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 分析<50岁男性血清PSA水平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06年9月至2008年11月健康检查<50岁男性6808例.分别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血清PSA水平.将人群按年龄分为10岁~、20岁~、30岁~和40~49岁4组,按WHO亚太地区BMI水平分级标准分为消瘦(BMI<18.5 kg/m~2)、正常(BMI 18.5~22.9 kg/m~2)、超重(BMI 23.0~24.9kg/m~2)、肥胖(BMI 25.0~29.9 kg/m~2)、极度肥胖(BMI≥30.0 kg/m~2)5组.方差分析比较各年龄组和各BMI组人群PSA水平差异.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 6808例平均年龄(39.2±7.0)岁,平均BMI指数(25.6±4.7)kg/m~2,平均PSA(0.89±0.56)ng/ml.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10岁~年龄组PSA水平与其他3个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3个年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按照BMl分组比较,除10岁~组外,其余3组中随BMI增加,PS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与PSA呈显著正相关(P<0.0001),BMI与PSA呈显著负相关(P<0.0001). 结论 男性青春期PSA变化明显,20~50岁间PSA增长缓慢,PSA水平与BMI呈负相关关系,在青年人群中评价PSA结果 应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胶东半岛成年人群骨密度(BMD)与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和体表面积(B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胶东半岛沿海地区多中心多阶段整群抽样调查3879名21~89岁居民进行骨密度测量,记录年龄,测量身高、体重,计算出BMI和B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组分别按BMI大小分成3组:BMI≤20 kg/m2,(20~25)kg/m2,≥25kg/m2;BS大小分成3组:大体表面积组(LBSG),中体表面积组(IBSG),小体表面积组(SBSG)。结果男性和女性骨密度随年龄、身高、体重、BMI和BS的变化模式不同。腰椎和股骨BMD随体重、BMI和Bs增加而增高。不同年龄组骨密度均为:BMI≤20 kg/m2组IBSG>SBS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龄、低体重和低体重指数者骨密度均较其他组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年龄、身高、体重、BMI和BS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对中老年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影响。方法①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EXPERT-XL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成都地区女性健康体检者421例,按年龄分成两组40~59岁、60~80岁组;测量部位包括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Wards区、股骨干(shaft)、全髋(total)。②不同年龄组分别按BMI大小分成3组BMI≤20kg/m2,(20~25)kg/m2,≥25kg/m2;BS大小分成3组大体表面积组(LBSG),中体表面积组(IBSG),小体表面积组(SBSG)。③结果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体重指数、体表面积与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用s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BMI、BS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果①体重指数、体表面积与股骨骨密度呈正相关,r=0.122~0.424(P<0.005);②不同年龄组股骨近端骨密度均为BMI≤20kg/m2组IBSG>SBS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重指数(BMI)、体表面积(BS)均是影响股骨近端骨密度的重要因素,低BMI、BS中老年女性应注意骨质疏松诊断、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对食管癌根治术的根治效果及手术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4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6例、女98例,年龄60(36~81)岁。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三组:肥胖组(BMI≥25 kg/m~2),74例;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5 kg/m~2),345例;低体重组(BMI18.5 kg/m~2),75例。结果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术中出血量[(213.33±55.10)ml vs.(218.90±60.76)ml vs.(217.30±61.10)ml]、手术时间[(197.07±52.47)min vs.(208.35±96.84)min vs.(182.84±63.06)min]、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38.7%(29/75)vs.43.2%(149/345)vs.39.2%(29/74)]、淋巴结清扫数(916.18±6.64 vs.16.68±8.48 vs.17.07±8.26)和转移淋巴结清扫数目(1.42±2.53 vs.1.32±2.51 vs.2.45±4.0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和低体重不会增加食管癌患者手术风险或影响手术根治效果,故肥胖和低体重不应影响食管癌患者对手术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探究体重指数(BMI)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观察性队列研究。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全身麻醉下接受非心脏手术后入ICU的老年患者350例,年龄≥65岁。使用CAM-ICU法每天2次评估术后7d内谵妄发生情况。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共79例(22.6%)患者发生术后谵妄。