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肠道穿孔腹部平片和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胃肠道穿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行腹部平片检查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多层螺旋CT检查5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断价值与患者舒适度。结果对照组36例显示有膈下游离气体,阳性率为80.00%,观察组腹腔积气的阳性率为96.49%(55/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清晰度、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操作难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较腹部平片检查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在胃肠道穿孔定位与致病原因诊断中充分发挥作用,且操作较为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DR与16排螺旋CT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选取颈椎病患者22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DR检查112例,为DR组;16排螺旋CT检查112例为CT组,比较两组的检查诊断结果,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DR组检出率88.39%;CT组检出率99.11%。DR组患者检出率低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是诊断颈椎病的优秀方法,检出率较DR更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与DR胸片在胸腹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2014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腹闭合性损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DR平片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螺旋CT扫描影像结果采取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对比两种检查方案在胸腹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根据影像结果进行诊断,结果显示CT组确诊率明显高于DR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CT组与临床证实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CT组对胸腹闭合性损伤累及器官损伤的判断准确率明显高于DR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可直观、准确的描述患者胸部、腹部损伤情况,可显著提高胸腹闭合性损伤的临床确诊率及病情评价准确性,对治疗方案及治疗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 病例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100例临床怀疑可疑骨关节骨折的患者,其中肩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腕关节各20例.对所选取病例行DR片检查、单纯螺旋CT平扫及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后,对所得影像表现及数据进行分析并探讨与普通DR片、单纯CT平扫比较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诊断和应用价值.结果 DR平片检查、单纯螺旋CT平扫及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三者的准确率分别为,48%、92%、100%,由此可知螺旋CT三维重建能更准确、清晰的显示出关节骨折的影像,可降低或避免漏诊、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论 对于关节骨折或关节骨折在行X线检查后结果未见异常或可疑者但有临床症状者,必须行CT平扫+三维重建,从而更好地发现关节骨折,这样能更好的指导临床医师来对患者进行诊断以及制定合理严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与数字摄影成像技术(DR)检查,对可疑骨折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4月~2010年4月间,48例外伤(40例为外伤后骨折,8例为病理性外伤后继发骨折)患者,均行MDCT及DR检查,并对检查后图像的优越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8例中40例外伤后骨折MDCT及DR均能明确诊断,8例疑似骨折中,MDCT检查7例诊断明确有骨折,1例将第4腰椎体前缘血管沟误诊为骨折线,后经MRI弥散检查进行纠正,阳性诊断率为97.92%,而DR检查在8例疑似骨折中确定骨折均有困难.阳性诊断率83.33%.二者检查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论 在检查疑似骨折确定为骨折中,利用MDCT的后处理重建技术确定骨折方面较DR检查存在较高的优势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清华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7):1244-1246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三维重建与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4例外伤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DR及MSCT的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比DR、MSCT检查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中共174处骨折,以多发骨折多见;肋段分布集中在4~10肋;水平节段以腋段居多.MSCT共检出骨折169处,检出率为97.13%,DR共检出骨折111处,检出率为63.79%,明显低于MSCT检查(χ2=62.926,P<0.05).MSCT检查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准确率为97.62%;DR诊断准确率为64.29%,明显低于MSCT检查(P<0.05).结论:MSCT三维重建、DR平片均可有效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但MSCT三维重建诊断准确率更高,漏诊率更低,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螺旋CT与超声在诊断急腹症的实际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急诊科所收治的97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都进行了超声和螺旋CT的检查。