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适宜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时机目前仍存争议, 亚急性期(14~90 d)行TEVAR手术的患者具有更低的再次干预率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而急性期(48 h~14 d)的手术可减少动脉瘤发生与破裂风险, 提高术后主动脉重塑率。临床上仍需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并结合高级别的临床试验证据, 寻找最佳的TEVAR手术时间窗。  相似文献   

2.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起病急、病死率高、手术风险大。虽然开放手术是目前治疗TAAD的首选, 但仍有10%~30%的TAAD患者由于手术风险高而选择保守治疗, 使患者病死率大大增加。随着腔内技术的进步及各种腔内器具的革新, 腔内治疗TAAD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虽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已成为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治疗, 然而其治疗TAAD的证据较少, 且 TAAD破口位于升主动脉, 封堵破口的同时需要重建弓上分支, 亟需更加符合主动脉生理特性的腔内移植物及更安全的输送系统。技术方面, 近远端锚定区的选择及术中脑保护等仍是目前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 在主动脉根部处理、弓上分支重建方面亦缺乏成熟的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视而不见"主动脉根部修复术并评价其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 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受累的患者行"视而不见"主动脉根部修复术。近端吻合平面均在窦管交界水平, 不"追求"彻底切除窦内夹层。通过前瞻性分析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期影像学资料评价该技术的早中期疗效。结果共入选患者20例, 男15例, 女5例;年龄(48.0±12.1)岁(34~73岁), 术前主动脉窦直径(41.3±3.6)mm, 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43.9±6.6)mm。本组患者均接受升主动脉置换+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体外循环(179.5±41.5)min(132~255 min), 阻断(120.3±23.7)min(95~180 min)。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生死亡、二次开胸、肾衰、脑梗塞及截瘫等不良事件。患者出院前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显示窦内残留假腔均消失, 主动脉窦直径(30.8±2.6)mm, 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27.2±2.5)mm。随访(28.5±7.8)个月...  相似文献   

4.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B型夹层)接受腔内治疗后, 长期随访期间会出现主动脉瘤样扩张等并发症, 患者需接受再次干预。研究结果显示, B型夹层的预后与破口的特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破口越长, 主动脉直径的增速越快, 破口位置也会影响假腔的血栓化。血流动力学研究结果也提示, 主动脉夹层破口特点的不同, 会造成真假腔内压力、血液流速和流量等的变化, 记录上述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B型夹层的预后。B型夹层破口的特点包括大小、位置、数量、残余破口和支架引发的新破口5个方面, 综合相关的血流动力学研究结果, 总结破口特点对B型夹层进展的影响, 可为开展优化临床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目前已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为了保证支架的成功释放以及良好的近端锚定效果, 需要尽可能保留或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运。随着各类腔内辅助技术的不断进步, 多种左锁骨下动脉重建的方式得到广泛采用。到目前为止, 通过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分支支架技术、血管转流或转位技术可以重建左锁骨下动脉以及弓上其他分支血管。本文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重建的现状以及各种重建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性比较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瓣膜保留手术中使用重塑(remodeling)和再植(reimplantation)两种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ENTRAL)数据库, 查找有关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重塑和再植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相关结局指标通过Review Manager 5.3联合Stata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7项研究, 共计356例患者。重塑手术与再植手术相比, 术后Ⅱ或Ⅲ度主动脉瓣反流发生率高(OR=5.56, 95%CI:1.89~16.41, P<0.05)、术后5年再手术率高(OR=7.50, 95%CI:2.11~26.65, P<0.05)、体外循环时间较短(MD=-20.81, 95%CI:-35.08~6.54, 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MD=35.23, 95%CI:21.21~49.26, P<0.05)。两组术后30天/住院病死率(OR=1.0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合并难治性肠系膜上动脉(SMA)缺血的手术策略与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0年8月至2020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4例主动脉夹层合并难治性SMA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 女性3例, 年龄(50.3±9.9)岁(范围:44~72岁)。A型主动脉夹层(TAAD)9例, B型主动脉夹层(TBAD)15例。患者入院后均行CT血管造影检查, 根据影像学特征将患者分为3型:Ⅰ型, 仅SMA真腔重度狭窄或闭塞;Ⅱ型, 降主动脉合并SMA真腔狭窄(分离型);Ⅲ型, SMA上段胸腹主动脉合并SMA真腔狭窄(延续型)。根据影像学分型不同采用相应的SMA腔内治疗方法。记录患者的影像学分型、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 并计算生存率及再干预率。结果 24例患者中, Ⅰ型17例(70.8%), Ⅱ型4例(16.7%), Ⅲ型3例(12.5%)。14例Ⅰ型患者采用TEVAR加SMA支架植入术治疗;3例Ⅰ型及1例Ⅱ型患者仅行SMA重建(1例慢性TAAD患者行髂动脉-SMA旁路术治疗);3例Ⅱ型及3例Ⅲ型患者...  相似文献   

