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九)砜类药物与麻风结节红斑反应麻风结节红斑(Erythema Nodosum Leprosum以下简称ENL)多见于瘤型或界线类偏瘤型,它属于第二型麻风反应的范畴。自从砜类药物应用于治疗麻风后,ENL发生率已较前显著的增高,瘤型麻风接受半年到一年的治疗之后,一部份病例即可出现ENL反应,在以后一段较长的时期中,可以间断的或反复的出现ENL,直到麻风接近治愈,ENL才逐渐减少,以至完全消失。至于ENL反应的程度,可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17例瘤型麻风,伴有反复、严重麻风反应,除1例外均为类固醇依赖者。用氯苯吩嗪治疗达5年,剂量为200~600毫克/日(1例为200毫克/日,1例为600毫克/日,其余多数为300毫克/日,少数为400毫克/日),分次服,反应消退后改为100毫克/日。所有病例在开始治疗初期临床改善明显,以后则变慢。在完成两年半治疗的14例中,细菌指数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显示的方法观察存类麻风皮肤肉芽肿内 T 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病人分结核样型(TT、BT)4例;非反应未治疗的病型(LL)7例;非反应已治疗的瘤型(LL)5例以及发生 ENL 者6例。用单克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1名麻风病人进行了血清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研究,其中结核样型8名,瘤型10名,瘤型伴有结节性红斑(ENL)13名。10名健康者作对照。病人系根据临床、细菌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而确诊。13名ENL中轻度反应2名,中度反应6名,重度反应5名。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用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检测。除5名ENL病人其优球蛋白溶解时间于反应前及反应消退后各检测一次外,其余病人及健康对照组均检测一次。结果:正常对照组其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平均为113.1分,结核样型为156.8分,瘤型为255.15分,瘤型麻风伴ENL为350.3分,13名ENL中5名临床反应消退后,其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平均为250.4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以 B663治疗在联合王国的、多种种族和国籍的31例瘤型或界线类-瘤型麻风病人。从临床及病理方面经12年的随访观察,可确定其是有进步的。并且对 DDS 耐受性病人和消退麻风反应(包括 ENL)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疗效。对4例有 ENL 反应的病人,以高剂量 B663治疗数月,均出现色素沉着。其余病人的剂量为每周三次,每次100mg,则无明显的色素沉着。在治疗期间,没有一例病人出现胃肠症状或体征。许多接受试验的病人于1940年代即开始以 DDS,其中又有多数病人曾经接受过多种药物长期的、复杂的和不满意的治疗,因而,这些情况对于 B663疗效的确定,也带来一些困难。一般的印象是,B663对麻风杆菌感染和消退麻风反应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价值。在观察研究期间,没有一例复发。故著者认为,至今尚没有一种其他通用的抗麻药物会有如此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Ⅱ型麻风反应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Ⅱ型麻风反应首发的瘤型麻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临床表现不同的Ⅱ型麻风反应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1例为典型的麻风结节性红斑(ENL),1例是以丘疱疹、脓疱为首发的严重麻风反应,组织病理表现为麻风反应的急性期和慢性期的病理改变。两人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不同。结论:11型麻风反应的临床表现复杂,熟悉其临床特点和病理特点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自从氯苯吩嗪(B 663)的抗麻风和抗麻风反应的效果被证实以来,至今在某些医疗单位已广泛使用。其疗效尚称满意,主要的副作用是由于该药的积聚而使皮肤和粘膜着色。本文报告一例曾用B 663治疗的瘤型患者尸解所见。病者为一22岁妇女,患晚期瘤型麻风,兼有严重麻风反应。最初用抗疟药和锑剂治疗,出现轻度蛋白尿。5个月后改用强的松龙15毫克每日二次,6周后反应未减轻并出现坏死性皮损。因而加用  相似文献   

8.
瘤型麻风肾功能受累已有报告。麻风性结节性红斑(ENL)被认为是肾功能损害的原因。本文报告瘤型麻风发生 ENL 期间和 ENL 消退后肾功能变化的观察结果。每个病人均详问病史,并作临床检查以除外结核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尿道感染者。8名病人在反应期高峰和反应完全消退后3~4周进行检查。细菌学按 Ridley 法记录。以尿的蛋白及糖、尿的显微镜检查、血清和尿肌酸酐和肌酸酐清除率、血液尿素和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等判断肾功能。23名成年健康人为对照组,其社会经济状况和病人相似。  相似文献   

9.
麻风性结节性红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风性结节性红斑(ENL)是一种常见于瘤型和界线瘤型麻风患者的反应,自1962年 Murata 等人作了详细的临床描述以来,人们曾对其病因学和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至今仍没有充分的了解.麻风反应增加了麻风治疗的复杂性,对预后也有不良的影响,因此,控制麻风反应对消灭麻风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麻风联合化疗时麻风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糖皮质激素对麻风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市1986-2005年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的新发及复发麻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进行联合化疗的麻风患者,有37例曾经发生72例次麻风反应,23例发生Ⅰ型麻风反应34例次,15例发生Ⅱ型麻风反应31例次,7例发生混合型麻风反应7例次;且73.53%麻风反应发生在联合化疗1年内,Ⅱ型麻风反应均出现在联合化疗1年后,但是混合型麻风反应出现时间不一。麻风反应以皮肤和周围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其中Ⅰ型、Ⅱ型和混合型麻风反应发生时有皮肤症状者分别占64.71%,100%和100%,有神经受累者分别占100%,61.29%和42.86%。治愈24例次,显效19例次,好转21例次,无效0例次,恶化8例次,有效率为59.72%。糖皮质激素治疗后25例次(34.72%)出现胃部不适,16例次出现满月脸多血质,7例次出现骨质疏松症样疼痛,但是均未影响治疗。结论麻风联合化疗患者麻风反应高发,神经受累相对较多,激素治疗麻风反应有一定的效果,但治疗方案仍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为23例LL、2例BT和1例Ⅰ型麻风病人皮损内注射重组γ干扰素(rIFN—γ),A组5例LL型,10μg qd×3;B组6例LL型,20μg qd×3,C组12例LL、2例BT和1例Ⅰ型,20μg qd×5。手臂、背部或臀部的皮损,于治疗前后两天取活检。治疗中每天观察记录注射部位的情况,并注意有无神经损害及ENL出现。结果只1例LL型病人于治疗后4天出现ENL,其余均能耐受。所有病人治疗前后麻风菌素反应均为阴性。注射r IFN—γ的部位于6~12小时后出现硬块,48小时硬块最大,直径约  相似文献   

