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方法。方法 对172只眼(169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黄斑裂孔、12%C3F8填充术。术后取面向下体位两周。结果 172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只眼在气液交换过程中出现脉络膜大出血而作硅油填充术。172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光凝黄斑裂孔、12%C3F8填充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年来收治的硅油填充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32只眼行硅油取出,视网膜前膜剥离,视网膜切开,激光光凝和眼内C3 F8填充手术治疗的结果 。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28只眼,复位率为87.5%,部分复位4只眼;术后视力提高12只眼,不变16只眼,下降4只眼;术后发生并发症6只眼;其中继发性青光眼3只眼,低眼压1只眼,前房积血2只眼。结论视网膜前膜剥离、视网膜切开、眼内激光光凝、C3 F8填充是治疗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14-215)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41例(42只眼)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眼内光凝黄斑裂孔、12?F8填充术,术后面向下体位两周。结果42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随诊1~4年,2只眼术后因合并周边裂孔再次发生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给予巩膜外垫压、冷凝术封闭周边裂孔后视网膜平复。其中34只眼术后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8只眼视力保持不变。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光凝黄斑裂孔、12?F8填充术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方法,并分析有关因素。方法 对18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光凝联合眼内填充18%C3F8或硅油手术。结果 17例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例因玻璃体积血患者放弃治疗。视力提高14例,视力不变2例,视力下降2例。并发症:玻璃体积血1例(未治),视网膜出血1例,眼压升高2例。结论 玻璃体切割、光凝联合眼内填充18%C3F8或硅油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3/2007-02的1组病例31例(32眼)。纳入标准为屈光不正≥-6.00D,黄斑下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的白色黄斑裂孔引起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经过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病例,随访时间≥6mo。结果:随访时间6~12(平均8.4)mo。所有病例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自体浓缩血小板封黄斑裂孔。8眼进行了内界膜剥除。术后最终视网膜复位29眼(91%),未复位3眼;术后视力提高22眼(69%),不变7眼(22%),下降3眼(9%)。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自体浓缩血小板封孔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无染色剂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及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一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P及硅油填充术的14例(14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后随访1~6个月,观察手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裂孔闭合形式.结果 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4只眼(100%)(其中1只眼为单纯注入C3F8复发后再次手术的).术后视力提高11只眼(78.6%),无变化3只眼.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ILMP及硅油填充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式.术中不使用染色剂辅助,减少了视网膜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一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患者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9月至2008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20例20只眼,合并脉络膜脱离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术中部分患者在大部分玻璃体切除后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以增加玻璃体可视性.在气液交换后,3只眼用C3F8填充,17只眼注入硅油.术后常规面朝下体位,随防6个月至4年.结果 本组20例20只眼中,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9只眼(95%),1只硅油填充眼术前360度脉络膜脱离合并视网膜多个裂孔,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而行第二次手术后视网膜全复位;术后视力改善18只眼(90%),视力不变1只眼(5%),视力下降1只眼(5%).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惰性气体和(或)硅油填充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并脉络膜脱离的有效方法,术后绝大多数能改善或保持视力.  相似文献   

8.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介有明显后葡萄肿的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视力及解剖学结果.方法 自2001~2006年5例(5只眼)高度近视眼(≥-10D)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施行手术治疗,其中1只眼仅后极部有视网膜脱离,作了玻璃体六氟化硫(SF6)注入,4只眼作了深层玻璃体切除注入SF6或高黏度硅油.结果 最后随访检查发现术眼视网膜全复位的解剖学成功率高,手术后视力也都有进步,并未发现有何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仅1只眼有一过性眼内压增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长效气体或高黏度硅油注入,可以使后葡萄肿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成功地复位,玻璃体内单纯注入膨胀性气体仅适用于治疗后极部存在的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1例(11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采用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前膜剥除,气液交换时通过缺损区的裂孔内引流放液,对缺损区边缘及裂孔部分采用巩膜外冷凝,或眼内冷凝和/或光凝,必要时用惰性气体(SF6,或C3F8)或硅油填充。平均随访7.7个月,解剖复位率9眼(81.8%),视力从光感到0.2,其中3眼视力在0.1以上.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乳头位于缺损区内、视网膜巨大裂孔及脉络膜脱离有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190-192)  相似文献   

