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健康青少年之常见现象 ,被误以为是体位改变不耐受引起直立性眩晕症和一过性低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 2 3名健康青少年进行垂直倾斜 70°-3 0°试验 ,并连续测量心率和血压 ,使用静脉测量仪测量上肢和下肢的血流速度及静脉压。结果 健康青少年正常的血管张力能维持垂直倾斜 70°时的一过性血压下降 ,血压下降幅度从测不到其阈值为2 .66d Pa,超过此阈值时与直力性眩晕症有关 ,此时下肢血流速度变化最快。故血流速度越快血压下降越明显 ,并伴有相应的心率增快。结论 一过性体位性低血压在健康青少年中是一常见现象 ,尤其在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及有效的护理措施。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大多发生于50岁以上,但年轻人患高血压病者也可并发脑出血。其中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以头疼、眩晕、呕吐、三偏征为其主要表现,由于此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科学护理对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 ,发病率高 ,并残症多 ,病死率高。因此 ,及时有效地控制、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我们回顾总结了我科 2 0 0 0年 5 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实践经验 ,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 5 8例 ,全部为住院患者 ;男性 39例 ,女性 19例 ,平均年龄 6 7.5岁。有高血压家族史者 15例 ,占 2 5 .86 %。2 护理体会2 .1 心理护理指导 老年人心理脆弱 ,得知患高血压后观念上常常与中风、心肌梗塞等紧紧联系在一起 ,担心生命危险 ,心情易焦虑、不安、紧张、忧伤。因此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脑血流监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体位管理.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脑血流监测下,对患者实施体位管理,逐渐改变患者的床头抬高角度(0°,15°,30°,45°).观察比较患者在不同体位下...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性脑出血107例的护理体会与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性脑出血(HIH)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适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HIH的病死率及致残率。现将我科2003年8月-2005年8月对107例HIH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是一种全球的慢性疾病,所以老年人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它就要求护理人员有一定的水准,不仅要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还要学会心理安抚的能力,对我们的患者进行耐心的健康教育。为防止老年人因高血压而引起发病,人们对发病老年人的康复诊疗及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探求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否降低血压、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成2组,每组45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2组病人血压差值有无差异。结果收缩压(P〈0.05)血压下降有差异,舒张压(P〈0.01)血压下降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血压下降较对照组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龄老年人群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的发生率以及OH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关系。方法:对我科≥80岁的126例高龄老年住院患者进行立卧位血压测定,统计高龄老年人群中OH的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OH组(n=45)与非OH(n=81)组,对2组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和计算左室的结构和功能指标,分析OH与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高龄老年人群总的OH发生率为35.7%。与非OH组比较,OH组左心室质量指数、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和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均明显偏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显著低于非OH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OH与左室结构指标呈正相关(P<0.05),与左室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1)。结论:OH患者在高龄老年人群中比例较高。OH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与非OH患者相比,OH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受损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压疮、肺部感染、脑疝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压疮、肺部感染、脑疝和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7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术后存活58例,死亡18例.2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6例均死于并发症,其中肺炎致呼吸衰竭7例,应激性溃疡大出血3例,再次脑出血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营养不良衰竭1例.结论 对患者术后病情的严密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是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案例分析法。对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高血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结合的综合护理措施,患者护理过程中严格监测血压,指导患者护理前后详细填写抑郁自量表以及焦虑自量表,结合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所有100例患者经过护理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护理前均显著下降(P<0.05);所有100例患者护理后抑郁状况与护理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应采取干预护理及常规护理结合的综合护理措施,主要护理项目包含有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发展情况观察、临床用药观察、运动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采用上述措施方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且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况,减少抑郁等负面心理,全面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故此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入住我院的7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所接受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长、治疗后神经功能损缺恢复程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长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损缺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组别差异显著,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长,并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采用一系列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结果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透析效果与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透析过程中发生的低血压患者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的耐受性,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多为发病急,来势凶猛,是造成死亡和致残的常见疾病;而手术是抢救患者生命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后病程长,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或吞咽等多种功能障碍,恢复较慢,常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丧失劳动能力,不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更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早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婴儿体位性颅型异常早期筛查和分级管理的儿童保健护理模式。方法 按照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在儿童保健门诊常规查体的健康婴儿作为横断面回顾性研究。接受培训的保健护士对初筛高风险婴儿按流程转诊,所有转诊婴儿接受美国SmartSoc3D光学扫描数据采集系统,获取婴儿头部形状的全面数据,并根据美国儿科指南CHOA分级参考标准做出诊断和分度。统计方法以计数资料计算例数和构成比[例数(%)]。结果 保健护士共筛出591例颅型异常高风险婴儿,诊断颅型异常婴儿346例,占比58.54%,异常筛查比例最高在0~4月龄,占60.96%,分型以斜头和短头为主,87.86%为轻度,6.07%为中、重度颅型异常。58.09%纳入一级管理,23.12%纳入二级管理,18.79%纳入三级管理。结论 保健护士对婴儿体位性颅型异常早期筛查具有较好的可靠性,有利于在不增加医患负担的情况下提高早期识别率,建立婴儿体位性颅型异常早期筛查和分级管理的保健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婴儿体位性颅型异常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高血压出血伴梗阻性脑积水行微创粉碎穿刺清除术及室外引流的护理经验。方法应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对颅内的血肿、积水的进行抽吸、液化和引流。结果本组好转16例,死亡5例。结论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密切监测血压,保持呼吸通畅,注重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加强基础护理和功能锻炼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80例血液透析病人中发生低血压的46例病人采取改善血液净化方法、去除诱发因素、做好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干预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结果 血液透析病人中发生低血压46例,占透析患者总数的57.5%.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41能完成透析治疗,4例需暂停透析,经处理后血压回升,可继续透析,1例停止透析,无一例因出现低血压而死亡.结论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从而提高透析的质量和效果,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血液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症状的患者进行观察,并给予针对性护理,为改善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症状的36例患者,观察并详细记录低血压症状,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研究护理前后患者低血压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6例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患者经针对性护理,低血压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其中33例未再次复发,有效率为91.67%,3例患者低血压症状再次复发。结论认真分析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低血压症状出现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把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基本护理,包括环境护理、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监测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血压控制、口腔护理、褥疮护理、饮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病情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为44.74%,两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