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脊髓血管畸形的MRI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照分析脊髓血管畸形的MRI和DSA表现 ,评价其分类价值。方法  65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患者 ,均行MRI及DSA检查 ,其中 13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MRI显示髓内病变 18例、累及髓内外病变 19例、髓外病变 2 8例 ;DSA检出髓内球型AVM 5例、幼稚型AVM 12例 ;髓外硬膜内AVF 2 4例 ,其中Ⅰ型 5例、Ⅱ型 12例、Ⅲ型 7例 ;硬膜AVF 8例 ;颅内硬脑膜AVF向颈段椎管内静脉引流 2例 ;14例无阳性发现 ,其中 13例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毛细血管扩张症 3例、微小动静脉畸形 6例、海绵状血管瘤 2例、混合型 2例。结论 MRI对隐匿型AVM的诊断优于DSA ,可明确病变的部位 ,有无合并出血 ;可初步鉴别诊断髓内、髓外AVM ;DSA是确定AVM的供血动脉、数目、瘘口部位、引流静脉的最佳方法 ,是AVM分型的黄金标准。MRI和DSA结合 ,可以明确脊髓AVM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全脊髓血管造影(CTA)在诊断脊髓动静脉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例临床表现及MRI符合脊髓血管病变的患者进行CTA检查,其中11例3~5 d内做DSA检查,8例手术治疗。结果:13例患者7例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6例髓周动静脉瘘(SPMAVF),与DSA或手术诊断一致;CTA全部较好的显示了异常血管病变的范围;7例SDAVF中有5例CTA与DSA或手术对供血动脉的诊断一致,6例对瘘口的诊断一致,1例DSA阴性;6例SPMAVF中3例CTA与DSA或手术对供血动脉的诊断一致,5例对瘘口的诊断一致。结论:256层螺旋全脊髓CTA可以清晰的显示脊髓动静脉瘘的病变范围、供血动脉及瘘口的位置,较DSA相比安全、无创、快速,可以作为DSA检查前、指导手术及术后随访必要的检查手段,部分可取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3.
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的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患的资料。结果:66例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中,脊髓动静脉畸形36例,硬脊膜动静脉瘘21例,髓周动静脉瘘9例。经磁共振成像检查后仍有44例次发生过误诊或诊断混淆,其中曾被误诊过的疾病主要有椎管内肿瘤19例.脊髓积水症6例.椎间盘突出5例,急性脊髓炎5例,另有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和3例髓周动静脉瘘被误诊为脊髓动静脉畸形。结论:诊断脊髓动静脉性血管病变时,需注意与上述疾病鉴别;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血管流空影和作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脊髓血管畸形的DSA分析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栓塞治疗价值。方法:16例脊髓血管畸形病人做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后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根据DSA显示的异常血管的部位、形态、分布和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将其分为三型:髓内动静脉畸形4例;髓周动静脉瘘4例;硬脊膜动静脉瘘8例。栓塞治疗后,13例获得较满意效果,2例无变化。在2个月至3年的随访期间,13例临床症状有改善。结论:脊髓血管造影是诊断脊髓血管畸形的可靠依据,可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脊髓血管畸形(Spin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SVM)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与脑血管疾病类似,可分为先天发育异常性疾病和后天获得性疾病;前者包括脊髓动静脉畸形(Spin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和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ma),而后者主要是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e,SDAVF)。SDAVF和SAVM并发极为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影像学与临床表现,探讨其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表现。结果:3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双下肢感觉障碍、运动障碍与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MRI检查示所有患者均有脊髓水肿信号,脊髓前后有葡行的血管流空影;部分患者有脊髓软化坏死信号。全部患者均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结论:SDAVF以中老年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减退、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脊髓MRI可对其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及瘘口的精确定位有赖于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SDAVF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SDAVF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SDAVF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8例患者脊髓MRI检查示大部分患者有脊髓水肿信号,脊髓前后有葡行的血管流空影;部分患者有脊髓软化坏死信号.全部患者均经脊髓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结论:脊髓MRI可对SDAVF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及瘘口的精确定位有赖于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脊髓血管造影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7例MRI及临床表现符合脊髓血管病的病人,做CT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4例于1周内做DSA检查。