参照WHO亚洲人BMI参考标准,将患者分为偏瘦(BMI18.5kg/m2)、正常(BMI18.5~22.9kg/m2)、偏胖(BMI 23.0~24.9kg/m2)、肥胖(BMI 25.0~29.9kg/m2)、重度肥胖(BMI≥30.0kg/m2)5个等级,将BMI分级代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正常BMI者比较,偏瘦者术后谵妄风险增加(OR 2.551,95%CI 1.101~5.909,P=0.029),而偏胖、肥胖与重度肥胖者不增加术后谵妄风险。对BMI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谵妄风险增加的拐点BMI为20.0kg/m2,根据此拐点将BMI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并代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BMI20.0kg/m2者术后谵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OR 2.679,95%CI 1.438~4.990,P=0.001)。结论对于非心脏手术后进入ICU的老年患者,低体重指数(BMI20.0kg/m2)是增加术后谵妄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不同体重指数(BMI)对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8年5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427例EM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BMI(亚洲标准)分为4组:偏瘦组(60例,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289例,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66例,24 kg/m2≤BMI<28 kg/m2)及肥胖组(12例,BMI≥28 kg/m2),比较各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并按照EMS分期分为Ⅰ~Ⅱ期亚组和Ⅲ~Ⅳ期亚组,比较不同BMI组中各亚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显示,偏瘦组的Ⅲ~Ⅳ期EMS比例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组的基础FSH、LH水平显著低于偏瘦组、正常体重组(P<0.05)。肥胖组的Gn用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正常体重组的获卵数显著高于偏瘦组和肥胖组(P均<0.05);肥胖组的2PN率显著高于其它3组(P均<0.05);肥胖组的卵裂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超重组(P均<0.05)。各组受精率、优胚率、鲜胚移植周期率等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正常体重组中Ⅰ~Ⅱ期亚组的继续妊娠率、活产率显著高于偏瘦组和超重组中的Ⅰ~Ⅱ期亚组(P均<0.05)。偏瘦组中Ⅲ~Ⅳ期亚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超重组中的Ⅲ~Ⅳ期亚组(P<0.05),继续妊娠率、活产率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常BMI的Ⅰ~Ⅱ期EMS患者IVF/ICSI-ET妊娠结局中继续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高于偏瘦、超重和肥胖组,正常BMI可能有助于改善Ⅰ~Ⅱ期EMS患者的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7.
年龄对血清PSA浓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年龄对血清PSA浓度的影响,以放免法测定不同年龄无前列腺疾患的93例男性血清PSA浓度,各年龄组的结果分别为:20~29岁1.19±0.94μg/L,30~39岁2.58±1.33μg/L,40~49岁2.39±2.00μg/L,50~59岁2.17±1.02μg/L,60~69岁2.89±2.11μg/L,70~79岁2.51±1.8μg/L。20~29岁的血PSA较各组均低.P<0.05;而其余各年龄组间血PS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0岁以后的血清PSA浓度不受年龄的影响,制定年龄相关的PSA正常范围的临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与早期移植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接受同种异体活体肾移植的133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前的BMI将受者分为3组,消瘦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BMI18.5~23.9 kg/m2)、超重肥胖组(BMI23.9 kg/m2)。比较3组受者术后1周的实验室指标[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并对肾移植受者Scr与BM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组受者的S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超重肥胖组Scr水平高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08,P=0.01)。3组肾移植受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肾移植受者Scr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0.187,P=0.031),Scr水平随BMI增加而升高。结论 BMI影响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肾移植术前控制体重,有助于改善移植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MRI测量正常第二肩关节肩峰外侧点到肱骨头(A-H)之间的距离,根据不同性别、身高、体重、年龄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间的统计学差异。方法对20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采用1.5 T MRI设备测量中立位位置时A-H距离。根据不同的性别、身高、体重、年龄进行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中,测得A-H距离最大为14.8 mm,最小为7.8 mm。