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的危险性在于动脉瘤破裂,发生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1].文献报道,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9%~41%,再出血死亡率高达50%以上[2].分析我院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24例,探讨再出血的诱发因素与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手术时机和治疗方法。方法 48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共有105个动脉瘤,均进行了3D-CTA或/和脑DSA检查,41例患者采用开颅手术或/和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患者放弃治疗。一次性手术一侧开颅29例,一次性手术双侧开颅1例,分次手术4例,一次性血管内栓塞4例,开颅手术+血管内栓塞3例。结果 41例患者共成功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91个动脉瘤,其中39例随访3月~5年,无再出血症状发生,1例开颅夹闭加包裹术的患者出院后4年包裹的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死亡,1例夹闭一侧动脉瘤的患者出院后2年对侧动脉瘤破裂出血,再次入院手术治疗后康复。39例患者随访时进行GOS评分,5分30例,4分4例,3分3例,2分1例,1分1例。35例患者经3D-CTA或/和DSA复查,未见动脉瘤新生或再通。7例放弃治疗的患者随访3月~2年,未破裂的动脉瘤患者4例,其中2例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破裂的动脉瘤患者3例均发生再次破裂出血死亡。结论 CT、3D-CTA的应用能为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及术后复查提供有效的帮助,DSA仍是颅内多发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对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患者应尽早采取开颅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手术技巧与术中破裂的预见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技巧、术中可能发生破裂出血的相关影像学改变、针对可能发生破裂出血的预案制定以及处理方法。方法本组42例颅内动脉瘤,其中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岁。41例采用翼点入路行前循环动脉瘤显微直视夹闭手术,另1例大脑后动脉P2段巨大动脉瘤采用颞下入路行夹闭切除术。结果术后痊愈39例,偏瘫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7例(占16.7%),破裂出血动脉瘤成功夹闭后,6例恢复良好,1例因发生全脑多发性梗塞而死亡。结论显微镜下充分显露载瘤动脉后夹闭动脉瘤是预防并成功处理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关键;对于DSA/3D-DSA呈葫芦状、宽颈及瘤体另有囊泡(子囊)形成的动脉瘤,应警惕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老年患者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60岁以上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破裂出血41例,未破裂出血8例).根据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认动脉瘤后,48例采用经翼点入路,1例采用经纵裂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出院时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预后.结果 根据GOS评分,41例破裂出血患者,Hunt-Hess分级Ⅰ~Ⅲ级28例,其中26例(93%)取得良好预后,重度残疾2例(7%);Hunt-Hess分级Ⅳ级13例,其中7例(54%)取得了良好的预后,重度残疾3例(23%),植物生存1例(8%),死亡2例(15%).未破裂动脉瘤8例,均取得良好预后(100%).结论 破裂动脉瘤的老年患者应尽可能早期手术,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Ⅲ级者预后良好,而Ⅳ级以上病死率和伤残率仍较高;未破裂动脉瘤老年患者应采取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作者复习文献,有31例颅内动脉瘤在脑血管造影中破裂出血,其预后多不良。本文又报告4例由脑血管造影引起并证实是颅内动脉瘤自发出血所致(其中1例是过去未报告的动静脉畸形在造影中发生出血)。作者再次强调这种可能并发症的危险性。作者认为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是罕见的,如Niozuma 在939例囊状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期间再出血只发牛1例(0.105%)。美国5,484例脑血管造影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血管内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颅内AVM合并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按照Redekop分型进行治疗.结果 动脉瘤完全栓塞23例,部分栓塞2例.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7例,消失90%以上9例,消失80%~90%7例,消失80%以下2例.栓塞后手术切除12例,栓塞后伽玛刀治疗6例.所有病人均未出现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随访25例,时间0.5~3年,无再次出血及死亡.DSA复查18例,其中动脉瘤和畸形血管团均不显影14例,动脉瘤不显影但畸形血管团少许残留4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颅内AVM合并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dekop分型可对其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介入栓塞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和安全,探讨介入栓塞此类动脉瘤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1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2例微小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结果和术中操作。所有患者均全麻下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13例采用单纯弹簧栓塞,7例支架辅助,2例球囊辅助)。结果 22个动脉瘤中,致密栓塞17例,瘤颈残留1例,瘤腔残留4例,未出现弹簧圈移位和载瘤动脉血栓栓塞事件,术中出现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术后一过性轻偏瘫1例,死亡1例。结论介入栓塞破裂颅内微小动脉瘤效果可靠;规范且熟练的操作,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和介入材料的合适是微小动脉瘤治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破裂42例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的首位原因,其破裂出血后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和致残率高[1],为提高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救治水平,笔者将破裂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次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73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术前再次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 873例中,术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72例(8.25%),术前未破裂出血801例(91.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到入院时间>6 h(OR=7.338;95%CI 4.356~13.320;P<0.001)、动脉瘤最大径>10 mm(OR=2.476;95%CI 1.211~5.060;P=0.013)、入院收缩压≥160 mmHg(OR=3.058;95%CI 1.781~5.249;P<0.001)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前再次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如果发病至入院时间长、动脉瘤较大、术前血压控制不理想,应尽早治疗动脉瘤,可减少再破裂率。