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季节、血型及精液参数等对捐精者精子冷冻复苏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类精子库捐精者4 088份精液标本,研究季节、血型、禁欲时间、精液量、精子形态、冷冻前精子活力及浓度对精子冷冻复苏率的影响。结果:捐精者精子冷冻复苏率随着精子浓度增高而增加,相关性分析提示精子浓度与冷冻复苏率呈正相关(r=0.247,P0.01)。而精子冷冻前活力和精子冷冻复苏率呈负相关(r=-0.262,P0.01)。禁欲第6天组的精子冷冻复苏率[(70.2±5.4)%]明显高于其他禁欲时间组(P0.01)。精子正常形态率20%组的精子冷冻复苏率[(71.4±5.1)%]要高于其他各组(P0.01)。A型血精子冷冻复苏率明显高于B型血[(69.1±4.8)%vs(69.8±4.7)%,P0.01];季节、精液量与精子冷冻复苏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捐精者的精子浓度、活力、形态及禁欲时间对于预测精子冷冻复苏率有一定的价值,而季节、血型、精液量与捐精者精子冷冻复苏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烟对男性不育患者精子核蛋白成熟度的影响及与精子活力的相关性。方法:对116例不吸烟和113例重度吸烟的男性不育患者(年龄2550岁)进行精液质量和精子核蛋白成熟度检测。通过苯胺蓝染色法测定个体核蛋白组型转换率,并分析吸烟行为和精液常规参数与核蛋白成熟度的关系。吸烟状况由吸烟指数来表示。结果:弱精子症患者和少弱精子症患者的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23.5±9.4)%、(28.2±9.2)%]显著高于精子活动力正常组[(19.0±9.0)%](P均<0.01)。精子活力正常组中吸烟者的蛋白组型转换异常率[(21.9±9.8)%]显著高于非烟者[(16.8±7.7)%](P<0.01),精子活力降低者亦如此[(26.0±9.9)%vs(22.7±8.8)%;P<0.05)。结论:吸烟与精子活动率及存活率没有相关性,但能降低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核蛋白成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以全面有效评估捐精者生育力的精子功能指标,运用于复苏精液标本的筛选,旨在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方法:根据捐精者精液使用的妊娠结局,收集上海市人类精子库高、低生育力捐精者的冷冻精液标本各20例,比较两组精液标本复苏后的精子浓度、活力、正常形态率、顶体完整率、DNA完整性以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高、低生育力组精液复苏经系列评估后,正常形态率分别为(18.50±6.10)%、(14.42±6.44)%;顶体完整率分别为(86.17±4.49)%、(80.04±7.52)%;精子DNA碎片率分别为(9.21±3.22)%、(15.72±8.20)%,以上指标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线粒体膜电位高生育力组[(56.75±18.80)%]与低生育力组[(52.23±18.86)%]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精子线粒体膜电位与精子活力呈显著正相关(r=0.760,P0.05),其他功能指标与精子浓度、活力无显著相关。结论:精子浓度、活力与正常形态率、顶体完整率以及DNA完整性可以有效评估捐精者复苏精液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精索静脉曲张(VC)不育患者氧化应激同DNA完整性及精液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98例患者,根据活性氧水平(ROS)将VC不育患者分为ROS低水平组(54例)及高水平组(44例),分析两组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精子活力、形态等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OS高水平组DFI显著高于ROS低水平组[(34.49±6.05)%vs(27.38±8.10)%,P=0.039]。与ROS低水平组比较,ROS高水平组精子活力[(25.21±18.22)%vs(36.16±22.83)%,P=0.017]、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16.34±9.22)%vs(23.34±11.53)%,P=0.041]、曲线速率[(20.62±4.38)%vs(27.03±6.21)%,P=0.013]及直线性率[(18.30±7.93)%vs(29.75±8.24)%,P=0.024]均显著降低,而精液白细胞数显著升高[(0.86±0.41)×106/ml vs(0.65±0.15)×106/ml,P=0.022]。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ROS水平同精液白细胞数(r=0.41,P0.01)及DFI(r=0.21,P=0.006)呈显著正相关,同曲线速率(r=-0.24,P=0.017)、直线性率(r=-0.24,P=0.021)、精子活力(r=-0.31,P=0.002)及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r=-0.41,P=0.012)呈显著负相关。