A-H距离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身高分为160、160~169、170~179、≥180 cm 4组,除身高≥180 cm组与160 cm组AH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BMI分为18.5、18.5~24.99、≥25 kg/m23组,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40、41~65、≥66岁分为3组,3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H距离有性别及身高差异,体重、年龄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解释女性患者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病率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我国维吾尔族、汉族不同年龄段健康男性血清PSA及前列腺体积和PSA密度(PSAD)水平,并分析年龄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278名40岁以上健康男性的血清PSA水平,其中维吾尔族555人、汉族723人.40 ~49岁395人,50~59岁325人,60~69岁281人,≥70岁277人.应用经腹超声检查测定并计算前列腺体积和PSAD,分析两民族人群年龄、前列腺体积及PSAD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 结果 ①40岁组维吾尔族人群PSA水平及前列腺体积分别为(0.69±0.50)μg/L、(22.83±8.20)ml,50岁组(0.87±0.52)μg/L、(25.30±9.27)ml,60岁组(1.08±0.56)μg/L、(27.68±13.10)ml,70岁组(2.39±0.99)μg/L、(36.36±18.71)ml.40岁组汉族人群PSA水平及前列腺体积分别为(1.01±0.83)μg/L、(23.01±7.57)ml,50岁组(1.26±0.80)μg/L、(27.23 ± 10.24)ml,60岁组(1.66±0.79)μg/L、(33.88±17.59)ml,70岁组(2.51±1.11)μg/L、(43.98±20.21)ml.维吾尔族人群各年龄组PSA水平及前列腺体积均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0岁组维吾尔族、汉族人群PSAD分别为0.041±0.022、0.042±0.027,50岁组为0.039±0.027、0.040±0.031,60岁组为0.040±0.021、0.041±0.025,70岁组为0.039±0.020、0.040±0.029,各年龄组两民族人群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年龄增长,血清PSA水平及前列腺体积逐渐升高,两族人群年龄、PSA及前列腺体积三者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PSAD与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 结论 维吾尔族、汉族健康男性血清PSA水平及前列腺体积均受到年龄及民族的影响,PSAD在不同民族及不同年龄之间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近、远期变化,探讨TURP前后PSA变化的价值及PSA变化与切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209例接受TURP的BPH患者术前、术后5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血清PSA水平变化及PSA变化与切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术前PSA水平为(9.82±9.60)μg/L,术后5天为(5.40±4.04)μg/L,术后1个月为(3.5±3.15)μg/L,术后3个月为(2.56±1.13)μg/L,术后半年为(3.47±1.04)μg/L。术后5天与术前相比,PSA下降约(4.42±8.78)μg/L,术后1个月降至术前的35%,5段时间PSA水平互相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SA4μg/L组PSA下降后仍高于PSA≤4μg/L组。TURP的实际切除质量与应该切除质量相减的均数±标准差,总样本为(-0.941±9.56)μg/L,PSA≤4μg/L组为(0.13±10.53)μg/L,PSA4μg/L组为(-3.83±5.41)μg/L。PSA的变化与切除程度呈正相关(P0.01,R=0.91),并且PSA≤4μg/L组与PSA4μg/L组PSA的变化均与切除程度呈正相关(P0.01,1=0.986,R2=0.924),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SA在TURP后呈下降趋势,于1个月左右降至正常水平,并且TURP切除的范围越足够,PSA下降的幅度越大。术后长期随访BPH患者TURP后血清PSA水平,能减少前列腺癌的误诊及漏诊。对于监测术前PSA4μg/L的BPH患者应以其术后自身PSA基线为准,衡量其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指征及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Won Jae  Yang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2013,15(6):770-772,I0007
由于体重指数(BMI)的增加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成反比,本研究旨在确定韩国肥胖男性中较低的PSA水平是否影响前列腺癌筛查情况。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22208名符合要求的韩国男性接受血清PsA检测。根据BMI将受试者分为正常组(〈25kg m^-2)和肥胖组(三25kg m^-2),采用逻辑回归法来估算特定人群(45—75岁,PSA〈10ng ml^-1)中异常PsA比值(兰2.5或4.0ng ml^-1)。最后,20509位(92.3%)男性符合标准纳入分析。当固定年龄变量时,BMI的升高与低PSA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对于正常男性,肥胖男性具有18%更低的似然值(0R:0.823,95% CI:O.743—0.912;P〈0.001)。肥胖男性具有PSA≥2.5ng ml^-1的可能性仅为正常男性的82%。这些结果可能会影响利用血清PSA对前列腺癌的筛查。如何将这些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在中低危前列腺癌和高危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差异,以及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血清PSA水平、肿瘤组织Gleason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前列腺癌分为高危组27例和中低危组15例。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并比较两组有无差异;同时分析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与血清PSA值、肿瘤Gleason评分及患者年龄的关系。结果:E-cadherin在中低危组的表达水平高于高危组(6.1±0.51 vs 4.2±0.37,P0.01),并且在中低危组中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危组(73.3%vs 25.9%,P0.01),E-cadherin在PSA20μg/L的患者中表达阳性率高于PSA≥20μg/L的患者(66.7%vs 29.6%,P0.05),在Gleason评分5~7分的患者中,其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Gleason评分8~10分的患者(60.9%vs 21.1%,P0.05)。