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脊膜外囊肿为罕见的椎管内占位病变,据壬氏统计568例椎管内肿瘤,仅发现3例为硬脊膜外囊肿。Wilkins 等收集世界文献报道,至1971年止,共有116例。我国自朱氏。报道首例硬脊膜外囊肿后,陆续有个案报道。到目前为止,已报道12例。这些报道均属于手术后诊断,均未在术前作出诊断,我院最近发现一例胸段硬脊膜外囊肿,术前通过椎管腔造影即可作出诊断,并经手  相似文献   

2.
骶管麻醉是硬脊膜外麻醉之一种,也称骶腔硬脊膜外阻滞,是最早施行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之途徑。远在1901年Cathelein曾将可卡因注入骶腔中而达到骶神經麻醉之作用。此后续有很多文献报导,但大都应用于会阴部及妇产科手术与正常分娩时之麻醉。1935年John S.  相似文献   

3.
<正> 硬脊膜膨出症合并骶尾部畸胎瘤在临床上非常少见,我科发现1例报告如下。 患儿女性,9个月。生后发现骶部肿物,随年龄逐渐增大。查体:一般状态良好,骶尾部可见14cm×12cm×5cm之肿物,表面不规则,中部有4cm×3cm×3cm红色粘膜样组织。压迫肿物时,囱门明显隆起。x线检查:骶尾部肿块内有钙化影,边缘不规则。超声检查:提示硬脊膜膨出和囊性畸胎瘤。  相似文献   

4.
骶管囊肿是较常见的疾病,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病尤其是在40岁以上的患者中较常见,骶管囊肿以压迫骶神经根为主,临床常有骶神经根受压症状,如骶尾部的疼痛、会阴部烧灼不适感、麻木感、大小便失禁,多数学者认为骶管囊肿是硬脊膜的先天性缺陷性憩室,当脑脊液压力增高时,是脑脊液通过蛛网膜的薄弱处逐渐流入先天性的憩室而形成囊肿。我科于2007年5月收治1例女性骶管囊肿的患者,经本科在全麻下行骶后正中入路骶管囊肿切除术,术后并发伤口愈合不良及外阴部、腹股沟部红疹,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现就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  相似文献   

5.
会阴部手术所沿用的麻醉方法很多,就我們所知,以往文献中尚未見有应用硬脊膜外阻滯(除骶管阻滯外)的报告。硬脊膜外阻滯具有很多优点,由于它“比較危險”,操作又比較困难、复杂,因而一般多仅用于比較“大”的手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16岁。因双下肢无力8月,进行性加重2月于1999年6月16日入院。查体:T7平面以下感觉减迟,双下肢肌力II级,肌张力增高,双例膝反射、跟腱反射亢进,Babinski(十)、Chaddock( )、Kemig( )、踝阵挛( )。腰部CT示L2-L4硬脊膜外肿瘤;椎管造影示L2-L4、T11硬脊膜外多发占位;MIR示C1-L5硬脊膜下巨大呈节段性分布、不规则、囊状(CSF、信号)占位病变,脊髓明显受压前移。X线示胸硬腰椎正常。入院后行惟管探查术,术中打开T6-T11右侧半椎板,见硬脊膜外有一灰白色囊状物,下界位于T11,上界位于T6,长约15cm。在T7平面有一直径约1cm的裂口与蛛网膜下腔相通,仅有CSF出入,无神经通过。囊肿与硬脊膜易分离,切除囊肿,用囊壁修补硬脊膜裂口,并用508生物胶粘涂。上下探查惟管无占位病变发现;术后诊断为T6-T11硬脊膜外囊肿。病理报告为玻变的结缔组织囊壁伴出血。术后两周出院,感觉基本恢复正常,肌力Ⅳ级,病理征消失。半年后复诊,肌力V级,无胸背部畸形与疼痛。  相似文献   

7.
硬脊膜外脓肿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硬脊膜外脓肿误诊3例,分别误诊为脓毒败血症、骶棘肌深部脓肿和椎管内肿瘤。结合文献分析误诊原因为对硬脊膜外脓肿认识不足和忽视硬脊膜外脓肿的特殊性表现,作者认为凡遇有发热、背痛起病的脊髓压迫症病人,要首先考虑本症可能。脑脊液检查、蛋白显著升高而细胞数不高为其特点;椎管造影可确诊。  相似文献   

8.
骶部硬脊膜外腔阻滞,简称骶腔阻滯。Catnelin氏(1901年)和Lawen氏(1910年)最早倡用,以麻醉剂經骶裂孔注入骶腔,使骶脊神經,甚至部分的腰、胸脊神經遭受阻滞。此法历来用于会阴肛门部及盆腔內手术,文献上尚未見有用于下肢手术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核磁共振(MRI)特点和手术效果。结果20例中12例全切,8例次全切;随访2月~2年,神经功能恢复,无复发。结论骶管内蛛网膜囊肿多发于硬脊膜外背侧方,常合并骶管先天性畸形或腰椎间盘突出,MRI是有效的检查方法,显微镜直视下行囊肿壁切除术有利于神经的充分减压和保护,并能同时处理合并的腰椎间盘突出及畸形,"交通孔"结扎、囊腔填塞能有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0.
王学江  徐如祥 《广东医学》1994,15(3):155-156
马尾部肿瘤是指发生于椎管腔骶尾部的肿瘤。我科自1965~1992年共收治马尾部肿瘤41例,占同期收治全部椎管内肿瘤的13.85%。本文就其发病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25例,女16例,年龄最小8个 月,为表皮样囊肿。年龄最大61岁为骶部硬脊膜外转移瘤。10岁以下6例;10~12岁9例;21~30岁11例;31~40岁9例;41~50岁3例;51岁以上2例;平均年龄23.15岁。 二、肿瘤病理学分类:本组以先天性肿瘤为多见,其次为神经纤维瘤,病理学分类详见附表。  相似文献   

