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之一,占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肝性脑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以下同)具有高活性的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Hp感染是否会致肝硬化血氨增高,诱发肝性脑病,近年来,结果颇有争议.为此笔者作了如下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其对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用尿素酶快速染色和瑞一姬染色确定HP的感染,分析肝硬化与十二指肠疾病患者HP感染率的差异;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随访HP阳性与阴性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观察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与非出血患者间HP感染的差异。结果:肝硬化与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HP感染无明显差异;HP感染能使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增加,从而使肝性脑病发生率增高;肝硬化并出血与非出血组HP感染无明显差异。结论:肝硬化患者的HP感染无特异性;HP感染能促使肝性脑病的发生;HP感染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中未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氨的影响。方法对20例HP阳性乙肝肝硬化患者.19例HP阴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进行对比分析。对11例HP阳性患者抗HP治疗前后的血氨浓度及9例HP阳性未进行抗HP治疗前后的血氨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例HP阳性、19例HP阴性组血氨浓度平均分别为128.37μmol/L、119.62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1例HP阳性病例抗HP治疗后9例根除,根除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平均分别为131、25μmol/L、81.62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9例HP阳性未进行抗Hp治疗病例,初次及复查血氨浓度平均分别为129.14μmol/L、125.79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感染与否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氨影响不大,但HP阳性病例抗HP治疗后,比未进行治疗的病例血氨浓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对血氨变化的影响以及根除Hp治疗前后血氨的变化。方法59例肝硬化患者,根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检测两组的血氨浓度。对Hp阳性组进行抗Hp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氨浓度。结果Hp阳性组的血氨浓度和阴性组的血氨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组治疗前后的血氨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肝硬化的血氨升高有密切关系。根除Hp可以使血氨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Hp感染与高氨血症及肝性脑病的关系。 [方法 ]用 14C6 -尿素呼气实验及胃镜检查时取胃窦粘膜 ,作快速尿素酶实验和 /或组织学染色方法检查Hp ,同时测定其空腹血氨水平。 [结果 ]86 0例肝硬化患者中Hp阳性为 5 3.3% ,阴性为 4 6 .7%。Hp阳性组血氨水平 (μmol/L ,以下同 )为 10 3.9± 38 4 (2 0~ 2 2 2 ) ,Hp阴性组为 6 2 3± 18 2 (2 0~ 93) ,Hp阳性组血氨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组为 6 2 3± 18 2 (2 0~ 93) ,Hp阳性组血氨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组 (P <0 .0 5 )。 [结论 ]Hp感染是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氨升高的原因之一 ,Hp感染可能是肝性脑病的一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6.
石仁芳  林中 《华夏医学》2002,15(2):195-196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之一 ,占内科总住院人数的 4.3%~ 1 4 .2 % ,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肝性脑病。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 Hp,以下同 )具有高活性的尿素酶 ,可分解尿素产生氨。 Hp感染是否会致肝硬化血氨增高 ,诱发肝性脑病 ,近年来 ,结果颇有争议。为此笔者作了如下临床观察。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1 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6月 48例住院患者 ,均经病史、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肝硬化。男 40例 ,女 8例 ,31~75岁。Hp阳性 1 9例 ,Hp阴性 2 9例。肝功能按 Child- pugh分级 ,食管静脉曲张以轻、中、重分级。1 .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氨浓度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对420例慢性乙肝病人采用14C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用谷氨酸脱氢酶两点法测定病人的血氨浓度,同时对随机选取的70例Hp阳性乙肝患者进行抗Hp治疗.结果血氨浓度重度肝炎组[(87.0±14.7)μmol/L]高于轻度[(59.0±18.9)μmol/L]和中度[(62.0±20.1)μmol/L]肝炎组(均P<0.05).血氨浓度轻度、中度、重度肝炎组病人中Hp感染者[(56.0±14.7)μmol/L、(58.0±17.9)μmol/L、(87.0±14.7)μmol/L]与非感染者[(55.0±14.7)μmo1/L、(60.0±15.5)μmol/L、(86.0±20.1)μmol/L]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伴Hp感染的乙肝病人抗Hp治疗前血氨浓度[(59.0±15.4)μmol/L]与治疗后血氨浓度[(64.0±21.5)μmol/L]的差别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乙肝患者的血氨浓度与是否存在Hp感染无关,而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高鲁宁 《中原医刊》2004,31(16):2-3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高氨血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尿素酶快速试验 (RUT)、14 C-尿素呼气试验 ( 14 C -UBT)和血清Hp抗体测定 ,对 46例肝硬化患者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血氨测定 ,Hp阳性者给予根除治疗后复查血氨 ,比较根除前后血氨浓度。结果 :肝硬化患者Hp感染率达 65 2 % ,根除Hp治疗后血氨浓度明显下降 ,与根除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Hp阳性者与Hp阴性者血氨浓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伴Hp感染时可引起高氨血症 ,根除Hp有助于防止高氨血症和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9.
