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7年10月至2012年12月在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100例.应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100例患儿中,治愈30例,症状好转56例,症状反复6例,放弃治疗8例.所有临床表现为肝功能损害的患儿经治疗后治愈或症状好转.分别有95.6%和95.0%临床表现为黄疸和支气管肺炎的患儿转归为治愈或症状好转.结论 更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儿童的肺炎、肝功能损害、黄疸有较为显著的疗效.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策略是进一步提高患儿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于我院住院58例婴儿CMV肝炎更昔洛韦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KP)、r-谷氨酰转肽酶(r-GT)的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更昔洛韦治疗后血清TBIL、ALT水平下降,肝脾回缩,所有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更昔洛韦治疗组中出现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降低的比例分别为40%、30%。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好,为一较理想药物,但要注意该药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使用更昔洛韦针治疗尖锐湿疣再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菁  周琳 《激光医学》2000,10(1):40-41
  相似文献   

4.
胡学明  陈文权 《医学信息》2006,19(5):914-914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两种特殊临床类型之一,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且有传染性、突起高热、甚至惊厥,病情重。2004年3月至2005年10月我科运用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100例,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峰  刘庆欣 《医学信息》2010,23(2):458-459
目的通过对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研究,积累手足口病治疗的经验,加强对该病认识,积极控制疾病的流行。方法通过对173例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把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治疗转归、肝功能与肾功能以及心肌酶学检查等结果加以总结。结果173例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中,平均年龄4.5岁。所有病例均有口腔粘膜、手掌、脚掌米粒大小疱疹,周围可见红晕,皮疹发生率为100%。均符合2008年《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的手足口病诊断。经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后,在选取的173例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中,除1例住院1d即去上级医院就诊外,均获痊愈。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更昔洛韦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茜丽  韩华  田莹 《医学信息》2006,19(5):928-928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 将同期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更昔洛韦)80例及对照组(病毒唑)76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再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0例(94眼)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40例(48眼)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其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其余40例(44眼)作为观察组,给予其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西洛韦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79.5%,两组患者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给予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更昔咯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4月于我院住院58例婴儿CMV肝炎更昔洛韦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KP)、r-谷氨酰转肽酶(r-GT)的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更昔洛韦治疗后血清TBIL、ALT水平下降,肝脾回缩,所有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更昔洛韦治疗组中出现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降低的比例分别为40%、30%.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好,为一较理想药物,但要注意该药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不同剂量更昔洛韦(GCV)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症状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先天性症状性CMV感染新生儿37例随机分为高剂量治疗组(n=19)和低剂量治疗组(n=18),其中高剂量治疗组予GCV的剂量为:诱导治疗每次7.5mg/kg,维持治疗每次10mg/kg;低剂量治疗组予GCV的剂量:诱导治疗每次5mg/kg,维持治疗每次5mg/kg。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不同剂量的GCV治疗先天性症状性CMV感染后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高剂量治疗组CMV—IgM转阴率89.5%,CMV—DNA转阴率73.7%;低剂量治疗组CMV—IgM转阴率83.3%,CMV—DNA转阴率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GCV治疗先天性症状性CMV感染新生儿的不良反应低于高剂量GCV,低剂量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高剂量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GCV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症状性CMV感染与高剂量有同样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低于高剂量GCV。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不同剂量更昔洛韦(GCV)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症状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先天性症状性CMV感染新生儿37例随机分为高剂量治疗组(n=19)和低剂量治疗组(n=18),其中高剂量治疗组予GCV的剂量为:诱导治疗每次7.5 mg/kg,维持治疗每次10 mg/kg;低剂量治疗组予GCV的剂量:诱导治疗每次5mg/kg,维持治疗每次5 mg/kg.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不同剂量的GCV治疗先天性症状性CMV感染后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高剂量治疗组CMV- IgM转阴率89.5%,CMV-DNA转阴率73.7%;低剂量治疗组CMV-IgM转阴率83.3%,CMV-DNA转阴率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GCV治疗先天性症状性CMV感染新生儿的不良反应低于高剂量GCV,低剂量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高剂量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GCV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症状性CMV感染与高剂量有同样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低于高剂量GCV.  相似文献   

12.
