确地评价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烯醇化酶和肌钙蛋白I及β2-微球蛋白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4例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14例,重度窒息10例)和26例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出生后24h内和治疗后第7d分别抽血,采用ELISA法及乳腺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烯醇化酶、肌钙蛋白I及β2-微球蛋白含量。结果:(1)窒息新生儿出生第1d血清烯醇化酶、肌钙蛋白I及β2-微球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窒息患儿经7d治疗,重度窒息组较对照组(P〈0.01)和轻度窒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窒息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窒息组较出生时各参数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1)血清烯醇化酶、肌钙蛋白I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变化与窒息程度密切相关;(2)新生儿窒息时伴有脑、心、肾等多脏器的损伤,轻度窒息几经治疗在短期内即可恢复,重度窒息儿不能快速恢复,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窒息后新生儿52例血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对52例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患者(心肌损害组)与52例无窒息新生儿(对照组)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酸(LDH)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对照检测。结果测定的血清AST、CK、LDH及α-HBDH值,心肌损害组较对照组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清CK—MB值心肌损害组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窒息时心肌酶谱中CK—MB明显增高,治疗1周后CK—MB显著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心肌酶谱定量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Tei指数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心脏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正常足月新生儿60例、重度窒息和轻度窒息后心肌损害足月新生儿生后24-48h内各40例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E峰、A峰及E/A比值、左心室Tel指数。结果Tel指数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轻度窒息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重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及正常对照组的EF、E峰、A峰及E/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i指数能简便、敏感地检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左心室的整体收缩与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窒息为新生儿的常见症状,也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常引起全身性缺血缺氧.致使产生多脏器的功能损伤.心脏亦是首当其冲而常被累及的重要脏器。为探讨窒息新生儿心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本文对36例窒息新生儿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进行了检测及分析,以期为临床窒息新生儿的监护和诊疗提供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孙蕾  郑会超  吴玉梅 《妇幼护理》2023,3(11):2613-2615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80 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护理。 比较两组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情况,新生儿 Apgar 评分、神经损害、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低 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窒息复苏后 5min Apga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 儿窒息患儿实施标准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儿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酸中毒,提高 Apgar 评分,改善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尿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产科出生的120例窒息新生儿(窒息组)和同期出生的5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对硝基苯酚比色法检测窒息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1、3、7 d时的尿RBP、β2-MG水平及NAG活性。结果窒息组120例患儿中,重度窒息患儿48例,轻度窒息患儿72例,其中死亡18例。57例发生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率47.5%,死亡12例。尿NAG活性和尿RBP、β2-MG水平出生后1、3、7 d在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在窒息组逐次递降(P<0.01,P<0.05);组间比较,出生后1、3 d时三项指标在窒息组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在7 d时窒息组均降至与正常对照组相近水平(P均>0.05)。尿NAG活性和尿RBP、β2-MG水平出生后1、3、7 d在窒息组肾损伤与无肾损伤患儿均逐次递降(P<0.01,P<0.05);但无肾损伤患儿在出生后3 dβ2-MG水平即恢复至与正常对照组相近水平,而肾损伤患儿在出生后不同时点直至7 d时三项指标仍均高于无肾损伤患儿(P均<0.01)。结论窒息新生儿尿NAG活性和尿RBP、β2-M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儿童,但无肾损伤患儿会逐渐降低接近正常水平而肾损伤患儿仍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