10.
李宝祥  焦俊风 《医学综述》2007,13(23):1881-1882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氨的关系。方法选择160例HP阳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阳性组,48例HP阴性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阴性组,83例HP阴性的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空腹血氨。阳性组病例治疗1周,停药4周后复查HP,根除HP后复查血氨。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血氨水平。结果阳性组血氨浓度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阴性组血氨浓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P根除后血氨浓度显著下降(P<0.01);阳性组中不同肝功能分级组血氨浓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阴性组中不同肝功能分级组血氨浓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乙肝后肝硬化的血氨浓度升高密切相关,易并发肝性脑病,根除HP可使血氨水平显著降低,有利于防治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G(IgG)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及放免法(RIA)测定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8例肝硬化(LC)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gG、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及肝硬化患者血清IgG、HA、LN及PC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 1);慢性乙型肝炎 中度组HA、PCⅢ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肝硬化组IgG、HA、LN、PCⅢ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1),各指标水平均以肝硬化为最高。肝硬化Ⅲ、Ⅳ期IgG、HA、LN、PCⅢ水平明显高于0、Ⅰ、Ⅱ期(P<0.05或P<0.01),Ⅳ期 IgG、HA、LN及PCⅢ水平明显高于Ⅲ期(P<0.01),0~Ⅱ期各组L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gG、HA、LN及PCⅢ水平随肝纤维化分级升高而增高 (P<0.01或P<0.05)。结论:IgG水平及HA、LN、PCⅢ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相一致,可作为肝纤维化动态观察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汪启斌  董荣坤  张笃 《西部医学》2008,20(3):607-609
目的探讨围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分析腹部外科围术期输血567例,按照输血成分分为:全血组、血浆组、浓缩红细胞组。统计围术期输血量种类与术后感染的关系,与同期未输血组手术病人856例对比。结果输血组感染率高于未输血组,输全血组感染发生多。结论①围术期输血与感染有密切关系。输入全血、血浆使感染率上升,成分输血感染率降低。②随输血量增加,术后感染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围手术期输注异体血液与其发生院内感染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 性选择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因创伤所致闭合性颅脑外伤行开放性颅脑手术患者181例, 依据入院时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型颅脑外伤组(n=83)与重型颅脑外伤组(n=98);依据不同的输血情 况,将上述入组患者又分为轻、中型颅脑外伤自体输血组(n=14)和重型颅脑外伤自体输血组(n=10),轻、中型颅脑外 伤异体输血组(n=31)和重型颅脑外伤异体输血组(n=70),以及轻、中型颅脑外伤未输血组(n=38)和重型颅脑外伤未输 血组(n=18),并分析各组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重型颅脑外伤组的院内感染率显著高于轻、中型颅脑外伤组 (P<0.05);重型颅脑外伤组中的异体输血组术后院内感染率明显高于自体输血组(P<0.05);轻、中型颅脑外伤组中异 体输血组的术后院内感染率与未输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性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异体输 血是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伤情越重,院内感染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4.
