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127例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角膜水肿分级、术后角膜散光值、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结果:由Ridit检验可知,观察组角膜水肿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角膜散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相比,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分级明显更优,视力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和比较硬核白内障不同手术方法及其术后视力恢复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随机将Ⅳ级硬核白内障363例(402眼)患者分为双向劈核超声乳化组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1w、1m时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损失和角膜散光。结果双向劈核超声乳化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并发症少。术后1w超声乳化组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小,在术后并发症中的中、重度角膜水肿、房水闪辉(+++)方面超声乳化组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轻。术后1w和1m时两组间视力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双向劈核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患者纳入研究,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141眼),与对照组(120例,130眼)。观察组行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而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后随访3月,对术后视力大于0.4、角膜水肿及术后30d角膜散光等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视力大于0.4的比率分别为:术后第3天为63.16%和65.35%;第14天为72.18%和73.23%,第90天为76.70%和74.02%,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角膜散光分别为(0.89±0.72)d和(0.86±0.67)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肿分别为21.99%和56.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疗效近似、但其手术方法更简单经济、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的出现情况。方法将35例(42眼)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分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22例(27眼),超声乳化组13例(15眼)。对两组术后角膜水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5眼(18.5%)明显低于超声乳化组7眼(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后角膜水肿率低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手法隧道内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术在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56例(87眼)患者行隧道内劈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50例(73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观察术后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在植入非折叠人工晶状体后,术后两组的裸眼远视力、矫正远视力、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隧道内劈核和超声乳化模式治疗硬核白内障手术相比,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自行研制的手法固定劈核器,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的运用。方法选择20例Ⅲ~V级硬核白内障患者,在术中通过自行研制的劈核器,固定晶状体核,并使核劈成两瓣,通过4mm左右的切口剜出。观察术后视力、内皮细胞平均丢失、角膜水肿等改变。结果20例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劈核,术后1周15例视力0.5以上,占75%;角膜水肿7例,占35%;术前和术后,内皮细胞数平均分别为(2638±405)/mm2和(2455±450)/mm(2P〈0.01);角膜屈光度分别为(44.05±1.12)D和(44.50±1.05)D(P〈0.05)。结论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固定式手法劈核有利于处理硬核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手法碎核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徐常山 《中外医疗》2013,(34):43-43,45
目的 探讨白内障治疗中小切口劈核术与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白内障患者,按照平均、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Ⅳ级核20例,Ⅴ级核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运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劈核术治疗,观察组在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术治疗,均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散光、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运用小切口劈核术与观察组运用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术后视力程度均较好,术前术后散光度都较小,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小,两组之间上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治疗中,小切口劈核术与超声乳化术都具有安全性高、视力恢复好、术后散光小等优势,小切口劈核术在医疗成本、术后反应、内皮损失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因切口大、组织损伤重,术后易出现角膜散光,视力恢复慢.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因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散光小逐渐被接受,但因设备昂贵、费用高、操作技术复杂等原因,使其在基层医院难以推广.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4年1月对入院患者选取Ⅲ级以上硬核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以下简称小切口组),并与随机抽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以下简称超乳组)进行了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不同发展阶段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收住并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的148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术前晶体核硬度分为两组,分别对术前及术后视力、角膜水肿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天视力与晶状体核硬度有显著相关性,而术后1周时视力与晶状体核硬度无显著相关性;术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角膜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晶体核硬度较高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明显,而视力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高龄白内障患者应用两种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08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断为白内障且行小切口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80例,按照机械抽样法随机分成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40例研究组患者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散光度数组内比较,术后4周和12周的裸眼视力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后1周的裸眼视力、后囊破裂、角膜水肿、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龄白内障患者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均可有效恢复视力,且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摘除术能够降低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90例(112眼),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设立为A组,40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1周、1个月视力在0.1-0.5及0.6-1.0的视力情况及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l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视力在0.1-0.5及0.6-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分别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不同时间点角度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及角膜散光。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更具优势,其并发症明显少于超声乳化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106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小切口组)和传统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传统组)。小切口组给予小切口碎核白内障摘除术,传统组给予传统娩核摘除术治疗。结果小切口组在第一天、第二周、第一个月及第三个月时裸眼视力恢复情况与传统组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在术后1年裸眼视力≥0.6者为85.19%,传统组为80.7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54眼切口均愈合良好,术中、术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1眼,术后发生角膜内皮水肿7眼,眼压增高1眼;传统组患者术中、术后囊破裂2例,术后发生角膜内皮水肿6眼,两组均未发生角膜失代偿、人工晶状体或晶状体碎块落入玻璃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在硬核白内障摘除术中疗效等同于传统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老年性白内障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轴微切口及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192例(192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微切口组87例(87眼),小切口组105例(105眼)。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矫正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中所用平均超声能量(AVE)和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及术中前房稳定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切口组术后第1、3天角膜水肿比小切口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更轻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微切口组术后第1、7、28天视力恢复情况均好于小切口组、术后手术源性散光度(SIA)均小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低、视力恢复的好并能够有效地减少SI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程芳  邱煦  陈凤华  闫爱民  李雪 《甘肃医药》2014,(11):816-818
目的:探讨通过改变灌注套管与超声乳化针头的配套,缩小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切口,减少术源性散光。方法: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8例(120眼),年龄52~80岁,晶状体混浊2-3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A组46例(60眼),B组52例(60眼)。A组将(美国Bausch&Lomb公司)Stellaris超声乳化仪的3.2mm超声乳化针头更换为1.8mm的针头,但仍用原3.2mm灌注套管,将手术切口减小到2.2 mm行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行3.2 mm传统同轴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记录超声乳化时间和能量,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观察随访,记录术后的裸眼视力、散光改变、超声凡是能够影响角膜曲率的原因都能引起白内障术后的角膜散光。因手术切口造成的角膜术源性散光,是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主要因素。透明角膜的切口越小,角膜的术源性散光也就越小。1资料和方法乳化时间及能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前与术后相比,角膜散光均有不同程度改变;术后第1天、第1周和第1个月,A组角膜散光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变化:术后第1周,A组裸眼视力好于B组,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和第1个月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超声乳化时间、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乳化能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改变灌注套管与超声乳化针头的配套即可将传统3.2mm手术切口缩小至2.2 mm,既满足人工晶体植入的要求,又有效减少术源性散光,早期视力恢复快,前房密闭稳定,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张鹏 《河北医学》2013,19(7):1018-102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光眼白内障患者7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4例,观察组37例,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采取小切1:7手术。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散光度以及眼压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术后1周、2周、4周。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散光度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眼压变化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在不影响眼压控制的基础上可以取得较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圈套式娩核法和圈垫式劈核法在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囊外摘出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白内障复明手术中28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圈套式娩核法组(A组)140例(140眼)和圈垫式劈核法组(B组)140例(140眼),比较两组的术后视力和角膜散光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近期矫正视力低于B组,而角膜散光度高于B组(t=-4.315,P=0.001;t=5.31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t=-0.814,P=0.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后囊破裂、虹膜损伤、切口渗漏发生率高于B组(χ2=5.937,P=0.015;χ2=6.629,P=0.01;χ2=6.131,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圈套式娩核法和圈垫式劈核法在小切口硬核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均能获得良好复明效果,圈垫式劈核法具有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适合在基层医院复明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切121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另选同期应用常规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60例作对比,比较两组的视力恢复及散光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0.5时,观察组最佳视力眼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4周两组平均散光度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O.05)。结论小切121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散光小,组织损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