然后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2.8%,而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为94.8%。结论由此可见,螺旋CT诊断相比较于超声诊断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更值得在急腹症诊断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CTA技术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或可疑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做64排螺旋CTA检查,对所有扫描图像采用西门子工作站提供的各种分析软件进行后重建,观察冠状动脉管腔情况并进行分析判定.结果 CTA 成像一次检查可完成冠状动脉的评价,图像清晰,方便、安全.结论 64排螺旋CT可作为冠状动脉血管情况的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老年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患者64例,分常规CT诊断32例为参照组,多层螺旋CT诊断32例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诊断准确率和漏诊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形成;而比对两组患者的敏感性,组间未形成统计学意义。而后对不同程度的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分析,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其扫描强度经比对后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老年胃肠道间质瘤予以多层螺旋CT诊断,其准确率相对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4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在冠脉不同级别狭窄程度的检出率、节段狭窄冠脉分支的检出率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冠心病疾病诊断中的结果相近,两种检查方式具有各自的应用价值,其数据可作为临床疾病鉴别和治疗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桡骨骨折术前诊断与术后评估中数字化X线摄影(DR)与多层螺旋CT(MS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72例桡骨骨折患者,入组者均行DR、MS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DR与MSCT对桡骨骨折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对比DR与MSCT对桡骨骨折检查的影像学指标及图像特征,影像学指标包括冠状面积腕关节面塌陷度、矢状面骨折位移距离;同时对比DR与MSCT对骨折处掌倾角、桡骨高度及尺偏角测量结果.结果:DR对Colles骨折、Smith骨折及Barton骨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0%、73.91%、64.71%,总符合率为72.22%;MSCT对Colles骨折、Smith骨折及Barton骨折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88%、95.65%、94.12%,总符合率为95.83%,高于DR检查(P<0.05);MSCT检查对矢状面骨折位移距离、冠状面腕关节面塌陷度测量结果高于DR检查(P<0.05).结论:桡骨骨折术前诊断与术后评估中MSCT的应用价值优于DR,可更为直观显示骨折情况,准确分型,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对非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013年我院诊治的非典型肺结核患者42例,进行分组诊断,对照组进行常规X线扫描,实验组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评价两组诊断结果与临床病例资料的差异和两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实验组进行螺旋CT诊断的准确率为90.5%,对照组为61.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实验组肺内病变检查准确率为92.8%,隐蔽病变为85.7%,对照组肺内病变和隐蔽病变检查准确率分别为57.1%和71.4%,两组差异显著(<0.05);多层螺旋CT诊断影像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12例(57.1%),胸膜病变1和肺不张病例各1例(4.76%),淋巴结肿大患者7例(33.3%);结论多层螺旋CT对非典型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并可根据影像学特征做出正确分型,保证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及时、准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B超、气钡双对比造影、结肠镜、螺旋CT扫描等四种检查资料,统计四种影像学检查的病灶发现率、肠癌诊断符合率、肿瘤部位检查符合率、淋巴结转移检出率. 结果B超、气钡双对比造影、结肠镜、螺旋CT扫描对病灶的发现率分别为64.5%、92.6%、94.1%、88.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6%、83.6%、89.6%、80.2%,B超与另三种检查比较,病灶发现率、肠癌诊断符合率有显著性差异;肿瘤部位检查符合率四种检查无差异;B超和螺旋CT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B超适用于有实质性脏器转移的检查;气钡双对比造影能准确判断肿瘤部位;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螺旋CT检查可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和转移情况,为临床确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脑梗死早期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与3.0T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应用64排螺旋CT与3.0T核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比较3.0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64排螺旋CT检查对患者病变检出情况、发病至影像确诊时间、病灶大小、病灶检出数、检查时间以及不同梗死部位的异常检出率情况。结果:3.0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检出24 h以内和24~72 h内的检出率均高于64排螺旋CT检查(P0.05)。3.0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64排螺旋CT检查检出72 h以上的的检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0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病至影像确诊时间、平均病灶大小、平均检查时间均低于64排螺旋CT检查,病灶平均检出数高于64排螺旋CT检查(P0.05)。