8.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现已逐渐成熟,成为临床治疗胸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手段。腔内治疗拥有创口小,围术期死亡率低的优点,但长期随访结果相比开放手术缺少明显优势。TEVAR术后胸主动脉段虽得到处理,但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在远期随访中会出现瘤样扩张、新发破口以及分支血管支配的器官缺血、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为减少该类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近期疗效。随访43例,随访时间1~30个月。结果:51例手术即刻全部成功,围手术期死亡1例。手术后并发症Ⅰ型内漏8例,肺部感染3例,下肢动脉栓塞2例,逆行性A型夹层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随访期内共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与夹层本身有关。结论: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但并发症不容忽视。术后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仍待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13年3~6月采用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和降主动脉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例;年龄41~76(58.3±10.2)岁,分析其疗效。结果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自动出院1例,术后死亡1例。随访满3个月者16例,随访率88.9%。全部随访患者支架范同内真腔管径有所恢复,假腔或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TEVAR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瘤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特别是为高龄和合并严重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优势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 许多国家建立了主动脉夹层多中心注册数据库。早期建立的国际主动脉夹层注册数据库产出了多项研究成果, 对全球主动脉夹层诊治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总结了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资料, 德国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注册数据库在A型主动脉夹层神经系统保护与器官灌注方面做出了斐然的成绩, 北欧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联盟对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用药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国内第一个主动脉夹层注册研究尽管得出了国人的发病特点, 但近5年未再报告新的主动脉夹层数据。因此, 建立我国自己的主动脉夹层数据库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修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外科治疗的9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主动脉根部处理方式的不同, 分为新外膜技术组(58例)和Bentall组(36例), 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 分析新外膜技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无手术死亡, 新外膜技术组和Bentall组术后30天病死率分别为3.4%和5.6%(P=0.636)。新外膜技术体外循环时间[(154.3±29.8)min, P<0.001]及主动脉阻断时间[(94.7±20.6)min, P<0.001)]均显著缩短, 术后主动脉瓣反流情况较术前明显好转(0.33±0.50对1.02±0.80, P<0.001)。术后随访无主动脉根部相关性二次干预发生。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结论新外膜根部修复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处理方法, 近、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Kommerell憩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手术治疗的所有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Kommerell憩室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和随访。共有1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2例, 年龄(47.0±8.4)岁。结果 Kommerell憩室平均最大直径(21.8±7.7)mm。全部患者均采用正中开胸孙氏手术。Kommerell憩室消除方式为缝闭Kommerell憩室开口3例, 结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主干9例, 缝闭开口并结扎主干1例。住院期间无死亡。近期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 其中不明原因死亡1例, 肾脓肿感染性休克1例。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术中支架人工血管Ⅱ型内漏行介入封堵。结论孙氏手术中采用股动脉插管建立心肺转流、单侧颈总动脉插管进行选择性脑灌注、气管旁结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主干治疗合并Kommerell憩室的A型主动脉夹层, 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覆膜支架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始于1994年,美国Dake等[1]首先报道应用直筒覆膜支架覆盖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端裂口,使真腔恢复正常血流,假腔血栓化,从而实现腔内修复主动脉夹层。随着应用的推广和随访的延长,传统覆膜支架腔内修复主动脉夹层的中远期问题逐步显现,如近端逆行撕裂(逆撕)、内漏,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 LSA)覆盖而导致脑梗死、截瘫,支架移位,支架远端新发破口等[2]。