CT扫描方法:Toshiba Aquilion 64 Slice CT扫描机,0.5mm层厚,0.5/r,120kV,350mA,主动脉弓层面为监测平面,造影剂自动跟踪技术,CT阈值180HU。造影剂为碘海醇(370mgI/ml),注射流率6ml/s,总量80ml。从血管畸形的分型、病变范围、供血动脉、瘘口及引流静脉等方面对CT脊髓血管造影图像进行评价,并与DSA及手术结果对比。结果:17例脊髓CTA均明确显示脊髓血管的异常及病变的范围,其中1例MRI及脊髓CTA诊断为动静脉瘘,并经手术证实,但DSA却未显示出病变;除1例DSA为AVM合并AVF的病例脊髓CTA只看到了AVM未诊断出AVF外,其余病例均与DSA的分型结果一致;13例做脊髓CTA并DSA阳性结果的病例共有20根供血血管,脊髓CTA 16根诊断正确,4根未显示,并出现了2根假阳性结果;6例脊髓CTA未看到瘘口;所有病例均清楚显示了引流静脉并与DSA一致。结论:CT脊髓血管造影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有很大价值,可作为DSA检查前的筛选检查,并对DSA有指导作用,可缩短DSA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40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3.0T动态MR血管成像(CE-MRA)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临床怀疑脊髓血管病变的患者,其中11例行多层螺旋CTA检查,10例行CE-MRA检查,16例接受DSA治疗,3例接受手术治疗。结果:11例行CTA检查中有4例为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4例为髓周动静瘘(PMAVF),2例为脊髓动静脉畸形(SCAVF),8例与DSA诊断一致,1例DSA为阴性;10例行MRA检查中有7例为SDAVF,其中2例SDAVF CTA检查未显示供血动脉及瘘口,CE-MRA显示很好的供血动脉及瘘口,2例为PMAVF,1例为SCAVF,均与DSA诊断一致。结论:3.0T CE-MRA对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及瘘口,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中优于CTA;脊髓CTA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可作为DSA检查前的筛选检查,并对DSA有指导作用;而3.0T CE-MRA可快速、无创、清晰地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的供血动脉及瘘口;CTA、CE-MRA在诊断脊髓血管畸形、协助制定治疗方案及术后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定位诊断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供血动脉及瘘口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经MRI诊断为SDAVF的患者随机分A、B两组。A组12例患者在DSA检查前行64层CTA检查,应用曲面重建技术,定位诊断硬脊膜动静瘘的供血动脉及瘘口,观察引流静脉在椎管内的分布状况,评估脊膜动静脉瘘累积脊髓的范围。B组为对照组,常规进行DSA检查,不进行CTA检查。A、B两组造影时间、对比剂用量、造影次数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以DSA为金标准,计算CT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A组12例全部完成造影,B组2例未完成造影。A/B两组患者平均造影时间47/92min,对比剂用量86/174ml,造影次数14/29次,术后并发症1/5例。CTA对供血动脉及瘘口诊断的敏感度为100%(12/12)、特异度为83.3%(10/12)。结论64层螺旋CTA定位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及瘘口为DSA检查提供了直观的影像资料,缩短了检查时间,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及曝光次数,降低了造影术后的并发症,是DSA检查前必要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1.
彩超诊断兔创伤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创伤性动脉瘤(PA)、动静脉瘘(AVF)动物模型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上的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外周血管疾病上的价值。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兔股部的股动脉、股静脉上建立PA,AVF的模型,借助彩色超声诊断系统采集数据,进行研究。结果PA模型中彩超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呈“彩色涡流”的瘤体,瘤颈部测及双期双向的血流频谱;AVF模型中,彩超显示供血动脉、“动脉化”的引流静脉,虽未探及瘘口,经血流频谱分析,可判定瘘口位置。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PA、AVF的诊断上具有便捷、准确、快速、重复性好、无创且价廉等优点,尤其在复查及随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高性能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在显示小血管上,有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脑动静脉畸形和海绵状血管瘤的的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磁共振表现,探讨3D-TOF-MRA与SWI对两种常见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44例血管畸形进行磁共振成像,并加扫3D-TOF MRA及SWI序列,其中26例海绵状血管瘤、18例动静脉畸形.分析比较二者对脑血管畸形的检出率以及细微特征的鉴别能力.结果 3D-TOF MRA可以清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部位、大小、输入动脉的来源、输出静脉的去向;海绵状血管瘤MRA成像未见明显供血动脉.SWI清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数目及范围较常规序列增大;而且还能显示动静脉畸形迂曲的小静脉,但不能直观显示畸形血管团的全貌及输入动脉等粗大血管的情况.结论 3D-TOF MRA技术对于动静脉畸形之类高流速低阻力的血管畸形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价值,而SWI技术则对于海绵状血管瘤等低流速小管径的血管畸形的显示具有明显的优势;二者联合可以提高脑血管畸形检出,减少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3.