DFI同精子活力(r=-0.29,P0.01)、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r=-0.34,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精浆ROS水平同VC不育患者DFI显著正相关。氧化应激及DNA完整性可影响患者的精子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子色素酶A3(CMA3)阳性率与IVF受精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因单纯输卵管性不孕在我院生殖医学科行常规IVF助孕的156个周期,以受精率<25%为低受精,根据受精率不同分为正常受精组(134个周期)和低受精组(22个周期)。取卵日,将授精后剩余的洗涤精液行精子浓度和活动率分析,并将精子进行CMA3染色。比较两组优选后的精子参数,分析IVF受精率与精子参数及CMA3阳性率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受精组比较,低受精组精子CMA3阳性率显著升高[(20.0±4.2)%vs.(30.7±2.3)%],优选后前向运动精子的百分率显著降低[(90.4±4.8)%vs.(74.3±3.4)%](P<0.05);两组精子浓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VF受精率与优选后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呈正相关(r=0.76,P<0.01)。精子CMA3阳性率与优选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r=-0.82,P<0.01)及IVF受精率(r=-0.83,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精子浓度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精子CMA3阳性率与IVF受精率负相关,但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HO/ROCK信号通路在人精子抗冷冻损伤中的作用,为高效精液冷冻保护剂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精液25份,每份精液分为新鲜组、对照组与RHO通路抑制剂组(抑制剂组)。检测冷冻前后各组精液精子活力、精子存活率、精子膜完整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精子顶体酶活性及精子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RHOa/ROCK蛋白在精子中的表达。结果:抑制剂组精液冷冻复苏后精子活力[(57.50±6.83)%vs(51.20±7.70)%,P=0.002]、精子存活率[(60.24±5.53)%vs(52.87±5.07)%,P=0.001]、精子膜完整率[(67.10±4.43)%vs(59.78±5.56)%,P=0.001]、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7.46±1.28)%vs(4.83±1.11)%,P=0.001]、精子DFI[(18.87±4.07)%vs(27.64±6.64)%,P=0.001]、精子线粒体膜电位(63.11±2.97 vs 56.30±4.28,P=0.001)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抑制剂组冷冻后精子顶体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30±11.33 vs 97.65±9.31,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RHOa/ROCK蛋白在精子头、颈部广泛表达。结论:RHO/ROCK信号通路在精子冷冻损伤中具有一定作用,抑制其通路活性可明显提高精子抗冷冻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部分型圆头精子症患者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形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100例部分型圆头精子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非圆头精子症的不育患者180例。根据精液中圆头精子所占比例不同将病例组分成5组:1组(25%~40%)、2组(41%~55%)、3组(56%~70%)、4组(71%~85%)、5组(86%~99%),根据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标准对其进行精液常规分析,包括精子浓度、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及对不同畸形精子进行计数并计算畸形精子指数(TZI)及精子畸形指数(SDI)。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精子活动率[(35.76±24.88)%vs(62.03±10.20)%]、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26.11±20.39)%vs(45.62±6.87)%]、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1.45±1.45)%vs(5.98±2.21)%]和SDI(1.33±0.11 vs1.27±0.5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年龄[(29.82±4.90)岁vs(30.33±3.59)岁]、精子浓度[(46.01±40.38)×10~6/ml vs(54.00±25.15)×10~6/ml]和TZI(1.35±0.11 vs 1.34±0.