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工作能力的减损,即使恢复代偿能力,仍不能泵出足够的血量以适应静息或活动情况下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随着对心衰的病理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了解,对心衰的治疗提供了新的依据。目前,心衰的治疗不仅局限于纠正血液动力学的异常和缓解症状,还必须考虑到血液动力学和心肌异常的始动、持续和恶化的机制。治疗决策在于延缓心肌损害,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段可杰  刘延颖 《医学综述》2003,9(2):122-124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的终末阶段 ,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征 ,所涉及的系统、器官之广和过程的复杂性 ,是其他任何综合征所不能与之相比的。以往的治疗仅仅着眼于缓解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现代的治疗目的重点在于防止和延缓CHF的发生和发展 ,同时降低病死率 ,这与祖国医学治病与防病的整体观念完全相符[1 ] 。本文就近年来 ,中西医治疗CHF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1 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1.1 治疗学的病理生理 CHF时 ,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是产生临床症状的基础 ;而心室重塑是CHF发生…  相似文献   

3.
黎建明 《右江医学》2003,31(4):377-37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 ,其发病率高 ,预后差。 80年代以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药物为洋地黄类和利尿剂。现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更重要的是针对心肌重塑的机制 ,防止和延缓心肌重塑的发展 ,从而降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住院率。现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一、正性肌力药物   1.洋地黄  90年代完成的洋地黄研究组 (DigiatlisIn vestigationGroup ,DIG)试验[1] 结果表明 ,洋地黄对总死亡发生率的影响为…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据最近的调查结果显示 ,冠心病是引起CHF的主要病因。CHF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 ,6 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 7.4 % ,8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 10 %。CHF患者不但生活质量较差 ,而且病死率较高 ,轻中度CHF患者 (NYHAⅡ~Ⅲ级 )的年总病死率为 10 %~ 2 5 % ,重度CHF患者 (NYHAⅣ级 )的年病死率为 4 0 %~ 5 0 %。近年来 ,对CHF的药物治疗取得长足的进展 ,现概述如下。1 正性肌力药1.1 洋地黄类 本类药物…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由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疾病发展至心脏功能严重受损时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综合征,当心衰症状出现时,表示心脏已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机体组织代谢的需要。怎样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提高运动耐量,防止心脏损害的进一步加重,以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柯元南 《当代医学》2000,6(6):23-26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 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其预后较差。近20年来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入神经体液调节时代。在洋地黄、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的基础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β受体阻断剂、醛固酮拮抗剂等,已取得初步成功,但尚未根本改变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系指对心肌衰竭所致的泵机能不良的循环反应,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均被激活并参与血管收缩,导致动脉血管阻力增加。重度的充血性心衰因伴有外周循环障碍,单纯增加射血分数并不能改善症状。新近发展的具有直接小动脉扩张作用的正性肌力药以及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药物,为目前充  相似文献   

8.
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F)是多种心脏病的最终临床表现 ,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男性 1.7年 ,女性 3.2年 ,5年存活率男性为2 5 % ,女性为 38% ,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1] 。因此 ,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对CHF的有效治疗措施。 80年代以前 ,CHF的治疗主要药物是洋地黄类和利尿剂。虽然这两类药物能改善人们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但没有临床试验的证据表现他们能降低死亡率 ,延长生存期 ,改善预后。随着对CHF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 ,对CHF的治疗传出了一个又一…  相似文献   

9.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余年来,随着人们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进一步了解,CHF的治疗有长足的进展.当前CHF药物治疗新策略的核心是神经内分泌阻断药.临床研究显示,CHF时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促使病变发展和恶化,而CHF病变的发展和恶化又可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进行性心衰及死亡.  相似文献   

11.
心力衰竭是一种由于心脏受损伤引起的心脏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性症状,临床上以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及组织血灌流不足为重要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率的提高,心力衰竭已经成为当今心血管科医生要经常面对的而且是严重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2.
神经内分泌紊乱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其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 《医学综述》2000,6(10):453-455
<正>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代偿期与失偿期,多种缩血管物质如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A)生成与释放增加,而舒血管物质如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利尿钠肽生成或作用降低,这些神经内分泌变化不仅加剧血流动力学的紊乱,而且某些物质还直接作用于心脏,损伤心肌细胞,诱导心肌细胞肥大与凋亡,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与发展。因此,研究调节神经内分泌紊乱致CHF的作用机制以及开发纠正神经内分泌紊乱药物,是近年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王建安 《中级医刊》2004,39(11):2-4
目前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升高,全世界有1500万受累者,在美国每年新发病例为46.5万,因此在发达国家及一些疾病谱正向发达国家靠拢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充血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卫生健康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常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未良好控制的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4.
中医认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以内因为根本,在外因的作用和诱发下发生或加重,形成由肺及心、由心及肝脾肺肾同病的一种危重疾患.其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肝脏,为本虚标实证.以心气虚、心阳虚为本,兼见心血虚或心阴虚;标实为瘀血,痰饮阻络.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专法专方等治疗,常收显效.  相似文献   

15.
细胞移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安 《中国医刊》2004,39(11):2-4
1 前言 目前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率逐年升高,全世界有1500万受累者,在美国每年新发病例为46.5万[1],因此在发达国家及一些疾病谱正向发达国家靠拢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充血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卫生健康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常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未良好控制的高血压病、原发性扩张型心脏病等.当各种因素作用于心肌细胞引起不可逆损伤后,心肌细胞死亡,纤维组织形成,左室重构,最终心力衰竭加重.目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心脏移植等.心脏移植近中期效果满意,但受到供体来源少、创伤大、远期移植心冠脉粥样病变、排斥等因素的制约[2].20世纪90年代以来,陆续有研究着眼于如何提高心肌瘢痕区内的心肌细胞数量来改善心室工作能力,其中细胞移植是颇有前途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早期,药物治疗是关键,有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主要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肼苯哒嗪和硝酸盐等.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对其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和临床已明确心衰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是心肌重构,而神经内分泌抑制剂治疗可延缓或逆转心肌重构。循证医学已证明ACEI/ARB和B—blockers等抑制神经内分泌药物可减少病死率。为了更有效地治疗心力衰竭,逆转心脏重塑,人们在不断探索新型药物。现就近年来CHF的药物治疗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临床比较常见,致残率、死亡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该病研究的深入,在药物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为此,收集有关文献报道和工作实际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醛固酮(ALD)受体拮抗剂的应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致炎性细胞因子拮抗剂的应用、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20.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有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醛固酮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环腺苷酸依赖性正性肌力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