N-cadherin在中低危组的表达水平低于高危组(3.7±0.32 vs 7.5±0.58,P0.01),并且在中低危组中的表达阳性率低于高危组中(13.3%vs 59.3%,P0.05),在Gleason评分5~7分的患者中,其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Gleason评分8~10分的患者(26.1%vs 63.2%,P0.05),N-cadherin在PSA20μg/L和PSA≥20μg/L的患者中表达阳性率没有差异(P0.05)。E-cadherin和N-cadherin在年龄≥70岁和70岁的患者中表达阳性率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E-cadherin和N-cadherin在高危前列腺癌和中低危前列腺癌表达阳性率及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即两者与前列腺癌的侵袭转移有关,并且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Glesaon评分、血清PS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PVP)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颈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应用PVP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颈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前后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PVR)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变化.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无输血及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现象.手术时间40~120 min,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5天.术前前列腺体积、IPSS以及QOL分别为(95.13±16.36)ml、(19.87±4.10)分、(3.67±1.23)分.术后1个月分别为(48.47±11.55)ml、(12.27±3.24)分、(2.004±1.25)分(P均〈0.01) 术前Qmax、PVR分别为(8.05±2.51)ml/s、(136.47±32.16)ml,术后1个月分别为(18.40±4.63)ml/s、(33.87±13.44)ml(均P〈0.01) 术前PSA为(78.00±29.11)μg/L,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为(1.32±0.70)/μg/L、(0.48±0.07)μg/L(均P〈0.01).结论:PVP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颈梗阻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抑制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兵入伍后8周的基础军事训练,对新兵的人体测量指数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新疆边防部队2013年度入警的102名男性新兵,其中汉族67名,维吾尔族35名,分别在训练前后测定并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体质指数和腰臀比。结果:经过8周的基础军事训练,对所有参加测试的新兵而言,体质指数变化不大,腰臀比则显著下降。分层研究表明,经过8周的基础军事训练,体重偏轻(体质指数18.5kg/m2)的新兵,体质指数显著增加,腰围变化不大,臀围显著增加,腰臀比不变;对于正常体重(18.5kg/m2≤BMI25 kg/m2)的新兵,体质指数变化不大,腰围显著降低,臀围显著增加,腰臀比显著降低;对于超重(25kg/m2≤BMI30kg/m2)的新兵,体质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比均显著降低。结论:新兵8周的基础军事训练,可以重塑体型,减少腹部脂肪的积聚,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我国人群中糖尿病和关节假体感染(PJI)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从2000年1月到2012年12月,本研究系统地收集了49例经过全髋/ 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PJI的患者(病例组);通过手术时间和手术类型进行匹配,选定252例没有发生PJI的患者为对照组.本组通过条件性Logistic回归来计算比值比(OR)和95% 可信区间(CI).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糖尿病在PJI患者中的发病率更高(36.7% vs.8.3%,P〈0.01).通过对年龄,性别,BMI等混淆因素进行调节后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PJI的概率明显增高(OR=6.2;95%CI:2.8~13.6;P〈0.01).BMI为18.5~28 kg/m2的糖尿病患者PJI发病率的OR=4.0(95%CI:1.1~14.1;P〈0.05),而BMI ≥ 28 kg/m2的糖尿病患者发生PJI的概率更高(OR=16.8;95% CI:4.4~64.5;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随BMI ≥ 28 kg/m2时,PJI的发病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8%乳化异氟醚(emulsified isoflurane,EI)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大鼠肾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2只,右肾切除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ham组,仅分离左侧肾蒂,不阻断肾血流)、肾脏I/RI组(夹闭左侧肾蒂45 min后恢复再灌注)、EI预处理组(静脉泵注8% EI 4 ml·kg-1h-130 min,停药15 min后夹闭左侧肾蒂,余同I/RI组)、脂肪方乳剂(lipid emulsion,LE)预处理组(静脉泵注30% LE 4 ml· kg-1·h-1 30 min,停药15 min后夹闭左侧肾蒂,余同I/RI组).于肾脏再灌注3h时采集腹主动脉血测血清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取肾组织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并行肾小管Paller评分.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肾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肾组织MDA含量.