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通过研究“酸甘化阴”治法载体的乌梅含漱液对尿毒症口干模型大鼠颌下腺AQP5分布表达的作用,探究酸甘化阴法治疗尿毒症大鼠口干症的机制。方法 研究通过使用5/6肾切除大鼠模型给予M受体阻滞剂4-二苯乙酰氧基-N-甲基-哌啶(4-diphenylacetoxy-N-methylpiperidine,4-DAMP),制作尿毒症口干症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予酸甘化阴的乌梅含漱液灌胃,根据临床常用剂量及SD大鼠体表面积换算,将造模后的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乌梅含漱液低剂量组、乌梅含漱液高剂量组及模型对照组,并另外设立正常组。给药后干预4周,期间每3天动态测定各组大鼠的5 min唾液分泌量及干预前后的体重,观察乌梅含漱液干预对唾液分泌的作用及对大鼠体重的影响作用;并分离大鼠的颌下腺组织,检测颌下腺组织形态及AQP5分布表达,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乌梅含漱液对颌下腺细胞水分子通道蛋白5(AQP5)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对照组颌下腺组织的纹状体结构紊乱,导管炎症及水肿,实验前后平均唾液分泌量明显减少(P < 0.05),AQP5主要表达在基底膜和顶膜中,较正常组染色较弱,体重增加;相比于模型对照组,乌梅含漱液组纹状体结构紊乱及导管炎症减轻,干预前后的平均唾液分泌量增多(P < 0.05),并且一定程度上AQP5表达分布染色较模型组增强,体重增加较模型组少。结论 乌梅含漱液能增加唾液流量,减少大鼠体重增加,减轻唾液腺的病理损害,增加唾液腺细胞膜AQP5的表达,促进唾液分泌,改善尿毒症大鼠引起的口干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干燥综合征(SS)模型大鼠颌下腺水通道蛋白-5(AQP5)的表达为靶点,探讨丹芪颗粒对SS的作用机制。 方法: 自身同种鼠抗原合并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法免疫模型动物;离体颌下腺灌流法测试中药丹参、黄芪对唾液腺刺激程度;用Western blot分析SS大鼠颌下腺AQP5的表达。 结果: 免疫动物颌下腺出现类似SS的病理改变,存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提示免疫造模成功。颌下腺中药灌流提示丹参、黄芪有不同程度促进唾液腺分泌的作用。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实验各组均出现相对分子质量为42×103的条带。空白对照组AQP5表达数值正常1.35±0.1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造模生理盐水组AQP5表达数值1.03±0.08明显减少(P<0.05)。造模丹芪高、低剂量组AQP5表达数值较造模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强1.31±0.15,1.27±0.10,P<0.05。 结论: 离体颌下腺中药灌流提示丹参有轻度对唾液腺直接促进作用,黄芪也有类似的作用,但两者促进唾液分泌的图形是不同的。丹芪颗粒可能通过增强颌下腺水分子通道的释放,上调AQP5的表达,从而改善唾液腺分泌功能、增加唾液流量,缓解干燥综合征口腔干燥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津血源颗粒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差数离心法提取Lewis大鼠颌下腺的P5抗原,用其免疫Lewis大鼠。设津血源颗粒大剂量、小剂量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及佐剂组。动态观察各组大鼠唾液分泌量、饮水量、颌下腺指数、免疫器官指数及组织病理学。结果:模型组大鼠表现出唾液分泌量减少,饮水量增加,颌下腺指数、免疫器官指数、组织病理学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正常组明显增大。津血源颗粒对上述指标均有改善作用。结论:津血源颗粒对干燥综合征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津血源颗粒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大鼠模型.观测干燥综合征(SS)模型鼠唾液分泌量、体重、进食量、颌下腺指数及脾和胸腺免疫器官指数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津血源颗粒小剂量组、模型组及佐剂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进食量减少,但无明显差异;津血源颗粒大、小剂量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唾液分泌量从造模第14天起明显增加(P<0.05),颌下腺指数、脾指数及胸腺指数极其明显减小(P<0.01).结论 津血源颗粒对SS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通便颗粒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3(AQP3),水通道蛋白8(AQP8)的影响,阐明其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剩余50只大鼠采用复方苯乙哌啶法诱导慢传输型便秘大鼠动物模型,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通便颗粒低、中、高剂量组(9.3,18.7,37.3 g·kg-1)、聚乙二醇散剂组(2.1 g·kg-1),给药组ig给予相应剂量,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 d.记录大鼠体质量、24 h大便质量,运用炭墨灌胃法检测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肠AQP3,AQP8的分布、表达及相对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大鼠24 h大便质量降低,肠管炭墨推进率降低,AQP3,AQP8的表达增加,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给予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各组大鼠24 h大便质量均有所增加,差异明显(P<0.05);通便颗粒中、高剂量组、聚乙二醇散剂组肠管炭墨推进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通便颗粒中、高剂量组和聚乙二醇散剂组能不同程度减少AQP3,AQP8的表达,以通便颗粒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5). 