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秀敏  王群 《全科护理》2014,(21):1998-1999
[目的]促进静脉给药查对制度的落实,保证临床护理用药安全。[方法]对全院1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归纳影响护理给药查对制度正确执行的因素。[结果]影响护理静脉给药查对制度最常见的忽略环节是转运交接时和更换补液时;常见的忽略核对的内容为有效期/批号和病人性别;影响护士静脉给药查对制度正确执行的因素:①操作者因素:操作者个人因素,包括精力不集中、查对不严谨;对查对流程不够熟悉;对查对制度重视度不够。②管理因素:护理岗位职责设置不合理;护士翻班频率太高;操作考核不到住;床位管理不规范、人员配备不足、操作时被打扰、查对制度与实际工作脱节。[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管理,可有效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降低给药查对缺陷率。方法应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MAIC模式,即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5个步骤对护士给药查对的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给药查对落实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降低给药查对的缺陷率。结果护士给药查对缺陷率从3.4%降低到1.2%。Z值从改进前的3.326提高到3.754。改进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医院管理中,应用六西格玛,通过团队合作,以数据说话,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消除过程缺陷,实施流程改进,是降低给药查对缺陷率,提高用药安全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病人安全用药的管理方法与效果,从而减少给药差错发生,保障病人安全用药。方法对38例发生给药差错病例进行分析,采取举办给药差错案例分析讨论会、强化护士给药安全意识、加强查对制度的督查、加强有效沟通的培训与督查等安全管理措施。结果实施临床病人安全用药管理后降低了给药差错发生率(P﹤0.01)。结论加强临床病人安全用药管理,可有效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住院病人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汪晖  徐蓉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33-2235
目的了解住院病人在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需求,分析原因,提供科学有效的改进方法,确保病人输液安全。方法随机选择内科、外科、妇产科、综合科、高干科住院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排在前5位的安全需求因素是:担心护士加错药、担心输错药、担心护士配药过程中未严格消毒、担心护士配制药液剂量不准确、担心护士查对药物不准确。且病人的性别和输液天数在静脉输液治疗的部分安全需求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对静脉输液的安全需求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高护士的责任心,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对配药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提供全程规范优质的服务,才能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静脉给药是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及时的给药措施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促进病人的康复;给药误差必将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影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安全给药是护理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针对影响安全用药的因素如处理医嘱、药品的保管、配置及静脉给药方法制定相应的对策,不断提高护士安全有效用药意识,严格遵守用药原则,才能保证临床静脉给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儿科给药查对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3年3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给药操作(静脉输液+口服给药)为常规组,患儿1957例,操作57 524次;2013年4~12月开展品管圈后为品管圈组,患儿2219例,操作74 130次。通过品管圈活动,找出影响正确给药的缺陷,确定要因,制定分阶段实施对策与检讨,并评估效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不良事件例数、给药缺陷发生百分率、圈员的个人品质。结果:品管圈组给药操作的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均低于常规组,P0.05;圈员的个人品质均得到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持续改进儿科给药查对中,可以有效提高查对正确率,提升护士的个人品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儿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 目的 通过应用QCC品管圈加强护士在临床静脉给药操作时规范执行核对的合格率,确保护士能正确规范执行查对制度,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促进护患和谐。 方法 应用QCC品管圈中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循环法方法加强对护士在静脉给药操作时规范执行核对的督查,对循环中出现的问题不断的进行改进与提高。结果 全面提升了护士进行静脉给药时规范执行核对达标率。2016年与2014年比较,护士在静脉给药操作时规范执行核对达标率由95.07%提升到99.13%。结论 周而复始应用QCC品管圈加强对护士在静脉给药操作时规范执行核对的督查,确保护士能规范执行核对,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促进护患和谐。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品管圈持续改进降低静脉输液查对缺陷。方法:运用品管圈持续追踪静脉输液查对执行力,对存在的查对缺陷重新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结果:全院护士静脉输液查对缺陷由原来的5%下降到1.72%,实施前后护理查对缺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不断持续改进能够提高护士静脉输液查对执行力,减少护理缺陷发生。  相似文献   

9.
