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与动态血压的特征性改变,包括血压变异指数(ABPVs、ABPVd)、血压负荷(BPload)及血压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确诊的1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和24h尿微量白蛋白检查,分为微量白蛋白尿(MAU)组及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NAU)。结果MAU组血压变异指数及血压负荷较NAU组增大(P<0.05),合并MAU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不明显。结论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指数、血压负荷和血压昼夜节律密切相关,有无微量白蛋白尿可一定程度上反映血压控制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氯化钠注射液对围手术期高血压肾病治疗前后患者肾功能指标和血脂水平变化。方法:30例围手术期高血压肾病患者给予阿魏酸钠氯化钠注射液300ml静脉滴注,1次/天,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β2微球蛋白(血β2-MG)、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MAU、UAER、血β2-MG、尿β2-MG等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TG、TC、HDL-C、MAP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魏酸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围手术期高血压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短期静脉应用前列地尔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及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血糖、血压稳定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5例,年龄38~69岁,男46例,女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前列地尔组20例、血塞通注射液组22例、前列地尔联合血塞通注射液组23例。前列地尔组予以前列地尔(商品名:凯时)10 ug,qd,连续14 d;血塞通组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4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qd,连续14 d;联合治疗组静脉给予前列地尔(凯时)10 ug及血塞通注射液4 mL,qd,连续14 d;对照组不给上述治疗措施。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基本治疗方法各组相同。结果①凯时组、血塞通组及联合组治疗后尿总蛋白、微量白蛋白和血、尿β2微球蛋白均明显下降(<0.05)。②和对照组比较,凯时组、血塞通注射液组及联合组患者24 h尿总蛋白、微量白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明显降低(<0.01),凯时组、血塞通组血β2微球蛋白明显降低(<0.05),联合组血β2微球蛋白降低更明显(<0.01)。联合组患者尿总蛋白、微量白蛋白、血、尿β2微球蛋白较凯时组和血塞通注射液组均明显降低(<0.05)。结论前列地尔与血塞通注射液短期静脉应用均能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但二者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但对尿素氮及肌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能否减轻糖尿病肾病(DN)大鼠的肾损伤。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DN模型组、厄贝沙坦治疗组。于22周测体质量、随机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观察肾脏形态改变。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92 mRNA在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GF-β1、Zeb1、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组大鼠体质量、随机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显著增高(P<0.05);与DN组比较,厄贝沙坦治疗组大鼠体质量、随机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降低(P<0.05)。厄贝沙坦治疗可以改善DN大鼠的一般情况和肾脏病理损害。与对照组相比,DN组miR-192 mRNA在DN大鼠肾脏的表达下调(P<0.05);与DN组相比,厄贝沙坦组miR-192 mRNA表达上调(P<0.05);与对照组大鼠相比,DN组肾组织的TGF-β1、ZEB1和collagenⅠ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DN组相比较,厄贝沙坦治疗可以减少TGF-β1、ZEB1和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损伤。  相似文献   

5.
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尿白蛋白、转铁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血压正常,仅用降糖药治疗;B组血压正常,降糖基础上给厄贝沙坦(75mg/d);C组伴高血压,降糖基础上加厄贝沙坦,随访血压、24h尿白蛋白排泄量(24hUAlb),24h尿转铁蛋白(24hUTRF)等。结果:3个月后,A组24hUAlb、24hUTRF及平均脉压(MAP)均无明显变化(P〉0.05);B组24hUAlb、24hUTRF显著降低(P〈0.05),MAP无显著变化(P〉0.05);C组24hUAlb、24hUTRF及MAP均显著降低(P〈0.05),且24hUAlb减少与MAP下降无相关性。结论: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有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洪艳 《医学信息》2018,(10):131-132,137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68例,按照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压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24 h尿微量清蛋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血压,降低24 h尿微量清蛋白,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分别与氯沙坦及依那普利联合对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各32例,观察口服氨氯地平5mg/d+氯沙坦50mg/d;氨氯地平5mg/d+依那普利10mg/d,12w后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血压,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自蛋白水平变化。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自蛋白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氯沙坦组无干咳等不良反应,依那普利组有3例出现干咳。结论氨氯地平分别与氯沙坦及依那普利可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血压,降低血尿素氮、血肌酐、尿微量自蛋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氯沙坦不良反应少,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观察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使用厄贝沙坦或厄贝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前后内皮素(endothelin-1,ET1)及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albumin,mAlb)的变化,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内皮及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厄贝沙坦治疗前后其血浆TXA2/PGI2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中共收入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及治疗组,以ELISA法检测其血浆中TXA2与PGI2的水平,同时对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接受4周厄贝沙坦治疗后其血浆TXA2水平(319.65±38.76)pg/mL显著低于治疗前(342.12±48.22)pg/mL(P〈0.01),而PGI2水平(40.04±4.95)pg/mL则显著高于治疗前(32.13±4.47)pg/mL(P〈0.01),治疗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治疗后(36.42±4.95)mg/Lv.s.治疗前(43.99±11.27)mg/L,P〈0.01];对照组中患者的TXA2/PGI2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在接受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厄贝沙坦治疗后血浆TXA2/PGI2水平产生变化,同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下降,提示TXA2/PGI2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而厄贝沙坦则可能阻断此过程并产生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晓燕 《医学信息》2019,(6):164-165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在中医治未病思想下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对肾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予以降压药物干预,观察组应用降压药物+中医未病思想干预。比较两组血压、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UmAlb)、肌酐清除率(Ccr)及尿β2-微球蛋白(Uβ2-MG)]。结果两组干预2个月血压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UmAlb、Uβ2-MG低于对照组,Cc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与降压药物进行干预利于降低血压水平,预防肾损害。  相似文献   

11.