结论: 通便颗粒具有明显改善便秘大鼠的排便功能,可能通过下调AQP3,AQP8的表达从而调节水分的吸收和分泌来治疗STC.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爱罗咳喘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大鼠模型支气管和肺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itogen activatein kinase,p38MAPK)、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及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爱罗咳喘宁方对COPD炎症及气道高分泌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加烟雾诱导COPD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爱罗咳喘宁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5.52 mL·kg-1·d-1),爱罗咳喘宁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7.75,15.52,31.04 g·kg-1·d-1),连续15 d.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检测p38MAPK、TNF-α及AQP5基因在细支气管和肺组织中的原位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QP5 mRNA[(4.52±0.11)VS(0.87±0.32),P<0.01]和蛋白[(3.98±0.22)VS(0.58±0.02),P<0.01]表达均显著减弱,而p38MAPK mRNA[(0.49±0.02)VS(0.85±0.02),P<0.01],TNF-α mRNA[(0.26±0.01)VS(0.44±0.01),P<0.01]均显著增强,p-p38MAPK蛋白[(0.30±0.01)VS(0.41±0.01),P<0.05]和TNF-α蛋白[(0.20±0.01VS(0.38±0.01),P<0.05]表达均显著增强,AQP5蛋白与p-p38MAPK,TNF-α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47,-0.532,P<0.01);与模型组相比,爱罗咳喘宁中剂量组AQP5 mRNA[(0.87±0.32 VS 1.80±0.32,P<0.01)],AQP5蛋白[(0.58±0.02 VS 1.61±0.72,P<0.01)]表达显著增强,p38MAPK mRNA[(0.85±0.02)VS(0.51±0.02),P<0.01],TNF-α mRNA[(0.44±0.01)VS(0.40±0.01),P<0.01]表达减弱,p38MAPK蛋白[(0.41±0.01)VS(0.32±0.00),P<0.01]TNF-α蛋白[(0.38±0.01)VS(0.31±0.00), P<0.01]表达显著减弱.AQP5蛋白表达与p-P38MAPK,TNF-α蛋白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542,-0.541,均P<0.01). 结论: 爱罗咳喘宁有抗炎和抑制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p38MAPK,TNF-α基因表达、上调AQP5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津液理论指导下探讨改良枳术方对于便秘大鼠AQP3/AQP9、MUC2的影响。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改良枳术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洛哌丁胺灌胃制备慢传输便秘大鼠模型。改良枳术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4.725、7.875、11.024 g/(kg·d)灌胃,莫沙必利组以1.56 mg/(kg·d)莫沙必利混悬液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的蒸馏水。每天一次,共持续7天。检测各小组大鼠24 h粪便颗粒数,粪便含水量、肠道转运时间、肠道推进率、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测定结肠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 AQP3)、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 AQP9)、黏蛋白2(Mucin 2, MUC2)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24 h粪便颗粒数及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肠道转运时间延长、肠道推进率降低,结肠AQP3蛋白表达升高、MUC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改良枳术方各组大鼠24 h粪便颗粒数及粪便含水量明显增加、肠道推进率增加,改良枳术方各组结肠AQP3表达下降、MUC2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改良枳术方高剂量组结肠AQP9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AQP3/AQP9、MUC2介导的结肠“津”“液”代谢在便秘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改良枳术方用于便秘疗效确切,其中以中、高剂量效果更佳,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通过AQP3/AQP9、MUC2从而调控结肠的“津”“液”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蕲蛇蛇毒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牛Ⅱ型胶原(1 g·L-1)诱导大鼠CIA模型。建模21 d后,实验分正常组、模型组、美洛昔康组(0.72 mg·kg-1, ig)、蕲蛇蛇毒低、中、高剂量组(0.1, 0.33, 1 mg·kg-1, ip),每天1次,连续治疗21 d。