脊髓髓内血管畸形的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脊髓髓内血管畸形在血管造影上的表现。方法 对7 例脊髓髓内血管畸形病人做了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2 例病变位于颈段脊髓内,5 例在胸段脊髓内。5 例畸形血管由脊髓前动脉供血,2 例由脊髓后动脉供血。畸形血管位于脊髓内,呈团状,可见早期静脉引流。结论 脊髓髓内血管畸形在血管造影上有特征性表现,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检查可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获得性子宫动静脉瘘(AVM)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疗效观察中的价值。 方法选择11例获得性子宫AVM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子宫及病灶区二维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表现,量化分析多普勒流速曲线特点,包括收缩期峰值速率(PSV)和阻力指数(RI),结合临床症状对经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后病灶的声像图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11例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子宫AVM,二维超声图像显示为子宫肌层内见单发类圆形无回声区和(或)多个小无回声区伴低回声呈"蜂窝状",彩色多普勒显示无回声区内有丰富红蓝镶嵌血流信号充填,呈"马赛克"或"湖泊样"改变;脉冲多普勒呈高速低阻血流流速曲线,典型者表现出静脉血流动脉化表现,11例超声检查结果与子宫动脉造影结果基本一致。患者均接受了UAE治疗,10例栓塞术后1周~6个月复查,二维超声见病灶均有明显减小或逐渐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低速静脉血流信号或异常血流信号消失;1例随访1周~11个月表现为病灶减小但低速低阻动脉流速曲线持续存在,再次栓塞后仍复发出血,患者因无生育需求最终切除子宫。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获得性子宫动静脉瘘的诊断及UAE后对其治疗效果的评估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Vagin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AVMs), although rare, can lead to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s. We report the first case of a vaginal AVM whose diagnosis and follow-up were perform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MRI findings of the AVM are the blood flow-related features within the tumor, such as the phase-shift artifact, paradoxical enhancement, and flow voids. Received: 10 October 1995/Accepted: 16 October 1995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肝癌合并动-静脉瘘(AVF)的多排cT和肝动脉血管造影的影像学表现,加深其对CT作用与限度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癌病例的CT及肝动脉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经肝动脉造影证实合并有AVF,CT扫描为16排螺旋CT增强三期动态扫描。结果42例肝癌患者的CT表现:17例有肝动脉-门脉瘘(HAPVF)(40.5%)(其中中央型动-门静脉瘘10例(23.8%),动脉期门静脉主干或分支早期显影,肝实质强化;周围型动-门静脉瘘7例(16.7%),动脉期出现门静脉二级以上分支显影,有时可与动脉伴行呈“双轨征”,肝实质楔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强化);肝动-肝静脉瘘(HAHVF)5例(11.6%)(动脉期肝静脉主支显影);混合型肝动脉-门脉瘘合并肝动脉-肝静脉瘘3例(7.1%)(上述征象同时出现);17例CT未见AVF(40.5%)(在肝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动静脉瘘,CT检查中未见上述特征出现)。结论动脉期门静脉及肝静脉提前显示及相应肝实质异常强化是肝癌合并AVF的特征表现,也是诊断肝癌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提高多排螺旋CT对肝癌患者的动脉期扫描时间分辨率,可降低其合并AVF显示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7.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AVM)的影像学表现。方法:26例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患者均行常规头颅CT及DSA检查,其中10例患者行头颅MR检查。结果:后循环动脉瘤19例中基底动脉瘤5例,椎动脉瘤7例,小脑下后动脉瘤7例。CT可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小脑出血。DSA可明确显示畸形血管部位及大小。结论:常规头颅CT和MR可有效显示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颅内出血情况及较大的动脉瘤和畸形血管团。DSA仍是诊断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8.
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超声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晓蓉  陈杨  黄景  罗燕  林玲 《华西医学》2010,(8):1483-1485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动静脉瘘的超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36例先天性及后天性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观察受累血管的内径、血管壁的连续性,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寻找瘘口;对受累血管血流频谱进行分析,并与健侧对照。结果 18例先天性动静脉瘘查见纡曲扩张的血管网,无法辨认瘘口;18例后天性动静脉瘘全部可显示瘘口,2例合并静脉破裂的为囊瘤型,其余后天性动静脉瘘均为洞口型。受累动脉近心端血流为高速低阻型,全部患者受累静脉出现动脉样血流,近心端静脉呈高速低阻型频谱;10例患者远心端静脉内出现逆向离心血流。结论引流静脉出现高速、动脉样血流频谱是动静脉瘘的特征性表现;先天性动静脉瘘可见异常血管网,不能辨认瘘口;后天性动静脉瘘均可显示瘘口。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对动静脉瘘能够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