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型术(PBMV)对患者的心理影响,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分别于手术前、后各1周两次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并与同期二尖辩闭式分离术(CMV)患者相对照。结果显示,两次差值比较在阳性项目、躯体化、抑郁、焦虑及放对性方面,PBMV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其中躯体化、焦虑及敌对性方面下降最为突出。提示不同手术方式影响手术应激的强度,PBMV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和躯体症状。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高危因素:是指能够显著增加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的因素,是指疾病的发生与该因素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是尚无可靠的证据能够证明该因素的致病效应,但是当消除该因素时,疾病的发生概率也随之下降。 背景:近年来,随着骨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数量迅速增加,患者的术后康复问题也愈发受到关注。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骨科术后常见的精神障碍,其发生与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心理因素、创伤特点、既往精神状况以及围术期心血管指标等因素均有关联。同时既往研究表明,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患者康复情况密切相关。 目的: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骨科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及术后康复的相关文献,对骨科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高危因素及其与术后康复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指导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早期诊断及干预。 方法:第一、二作者分别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至2019年10月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orthopedic,surgery/operation,PTSD,risk factor,rehabilitation”,中文检索词为“骨科,手术,创伤后应激障碍,高危因素,康复”。共检索到文献94篇,其中56篇符合纳入标准。 结果与结论:①依据术式的不同,骨科患者在术后有15%-40%的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其中下肢截肢手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最高;②年轻、女性、低收入、低教育程度、缺乏社会支持、高度遗传易感性、术前不良心理状态、心理弹性差、低血压、高心率、高度疼痛敏感性都是骨科术后短期内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危因素;③术前创伤和手术本身创伤的严重程度与术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并无明确关联,但对术后生活、工作能力影响大的手术易于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④术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可能产生不良的远期预后。 ORCID: 0000-0002-9187-9318(闫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王云娥 《医学信息》2010,23(14):2434-2435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及护理观念的更新,医院的护理工作已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时代。将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与护理学相结合,发展成为护理心理学。手术作为外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对需要手术的患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应激原。急症手术患者由于病情较急,躯体的疼痛、流血、畸形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反应,如恐惧、焦虑、紧张等,如对这些负性心理活动处理不好将会影响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  相似文献   

4.
用翻译成中文的莱氏莱干应激量表,评估30例心理生理疾病的患者的应激情况,并与30例非心理生理疾病患者的应激评分P〈0.01,提示试验组患者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因此,在治疗躯体症状的同时,必须给予必要的心理社会干预,两者结合,方能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躯体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降低NK细胞杀伤活性的机制及异同。方法:应用Communication box系统分别使小鼠连续负荷躯体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后,以放免法检测鼠血浆类固醇激素水平:以^51Cr释放法检测鼠脾NK细胞杀伤活性;以流式细胞术检测鼠脾NK细胞数量;以RT-PCR技术检测鼠脾细胞中杀伤效应介质——穿孔素、颗粒酶A及B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负荷躯体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后,小鼠血浆类固醇激素水平升高,分别于第3天和第5天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两者均可导致鼠脾NK细胞数量减少,杀伤活性降低(P〈0.05,P〈0.01);两者均可导致穿孔素的mRNA表达下降;但躯体性应激降低颗粒酶A的mRNA表达,而颗粒酶B的mRNA表达反而升高;心理性应激可降低颗粒酶B的mRNA表达,虽然也降低颗粒酶A的mRNA表达,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躯体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均可降低脾NK细胞数量及其杀伤活性,但对杀伤效应介质——穿孔素、颗粒酶A及B的mRNA表达的影响不同,提示躯体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对NK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应激反应的观察和分析。方法通过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定,比较各组患者同样的应激因素对不同的个体引起的不同反应。结果各组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应激情况下都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通过分析进行心理干预,可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手术应激性。结论要重视手术患者手术前应激反应,解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不安心理,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年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应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与中文版心理健康类型诊断量表(MHP)对243名城镇中年人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研究。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①除TSCS的自我批评之外,自我概念各维度及总分与MHP的心理性应激、社会性应激、躯体性应激和应激程度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P<0.05~P<0.001),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均为<0.001);②自我批评与心理性应激、社会性应激、躯体性应激和应激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均为<0.001)。多元回归结果显示,①生理自我对心理性、社会性和躯体性应激具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β=-0.13~-0.53,t=-2.507~-9.870,P<0.05~P<0.001);②家庭自我对心理性应激(β=-0.21,t=-3.650,P<0.001)具有负向影响;③自我批评对心理性、社会性和躯体性应激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β=0.19~0.34,t=3.406~3.614,P<0.01~P<0.001),对生活质量具有负向影响(β=-0.14,t=-2.577,P<0.05);④社会自我(β=0.31,t=4.943,P<0.001)和心理自我(β=0.28,t=4.484,P<0.001)对生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结论中年人的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慢性心理应激会提高肿瘤的发生率,加剧肿瘤进展[1]。其它一些躯体应激源例如手术应激、冷应激也被证明会促进肿瘤生长[2-3]。无论是何种应激源,在机体都会引起一部分与刺激性质无关的非特异性反应,主要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和交感神经系统(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SNS)介导。  相似文献   