结果 各组大鼠血清Cr、BUN、肾组织MDA含量及肾小管Paller评分:I/RI组[Cr(98±7) μmol/L,BUN(14.5±4.7) mmol/L,MDA(2.05±0.31) μmol/g,Paller(33.5±5.6)分]、EI组[Cr(62±6) μmol/L,BUN(9.3±2.3) mmol/L,MDA(1.61 ±0.28) μmol/g,Paller(18.5±4.5)分]、LE组[Cr(94±15) μmol/L,BUN(13.9±4.5) mmol/L,MDA(1.91±0.35) μmol/g,Paller(32.2±3.8)分]与Sham组[Cr(24±6)μmol/L,BUN(6.5±1.6) mmol/L,MDA(1.32±0.19) μmol/g,Paller(1.6±0.9)分]比较,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I/RI组[(78±12)×10^3 U/g]、EI组[(97±7)×10^3 U/g]、LE组[(79±13)×10^3 U/g]与Sham组[(117±10)×10^3 U/g]比较,显著降低(P<0.05).分别与I/RI组和LE组比较,EI组血清Cr、BUN、肾组织MDA含量及肾小管Paller评分均降低(P<0.05),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升高(P<0.05).I/RI组和LE组上述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直肠指检(DRE)、经直肠超声(TRUS)、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0μg/L 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4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PSA≤4.0μg/L的前列腺穿刺患者共343例,年龄30~91岁。将患者按PSA含量0.0~1.0μg/L、1.1~2.0μg/L、2.1~3.0μg/L、3.1~4.0μg/L分为4组,评价DRE、TRUS、f-PSA/t-PSA、PSAD在不同PSA水平下PCa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同时按年龄分为5组:≤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评价不同PSA水平下不同年龄患者PCa的检出率。结果:343例患者中,共检出PCa 65例,检出率19.0%。PSA含量0.0~1.0μg/L、1.1~2.0μg/L、2.1~3.0μg/L、3.1~4.0μg/L时PCa的检出率分别为16.28%(21/129)、17.17%(17/99)、21.82%(12/55)、25.00%(15/60)。PSA≤2.0μg/L时,f-PSA/t-PSA比值在PCa和非PCa患者中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PSA2.0μg/L时有明显差异(P0.05)。而PSAD值在PCa组与非PCa组中分别为(0.09±0.16)μg/L/ml、(0.06±0.07)μg/L/ml,没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PSA含量的升高,PCa的检出率相应升高,各年龄段的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当PSA含量在2.1~4.0μg/L时,若DRE/TRUS异常,则应引起重视,定期随访,监测PSA变化;若f-PSA/t-PSA≤0.15,伴或不伴DRE/TRUS异常,均应该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而对于PSA在0.0~2.0μg/L时,DRE、TRUS、f-PSA/t-PSA比值和PSAD均不能有效诊断PC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受检者体质量指数(BMI)并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结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CTC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0例CTCA受检者,根据不同BMI将其分为4组,A组(BMI≤21kg/m^2)、B组(21kg/m^2〈BMI≤24kg/m^2)、C组(24kg/m^2〈BMI〈28kg/m2、D组(BMI≥28kg/m^2),每组各30例。预设A组、B组、C组、D组管电流分别为100、150、200、250mAs,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扫描,之后采用iDose4迭代重建算法对图像分别进行标准滤波反投影(FBP)、iDose^4-3、iDose^4-5重建。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4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估,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记录4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有效剂量(ED)。结果各组中3种重建图像的客观噪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FBP相比,iDose^4-3和iDose4-5的图像客观噪声分别平均降低23.11%和35.61%,且应用iDose^4-3和iDose^4-5重建算法获得的CTCA图像主观评分≥3分的比率高于FBP(P〈0.05),但iDos4-3和iDose4-5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受检者ED均值分别为(1.36±0.10)mSV、(1.98±0.10)mSV、(2.67±0.21)mSV和(3.33±0.24)mSV。结论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iDose4迭代重建技术,根据受检者BMI采用不同扫描参数,可有效减低CTCA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的表达,以及血清FSTL1与机体慢性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细胞生长分化调节相关因子骨形成蛋白6(BMP6)的相关性,探讨血清FSTL1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5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FSTL1、IL-6、BMP6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组血清FSTL1的表达水平[(20.23±8.69)μg/L]较BPH组[(35.45±12.35)μg/L]明显降低(P0.01);血清IL-6、BMP6表达[(23.56±20.17)μg/L、(428.30±178.40)μg/L]较BPH组[(11.21±8.62)μg/L、(293.50±39.72)μg/L]明显增高(P0.05);前列腺癌骨转移组的血清FSTL1的表达与IL-6、BMP6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0.972(P0.05)。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FSTL1的表达降低,并且和体内炎症因子、细胞转化因子有关,为临床判断前列腺癌的发生及进展提供了新的生物学标记,为前列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学靶向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