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各组精子活动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TZI和SDI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而年龄和精子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随着圆头精子比例的升高,精子头部形态由异质性偏向于均一性。结论:精液中不同比例的圆头精子与精液常规参数和形态学指标密切相关,可对不育患者辅助生殖技术的选择和受精率的预测起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液中乙肝病毒存在对精液参数和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53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精液进行乙肝DNA定量检测,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法检测精子DNA损伤指数(DFI),对比分析精液HBV DNA阳性组(A组,n=43)与阴性组(B组,n=110)精液参数包括精液体积、精子浓度、存活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平均直线速率(VSL)、平均路径速率(WAP)结果,以及HBV DNA拷贝数与精子DNA损伤指数的关系。结果:乙肝感染者精液HBV DNA检出率为28.1%(43/153);两组年龄、精液体积、精子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精子存活率显著低于B组[(51.4±17.1)%vs(58.0±18.8)%,P>0.05],前向运动精子率显著低于B组[(24.5±10.1)%vs(29.6±13.3)%,P>0.05],VSL显著低于B组[(19.9±4.5)μm/s vs(23.7±4.0)μm/s,P<0.01],WAP显著低于B组[(23.4±5.3)μm/s vs(26.5±7.0)μm/s,P<0.01];A组精子DNA碎片指数显著高于B组[(24.2±9.4)%vs(19.3±8.0)%,P<0.01];精液中HBV DNA拷贝数与精子DNA碎片指数呈正相关(r=0.819,P<0.01)。结论:精液中HBV DNA存在对精子数量尚未构成显著影响,但可能改变一些精液参数,包括精子活力和运动速度以及精子DNA完整性,精液中乙肝病毒载量和精子DNA损伤之间呈现病毒载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SYBR-14/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精子质膜完整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染料SYBR-14/碘化丙啶(SYBR-14/PI)双色标记法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精子质膜完整性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8例男性精液标本,按WHO精液分析标准分为正常组(n=31)与异常组(n=177)。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进行精液常规分析。精液标本洗涤处理后经SYBR-14/PI双染后上流式细胞仪(FCM)分析,用发绿色荧光精子百分率(SYBR-14+/PI-%)表示质膜完整精子(PMI)的比例。结果:正常组与异常组SYBR-14+/PI-与SYBR-14-/PI+精子百分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正常组精子SYBR-14+/PI-%为(55.66±20.64)%,显著高于异常组[(39.71±19.21)%,P=0.000]。208例标本中,SYBR-14+/PI-%与精子活动率呈显著正相关(r=0.408,P=0.000),与(a+b)级精子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r=0.398,P=0.000),与d级精子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r=-0.413,P=0.000);SYBR-14-/PI+%与精子活动率呈显著负相关(r=-0.380,P=0.000),与(a+b)级精子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r=-0.397,P=0.000),与d级精子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r=0.385,P=0.000);SYBR-14+/PI+%与精子活动率呈正相关(r=0.172,P=0.013),与(a+b)级精子百分率呈正相关(r=0.177,P=0.011),与d级精子百分率呈负相关(r=-0.164,P=0.018)。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SYBR-14/PI双染法检测精子质膜完整性具有可行性,可用于评估男性生育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供精自愿人群的生物学特征与精液指标的关系。