为此,由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和相关公司共同研发的Castor单分支支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覆膜支架治疗非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和成本。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分析2016年9月—2021年9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的93例非复杂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数据, 根据术中使用覆膜支架的不同分为两组, 其中47例患者接受国产覆膜支架治疗(观察组), 46例患者接受进口覆膜支架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成本和成本-效果比, 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2%、97.8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38%、2.1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覆膜支架成本(62 155.49±10 231.08)元和总成本(95 063.66±20 042.34)元均低于对照组(93 825.37±16 577.04)元和(126 0...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肾脏灌注不良临床干预前后受累肾动脉的形态学变化, 及其与靶器官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并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入术(TEVAR)的连续病例148例, 术前行主动脉CTA检查, 寻找并发肾脏灌注不良的可能的主动脉CTA形态学特征。分析受累肾动脉不同缺血类型, 对比分析TEVAR术前、后受累血管形态学变化和预后。结果肾动脉开口水平呈凹面内膜片是肾脏灌注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右肾OR=5.319, P=0.032;左肾OR=12.879, P=0.007);肾动脉开口内径是肾脏灌注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右肾OR=0.464, P=0.018;左肾OR=0.685, P=0.016);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缺血, TEVAR术后肾动脉开口内径均较术前显著扩张;绝大部分动力型缺血TEVAR术后得到明显改善(15/16);静力型和混合型缺血仅有部分TEVAR术后可以得到改善(静力型22/36, 混合型11/19)。结论肾动脉开口水平呈凹面内膜片、肾动脉开口内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疼痛变化,并积极控制血压和镇痛,术后严密监测并积极控制血压波动,观察切口、肢体血供情况,做好出院指导。结果15例均痊愈出院,无截瘫、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围术期积极控制血压、合理镇痛,密切观察切口、肢体血供情况,可提高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效果和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01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8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β)、γ-干扰素(IEF-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再次介入手术率以及生活质量QLQC-30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IL-1β、IEF-γ以及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β、IEF-γ、VEGF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再次介入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再次介入手术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使用一体化单分支型主动脉支架行腔内隔绝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对10例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2 cm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使用一体化单分支型主动脉支架(上海微创Castor TM)行单纯腔内修复手术,对比支架置入前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以及术后2个月和12个月主动脉全程CT成像结果,以手术即时成功率、术后相关存活率、分支通畅率、是否截瘫、有无内漏、支架移位及破损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10例患者术中支架均成功释放,手术即时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100~140 min、中位数118 min,围手术期无不良事件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均遵医嘱复查,无一例死亡,无截瘫发生,无明显内漏发生,支架主体形态及位置良好,分支支架通畅率为100%,夹层假腔均出现血栓化,假腔直径缩小9.0~12.5 mm、中位数10.2 mm(肺动脉分叉平面)。结论 对于部分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期分段二次复合手术全程修复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Ⅰ型夹层)的疗效和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或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二次复合手术的10例急性Ⅰ型夹层患者资料, 男性7例, 女性3例, 年龄(60±7)岁(范围:49~71岁)。第一次采用弓部Ⅱ型复合手术, 在非深低温停循环下, 修复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近段夹层;第二次复合手术采用肾下腹主动脉替换、内脏动脉旁路联合胸腹主动脉支架植入, 修复残余远段胸腹主动脉夹层(分段)。记录患者基本资料、CT造影图像、手术结果。结果 10例患者分期手术顺利完成, 无死亡。第一次弓部Ⅱ型复合手术中, 有主动脉窦成形4例, Bentall和David手术各3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 均顺序完成弓部去分支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第一次复合手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4例、低氧血症4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Ⅱ型内漏1例, 近端假腔血栓化率9/10;住院时间(21±4)d(范围:16~28 d)。第二次复合手术后无截瘫, 无肝、肾功能不全和内漏, 术后3 d发生左肾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