采用HE染色对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血管生成素1(Ang-1)的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病理评分和微血管密度显著增加(P<0.01),滑膜组织VEGF表达量及血清Ang-1含量亦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蕲蛇蛇毒中、高剂量能显著降低大鼠踝关节滑膜的病理评分(P<0.05,P<0.01),蕲蛇蛇毒高剂量能明显降低滑膜微血管密度、VEGF表达和血清Ang-1含量(P<0.05或P<0.01)。 结论: 蛇毒能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病理损伤和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降低VEGF表达和减少Ang-1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养阴益气活血方药对干燥综合征NOD小鼠颌下腺组织Fas/FasL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NO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每天按100 g·kg-1灌胃养阴益气活血煎剂0.4 mL)、羟氯喹组(每天按60 mg·kg-1灌胃羟氯喹0.4 mL)、中西药组(每天灌胃养阴益气活血煎剂50 g·kg-1+羟氯喹60 mg·kg-1,0.4 mL),每组8只,选8只Balb/C小鼠做为正常对照组。实验进行8周后处死小鼠,解剖摘取颌下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颌下腺组织Fas,FasL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颌下腺组织Fas,FasL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颌下腺组织Fas,FasL表达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FasL表达明显低于羟氯喹组(P<0.05)。模型组小鼠颌下腺Fas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其他组,对照组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模型组小鼠颌下腺FasL mRNA表达高于中药组、中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表达明显低于羟氯喹组(P<0.05)。结论:养阴益气活血煎剂能下调干燥综合征NOD小鼠颌下腺Fas,FasL及其mRNA的表达,且与羟氯喹合用效果较好。养阴益气活血煎剂可能通过减少Fas/FasL调控的细胞凋亡达到治疗S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祛痰活血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大鼠肝细胞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 9,AQP9)表达的影响,探讨祛痰活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 方法: 选取普通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5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祛痰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6,12,16 g·kg-1),高脂饲料喂养10周建立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ig给药,每日2次,连续2周.采用HE染色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及反转录PCR(RT-PCR)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变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及肝细胞中水通道蛋白9(AQP9)的表达. 结果: ①基因及蛋白水平,NAFLD模型组大鼠肝细胞中AQP9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上调(P<0.05).祛痰活血汤3个剂量组大鼠肝细胞AQP9表达均下调,其中12 g·kg-1组AQP9 mRNA表达下调较其他两组明显(P<0.05).②祛痰活血汤3个剂量组大鼠TC,TG水平均较模型组下降(P<0.05),其中16 g·kg-1组TC,TG水平下降较其他两组明显(P<0.05).③3个剂量祛痰活血汤治疗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均较NAFLD模型组减轻,16 g·kg-1组脂肪变性较其他两组减轻明显. 结论: 祛痰活血汤可调节NAFLD大鼠肝细胞中AQP9的表达,并显著降低NAFLD大鼠TC,TG水平,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津血源颗粒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大鼠唾液腺中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分析SS大鼠唾液腺AQP5表达特点。结果:正常组细胞膜上存在较多AQP5蛋白;佐剂组细胞膜上有表达,但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减少;模型组腺泡萎缩,残存腺泡顶膜表达明显减少甚至消失,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津血源颗粒组大部分细胞膜有AQP5蛋白表达,较模型组表达数量明显增多,且分布均匀。结论:津血源颗粒可明显增强SS模型鼠唾液腺中AQP5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增液布津汤对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模型鼠的治疗作用.方法: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增液布津汤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环戊硫酮组.