方法:778例初次捐献精液的供精自愿者的精液用WHO推荐的标准化方法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上检测精子密度、活动率、曲线速度(VCL)、直线速度(VSL)、平均路径速度(VAP)、精子头侧摆幅度(ALH)、直线性(LIN)、前向性(STR)、鞭打频率(BCF)等精液指标,并登记相应的生物学特征。结果:供精自愿者中在校学生的比例超过1/3,89.2%年龄35岁以下,71.6%身高为166~175 cm,91.7%属于正常体重,77.1%具有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精子密度的中位数为107.00×106/m l,活动率的中位数为75%;生物学特征与精液指标的综合分析显示与年龄有较弱的相关关系的指标包括:精子密度(r=0.210,P=0.000)、活动率(r=0.213,P=0.000)、容积(r=0.165,P=0.002)、VAP(r=0.259,P=0.000)、VSL(r=0.281,P=0.000)、VCL(r=0.190,P=0.000)、BCF(r=-0.243,P=0.000)、LIN(r=0.192,P=0.000),26~35岁组人群的相关精液指标稍优于20~25岁组;身高与各精液指标无关。职业对精液指标ALH没有影响(P=0.695/0.886),而对其他精液指标都有影响(P<0.01)。结论:年龄、职业对精液指标ALH没有影响,对其他精液指标都有一定的影响;身高对精液指标数值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精液常规参数与复发性流产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比较复发性流产患者配偶与健康体检男性间的精液相关参数。结果:相对于对照组,病例组的精液量[(1.95±1.11)mlvs(2.74±1.43)ml]、精子浓度[(48.68±20.07)×106/ml vs(59.26±25.35)×106/ml]、b级精子百分率[(12.07±3.34)%vs(16.18±6.74)%]、果糖含量[(1.73±0.64)g/L vs(2.21±0.75)g/L]、顶体酶活性[(84.34±26.69)U/mg prot vs(94.20±26.35)U/mg prot]、α-葡糖苷酶(α-GLU)[(36.28±15.98)U/ml vs(44.45±12.54)U/ml]和酸性磷酸酶(ACP)[(68.55±35.45)U/ml vs(84.78±51.10)U/ml]的含量较低(P<0.05),头部畸形精子百分率[(47.36±4.59)%vs(46.50±6.32)%]、尾部畸形精子百分率[(7.56±2.27)%vs(7.28±3.10)%]和弹性硬蛋白酶[(885.64±1 272.30)ng/ml vs(661.08±764.64)ng/ml]的含量较高(P<0.05);判别分析结果显示,精液量、b级精子百分率、混合畸形精子百分率、果糖含量、α-GLU含量和ACP含量可用于复发性流产男性精液/精子质量的判断。结论:常规精液/精子质量相关检测对于评价复发性流产精液因素具有一定的意义,但需要综合分析,特异性不够;精液/精子质量相对较差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C)患者精索静脉曲张程度对精液参数和血清、精浆中抑制素B(inhibin B)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95例不育伴VC患者,55例有正常生育力的男性作为对照组,均通过CASA进行精液常规检查,改良巴氏染色进行精子形态检查;通过ELISA法检测外周血、精浆中抑制素B的水平。结果:VC患者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Ⅰ度:(6.3±6.5)%,Ⅱ度:(2.6±3.0)%,Ⅲ度:(1.0±0.7)%]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Ⅰ度:(33.3±20.8)%,Ⅱ度:(28.9±19.8)%,Ⅲ度:(13.5±8.4)%]明显低于对照组[(7.5±5.2)%,(43.9±22.7)%](P0.05),精子畸形以头部畸形为主;VC患者外周血和精浆中抑制素B水平[Ⅰ度:(160.9±48.9)pg/ml,(208.3±28.1)pg/ml;Ⅱ度:(150.6±44.7)pg/ml,(201.5±83.5)pg/ml;Ⅲ度:(132.6±41.5)pg/ml,(150.2±51.6)pg/ml]均低于对照组[(201.0±38.1)pg/ml,(225.3±82.5)pg/ml]。结论:VC可导致精子活力降低,畸形率升高,外周血和精浆抑制素B水平下降,从而导致男性生育力受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自动化精子质量分析仪SQA-V与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系统之间各主要参数的差异性及其在不育和生育男性精液质量分析中的应用。方法:用SQA-V和CASA系统分别检测12例正常生育者和73例不育患者新鲜精液标本,分别分析精子密度、精子活动率、活动精子浓度、精子活动力指数、精子头侧向位移、鞭打频率、精子曲线运动速度、精子前向运动速度、平均路径速度、直线性及前向性运动速度等参数,针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育组和生育组男性各项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两种分析系统检测的精子密度之间(r=0.58,P<0.01)、活动精子浓度之间(r=0.75,P<0.01)、平均精子速度(SQA-V)和精子路径速度(CASA)之间(r=0.59,P<0.01)具有较好的一致性,SQA-V的活动精子指数(SMI)和CASA的前向性、曲线运动速度、精子运动的直线性、前向运动速度、平均路径速度、鞭打频率等参数