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在小儿支气管哮喘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食管返流(GER)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了解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在小儿哮喘诊治中的作用。方法用便携式24小时pH自动记录仪,监测3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食管下端pH值变化,30例无症状儿为对照组,对15例合并病理性GER患儿进行抗返流治疗,复查8例。结果哮喘组8项返流指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其病理性GER的检出率为39%(15/38),显著高于对照组(1/30)(P<0.01);小儿哮喘合并病理性GER者其返流以卧位和夜间时严重;经雷尼替丁抗返流治疗后,各项返流指标除了立位pH<4时间百分比外,均显著下降(P<0.01或<0.05),近期随访结果显示,哮喘得到有效控制。结论GER是诱发小儿哮喘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哮喘合并病理性GER的患儿对制酸药物抗返流治疗有良好的反应,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在小儿哮喘的病因诊断和疗效观察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动态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小儿胃食管返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在小儿胃食管返流(GER)诊治中的作用,研究小儿病理性GER的特点及其诊断标准,对50例经钡餐造影诊为GER的患儿进行动态24小时食管内pH值监测,3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复查13例病理性GER患儿治疗后(9例为手术治疗)的食管pH值。结果表明,GER组各项返流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1例为病理性GER,GER组31例为病理性,另19例则为生理性。13例食管裂孔疝(HH)患儿均有明显的病理性返流,其各项返流指标除pH值<4次数外均显著高于单纯病理性GER;HH组卧位时返流≥5分钟次数、最长返流时间、总pH值<4的时间占总观察时间的百分比和平均返流周期均显著大于立位时;单纯病理性GER组卧位时返流≥5分钟次数、最长返流时间和平均返流周期显著大于立位时,而返流次数则小于立位时。提示小儿病理性GER以卧位时明显,伴有食管裂孔疝者返流更为严重。动态24小时食管内pH值监测可用于小儿GER的诊断、分析和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3.
动态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小儿胃食管反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在小儿胃食管返流诊治中的作用。研究小儿病理性GER的特点及其主仍断标准,对50例经钡餐造影诊为GER的患儿进行动态24小时食管内PH值监测,30例健康小儿为对照组,复查13例病理性GER患儿治疗后结果表明,GER组各项返流同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56例,其中29例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和体位性痉咳及夜间呛咳喘气表现,认为胃食管反流(GER)的发生与患儿年龄、发作频率、治疗反应、病情轻重有关,药物的应用、LESP的降低、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食管粘膜缺氧、抗损伤能力下降、小儿对反流物清除速度缓慢是促进GER发生和发展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常小儿近端食管功能的测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小儿近端食管测压的特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消化道测压系统,对60例正常小儿进行了食管测压,年龄3~12岁。结果;咽部静息压为0.67±0.19kPa。吞咽收缩压力为1.99±0.57kPa,收缩时间0.5秒,近端食管括约肌(UES)压力随小儿状态不同有很大差异,UES静息压为2.66~10.64kPa,UES收缩压为7.98~15.96kPa,近端食管括约肌长度(UESL)为1.50±  相似文献   

6.
