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肾损害的误漏诊原因并提出避免误漏诊的要点。方法:对1989年6月-1999年6月住院的MM患者中10例并肾损害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误诊率80%,结论:对于有原因不明的贫血,骨痛,蛋白尿,高球蛋白血症和骨折,应及时进行本周氏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电泳测定,多部位的骨髓穿刺和骨X线摄片,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2.
3.
4.
骨髓瘤常为多发,偶有单发,一般系指多发性骨髓病(MM),为与孤立性骨髓瘤区别,有人称MM为骨髓瘤病.本病起源于骨髓腔组织,由浆细胞的恶变而来的恶性肿瘤,故又称浆细胞肉瘤.肿瘤局限于骨内,浸润骨骼,引起骨骼破坏,高血钙,产生M蛋白,主要是球蛋白的增高和出现异常球蛋白,同时还可因蛋白物质阻塞肾小管,引起肾功能损害(骨髓瘤肾),并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如贫血,免疫缺陷而发的感染及并发的淀粉样变和凝血障碍以及骨外病变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相似文献
5.
6.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又称浆细胞骨髓瘤,是发生在骨髓的多灶性浆细胞恶性肿瘤。MM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在欧美国家已成为仅次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第二大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老年人多发,至今尚不能完全治愈。但随着新的检测手段和新药的不断开发应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及预后已发生了很大的改观,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8.
432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中国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研所198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432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位发病年龄57岁,以男性为主。乏力与骨痛是初诊时最常见的主诉(分别占60.9 %和54.9 %),81 %患者有贫血(Hb≤100 g/L),40 %患者处于Durie分期Ⅲa期,骨髓中瘤细胞比例中位值0.38(0.005 ~ 0.970)。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不全的比例分别为9.1 %、39.4 %和21.1 %。分型以IgG型为主(48.1 %)。72.1 %患者β2蛳MG 升高(>3 mg/L),多数患者伴有TNF、IL蛳6或IL蛳2水平升高。70例中有4例检测到13号染色体异常。80.8 %患者骨骼有X线异常改变。中位生存期为27月。结论:中国MM患者与欧美国家相比,发病年龄偏低;大多数就诊时已处于Durie分期Ⅲ期;生存期较欧美国家短。 相似文献
9.
10.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增生的恶性肿瘤 ,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 ,报告 3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 ,探讨避免X线漏、误诊的有关问题。1 病例报告例 1:男 ,47岁 ,1995年 8月 15日因双腿麻木、疼痛 ,突然胸痛难忍 ,住院对症治疗 ,好转出院。 1996年 5月又以周身骨痛、鼻衄住院。查体 :贫血貌 ,胸、肋骨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 :Hb 71g/L ,ESR 90mm/h ,BUN 9 8mmol/L ;血清总蛋白 89g/L ,白蛋白 31g/L ,球蛋白 5 8g/L。血清蛋白电泳A 33 8%、α16 4% ,α2 7 9% ,β 9 5 % ,M 11 3 % ,γ 30 6 % ,尿蛋白 ( ) ,本周氏蛋白 ( )…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及细胞形态学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征为异常浆细胞的增生并浸润骨骼及组织,临床表现有骨骼破坏和疼痛、病理性骨折、贫血、高钙血症、肾功能障碍及免疫球蛋白异常. 相似文献
12.
13.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浆细胞恶性增生性血液肿瘤,且受各种条件的影响目前我国对该病的诊疗尚不规范。主要对目前国外近年来根据循证医学原则所发表的一些MM诊疗指南进行具体介绍。以促进我国多发性骨髓瘤诊疗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非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是少见而特殊的类型,占骨髓瘤的 1%~3%[1]。现将我院 1991年~1997年所见2例报告如下。 例1,男性,66岁,农民。两月前因抬重物出现腰痛、乏力。1月前出现全身浮肿,以面部、双下肢为明显。查体:T37.2℃,P90次/分,R21次/分,BP22/12 kPa(165/90 mmHg)。患者精神软弱,神志清楚。轻度贫血貌,皮肤、巩膜不黄,鼻腔、牙龈无出血。颈部及颌下未及肿大淋巴结。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温啰音。胸骨、双季肋部压痛明显。腹软,肝、脾肋下未及。两肾区叩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技术以及治疗手段的不断提升,该疾病的诊断标准以及疗效评判标准也在不断变化,规范化的诊断以及治疗是个性化治疗的基石。目前国内仍存在诊断、疗效评估以及治疗方面的不规范,例如用血清蛋白电泳而非免疫固定电泳进行诊断,用免疫球蛋白总量来代替M蛋白,依赖形态来判定浆细胞的良恶性,将部分淋巴细胞疾病误诊为骨髓瘤,对预后分层重视不足,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比例偏低,疗效评估用免疫球蛋白总量而非M蛋白进行评估等。规范化的诊治,才可使国内外的交流达成一致,并在统一平台上完成临床的合作。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筱敏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1,8(2):175-176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肾损害的误漏诊原因并提出避免误漏诊的要点。方法 :对 1989年 6月~ 1999年 6月住院的MM患者中 10例并肾损害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缺乏特异性 ,误诊率 80 %。结论 :对于有原因不明的贫血、骨痛、蛋白尿、高球蛋白血症和骨折 ,应及时进行本周氏蛋白、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电泳测定 ,多部位的骨髓穿刺和骨X线摄片 ,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17.
18.
多发性骨髓瘤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率国内外均有明显增高。由于临床表现隐匿和复杂,误诊率可高达50~85%以上。治疗上虽有进展,但中位生存期延长不多,复发和难治病例的疗效仍然很差。MM虽属血液和肿瘤学科,但涉及内科各个专业。现就多发性骨髓瘤研究的一些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研究双克隆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分析该科自199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例双克隆型MM患者,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59~76岁,中位年龄72岁。其中IgG+IgA型3例,IgM+IgG/A型2例。结果 本组患者中诊断时均为DS分期Ⅲ期,治疗效果为2/4达到部分缓解(PR),1/4为稳定(SD),1/4为进展(PD),无达到完全缓解(CR)的病例。结论 双克隆型MM较为罕见,目前对此型MM的诊断和治疗尚缺乏更深刻的认识,需要更多病例的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