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SQA-V和CASA系统比较,在各主要参数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够反映临床不同组群患者精液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冷冻前后及精子处理前后精子DNA完整性的比较,探讨冷冻技术、冷冻时间及上游法精子处理技术对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方法(1)精液常规检测正常的患者30例,手淫法取精,精液液化混匀后分4份,分别用于精子染色质扩散(SCD)实验检测精子DNA完整性、上游法处理精液、以及两组冻存实验(不加保护剂直接冻存的为冻存1组;添加蛋黄葡萄糖保护剂冻存的为冻存2组);(2)上游法处理后的精液一部分用于检测精子动力和形态,一部分用于精子DNA完整性检测;(3)冻存1组分别于冻存第7天和第90天解冻,SCD实验检测精子DNA完整性;(4)冻存2组分别于第7天和第90天解冻,0.1ml用于精子DNA完整性检测,剩余精液应用上游法处理,检测上游处理前后精子DNA的完整性。结果(1)冻存1组中,冻存90d后解冻的精子DNA损伤率[(25.6土7.3)%]显著高于冻存7d者[(22.4±7.4)%](P〈0.05),且均显著高于新鲜精液的精子DNA损伤率[(20.6±7.3)%](P〈O.05);冻存2组中,冻存90d后精子DNA损伤率显著高于冻存7d者[(25.9±7.2)%VS.(23.6土7.8)%](P〈O.05),且均显著高于新鲜精液(P〈0.05);而冻存7d和90d后,两个冻存组间比较,精子DNA损伤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新鲜精液经上游法处理后,精子DNA损伤率由处理前的(20.6±7.3)%降为(6.4±2.5)%(P〈O.05);冻存2组中精液冻存7d和90d后复苏上游法处理后,精子DNA损伤率较未经上游法处理者均显著降低[分别为(9.38±2.8)%VS.(23.6±7.8)%和(9.7±2.6)%VS.(25.9±7.2)%](P%0.05)。结论冻存对精子DNA有损伤,冻存时间对于精子DNA完整性有影响。不添加保护剂直接冻存和添加保护剂对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不论是新鲜精液还是冻存复苏精液,上游法处理并不会增加精子DNA的损伤,且有利于筛选出具有更好DNA完整性的精子。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D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生素D(VD)治疗特发性少弱精子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6例少弱精子症不育男性患者纳入本研究,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口服VD 200 IU及钙600 mg,每日1次,对照组服用维生素E 100 mg与维生素C 100 mg,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精液常规参数的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与女方妊娠情况。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每次射精前向运动精子数从(9.82±3.72)×106提高为(21.47±6.52)×106;每次射精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从(18.41±9.82)%提高为(28.27±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每次射精前向运动精子数从(9.51±6.31)×106提高为(12.36±4.43)×106;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从(17.79±5.25)%提高为(21.35±2.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女方妊娠7(16.3%)例,对照组女方妊娠1例(2.3%),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VD治疗少弱精子症可显著提高每次射精前向运动精子数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提高患者的精液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膜联蛋白5(Annexin5)对人精子细胞膜及DNA完整性的影响。方法:①精子膜完整性测定:按精子浓度>20×106/ml;活率>60%选取标准收集精液标本53份,分为3组,实验组为47.5μl精液中加入2.5μl10-6mol/L的Annexin5;阴性对照组为47.5μl精液标本中加入2.5μl1mol/L的Tris-HCl(pH8.0,25℃);空白对照组为47.5μl精液标本中加入2.5μl0.01mol/L的PBS(pH7.4),作用20min后,通过精子低渗肿胀试验(HOS)检测精子膜的完整性。②DNA完整性测定:同方法①,3组实验标本作用20min后,每份标本加入2.5μl0.02mol/L的H2O2,作用60min,通过吖啶橙(AO)荧光染色检测精子核DNA的完整性。