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病 ,约占整个新生儿死亡率的20 %。窒息缺氧可致全身各系统器官功能损害、衰竭甚至死亡。重度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尤为明显。有关窒息缺氧对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损害的研究较多 ,对自由基、细胞内钙稳定状态破坏、兴奋性神经递质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等在窒息病理生理中的作用已有一定认识。而重度窒息缺氧对新生儿可激活内外源凝血途径致凝血亢进 ,易致微血栓形成 ,致使微血栓堵塞微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重的情况报道较少。本文旨在研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凝血系统的改变 ,测定D -二聚体(DD)含量 ,间接反映体内…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可引起缺氧缺血造成多器官损伤和多系统功能障碍 ,进一步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致残和死亡。目前有关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机制的研究正受到广泛重视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本文就近年对新生儿窒息多器官系统损害的研究作一综述。新生儿窒息产生多器官系统损害的机制一、血流动力学紊乱新生儿窒息后首发的应激反应是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刘敬等报道窒息新生儿脑、肾上腺、肾、肝、脾、胃肠等各脏器血流灌注量减少 ,尤以舒张期末为甚。减少程度分别为 :脑57 %、肾上腺60 %、肾70 %、腹…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窒息后肌钙蛋白Ⅰ监测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目前仍较高,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而窒息后可引起缺氧、缺血造成多器官损伤及多系统功能障碍,其中以心脏受损为常见,是新生儿时期急重症之一。本研究通过对10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动态监测,旨在观察新生儿窒息后CTnⅠ动态变化规律,并探讨CTnⅠ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合并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相关临床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合并DIC 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临床回顾研究方法对我院NICU 2012~2013 年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100 例患儿进行研究。根据ISTH 显性DIC 评分系统将患儿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非显性DIC 组(早期DIC 组)及显性DIC 组(晚期DIC 组),对各组临床表现及相关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 例败血症患儿中合并早期DIC 者44 例(44%);3 组患儿硬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6,P<0.05);窒息、出血及G- 菌感染是败血症合并早期DIC 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临床有窒息、出血及G- 菌感染的新生儿应积极监测凝血功能并采取早期干预措施,预防患儿由早期DIC 进展为晚期DIC,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窒息脐血红细胞内腺嘌呤核苷酸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笠  穆华 《新生儿科杂志》2002,17(6):258-259
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可引起新生儿各个器官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造成缺氧缺血性脑病。目前对窒息后红细胞的能量代谢改变尚缺乏深入研究。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窒息程度新生儿脐血红细胞内腺苷三磷酸(ATP)、腺苷二磷酸(ADP)、腺苷一磷酸(AMP)的水平,来探讨新生儿窒息后红细胞  相似文献   

6.
窒息新生儿凝血功能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窒息足月、早产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检测10例正常儿、44例窒息足月儿、32例窒息早产儿凝血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窒息足月儿阴、Am、FIB、PLT无显著差异,D-D明显升高,且与窒息程度正相关。窒息早产儿与窒息足月儿比较阴、Am延长,FIP、PLT降低,D-D无明显差异。结论 窒息足月儿大都存有高凝为特征的前DIC或DIC早期;窒息早产儿更易发生DIC,且有向低凝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窒息足月、早产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检测10例正常儿、44例窒息足月儿、32例窒息早产儿凝血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窒息足月儿PT、APTT、FIB、PLT无显著差异,D-D明显升高,且与窒息程度正相关。窒息早产儿与窒息足月儿比较PT、APTT延长,FIB、PLT降低,D-D无明显差异。结论窒息足月儿大都存有高凝为特征的前DIC或DIC早期;窒息早产儿更易发生DIC,且有向低凝期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窒息新生儿血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清D -二聚体 (D -D)水平 ,旨在探讨窒息缺氧对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影响 ,且为临床早期应用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正常对照组我院产科生后 2 4小时内健康足月新生儿 2 0例 ,其中男性 11例 ,女性 9例 ;平均日龄 10 4小时 ,出生体重 25 0 0~ 40 35g ,生后 1分钟和 5分钟Apgar评分为 9~ 10分。窒息组 :本院新生儿科 1997年 6月~ 1999年 9月收治窒息足月新生儿 38例 ,所有研究对象均无家族性出凝血疾病史。新生儿生后及母亲产前、产后均未使用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其中轻度窒息组 2 …  相似文献   

