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开展冠状动脉造影(以下简称冠脉造影)以来,冠心病的诊断有了客观而可靠的诊断依据,从而使人们对传统静息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对85例老年人静息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再评价静息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本组85例均为年龄在60岁以上(60~76岁)的老年住院患者,平均年龄64.2岁。其小男性78例,女性7例。临床均有胸痛和(或)胸闷等症状,臆断冠心病。所有患者冠脉造影前均接受静息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下列心电图改变被视为心肌缺血的表现(即本文心电图阳  相似文献   

2.
吴永才  陈兴奕 《临床荟萃》1997,12(11):498-499
我科自1995年1月~8月收治冠心病180例,其中112例都做了静息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DCG),现作一对比分析。 1 临床资料 112例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80年全国内科会议制定的《关于冠心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建议》的标准,均排除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其中男88例,女24例,年龄40~49岁10例,50~59岁35例,60~69岁46例,70~79岁20例,80岁1例,平均62±1.3岁。  相似文献   

3.
静息心电图正常的拟诊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秀美 《临床荟萃》2002,17(1):12-13
临床上对有类似冠心病 ( CHD)症状 ,而静息心电图( EKG)正常 ,其他有关检查又模棱两可时难以做出诊断。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 ( CAG)对照分析 ,可对临床诊断有所帮助。1 一般资料对临床拟诊冠心病 ,静息 EKG正常患者的 CAG结果回顾性分析。共 35例 ,男 2 4例 ,年龄 36~ 81(平均 5 7)岁 ;女 11例 ,年龄 39~ 70 (平均 5 9)岁。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CHD重要危险因素 [1 ]患者 2 7例 ,有其中 3项 6例、2项 11例、1项 10例。2 方 法CAG采用 Judkins法判断标准 [2 ] :冠状动脉狭窄 >5 0 %为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 χ2检验。3 …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静息心电图QRS波特征,探讨其评估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冠心病三支病变的159例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将其分为A组(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心功能不全)和B组(单纯冠心病三支病变),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等检查,比较其临床资料和QRS波特征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依据患者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将其分为A组94例和B组65例。A组患者的年龄≥60岁比例、心率、QRS波额面电轴偏转角度>68°的比例和QRS波时限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高血压、破裂QRS波群(fQRS)和QRS波终末切迹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心率≥79次/分、高血压、fQRS、QRS波终末切迹、QRS波时限≥113.78 ms是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静息心电图的QRS波群可有效反映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静息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51例冠心病(不包括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静息心电图和冠脉造影(CAG)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典型心绞痛组的CAG阳性率(89.47%)明显高于非典型心绞痛组(41.03%)和无心绞痛组(25.00%),P<0.01.心电图示缺血性改变52例患者的CAG阳性率为86.5%,其敏感性为54.9%,特异性为71.1%.CAG显示的冠脉病变范围越大,狭窄程度越大,心电图异常的阳性率越高.结论 静息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但应结合临床表现和资料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心电图改变与梗死部位、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均在入院后48h内行心电图检查,统计心电图检查异常率,并比较不同梗死部位、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心电图检查异常率。结果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查出心电图异常84例,异常率为71.19%。梗死部位为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干者心电图检查异常率分别为86.11%、81.25%,均高于脑叶梗死者的41.18%(P0.05);病情程度为重度及中度者心电图检查异常率分别为86.67%、84.62%,均高于轻度者的51.0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多伴心电图异常,且心电图改变与梗死部位、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将心电图检查作为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价的重要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老年人(72 ~94岁)中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与单纯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电图提示坏死、损伤、缺血的QRS-T改变,以了解老年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静息心电图表现.方法 选择2003年7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患有冠心病老年人中的2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法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上测定静脉血尿酸,以血尿酸≥420 μmol/L为界限,分为2组,其中160例尿酸正常,44例患有高尿酸血症.比较分析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与冠心病尿酸正常组的静息12导心电图中提示坏死、损伤、缺血的QRS-T改变.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大,204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心电图异常率均呈递升(P均<0.05).高尿酸血症组冠心病患者的静息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血尿酸正常组(86.4% vs 75.6%,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静息心电图的改变较老年冠心病血尿酸正常患者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静息心电图ECG对冠心病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78例患者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静息ECG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9例、女69例。平均62.5(61.5±11.1)岁。均有发作性胸闷、胸痛症状,并有一项以上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静息ECG心肌缺血诊断标准为ST段自J点后80ms处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mV。CAG冠心病诊断标准为至少有1支主要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内径狭窄程度≥50%。结果99例有静息ECG心肌缺血(ECG阳性组);79例无心肌缺血表现(ECG阴性组)。静息ECG阳性与阴性组患者,C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5%vs59.5%,P>0.05);但静息ECG阳性组多支病变率明显高于ECG阴性组(66.7%vs44.7%,P=0.029);而静息ECG阴性组单支病变率明显高于ECG阳性组(33.3%vs55.3%,P=0.026)。静息ECG阳性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ECG阴性组(64.8%vs42.6%,P=0.042)。结论静息ECG阳性对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低,对多支、多危险因素的高危冠心病患者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疑诊为冠心病的病例153例,对比分析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其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75.5%,特异性为66.7%。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敏感性为88.2%,特异性为88.2%。结论:动态心电图与普通心电图比较,其对于冠心病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频域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佐贵  石伟 《临床医学》1998,18(4):40-42