12.
麻风反应是由于机体免疫平衡紊乱引起麻风急性或亚急性活跃的现象。Ⅱ型麻风反应是由B淋巴细胞介导的Ⅲ型超敏反应。该反应通常发生在有效化疗之后,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结节性红斑(ENL),免疫复合物(IC)体内沉积是ENL反应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型反应常反复发作,迁延数年。补体系统参与了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并在麻风杆菌(ML)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lgG、lgM,当抗体再次与抗原结合即形成IC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中,也激活血液中补体的三条级联酶促反应,产生的补体裂解片段过敏毒素C_3a、C_5a和C_3b引起急性组织损伤和较典型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瘤型麻风伴Ⅱ型麻风反应误诊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Ⅱ型麻风反应(ENL)为首发症状的瘤型麻风较少见且易被误诊,现将我们所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告31例不同种族的瘤型(LL)和界线类偏瘤型(BL)麻风用氯苯吩嗪(B663)治疗的结果.其中男22例,女9例;大多为移民,其中6例英国血统的病人均到过国外麻风流行区.以上病人有的在门诊用B663治疗,有的住院治疗数月至数年,后在门诊继续用B663治疗.在治疗期间,通过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来评价病情的进步.31例病人中8例证实为氨苯砜耐药,12例临床和组织学上高度怀疑为氨苯砜耐药(包括对氨苯砜50~100mg/日监督治疗无效),4例伴持续麻风性结节性红斑(ENL),其余7例BL的临床表现氨苯砜可能诱发逆向(升级)反应,B663治疗则可能改变甚至防止逆向反应的发生.B663治疗剂量:11例为100mg/日,疗期3个月~3.5年;5例为200~300mg/日,疗期3~20个月,均系ENL反应而采用大  相似文献   

15.
在瘤型麻风病人中,麻风分支杆菌自由生长,引起大量抗体的产生.而在结核样型病人中则生长受限,仅产生少量抗体.细菌负荷的另外一个结果是在瘤型麻风病人,引起T淋巴细胞功能的非特异性障碍.目前据单克隆抗体OKT_4和OKT_8的鉴定,发现T淋巴细胞亚群在无麻风结节性红斑(ENL)反应的多菌型麻风病人,OKT_4、OKT_8的比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麻风反应是麻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要防止残疾,就得对它早期予以诊断和治疗。多菌型麻风的反应为ENL,严重者除皮疹外,还可发生发热、淋巴结肿大、白蛋白尿、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睾丸炎和神经炎等;组织学检查早期的ENL主要表现为原有的瘤型损害中出现中  相似文献   

17.
左旋咪唑能增强宿主的细胞免疫反应,其作用机理不明。本文报告以双盲法探讨该药与砜类药合用对瘤型或界线类麻风的疗效。患者除每天服氨苯砜25毫克或每2月肌内注射延效氨苯砜450毫克一次外,每2周加服1片左旋咪唑(150毫克/片)或安慰剂。每月对临床损害及麻风反应情况作一次判断。12例完成6个月的疗程,他们原来临床症状都是4~+(即有结节损害),治疗后左旋咪唑+砜类药物组6例的临床症状只有1~+或0(斑疹损害),安慰剂+砜类药物组6例中4例3~+,2例是0。6例原有  相似文献   

18.
瘤型和结核样型麻风患者的免疫力处于不同的极端,结核样型一般只出现I型麻风反应;瘤型麻风一般只出现g型麻风反应.但通过现类药物治疗后,少数瘤型病人免疫力可以恢复,而出现瘤型麻风“升级反应”.就临床所见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9.
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麻风患者可以发生以逆向反应(RR)或麻风性结节性红斑(ENL)为特征的炎症反应性并发症,后者在瘤型(LL)麻风中更加常见。宿主对感染和炎症的反应伴有肝脏合成大量急性期蛋白的改变,以及脂质代谢的某些改变。为了探讨诸如麻风这类慢性感染是否也会引起血清脂质浓度的改变,作者在15例病理确诊为麻风,且有ENL临床特征的LL和界线类偏瘤型(BL)患者、14例无麻风反应史的未治LL或BL患者和18例流行区无麻风接触史的健康对照者中进行了血清脂质,以及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的测定。结果表明,LL/BL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较对照者高37%,血清总胆固醇或  相似文献   

20.
对20名经常发生Ⅱ型(ENL)麻风反应的瘤型麻风,用氯苯吩嗪治疗观察一年,所有病人以往均已接受 DDS 治疗,治疗期3—15年。这些病人用下列剂量的氯苯吩嗪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