小儿哮喘与胃食管返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探讨小儿哮喘与胃食管返流(GER)的关系,采用便携式pH自动记录仪对41例反复发作的哮喘患儿进行了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以20例健康儿作为对照组。结果:哮喘组胃食管返流发生率为53.7%(22/41),显著高于对照组(0/20);哮喘组Boix-Ochoa综合评分、酸性返流指数、返流≥5分钟次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而pH值<4的次数、最长返流持续时间则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反复发作的哮喘患儿胃食管返流发生率较高,哮喘与胃食管返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核素闪烁显像在小儿胃食管返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例胃食管反流(GER)患儿行放射性核素胃食管显像(GES),11例发现异常征象,诊断的特异性为78.5%。着重对检查方法、检测指标及诊断标准进行讨论,认为GES具有符合生理、简便无创、动态观测、定量分析及诊断率较高的特点,是诊断胃食管返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胃食管返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与胃食管返流(GER) 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携式pH 自动记录仪对35 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24 小时食管pH 值监测,以30 例健康儿为对照组。结果 RRI组pH 值< 4的检出次数、返流持续时间≥5 分钟的检出次数、最长返流持续时间、总pH<4 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率、Boix- Ochoa 综合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01) ,RRI组胃食管返流发生率为57-1 % (20/35),显著高于对照组(1/30)。结论 RRI患儿胃食管返流的发生率高,两者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西沙比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食管返流综合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不全,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的一种病理状态;轻者引起不适、呕吐,重者则可引起食管炎及吸入综合征甚至窒息死亡。我院对32例GER...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期胃食道反流的检测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54例新生儿(早产儿25例,足月儿29例)进行了66例次的二乙三胺五醋酸胃食道核素显像研究,检测出胃食道反流(GER)阳性者35例(64.8%),其中早产儿阳性率为80.0/,足月儿为51.7%(x ̄2=4.710.P<0.05)。所有阳性患儿的反流指数均>3.5%。在GER阳性的新生儿中,85.0%的早产儿与40.0%的足月儿临床无呕吐症状(P<0.01)。选择了6例反流阳性者给予吗丁啉抗反流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且未发现不良反应。提示放射性核素胃食道显像是诊断婴幼儿GER的一种可靠技术,而吗丁啉是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健康儿童及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患儿食管动力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小儿食管运动的生理学,探讨小儿病理性胃食管反流(GER)发生的食管动力学基础。方法对60例健康儿童和62例经食管pH监测诊断为病理性GER的患儿用低顺应性毛细管灌注系统进行食管测压研究,并对健康儿童组不同年龄段之间,两组同一年龄段之间进行食管动力功能比较。结果健康儿童组下食管括约肌长度(LESL)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胸内段和腹内段也相应增加(P<0.01),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以~1岁组为高(P<0.05);上食管括约肌长度(UESL)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P<0.01),上食管括约肌压力(UESP)以~1岁组和~3岁组为低(P<0.01)。病理性反流患儿的食管动力功能,除~7岁组食管蠕动传导速度低于同一年龄段健康儿童外(P<0.05),其余指标两组同一年龄段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LESP的抗反流功能与年龄关系不大,LESL、UESL和UESP的功能3岁以后逐渐成熟,小儿病理性GER的发生与LESP、LESL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食管返流食管内pH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疑诊为新生儿胃食管返流36例,以无症状新生儿15例作对照。用便携式24小时食管、胃pH自动记录仪(Digitrapper型)在常态下作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食管pH降至4以下持续15秒钟以上定义为一次返流。结果疑诊为新生儿胃食管近流的36例中14例Boix-Ochoa评分>11.99为病理性返流,22例为生理性返流。15例对照组中2例为生理性返流,13例为正常。结论24小时新生儿食管内pH监测为早期诊断新生儿胃食管返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酸反流指数(RI)在儿童病理性胃食管反流(GER)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儿童病理性GER的诊断标准。方法对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进行食管pH值监测的数据进行归纳和整理,并除外复查和少数未能完成监测的数据。根据Boix Ochoa标准(金标准)综合评分>11.99诊断病理性GER,对RI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获得最佳诊断界点值(cutoff value)。通过McNemar卡方检验和Kappa检验,评价各种以RI为基准的病理性GER诊断标准所得结果的差异及其吻合度,并进一步评价各种标准诊断GER的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1994年9月至2006年5月有5 000例患儿进行食管pH值监测,有效数据者4 109例进入分析,其中男性2 692例,女性1 417例。新生儿476例,~1岁1 553例,~3岁658例,~7岁837例,~12岁513例,~16岁72例。病种构成有13类,依次为:支气管哮喘366例,支气管炎468例,支气管肺炎385例,迁延性肺炎143例,慢性咳嗽184例,慢性咽炎29例,新生儿呼吸暂停102例,新生儿呕吐283例,新生儿肺炎105例,呕吐或伴腹痛1 817例,食管裂孔疝140例,非心源性胸痛55例,营养不良32例。ROC曲线分析显示RI最佳诊断界点为2.9,其敏感度为90.4%,特异度为95.6%(假阳性率<5.0%)。ROC曲线下面积为0.981(95%CI:0.977~0.984),s为0.002,用于诊断病理性GER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分别以RI≥4.0%(RI 4.0标准)、RI≥2.9%(RI 2.9标准)为病理性GER诊断标准,以手术确诊的140例食管裂孔疝患儿进行分析,与Boix Ochoa标准进行比较。RI 2.9标准的总体吻合度高于RI 4.0标准(κ系数分别为0.892、0.715,P均=0.000)。除了特异度,RI 2.9标准诊断病理性GER的敏感度、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RI 4.0标准,而阳性预测值两者相近。结论RI 2.9标准诊断病理性GER有显著意义,与RI 4.0标准相比,有助于提高儿童病理性GER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膈疝术后食管功能及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先天性膈疝修补术后预后及术后食管功能和胃食管反流情况。方法 对46例先天性膈疝修补术后进行随访,13例进行了24h食管双极pH及24h动态压力测定,了解胃食管功能。结果 13例进行了24h食管pH及压力测定的膈疝修补术后患儿中,7例有胃食管反流,其中3例术中应用补片,4例术前显示胃疝入胸腔。结论 先天性膈疝修补术后可出现胃食管反流,24h测压及pH测定表现为食管蠕动功能明显减弱,这种食管下端蠕动功能减弱与膈疝修补术后出现胃食管连接解剖异常及膈肌发育不良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5.