9.
乳腺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欣 《医学信息》2008,21(1):89-90
手术作为一种能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应激源,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还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紧张、恐惧心理,引起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甚至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因此,如何帮助患者调控心理应激的程度已是护理模式转变后对手术室护士的要求,也是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的一项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7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对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积极配合、术后疼痛无或轻微、术后坚持功能锻炼(88.57%、91.43%、82.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缓解术后疼痛,增强患者主动进行功能恢复锻炼的热忱,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暴力事件后驻疆维稳警察的心理应激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20名维稳警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PSET总分与SCL-90中的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全部被测人员中有17人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占总人数的5.31%;心理应激评分与SCL-90中的躯体化等各因子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与抑郁因子相关程度最高(r=0.629,P<0.05)。结论驻疆维稳警察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  相似文献   

12.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作用,为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提出可行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8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对照组按骨科相应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即入院后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等。结果入院时患者普遍存在情绪障碍、焦虑、抑郁等;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经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前1 d的焦虑程度比入院时明显减轻(P〈0.05);对照组术前1 d的焦虑程度比入院时反而加重(P〈0.05);但两组的抑郁评分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28例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了术前紧张、恐惧心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8%以上。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在骨科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运用催眠暗示心理疗法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为手术期间实施心理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符合标准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将只实施常规麻醉方式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加用催眠暗示心理疗法的5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SAS)以及抑郁(SDS)评分,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通过状态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患者术后一般精神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术后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18.791,-21.791;P0.001);SCL-90中,观察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饮食睡眠、恐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12.700,-18.785,-27.608,-16.542,-24.954,-32.869;P0.001),人际关系、偏执、敌对、精神病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SpO2、MPA、HR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IS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t=-15.364,P0.001)。结论:在骨科手术中,相较于常规麻醉方式,在其基础上运用催眠暗示心理疗法能显著降低术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能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一般心理状态,在外科手术中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5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现出的不同程度心理问题,造成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功能的障碍,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54例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 通过医生、护士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促使病人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某暴力事件后驻疆维稳警察的心理应激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及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320名维稳警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PSET总分与SCL- 90中的各因子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全部被测人员中有17人有明显的心理应激,占总人数的5.31%;心理应激评分与SCL- 90中的躯体化等各因子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与抑郁因子相关程度最高(r=0.629,P<0.05).结论 驻疆维稳警察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  相似文献   

16.
不同应激方式对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影响的差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应激方式对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影响的差异。方法 :采用强迫游泳和心理社会应激建立应激动物模型 ,于应激后 2小时测定两组血清NOS活性。结果 :强迫游泳应激后 ,NOS活性高于正常大鼠 (P <0 0 1) ;心理社会应激后 ,NOS活性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不同的应激方式对NOS活性影响不一致 ,强迫游泳可能具有更多躯体方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CU转出患者躯体快感缺失、社会快感缺失、自我怜悯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某院收治396例ICU转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躯体快感缺失、社会快感缺失、自我怜悯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结果:ICU转出患者躯体快感缺失得分为43.22±3.08、社会快感缺失得分为28.49±3.52、自我怜悯得分为84.38±6.27、伤后应激障碍得分为60.81±5.06.通过路径分析,ICU转出患者自我怜悯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直接效应为-0.439,总效应为-0.590,躯体快感缺失中介效应为-0.082,社会快感缺失的中介效应为-0.069.结论:ICU转出患者自我怜悯水平越高,创伤后应激障碍则越低,同时ICU转出患者躯体快感缺失、社会快感缺失在自我怜悯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中起到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应激性心肌病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好发于围绝经期后女性患者,与心理或躯体应激相关,具有短暂性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特征的获得性心肌病。该病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的机制主要包括:雌激素缺乏,冠状动脉结构及微血管功能障碍,遗传易患性,儿茶酚胺过负荷等,研究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有助于应激性心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心理应激对Ⅱ型糖尿病人糖代谢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应激与Ⅱ型糖尿病人糖代谢之间的关系研究已经进行多年,尤其近十五年有了相当多的文献报道。如Grant等研究发现急性生活事件尤其是急性负性生活事件与糖尿病人症状的加重有关。McClesky等发现糖尿病人表现出对手术应激的高血糖反应。但NaliboffCohem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尽管躯体性应激(姿势限制、夹手)和心理性应激(心算)使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但两组病人的血糖水平并无显著改变[1]。可见,应激对糖尿病人糖代谢的影响尚未能得出一确切的结论。以往的研究大多缺乏糖尿病人的对照组,而且研究的结果易受病情、饮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认知和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出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骨科需行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展开研究,根据入院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认知及焦虑的变化情况、舒适度等。结果:术后观察组认知评分略微提高,但与术前无差异,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t=-3.7163,P0.05);术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9.0730,-3.6549;P0.05),且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t=3.8711,4.6564,4.5750;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