11.
椎管内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提高对椎管内囊肿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本组12例患者,临床表现以肢体麻木,疼痛,力弱、二便障碍为多见,CT及MRI有助于确诊。根据囊肿部位,临床分为客内硬脊膜外囊肿,髓外硬脊膜下囊肿及神经根袖套部囊肿(Tarlov囊肿)。结果 12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表明8例症状消失,3例好转,1例症状无改善。结论 对椎管内囊肿症状及体征明显者,应施行手术治疗。手术要点为切除囊肿壁及蒂部,同时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脊膜囊肿又称蛛网膜囊肿 ,可以位于硬膜外 ,也可以位于硬膜内 ,其中硬膜外脊膜囊肿又有 3种不同的表现形式[1] ,包括椎管内硬膜外脊膜囊肿、骶管内脊膜囊肿及根性囊肿。除骶管内脊膜囊肿较为常见外 ,其他类型的椎管内脊膜囊肿均很少见。临床上常表现为根性放射痛 ,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肋间神经炎或肿瘤。本文对 19例胸腰骶段椎管内脊膜囊肿进行总结 ,并就其分类、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等问题进行讨论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 1993年以来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19例胸腰骶段椎管…  相似文献   

13.
硬脊膜外结核瘤多为脊柱结核病的合并症,而原发的硬脊膜外结核瘤引起脊髓压迫者少见。现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李×,女,28岁。主诉双下肢阵发性放散痛3个月,运动障碍及排尿困难20天於1979年11月9日入院。1979年9月无何诱因发觉展骶部及双下肢阵发性抽搐样放散痛,行走无力,伴有低热、盗汗、消瘦。按“风湿热”治疗无效,双下肢疼痛加重,夜间更剧,常在胸膝位时可稍缓解。入院前20天,双下肢麻木,由足趾向上发展呈进行性加重,双下肢活动障碍和大小便不能控制而完全卧  相似文献   

14.
硬脊膜外麻醉血肿并发截瘫已陆续有报道。我院1983年5月和1984年6月先后发生2例,报告如下: 例1:患者男性,45岁,农民。1983年5月26日因急性胆囊炎收治。即往无出血病史,术前BT:30s,CT:1min 30s。当晚10时在硬脊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麻醉取T_(8-9)侧入法,术中因疼痛加药一次,于27日凌晨1时结束,手术经过顺利。同日上午因不能自行排尿而曾置导尿,到当晚6时发现下肢不能活动,痛觉消失,疑硬脊膜外血肿。23时在局麻下行椎板切开探查术,发现T_(7-10)硬脊膜外有一约50ml陈旧血肿,术后按截瘫治疗护理一年六个月未见好转自动出院,后随访至今仍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5.
小儿慢性硬脊膜外血肿临床较少见,易误为肿瘤,我们曾遇2例与外伤有关的慢性硬脊膜外血肿,报告如下: 例1,男,4岁。患儿于1月前腰背部被脚踢伤,次日发现行走易跌倒,第4d不能站立及行走,曾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于1981年12月4日入院。患儿平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用高位骶管阻滞麻醉进行小儿上腹、腹部、下肢及会阴部手术226例的经验,全组效果良好者192例(占85.4%)。通过9例尸体解剖发现:(1)小儿骶裂孔多呈等腰三角形,孔较大,穿刺便利;(2)骶尾韧带厚约1~2毫米,穿破感明显;(3)骶管狭小,硬脊膜外腔疏松,注美兰可达胸;(4)骶管中硬脊膜囊未端呈圆锥形,距骶尾韧带2~3厘米。这些解剖特点对小儿骶管阻滞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椎管内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椎管内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减少漏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 1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均行手术治疗 ,2例为椎管内硬脊膜外囊肿 ,4例为髓外硬脊膜下囊肿 ,4例为神经根袖套部囊肿 (Tarlov囊肿 )。术后 7例症状消失 ;3例好转 ,其中 1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 ,伤口二次缝合未成功 ,后经内引流后切口愈合。结论 椎管内囊肿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复杂 ,不典型 ,与椎管内肿瘤及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相似 ,易发生漏诊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CT)和磁共振成像 (MRI)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对症状及体征明显者宜施行手术治疗。手术要点是切除囊肿壁及蒂部 ,同时解除对神经根及脊髓的压迫。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7年来收治的21例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及术后转归.结果 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25~64岁,平均48.2岁.病程10~36个月,平均16.3个月.所有患者均在脊髓血管造影后得到确诊.其中单纯手术治疗15例,单纯栓塞治疗4例,两种方法合用治疗2例;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改善.21例随访2~12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选择性血管造影是确诊骶部硬脊膜动静脉瘘的方法.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栓塞治疗.术后抗凝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骶管封闭治疗腰骶神经根病20例临床报告首都医学院附属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骨科孙北晨,杨煦,张则正我院骨科门诊自1994年9月至12月对20例患腰骶神经根病的患者行经骶管硬脊膜外腔注射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20例中男9例,女11例;...  相似文献   

20.
<正> 硬脊膜外麻醉为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近年来Graham等报告硬脊膜外腔注入小剂量吗啡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优点可取,认为值得进一步研究。我院1980年9月—1981年3月硬脊膜外腔注入吗啡用于术后镇痛130例。一般资料男27例,女103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7岁,工人,农民占71%,其他职业者占29%,体格状况一般,无重危患者。手术:妇产科手术包括经腹、经阴道子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