结论:3.0T核磁共振成像在多发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相较于64排螺旋CT检查而言诊断更加准确,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重新评价X线、CT和超声检查(US)在胃肠道穿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定义了X线、CT和US诊断胃肠道穿孔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回顾性分析284名经手术证实消化道穿孔患者的所有影像学资料,比较3种影像检查的阳性率、穿孔部位和大小与影像征象的关系。结果:X线摄影、CT和US诊断胃肠道穿孔的阳性率分别为75.9%、92.7%和42.1%。立位X线摄影除见膈下游离气体(73.5%)外,还可见其他气腹征(32.8%);卧位X线摄影可见多种气腹征(68.7%)。CT直接征象的显示率为肠壁中断(22.8%)、腹腔游离气体(86.2%)、肠壁外局限性小气泡(68.3%)。US直接征象即腹腔游离气体的显示率为1.8%。X线征象阳性率与穿孔部位、穿孔大小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和US征象阳性率则无统计学意义。X线摄影的阳性率优于US(P0.05),而CT则优于X线摄影(P0.05)。结论:对疑似胃肠道穿孔患者,X线摄影应为首选影像学检查,同时需提高对各种气腹征象的认识。当X线摄影呈阴性表现时应优先考虑US,或根据临床需要辅助定位时选择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基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图像数据库的临床应用技术,探讨其在临床DR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集1100例DR患者的眼底图像,经过初选和归纳分析后选择300只眼,建立微型DR图像数据库及应用软件技术。对100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照相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图像进行人工直接诊断,并进行基于DR图像数据库技术的虚拟FFA诊断,对两者各层诊断符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其诊断一致性。结果在DR患者不同分期的层次中,FFA检查诊断相符程度均大于80%,人工直接诊断和虚拟FFA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0%。结论虚拟FFA诊断与DR眼底照相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该图像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技术可指导和规范临床DR的早期诊疗,也为有创性FFA检查在DR诊治中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毛小平 《医学信息》2020,(1):167-168
目的 比较螺旋CT与腹部X线平片对急性肠梗阻早期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104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部X线平片及螺旋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敏感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性。 结果 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敏感度86.53%、特异度80.00%,高于腹部X线平片的67.30%、65.71%(P<0.05);螺旋CT诊断小肠梗阻、结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绞榨性肠梗阻的准确率均高于腹部X线平片(P<0.05)。结论 螺旋CT对急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准确率高,并且可以更加准确定位肠梗阻位置、原因,为临床的有效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成像技术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06月~2012年09月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的3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对2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均获得了较好的三维重建,显示率为95.00%;冠脉成像技术敏感性为93.90%;特异性为95.65%;阳性预测值PPV为96.25%;阴值预测值NPV为92.96%。结论320层螺旋CT冠脉成像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是风险较小的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普查筛选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肾癌增强螺旋CT检查在临床分期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东华医院收治的48例有术前增强CT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患者资料,对CT资料利用Robson分期法进行临床分期,对比评价其准确性及CT表现。结果 CT分期与术后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91.7%。螺旋CT增强扫描有助于明确肿瘤的边界,通过判定增强后肾静脉或下腔静脉静脉充盈缺损情况可显著提高早期肾癌分期的准确性。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可提高肾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为肾癌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部外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50例经螺旋CT检查确诊的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归纳,取得完整的临床及CT资料后加以分析。结果腹部外伤以肝、脾、肾、胰实质性脏器损伤为主,其次为胃肠道及腹膜腔损伤。实质性脏器损伤的CT表现包括实质挫裂伤、包膜下血肿和器官周围、腹腔内及腹膜后积血或血肿,胃肠道损伤主要为胃肠道破裂,腹膜腔损伤主要表现为后腹膜血肿及外伤性膈疝。合并症及并发症:①腹部外伤常合并肋骨骨折、肺挫裂伤、胸腔积液(血)及胸腰椎脊柱骨折;②腹部外伤可并发腹腔感染,为较严重的并发症。此外,部分肝脏损伤后可并发胆汁瘤,胰腺及脾脏损伤可并发假性囊肿。结论螺旋CT检查能直观地显示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同时,能显示相邻器官组织的损伤情况,并能即早发现腹腔积血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一次性检查获得足够的临床信息,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