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均利用免疫诱导法(注射白百破疫苗+完全弗氏佐剂+大鼠颌下腺抗原)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于造模后当天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用生理盐水20 mL·kg-1 ig,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用增液布津汤(相当于生药6.8,13.6,27.3 g·kg-1)ig,环戊硫酮组用环戊硫酮(1.25 g·kg-1)ig.首次免疫后第3,7天,用乳化抗原对模型组和用药组加强免疫,剂量同首次,多点背部sc.以后每隔14 d用乳化抗原加强免疫1次,剂量同首次,共加强免疫2次,多点背部sc,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观察增液布津汤对模型小鼠体质量、颌下腺与胸腺、脾指数及唾液分泌量、颌下腺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免疫小鼠颌下腺出现类似SS的病理改变,存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提示免疫造模成功.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唾液流量分别为(18.17±1.33)g,(7.51±1.25)mg,颌下腺指数、胸腺指数、脾指数分别为(3.02 ±0.98),(1.76 ±0.62),(6.93±2.03) mg·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增液布津汤高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唾液流量分别为(23.79±1.48)g,(11.05 ±1.93)mg,颌下腺指数、胸腺指数、脾指数分别为(4.24 ±0.84),(0.77 ±0.70),(4.58±1.39)mg·g-1,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余治疗组增加程度较增液布津汤高剂量组相比增加不明显.结论:增液布津汤可能通过抑制SS模型小鼠颌下腺萎缩,淋巴细胞浸润的病理进程,保护其唾液分泌功能,从而发挥对SS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血解毒方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小鼠颌下腺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以BABL/C小鼠为正常组,选取NOD小鼠为SS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活血解毒方组(HXJD)和白芍总苷胶囊组(TGPC),给药后观察各组小鼠颌下腺形态学和分泌功能的改变,并采用SABC法检测各组小鼠颌下腺AQP5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药物干预8周后,模型组较正常组表达AQP5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TGPC组和HXJD组AQP5表达均显著升高;TGPC组和HXJD组之间AQP5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活血解毒方可改善SS模型鼠颌下腺腺泡的分泌功能,提高其颌下腺指数,增加SS模型鼠的唾液分泌量;其作用机理与上调AQP5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润燥灵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颌下腺AQP1及AQP5的影响.方法 采用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A)、SS模型组(B)、润燥灵低剂量组(C)、润燥灵中剂量组(D)、润燥灵高剂量组(E)、强的松组(F).A组正常饲养,B组生理盐水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药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的影响,以期从分子水平探讨其治疗出血性脑水肿的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高、低剂量组(10.4,2.6 g.kg-1),采用自体不凝血注入尾状核法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组织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eal-timePCR法检测脑组织AQP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病灶侧脑含水量、血肿周围组织AQP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活血高、低剂量组大鼠病灶侧脑含水量及血肿周围组织AQP4的表达与同一时间点模型组相比均明显降低,活血高、低剂量组间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药能够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QP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南苍术和北苍术的燥性效应强弱。方法:将60只正常健康SD大鼠随机分组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大豆油组,南苍术低剂量组(剂量46. 25 mg·kg~(-1)·d-1),南苍术高剂量组(剂量500 mg·kg~(-1)·d-1),北苍术低剂量组(剂量46. 25 mg·kg~(-1)·d-1),北苍术高剂量组(剂量500 mg·kg~(-1)·d-1),给药体积均为0. 01 m L·g-1,灌胃给药21 d。以大鼠日均饮水量、颌下腺形态组织、尿量和肾脏中水通道蛋白2(AQP2)表达量、全血黏度为苍术燥性效应的药效评价指标,观察给予等剂量南苍术挥发油和北苍术挥发油对大鼠燥性效应的影响。结果:与大豆油组相比较,长期服用高剂量南苍术挥发油和北苍术挥发油均能使大鼠日均饮水量、尿量、全血黏度增加,AQP2表达量降低,颌下腺腺泡萎缩;但二者并无统计学差异;而低剂量南苍术挥发油和北苍术挥发油对大鼠燥性效应影响不显著。