10.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和激光治疗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丽  邓世靖 《眼科》2001,10(2):79-80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激光治疗的解剖复位及功能恢复,方法: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3例25只眼,行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激光治疗随访。硅油取出时间平均7个月。术后均作1年以上随访(平均18个月)。结果: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复位23只眼(92%),术后视力在0.1以上16只眼(66%)。结论: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联合激光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脱离,有利于脱离的视网膜解剖复位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外伤性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21例(23眼)外伤性黄斑孔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C8F8或硅油。术后采取俯卧位15天以上。随访2~36月,平均14月。结果22眼(95.65%)黄斑孔闭合,视网膜复位,视力提高者21眼91.30%,1眼视力无明显改善,1眼视网膜脱离复发,视力下降。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沣气或注入硅油是治疗外伤性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The use of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the adjunct of 18% C3F8 or silicone oil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retinal detachment due to macular hole in high myopia. Preoperative careful examination of ocular fundus, appropria te surgical design, and better surgical expertise are basic factors in treating this disease. The authors have stated that they do not have a significant financial interest or other relationship with any product manufacturer or provider of service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also do not discuss the use of off-label product, which includes unlabeled, unapproved, or investigative products or devic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内界膜剥除(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ILMP)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患者28例28眼,均行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吲哚菁绿辅助的ILMP以及硅油填充手术,术中将曲安奈德注射于玻璃体腔,术后随访6~24mo,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24mo,患者手术后平均LogMAR矫正视力为1.01± 0.31,与手术前平均LogMAR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8,P<0.01).黄斑裂孔闭合19眼(68%),黄斑裂孔未闭合9眼(32%),26眼视网膜复位(93%),6眼出现高眼压.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ILMP及硅油填充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可阻止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再生,提高视网膜复位率.  相似文献   

14.
张旭  沈丽君 《眼科研究》2012,30(1):67-71
背景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率高,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是研究的热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确认适宜的取油时机,是否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目的 OCT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取出术前黄斑区视网膜的解剖形态,分析影响硅油成功取出的因素.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9例55眼的临床资料,其中联合硅油填充术者40例45眼,术后3~6个月,OCT检查黄斑区形态,行硅油取出术,随访时间均为硅油取出术后1年以上.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前、硅油取出术前和硅油取出术后1年患眼黄斑区的OCT表现以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检查黄斑裂孔愈合标准分为一类愈合及二类愈合.结果 硅油取出前OCT示40眼视网膜成功复位,占88.89%,其中2眼裂孔愈合,裂孔边缘消失,属于一类愈合;38眼裂孔边缘平贴于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层,但中心凹处神经纤维层存在缺损及RPE层暴露,属于二类愈合.硅油取出术后,二类愈合眼中l眼于术后2年发现视网膜脱离复发;联合硅油填充术者40例45眼术前BCVA为1.93±0.06,硅油取出后1年BCVA为1.16±0.07,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 结论 OCT检查可以作为硅油取出的术前评估.OCT证实黄斑裂孔闭合或黄斑裂孔的贴附眼可行硅油取出术;OCT检查示黄斑裂孔未闭合的贴附眼行硅油取出后预后较差,是视网膜再脱离的危险因素之一,需长期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病理性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手术中硅油与C3F8填充后视网膜复位率和高眼压发生率,为此类手术的填充物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在不同时间段连续观察病理性高度近视MHRD患者,分别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硅油和气体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观察,从手术后1wk;1,3,6,12mo,视网膜复位率和眼压进行对比研究,观察患者视网膜复位及眼压的情况,得出最佳的填充方式.结果:初次手术后,硅油组视网膜复位率高于气体组,但两组视网膜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眼压:硅油组高眼压发生率高于气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性高度近视MHRD患者玻璃体手术后使用哪种填充物,应采取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方法与疗效。
  方法:于2012-01/2013-12间收集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患者45例45眼,分为玻璃体切割内界膜撕除联合后巩膜加固组( A组)28眼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撕除组( B组)17眼。术前分别行视力、眼压、间接检眼镜、OCT检查,术后随访6~12mo,行视力、OCT检查,分别对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黄斑裂孔闭合情况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1)视力检查:术后视力:A 组1.19±0.39, B 组1.51±0.34,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术后视网膜复位率:A组100%,B组88.24%,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术后黄斑裂孔闭合率:A 组82%,B 组5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安全可行,可更好的改善视力,提高黄斑裂孔的闭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