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70%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是神经科急危重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极高,首次破裂出血幸存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约70%迟早会因动脉瘤再次破裂而死亡[1]。由于再次破裂出血绝大多数发生在SAH后早期,因此如能尽早手术夹闭动脉瘤,可明显提高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2,3],本文收集我科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27例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均在发病后74 h内明确诊断并开颅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出血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出血后72h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8例破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中完全致密栓塞20例,栓塞程度达90%以上者6例,栓塞程度在80%-90%者2例。术后无再出血发生,死亡1例。结论Hunt—Hess分级I~Ⅳ级颅内宽颈动脉瘤出血急性期患者实施血管内治疗安全可靠,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伴颅内血肿、脑疝患者的CT表现和直接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伴颅内血肿、脑疝患者的CT表现及治疗,分析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形成血肿与动脉瘤位置关系及手术处理要点. 结果 本组患者颅内出血原因术中均证实为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多发动脉瘤2例,1例为大脑中动脉瘤(责任动脉瘤)合并同侧后交通动脉瘤,1例为后交通动脉瘤(责任动脉瘤)合并对侧大脑中动脉瘤:术后GOS分级显示V级6例,Ⅳ级2例,Ⅲ级1例,Ⅱ级0例,Ⅰ级2例. 结论 依据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伴颅内血肿、脑疝患者的CT表现,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越来越高。由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有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iod hemorrhage,SAH)的潜在危险,且SAH后有较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而目前所采取的干预性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同样存在一定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与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出血的危险性和治疗的风险进行综述,希望能提出较佳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处理策略。1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SAH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别较大。Juvela[1]通过平均19.7…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以此鉴别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对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合并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4例患者入院后急诊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l例;1例患者为动脉瘤再次破裂后行CTA检查示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及动脉瘤夹闭术2例,动脉瘤夹闭术1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1例,药物保守治疗1例。恢复良好3例,重残1例,死亡l例。结论对伴有颅脑外伤史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应注意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以便采取积极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与妊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动脉瘤(AA)、动静脉畸形(AVM)破裂致颅内出血(ICH)是妊娠期少见的并发症,但其病死率、病残率均很高,本症所致的孕妇死亡数占所有孕妇死亡数的5%—12%.妊娠期母体血液动力学、性激素水平及凝血机能状态的变化都可能对AA、AVM出血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就妊娠期AA、AVM破裂致ICH的诊断、神经外科和产科处理原则以及麻醉和围手术期药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的尸检发现率为0.2%~9.0%,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原因(51%~70%)。动脉瘤破裂后病死率和致残  相似文献   

17.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aneurysms,UIAs)是指没有破裂史或者与以前出血没有关系的动脉瘤,包括偶然发现的动脉瘤、多发动脉瘤中未破裂的动脉瘤,以及有临床症状但没有出血的动脉瘤[1]。国外尸检报告显示,颅内动脉瘤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多数人无临床症状[2~4]。而颅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道从1974年到1985年确诊的91例未发生出血的颅内动静脉畸形(AVM)中,16例(18%)合并有26个未破裂的囊性动脉瘤,女11例,男5例,平均年龄38岁(17~63岁人14例病人有AVM所致的症状,包括癫痫(9例),局部脑缺血(3例)和头痛(3例)。AVM依其最大直径分为小(<3.5cm)、中(3.5~5.4cm)、及大(≥5.5cm)三型。动静脉分流程度依动脉充盈后发生静脉充盈所需的时间分为高分流(high-shunt)型(静脉充盈时间≤2秒)和低分流(1ow-shunt)型(静脉充盈时间>2秒)。动脉瘤的载瘤动脉分类:1型,与AVM供血无关;2型,参  相似文献   

19.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统计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破裂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并探讨其处理方式.方法 对介入治疗437例颅内动脉瘤过程中破裂的14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对术中破裂出血处理进行总结.结果 本组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术中破裂的发生率为3.2%.4例死亡,死亡率为28.6%;其中死亡的3例为后交通动脉瘤,1例为大脑中动脉瘤.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中破裂的发生率很低,当发生破裂出血时需要沉着应对,处理妥善,多数可以及时止血,使患者得到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结果.方法 回顾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6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有84个动脉瘤,其中63个经血管内栓塞治疗,2个外科夹闭,19个未治疗.54个(86%)完全栓塞,8个(13%)瘤颈残留,1个(2%)只行支架覆盖.26例患者(72%)一次栓塞1个以上动脉瘤.31例患者进行了造影随访,93%(53个动脉瘤)表现稳定或闭塞,7%(4个动脉瘤)复发,临床随访结果:33例患者(92%)无症状或轻微症状,1例(3%)部分视野缺失,2例(6%)偏瘫.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颅内多发动脉瘤的合理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可用于优先治疗破裂出血的动脉瘤和外科难治的意外发现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