结论:等剂量的南苍术挥发油和北苍术挥发油表现出来的燥性药效无显著性差异,初步证明了临床上南苍术和北苍术通用的合理性,同时为苍术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浙贝止咳颗粒镇咳祛痰及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观察浙贝止咳颗粒的镇咳、祛痰、抗菌等相关药效学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NS、阳性药和浙贝止咳颗粒高、中、低剂量组(24.4,12.2,6.1 g.kg-1),ig 6 d,采用小鼠氨水引咳实验观察其镇咳作用,小鼠酚红排泌实验观察其祛痰作用;将大鼠随机分为NS、阳性药和浙贝止咳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8.4,9.2,4.6 g.kg-1),ig 6 d,采用毛细管排痰实验观察其祛痰作用;体内外抗菌实验观察其对相关细菌的抗菌作用及对细菌感染的小鼠死亡保护作用。结果:浙贝止咳颗粒高、中剂量可延长氨水所致小鼠咳嗽的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P<0.01);增加小鼠离体气管酚红排泌量及大鼠毛细管排痰量(P<0.05或P<0.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14 mm,MIC 3.9 g.L-1,MBC 7.8 g.L-1)和肺炎链球菌(抑菌圈直径16 mm,MIC 15.6 g.L-1,MBC 31.2 g.L-1)有较强的体外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引起小鼠死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0.01)。结论:浙贝止咳颗粒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祛痰活血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6只),模型组(34只);除正常组外,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方法诱导NAFLD大鼠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将剩余模型组(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模型组,祛痰活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kg~(-1)),SB203580组(3 mg·kg~(-1)),分别予以灌胃祛痰活血颗粒及腹腔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连续干预4周。苏木素-伊红(HE)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试剂盒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TG;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脂肪组织水通道蛋白7(AQP7)及p38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MAPK)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肝脏游离脂肪酸(FFA),脂肪组织AQP7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血清TG,TC,AST,ALT和肝脏TG,FFA明显升高,脂肪组织中AQP7 mRNA及AQP7含量表达降低,p38MAPK mRNA及p-p38MAPK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祛痰活血颗粒和SB203580可减轻NAFLD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降低NAFLD大鼠的血清TG,TC,AST,ALT,肝脏TG,FFA(P0.05);各中药组和SB203580组大鼠脂肪组织AQP7 mRNA和AQP7含量表达明显升高,p38MAPK mRNA和pp38MAPK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祛痰活血颗粒能减轻或者逆转肝脏的脂肪变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肪组织p38MAPK活化、上调AQP7表达,增加甘油入血代谢,减少进入肝脏的FFA,从而降低肝脏TG蓄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活血益气方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165的重组质粒pcDNA3.1-VEGF165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的影响.方法:构建pcDNA3.1-VEGF165重组质粒,采用Fugene HD将质粒瞬时转染至HUVEC中.制备活血益气方及其拆方含药大鼠血清、生理盐水正常血清,以5%药物血清作用于转染后的HUVEC,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的表达,ELISA法测定MMP-2,MMP-9的表达.结果:(1)活血益气方组VEGF蛋白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与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拆方各组则低于活血益气方组,与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2)活血益气方组、活血方组MMP-2含量高于生理盐水组,与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拆方各组中仅益气方组MMP-2含量低于活血益气方组,与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3)活血益气方及其拆方各组MMP-9含量均高于生理盐水组,仅活血益气方组、活血方组与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拆方各组MMP-9含量均低于活血益气方组,与之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活血益气方可以促进转染后HUVEC表达VEGF及分泌MMP-2,MMP-9,活血方药在这方面起主要作用.推测其治疗性血管生成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内皮细胞分泌MMP,从而促进内皮细胞迁移,提高血管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