9.
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新生儿合并症及预后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新生儿合并症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128例胎盘早剥和255例前置胎盘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新生儿病死率为16.41%,前置胎盘新生儿病死率为4.37%。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前出血量≥400 ml和<400 ml者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窒息、缺氧缺血性损害、失血、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新生儿病死人数有极显著差异,P<0.005。结论胎盘早剥和前置胎盘产前大出血易导致新生儿发生窒息、缺氧缺血性损害、失血、凝血功能障碍及死亡。胎盘早剥新生儿病情更复杂、更严重。及早诊断胎盘早剥与前置胎盘孕妇,减少产前出血量,是减少胎盘早剥和前置胎盘新生儿合并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研究新生儿CMV感染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出血症状、体征及预后,检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新生儿CMV感染后50%有出血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均有凝血功能的改变,血小板减少发生率100%。结论新生儿CMV感染后的凝血功能障碍是常见的问题,应予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窒息新生儿抗凝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和免疫浊度法测定重度窒息组 2 7例、非重度窒息组 18例和正常对照组 15例足月新生儿的血浆蛋白(PC)、总蛋白S(TPS)、抗凝血酶Ⅲ (AT Ⅲ )、D 二聚体 (D D)、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结果 重度窒息组新生儿血浆PC、TPS、AT Ⅲ低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 ,D D、vWF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和正常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别。结论 重度窒息新生儿存在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他们可能是观察早期DIC的重要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后心脏损害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新生儿窒息一直是新生儿科医师所面临的重要临床问题。窒息所产生的严重低氧血症、酸中毒常造成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心脏损害发生率高,预后差异较大。现将近年来的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出生后24 h凝血功能异常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69例住院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其中符合接受抗凝治疗的患儿共76例,另93例新生儿作为对照,分析凝血功能异常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的差异,并分析凝血障碍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凝血功能异常组的宫内窘迫、肺炎、酸中毒及低体温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8~38.01,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内窘迫(OR=12.06,95%CI:3.71~39.25)、肺炎(OR=4.10,95%CI:1.43~11.74)为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宫内窘迫、肺炎是新生儿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提前预防有助于减少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重度窒息多脏器功能不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度窒息后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程度、发生率及转归 ,探讨新生儿多脏器损害的影响因素及分度。 方法  对 11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研究的器官定为脑、心、肾、肺、肝、胃肠道、代谢、血液 ,并将各器官损害的程度分为轻中度和重度。 结果   112例中除 6例死亡、2例放弃未查外 ,其余 10 4例中 ,发生MODS的为 5 3例 (占 5 1% )。窒息持续时间与MODS发生率受窒息程度的影响 ;窒息程度与MODS发生率又受窒息持续时间的影响。 结论  窒息程度、持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等 ,可作为MODS发生率的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不同胎龄、日龄和黄疸对凝血四项水平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胎龄、日龄和黄疸对凝血四项水平影响程度。方法按照双盲、随机和对照原则。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不同胎龄(28-42周),不同日龄(1~28d),正常新生儿和普通黄疸儿(生理性黄疸和无特殊原因病理性黄疸儿)静脉血凝血四项值。结果新生儿凝血四项受胎龄、日龄影响,胎龄越小,凝血时间越长,并随着日龄增长逐渐缩短,纤维蛋白原由少逐渐增多,但黄疽对其无明显影响。结论新生儿胎龄、目龄的不同对凝血四项有一定影响,为临床提供了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病症,若不及时诊治将影响危急重症的救治。该文探讨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95例有消化道出血患儿及80例无消化道出血患儿的情况进行成组资料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设置因变量消化道出血y,选用13个可疑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分析。通过逐步回归分析,选择对因变量作用较大的自变量X 3(寒冷损伤综合征)、X4(窒息程度)、X5(缺氧缺血性脑病)、X7(宫内感染)、X11(血小板减少)、X12(新生儿出血症)列入了回归方程。通过对标准化回归系数的比较可以看出:有无缺氧缺血性脑病对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最大,其次依次是寒冷损伤综合征、窒息程度、宫内感染、新生儿出血症、血小板减少。结论:缺氧窒息后通过一系列机制导致胃肠功能障碍,窒息后胃肠损害表现为胃潴留、消化道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窒息,尤其重度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对窒息儿尤其是重度窒息儿开始喂养时间推迟至出生24 h以后会减少胃肠损害(包括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蒙来成 《新生儿科杂志》1999,14(4):156-157,152
新生儿窒息是产房和新生儿科常见的急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缺氧导致多器官损害及血钙浓度降低已经受到重视,但血钙浓度降低与多器官损害有何关系,报道尚少。我院新生儿科自1992年至1997年6月共收治了25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为探索血钙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关系,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64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检测方法所有病例于生后72小时内采取静脉血,使用美国RA系列1000或2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应用邻甲酚酞比色法测血钙浓度。二、一般资料轻度窒息86例,重度窒息78例。病例来源:本院出生100…  相似文献   

18.
导致新生儿听力损害的高危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朝刚 《新生儿科杂志》1998,13(2):93-93,79
围产儿期多种因素可能会对儿童听力产生远期影响。若新生儿和婴幼儿听觉能力下降或缺失,将有碍其言语能力发展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对社交、情感、认知和学习等产生不利的影响。听力损害危害性大,几乎是不可逆的。下述新生儿常见听力受损高危因素,为便于记忆,高危因素以字母顺序排列。窒息(Asphyxia)。窒息可能是影响听力发育的最重要因素。据观察窒息主要是对耳蜗毛细胞产生损害,从而对新生儿的听力造成影响。新生儿缺氧须了解其时间长短、程度。现已确定缺氧是一个特定的致聋因素。D’Souza等1981年对26名有围产儿期缺氧的幸存儿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胎龄、日龄和黄疸对凝血四项水平影响程度。方法按照双盲、随机和对照原则,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不同胎龄(28~42周),不同日龄(1~28 d),正常新生儿和普通黄疸儿(生理性黄疸和无特殊原因病理性黄疸儿)静脉血凝血四项值。结果新生儿凝血四项受胎龄、日龄影响,胎龄越小,凝血时间越长,并随着日龄增长逐渐缩短,纤维蛋白原由少逐渐增多,但黄疸对其无明显影响。结论新生儿胎龄、日龄的不同对凝血四项有一定影响,为临床提供了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窒息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窒息对各个脏器的影响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尤其是对脑、心、肾等脏器的损害已有很多的报导,但对肝功能的影响报导则不多。本文自1995年6月~1997年12月对85例新生儿做了肝功能系列检查。其中53例来自我科新生儿病房有窒息的患儿,32例来自我院产科和家庭访视中的正常新生儿,并将两组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对象及方法一、对象窒息组和对照组共85例。男48例,女37例,>38周77例,<38周8例,体重>2500g73例,2000~2500g8例,1500~2000g4例。窒息组中轻度窒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