查对制度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也是护理工作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查对不严是护士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自2007年1月我科将静脉输液查对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后对护士进行培训、督导临床应用,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查对制度是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也是护理工作安全和质量的重要保证[1],查对不严是护士静脉输液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自2007年1月我科将静脉输液查对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后对护士进行培训、督导临床应用,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住院病人静脉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给药错误的环节,为制订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过去5年护理非惩罚性主动上报静脉药物治疗给药错误环节、给药错误类型及发生给药错误原因。结果静脉药物治疗发生给药错误的环节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给药操作、护士医嘱处理、护士配药、医生开具医嘱、药房配药发药、病人依从性差;发生给药错误涉及护士、医生、药师、病人;给药错误类型为:药物错误、遗漏给药、发错病人等,操作不规范和流程设计不合理是发生给药错误的主要原因。结论由护士失误引起的给药错误所占比例最高,特别是由护士个人完成的环节,给药错误发生率最高;整体理念是研究预防给药错误发生对策的关键,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要从多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急诊科晚夜班护士用药查对缺陷例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品管圈"手法,通过使用自行设计的用药查对缺陷查检表来把握本科室晚夜班护士用药查对缺陷的现状并分析原因,拟定改善措施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经过为期5个月的品管圈活动,3次查检,用药查对缺陷由原有115例下降到29例,用药查对缺陷发生率由2.88%下降至0.73%。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护士的责任心、自觉性均大幅度提高,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杜心平 《天津护理》2014,(4):329-330
通过对102例护士给药缺陷的回顾性分析,提示管理者应从系统入手完善给药流程,创造安全的给药环境,重视临床护士常用药物的针对性培训和轮班护士处理医嘱技能的培养,加强上午静脉治疗高峰时段的管理,实施弹性排班,提高护士长督查管理力度,规范护士行为,落实给药制度与流程,是患者用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吴会琼 《护理研究》2004,18(2):297-298
为加强抗生素静脉给药过程的质量管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的浪费,避免对病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笔者对某医院内科甲、乙两病区护士抽吸氨苄青霉素药液遗留药量进行调查,发现一些护士静脉给药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护士摆药及查对药使用工具卫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我院废除科室药物存放、摆药制度,改为中心药房依据计算机网络上医嘱摆药,摆好药后,由病区药疗护士在中心药房或带回科内查对后进行分发给病人。由于工作量大,护士为加快摆药、查对药速度,用手直接摆药操作或将摆好的药杯中的各种药片倒在手上一片片的进行查对。护士在摆药与查对药的各个环节中,只注意药品名称、剂量是否准确,未意识到直接经不清洁的手操作而易造成交叉感染的新问题。因此,忽略了使用工具及卫生。为此我们对全院14个病区、中心摆药室护士18人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在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12068例老年患者输液治疗,总结出从针头、血管的选择到输液速度的调节;特别制造塑料数字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细节护理措施尤其适合老年门诊患者.结果 输液室没有出现重大投诉与护理缺陷,患者满意度达到96%.结论 针对门诊老年患者特点与静脉输液中主要存在的风险问题,护士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从而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使老年患者真正体会到心理安全,环境安全,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临床给药差错归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戴艳萍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312-1313
目的通过对给药护理差错进行归因分析,针对性的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减少临床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03年1月42008年9月发生的68例临床给药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临床给药差错中,床号、姓名查对错误居首位;工作年限在5年之内及15年以上的护士发生差错的概率较高。结论必须重视科学人性化管理和细节管理,改进查对方式,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规范护士培训,提高护士个人素质,才能有效预防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32例给药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32例给药缺陷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方法:将给药缺陷按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时间等错误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缺陷发生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查对不全面、未遵守操作规程、工作责任心不强、环节缺陷;不同职称护理人员缺陷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结论:如何防范给药缺陷是护理管理者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加强护士培训,加强医护、护患沟通可有效预防给药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期各个器官的功能均不成熟,尤其是肝脏的解毒功能与肾脏的排泄功能低下,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各个过程都有影响。新生儿胃酸低,肠黏膜通透性高,肠系膜血流量小,口服给药效果不可靠。肌肉注射给药常因局部血流灌注不足,肌肉组织少而影响药物的吸收,特别在缺氧、低体温或休克时,静脉给药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尤其是对危重新生儿静脉是可靠的给药途经,多从头皮或四肢小静脉滴入[1],静脉给药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为保证新生儿静脉给药的安全有效。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注意。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执行静脉给药时要…  相似文献   

20.
张洪敬  朱华芳  张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586-1586,F0003
目的 探讨改进后的“211”静脉输血安全查对流程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改进医嘱查对、采集合血标本查对、取血环节查对以及病房护士静脉输血前查对等4个重点环节流程,将自行设计的“211输血查对记录表”应用于护理工作。结果 改进后无输血差错,有效防制输血不良事件157例。结论 改进后的静脉输血查对环节,使于护士临床应用、管理者监督检查,能有效防范环节错误带来的严重后果.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