判断糖尿病、高血压早期肾脏功能,对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我们收集了208例患者血、尿样本,分别进行β2-微球蛋白(β2-m)、α1-微球蛋白(α1-m)、免疫球蛋白(IgG)、尿微量白蛋白(Alb)联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拉西地平和缬沙坦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尿素氮及肌酐正常;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59例,单纯随机分为3组,拉西地平组20例、缬沙坦组19例,分别予拉西地平4-8mg,缬沙坦80-160mg;联合治疗组20例,给予拉西地平4-6mg,缬沙坦80mg,用药均1次/d口服,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药单独治疗及联合用药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尿微量白蛋白降低(P<0.01),联合治疗组降低血压和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幅度优于单独治疗组(P<0.05).结论 拉西地平、缬沙坦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降血压、降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两药合用可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长期疗效。方法70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常规口服胺碘酮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厄贝沙坦组35例,氨氯地平组35例,随访12个月,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观察两组降压疗效、人组后房颤复发情况及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W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结果两组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厄贝沙坦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1.4%,氨氯地平组为48.6%,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治疗12个月后患者LADd、IVST、LVPVT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厄贝沙坦在有效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的同时,可延缓左房扩大,改善心房的电重构,从而减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尿微量蛋白检测及尿蛋白电泳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来进行蛋白尿的分类,并结合尿β2-微球蛋白(β2-m),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微量白蛋白及α2-巨球蛋白测定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及尿蛋白电泳在肾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9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口服缬沙坦80~160 mg/d,治疗组(9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口服缬沙坦80~160 mg/d,另加硝苯地平缓释片5~10 mg/d,每日2次。两组均以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左心室舒张期厚度(PWT)。结果治疗组控制血压的总有效率为95.6%,UAER和PWT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明显的肾脏及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糖尿病肾脏病变(DN)、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与其有关的相关危险因素. 对465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UAE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20μg/min ≤UAER<200μg/min )和临床白蛋白尿组(CAU组,U...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液清蛋白/肌酐比值(Alb/Cr)、尿β2-MG等指标联合评价高血压患者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来院诊治的22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其尿液Alb/Cr比值分为三组:正常清蛋白尿组127例,尿液Alb/Cr<3;微量清蛋白尿组50例,尿液Alb/Cr在3 ~8.75之间;大量清蛋白尿组49例,尿液Alb/Cr> 8.75)和50名健康体检者,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和晨尿,分别测定血清Hcy、Cys-C、β2-MG及尿液Alb、Cr、尿β2-MG,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清Hcy、Cys-C、β2-MG及尿液Alb/Cr、尿β2-MG五个指标之间均具有相关性(r:0.343~0.800,P值均<0.01).对照组、正常清蛋白尿高血压组、微量清蛋白尿高血压组、大量清蛋白尿高血压组四组各指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9.302~ 208.213,P值均<0.01).四组间两两比较,正常清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大量清蛋白尿组血清Hcy、Cys-C、β2-MG及尿液Alb/Cr、β2-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9.672~191.530,P值均<0.05);正常清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大量清蛋白尿组血清Cys-C及尿液Alb/Cr、尿β2-MG三个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7.155~191.530,P值均<0.05),且随病情进展有增加的趋势,但血清Hcy、β2-M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152~20.141,P值均>0.05).结论 血清Hcy、Cys-C、β2-MG及尿液Alb/Cr、β2-MG五个指标均能反映高血压早期肾损伤,且血清Cys-C及尿液Alb/Cr、β2-MG三个指标能反映高血压肾损害病情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VD)水平与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将112例糖尿病患者按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和Scr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微量蛋白尿组(B组)、大量蛋白尿组(C组)及肾功能不全组(D组)各28例,检测其血清25-OH-VD水平和相关生化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25-OH-VD为分组依据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5-OH-VD< 25 nmol/L)和维生素D不足组(25nmol/L≤25-OH-VD< 75 nmol/L),比较两组白蛋白尿的发生率.结果 25-OH-VD水平在A组、B组、C组、D组呈逐渐减少趋势,组间各均数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VD与Scr、β2-MG呈负相关(P<0.01);维生素缺乏组与不足组的蛋白尿发生率分别是98%、55% (P<0.01).结论 25-OH-VD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相关,并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清脑降压颗粒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原发性高血压病糖尿病老年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口服清脑降压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 (DN)患者Ⅳ型胶原 (Ⅳ -C)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7例2型糖尿病 (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 (Ⅰ )、微量白蛋白尿组 (Ⅱ )和大量白蛋白尿组 (Ⅲ ) ,分别检测各组血、尿Ⅳ -C及尿微量白蛋白 (MA)、尿α1-微球蛋白 (α1-MG)含量 ,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 (NC)进行比较。结果DM患者血和尿Ⅳ -C含量均显著高于NC组 (P<0.01)。血Ⅳ -C、尿Ⅳ -C、UAER及α1-MG含量在NC组、Ⅰ组、Ⅱ组、Ⅲ组间呈逐组增高趋势 ,除血Ⅳ -C在Ⅰ组与N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外 (P>0.05),其余各组间结果均呈显著差异 (P<0.05)。尿Ⅳ -C与UAER、α1-MG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Ⅳ -C与DN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测定DM患者血、尿Ⅳ -C ,尤其是尿Ⅳ -C含量 ,不仅可作为诊断DN早期损害较灵敏的预警指标 ,还将有助于监测、判断DN的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