食管裂孔疝患儿手术前后食管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食管裂孔疝 (hiatalhernia ,HH)病理生理机制 ,了解HH患儿手术前后的食管功能改变及不同类型HH食管动力压力改变的特点。方法 对 38例经钡餐造影确诊的HH患儿(其中滑动型 17例、食管旁型 10例、混合型 11例 )进行手术前后 2 4小时食管pH监测和食管腔内动力压力测定。结果 食管裂孔疝患儿术前食管pH监测有明显的异常胃酸反流 ;食管动力压力异常表现为食道下段括约肌压力 (LESP)下降 ,下食管括约肌总长度 (LESL)变短 ,双峰波型出现及呼吸反转点消失。不同类型的食管裂孔疝食管动力压力的改变也有所不同 ,滑疝以双峰波型为主要改变 ;食管旁疝以呼吸反转点消失为主要改变 ;而混合疝以呼吸反转点消失及双峰波型为主要改变 ;LESL变短各类型疝都明显存在。术后食管pH监测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 ;食管腔内动力压力测定双峰波型消失 ,呼吸反转点出现 ,LESL增加 ,但LESP下降仍存在。结论 伴临床症状的HH患儿均存在明显的病理性胃酸反流 ;食管动力压力改变由于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LESP在HH反流的发生和抗反流的功能上不起重要作用 ,而LESL不足 ,尤其是腹内食管段长度不足甚至消失是HH发生反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24 h食管pH监测在婴儿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4h食管pH监测在婴儿难治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57例难治性肺炎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监测指标包括食管pH〈4.0的次数、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卧位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和Biox-Ochoa评分。结果57例中存在胃食管反流(GER)28例(占49.1%);有呕吐与无呕吐症状患儿各项反流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伴有胃食管反流患儿经促动力剂治疗者,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持续时间均较未用促动力剂治疗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肺炎患儿经正规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考虑是否合并胃食管反流,进行24h食管pH监测,以确定病因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 of milk type on physiological,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GER) was studied in 37 breast-fed and 37 formula-fed, healthy, term neonates aged 2-8 days. The neonat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public maternity ward and studied for 4 h after their morning milk feed. GER was recorded by a pH microelectrode placed 6 cm above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nd analyzed in the third and fourth postprandial hours. Sleep state was accurately defined from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electrooculogram, electromyogram, breathing, and behavioral observations. Movement was recorded from a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 In active sleep, the breast-fed neonates demonstrated GER episodes of significantly shorter duration than the formula-fed neonates. The mean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were 3.0 (1.6,5.2) compared with 8.3 (5.0,13.3) min/h of active sleep respectively (p less than 0.05). This could not be explained by greater milk volume or increased movement before or during reflux in formula-fed neonates. However, the lower median pH values for GER in breast-fed neonates, 2.0 versus 2.5,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less than 0.05). This difference may reflect more rapid gastric emptying. The lower esophageal pH is more likely to stimulate peristalsis and thus limit the duration of reflux (shorter episodes), in the breast-fed neon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