刘宇  吴文建  徐强  蒋鸥  吴道全 《重庆医学》2012,41(10):956-958
目的探讨脾肝体积比与肝硬化病理改变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手术方式获取所选患者标本,计算病理切片中的假小叶数目∶正常肝小叶数目,根据CT片计算脾肝体积比,统计假小叶数目∶正常肝小叶数目和脾肝体积比及患者术后肝功能评分的关系。结果假小叶数目∶正常肝小叶数目和患者术后肝功能评分直接相关,随着假小叶数目∶正常肝小叶数目的升高,患者术后改良肝功能评分明显升高(t=5.689,P<0.001),同样假小叶数目∶正常肝小叶数目与脾肝体积比也密切相关(t=2.934,P<0.001)。结论假小叶数目∶正常肝小叶数目可以考虑作为肝硬化的病理指标,脾肝体积比和肝硬化的病理改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到该院就诊的18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测,并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测量身高、体重,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同时根据国际通用的简易智力状况量表(MMSE)得分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将患者分为2组:认知功能障碍组作为病例组41例,认知功能正常组作为对照组139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史、24h收缩压变异及收缩压晨峰5个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年龄,文化程度,24h收缩压变异及收缩压晨峰与其认知功能下降有关(OR值分别是1.11、10.42、2.42和4.39,P均<0.05)。结论该研究的高血压病人群除文化程度和年龄因素外,24h收缩压变异及收缩压晨峰与认知功能降低密切相关,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的变异异常和收缩压晨峰是其认知功能障碍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肝脂酶(HL)、脂蛋白脂肪酶(LPL)及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3个血脂代谢关键酶的含量或相对活性的关系,初步探讨HCMV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利用ELISA技术检测研究对象HCMV-IgG、HL及LPL,用自身底物法检测LCAT的相对活性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HCMV-IgG阳性组HL含量为(170.65±89.14)μg/mL,LCAT相对活性为(30.85±19.72)%,均明显低于HCMV-IgG阴性组(218.74±104.58)μg/mL及(39.16±22.44)%,t值分别为2.2316和2.2633,均P<0.05.HCMV-IgG阳性组与HCMV-IgG阴性组LPL差异无显著性(t=1.4834,P>0.05).HCMV-IgG抗体指数在20.1以上或10.1以上者,血浆HL含量或LCAT相对活性均分别明显低于HCMV-IgG抗体指数20.0或10.0以下各组;相关性分析表明,HCMV-IgG抗体指数值与HL含量及LCAT相对活性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612和-0.5541(均P<0.05).结论 HCMV感染可通过改变宿主基因表达致HL及LCAT含量或相对活性下降,从而导致宿主脂代谢异常,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血瘀证患者与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与血小板活化分子α-颗粒膜蛋白(CD62p)?凝血酶敏感蛋白(TSP)?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分化抗原-1(CD11b/CD18)等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不同病种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CD62p?TSP?淋巴细胞膜CD11b?CD18的表达?结果: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组患者的CD62p?TSP ?CD11b及CD18表达量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气滞血瘀组患者的CD62p?TSP及CD11b表达量也皆显著高于气虚血瘀组患者(P<0.01);CD62p与TSP?CD11b表达量明显相关(r=0.744, P<0.01;r=0.781, P<0.01)?结论:血瘀证患者的CD62p?TSP及CD11b表达量明显增加,其增加程度与血瘀证的证型有关,而CD18表达量的增加与血瘀证的证型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肝硬化病人血清总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相互关系,评价肝细胞再生能力,为临床选择肝移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8例肝炎肝硬化病人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组104例,B级组68例,C级组36例,分别检测三组的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值,并进行分析。结果Child-PughA级组病人的血清白蛋白与总胆红素之间呈负相关(P〈0.05),Child-PughB级组和C级组病人的血清白蛋白与总胆红素水平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合成和胆红素分解代谢应该是肝脏的重要功能部分。代偿性肝硬化病人的功能恢复可能反映了肝细胞再生良好。失代偿性肝硬化或终末期肝病病人很难从预期的治疗中得益。对于这些病人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时,只要条件许可,应尽早选择肝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h内血压变化与其早期病死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与早期病死率(1个月)及病死原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3年来第一次确诊急性脑卒中患者46,监测发病24 h内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随访1个月。结果: 急性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与入院时收缩压和舒张压成"U"关系。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有一个最佳血压:缺血性为121~140/81~90 mmHg,出血性为141~160/91~100 mmHg,大于或小于该血压病死率均增高(P<0.05~P<0.01)。发病24 h内收缩压低于等于"U"形线低点的患者最常见的病死原因是心血管疾病,高于"U"形线低点的则是严重脑损伤。结论: 急性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24 h内血压过低或过高均与早期病死率增加有关,血压低者高病死率与心脏疾病有关;血压高者高病死率与脑水肿致严重脑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