背景:近年来,纤维蛋白胶作为药物缓释载体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更昔洛韦是一种有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故选择此药物进行胶联羊膜缓释药膜的初步探索。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纤维蛋白胶-羊膜复合物的缓释特性,探索临床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新方法。 方法:体外实验:将纤维蛋白胶与更昔洛韦混合后与羊膜黏合,制成更昔洛韦-纤维蛋白胶-羊膜复合物,观察更昔洛韦的体外缓释情况。体内实验:新西兰大白兔右眼为实验组在兔眼表作更昔洛韦-纤维蛋白胶-羊膜移植;左眼为对照组滴1 g/L更昔洛韦眼液,每2 h滴100 μL。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不同时间点房水中更昔洛韦的质量浓度。 结果与结论:体外释放实验显示,24 h后更昔洛韦的累计释放率为(45.67±5.32)%,48 h后为(63.42±4.68)%,96 h后释放趋于平衡。动物实验表明:实验组房水中更昔洛韦浓度随时间逐渐降低。第1天时,实验组房水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第2,3天,实验组房水更昔洛韦质量浓度稍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第4,5天,实验组房水药物浓度低于对照组(P < 0.05)。结果提示,在体外及体内条件下,更昔洛韦-纤维蛋白胶-羊膜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可望成为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IL-8和IFN-γ的影响.方法:76例CMV肝炎婴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退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保肝、退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诱导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的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前后黄疸消长、肝功能、药物不良反应、IL-8和IFN-γ水平的改变,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黄疸(TBIL和DBIL)水平、转氨酶(ALT和AST)和细胞因子(IL-8和IFN-γ)水平下降,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治疗CMV肝炎婴儿能使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平衡;能显著改善黄疸症状和肝功能,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脾氨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尿液CMV-DNA载量的影响。样本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9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并给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脾氨肽联合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47%(χ2=4.36,P=0.04);两组患儿血清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前尿液CMV-DNA载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高于对照组患儿(12.24%),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76)。综上说明脾氨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效果较好,能有效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降低CMV-DNA载量,且使用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于2000年7月至2006年3月入院的24例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入选患儿常规抗生素治疗,明确病原后予对因治疗,对照组应用更昔洛韦,每次5mg/kg,每12h1次,疗程14d;治疗组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每日400mg/kg,疗程10d。观察项目:①临床指标:住院天数、肺部体征开始消退时间。②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肝功能、HCMV-DNA量的变化。③随访观察:出院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包括临床表现、体征和FQ-PCR测定HCMV-DNA拷贝数。结果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组有效率81.8%,治疗组有效率53.8%,两组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9,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日为(23±5.6)d,对照组为(28.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4,P<0.05)。肺部体征开始消退天数分别为(7.45±1.37)d和(9.58±2.61)d,存在统计学差异(t=-2.415,P<0.05)。对照组有2例因WBC<0.5×109/L,plt<25×109/L,而终止治疗,1例治疗过程中死于呼吸衰竭。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疗效与更昔洛韦相近,相对于更昔洛韦,在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特别是合并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抗病毒药物联合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5例生长发育正常且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更昔洛韦(GCV)﹢IVIG、B组给予α-干扰素(IFN-α)﹢IVIG和C组给予利巴韦林﹢IVIG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有效率为97.62%与B(有效率为85.00%)、C组(有效率为74.4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C两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丙种球蛋白治疗能明显提高IM患儿的临床效率,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流行性肋腺炎病毒性脑膜炎(肋脑)短程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以临床和实验室确诊的155例肋脑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一次性鞘内注射治疗方法,并与同期入院的常规对症治疗组对照。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头痛和脑膜刺激症状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分别是32h、15h、12h、3.1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h、24h、32h、6.5d,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地塞米松一次性鞘内注射疗法治疗肋脑短程、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伐昔洛韦150mg,2次/d;治疗组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3粒,3次/d。均3个月为1个疗程,随访半年,1次/月。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17.50%,对照组为47.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频发性生殖器疱疹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8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后遗神经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表(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提高了患者治愈程度,减轻患者后遗神经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