频域心电图分析是我国近几年开展的一种无创性心电检测技术,它的分析方法与传统的常规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不同,其特点是利用生物控制论及通过计算机对心电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 transform,FFT)方法来分析心电图信号。信息量大,敏感性高,多参量,多指标和相关动态分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心肌缺血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992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期间 ,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 (CHD)的日常生活中心肌缺血 (MIS)患者 110 4例(均符合 1997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诊断标准 ) ,其中住院患者 82 8例 ,门诊随访患者 2 76例 ;年龄 3 6~ 78岁 ,平均 5 4 6岁 ,60岁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11-4212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首选均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做对照组,然后采用动态心电图再次检查做研究组,检测患者心率变化,用计算机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及短阵室上速的项目检出率大于常规心电图,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房性早搏早发、室性早搏早发、心房颤动及室速项目上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同时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应用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价值更高,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心电信号的变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岑雪玮 《临床医学》2020,40(6):76-7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有效性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房性症状检出情况、心律失常室性症状检出情况及两组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结果。结果 研究组房性早搏二、三连律、期前收缩成对、房性传导阻、房性早搏早发等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室性早搏二、三连律、期前收缩成对、室性传导阻、室性早搏早发等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阳性检出率(90. 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 5%,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进行检查诊断,其诊断效果比常规心电图更理想,阳性检出率更高更准确,且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AASI评估冠心病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以76例冠心病患者为对象,以同期7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监测受试者AASI及超声参数,分析其评估冠心病病变程度的价值。结果:AASI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及以上病变组依次升高(P<0.05);对照组IMT水平低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及以上病变组(P<0.05)。斑块积分、冠状动脉评分在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3支及以上病变组依次升高(P<0.05)。AASI在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依次升高(P<0.05);对照组IMT水平低于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P<0.05)。斑块积分、冠状动脉评分在对照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依次升高(P<0.05)。AASI、斑块积分、冠状动脉评分、联合检测诊断重度颈动脉狭窄的AUC分别为0.755(95%CI:0.608-0.869)、0.829(95%CI:0.691-0.923)、0.776(95%CI:0.631-0.885)、0.956(95%CI:0.853-0.994)。联合检测诊...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对比分析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44例冠心病患者,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22例)患者行以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22例)患者行以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在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上来看,研究组17例阳性,4例阴性,阳性率为77.27%,对照组12例阳性,10例阴性,阳性率为54.55%,研究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从心律失常检出结果来看,研究组在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等方面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相比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可以更好地反映心肌缺血情况,同时可以更好地诊断心律失常情况,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513-514
探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在临床中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结果差异,以期为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所有入选患者均经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对上述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进行研究,检查方式分别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对两种心电图检查方法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与准确性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与心率失常检出率及判断冠脉病变程度准确性方面均优于常规心电图(P<0.05)。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属于无创检查,在冠心病临床诊断方面具有更快捷准确且全面的优势,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方面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医师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常规静息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心电图在心肌病变、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作用以及价值.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与心电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有ST-T改变伴或不伴典型胸痛症状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甲组占94.1%,乙组占65.5%.此外,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成正比,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者,心电图阳性率较低.另外,相当比例的患者虽然心电图阳性但冠状动脉造影却无明显病变.结论 心电图ST-T改变伴胸痛症状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要优于仅有ST-T改变者,单独的ST-T改变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依据.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可提高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及准确率.随着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心电图的检出率也增加.所以,单纯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有局限性,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等,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其他辅助检查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40-441
目的探究血小板与凝血指标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接收的肝硬化患者120例,按照Child-pugh肝功能评分分级标准分成三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各40例。采集三组患者血液样本并进行血小板与凝血指标检测,对比三组检测结果分析出血小板与凝血指标检测与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的关系。结果血小板指标中,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血小板(PLT)、血小板比容(PCT)指标依次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中,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依次升高,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指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与凝血指标在不同严重程度的肝硬化患者中表现差异明显,可以作为诊断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0.
1资料与方法1.1对象 入选120例均为2006年7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入选标准:入院后符合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其中男82例,女38例,年龄38~87岁,平均(60±1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