结果:An-nexin5处理20min后低渗肿胀精子百分率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极显著差异[(66.17±12.02)%vs(58.13±13.08)%,P<0.01;(66.17±12.02)%vs(59.94±11.91)%,P<0.01];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加入H2O2后,Annexin5组的DNA碎片指数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极显著差异[(6.39±1.07)%vs(11.16±1.16)%,P<0.01;(6.39±1.07)%vs(10.86±1.05)%,P<0.01],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nnexin5蛋白能在体外提高低渗肿胀精子百分率,对精子膜的完整性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对HO作用引起的精子核DNA破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取卵日连续2次取精而减少ICSI特别是经皮附睾穿刺抽吸术(PESA)/睾丸细针抽吸术(TESE)周期数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取卵日连续2次射精的精液样本(34例68份)。比较前后2次取出的精液分析参数,总结2次精液处理后混合用于授精的实验室结果和临床妊娠结局。结果:34例男性均在4 h内连续手淫取出2次精液。第1和第2次射精时间间隔[94.9±39.8(26~183)]m in。第1次射出精液的量[(2.0±1.4)m l]显著高于第2次射出的量[(1.5±0.9)m l](P=0.007),而第1次射出精液的精子活动率和a+b级精子百分率[(40.8±25.3)%、(30.9±22.4)%]显著低于第2次的[(52.2±21.1)%、(39.9±17.5)%](P<0.05);但是2次取出精液的精子浓度和精子总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例男性的精液处理后行IVF、ICSI和IVF+ICSI周期分别为28、3、3。其中IVF、ICSI、IVF+ICSI周期的平均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冷冻周期数/新鲜移植周期数分别为15.5±8.7、57.0%(247/433)、58.7%(145/247)、20/24;21.7±8.3、61.5%(40/65)、67.5%(27/40)、3/2;10.0±2.6、72.4%(21/29)、66.7%(14/21)、3/3。新鲜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和冷冻胚胎冻融移植(FET)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4.5%、30.7%。在妊娠例数中14例活产6男9女的健康小孩。结论:取卵日连续2次取精以收集更多数量和/或活动力更好的精子用于辅助生殖技术中可以获得30%以上的临床妊娠率,也可以避免微创取精术和其他不必要的显微受精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男性免疫性不育患者精浆白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 ICAM-1)水平,探讨炎症细胞因子与男性免疫性不育的关系。方法:按精子膜表面抗体免疫珠试验结果将临床疑为不育症患者分为免疫性不育组(Ig A或Ig G抗体黏附的精子数≥50%)41例、其他原因不育A组(10%≤Ig A或Ig G抗体黏附的精子数50%)37例,其他原因不育B组(Ig A或Ig G抗体黏附的精子数10%)45例。按白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结果将免疫性不育患者分为免疫性白细胞阳性组和免疫性白细胞阴性组;选择同期因女方因素不孕前来检查的生育力评估正常的健康男性31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各组炎症因子精浆表达水平及精浆主要参数的差异。精液液化时间通过肉眼观察和显微镜进行识别判读,精子浓度及活力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精子存活率采用低渗膨胀实验(HOS),抗精子抗体采用免疫珠试验(IBT);白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采用正甲苯胺法,IL-6和s ICAM-1的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结果:各不育组与对照组比较,精子存活率和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免疫性不育组、其他原因不育A组、其他原因不育B组和对照组精浆IL-6(ng/L)、s ICAM-1(ng/ml)水平分别为37.92±17.01、89.15±41.82,22.23±13.77、67.81±33.24,18.75±14.32、53.25±27.09,9.47±5.76、19.46±9.77。各不育组与对照组比较,IL-6、s ICAM-1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免疫性不育组与其他原因不育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免疫性白细胞阳性组和免疫性白细胞阴性组精浆IL-6(ng/L)、s ICAM-1(ng/ml)的水平分别为49.25±21.46、104.36±46.41和31.38±15.54、80.38±35.52,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男性精浆中IL-6和s ICAM-1升高可能与免疫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