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13例已确诊为BPH患者进行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检查及EPS细菌培养,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和血清PSA检测。对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进行抗炎治疗前后的BPH症状评分(IPSS)比较。结果:213例BPH患者中,合并慢性前列腺炎69例(32.4%),EPS细菌培养阳性27例(12.7%),EPS支原体、衣原体检测,15例阳性(7.0%)。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中有7例PSA异常(>4μg/L)。69例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经抗炎治疗后,IPSS由治疗前(12.2±2.6)分,降为治疗后(10.5±2.3)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BPH患者进行EPS检查,以明确是否合并有慢性前列腺炎,对临床上明确诊断、选择治疗药物或手术方式,提高疗效及减少并发症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健康男性前列腺液细菌、解脲支原体的检出及耐药情况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已有大量文献证实 ,细菌和解脲支原体的感染与前列腺炎密切相关。在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 ,细菌和解脲支原体都有较高的检出率[1,2 ] 。为便于前列腺炎病原学分析 ,我们对 74 0名健康青年人的前列腺液进行了常规、细菌、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并对检出的致病性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 某单位健康男性青年 74 0名 ,无明显前列腺炎症状。年龄 16~ 2 6周岁 ,平均 2 1岁 ,均为未婚青年。按文献[3] 行前列腺按摩 ,将采集的前列腺液置于无菌试管内。2 .实验材料来源 解脲支原体培养基 ,本实验室自…  相似文献   

3.
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附86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因学特点。 方法 对 86例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前列腺按摩液 (EPS)的病原体检测并分析结果。 结果 EPS细菌培养阳性 5 7例 ,阳性率 6 6 .3% ,其中以淋球菌为主要致病菌 33例 (38.4 % )。前列腺液PCR检测淋球菌阳性 37例 (43.0 % ) ,沙眼衣原体阳性 2 2例 (2 5 .6 % ) ,解脲脲原体阳性 19例(2 2 .0 % )。PCR检测出复合病原体者 12例 (13.9% )。 结论 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以淋球菌、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为主 ,治疗前行EPS病原学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聚合酶链技术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技术(PCR)对门诊疑诊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检测。结果:检出单纯淋球菌感染33例,阳性率9.09%;沙眼衣原体感染32例,阳性率5.15%;解脲支原体感染250例,阳性率23.00%,沙眼衣原体与解脲支原体合并感染13例;淋球菌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5例;淋球菌合并沙眼衣原体感染4例;并应用PCR监测治疗效果。结论:PCR检测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是一种较为理想、值得推广的临床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前列腺液中细菌及支原体感染情况,并进行耐药性监测。方法收集CP患者前列腺液标本进行细菌和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70例患者的前列腺液标本中,培养出革兰阳性球菌1,178株、革兰阴性杆菌112株、支原体954株;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万古霉素对其有效;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头孢曲松对其有效;支原体对克拉霉素、罗红霉素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以及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是CP的主要病原体,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故对CP应在药敏试验指导下选用敏感性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慢性Ⅳ型前列腺炎患者血PSA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前列腺炎(NIH-IV)对血PSA的影响。方法:选择常规体检男性242例,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指数评分<8分。患者前列腺指诊及尿液分析未见异常,检查前先抽血查PSA,取前列腺按摩液(EPS)行白细胞计数,评估Ⅳ型前列腺炎发病情况,比较Ⅳ型前列腺炎及对照组的血PSA水平,并分析Ⅳ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白细胞的数目与PSA升高的相关性。结果:在242例体检男性中,Ⅳ型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为34.3%(83/242)。Ⅳ型前列腺炎组与对照组间的年龄、前列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SA在Ⅳ型前列腺炎组为(2.88±2.60)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1.59±1.76)μg/L(P<0.05)。Ⅳ型前列腺炎组中PSA≥4μg/L的比例为13.3%(11/83),而对照组中PSA≥4μg/L的比例为4.4%(7/15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白细胞数目多少与PSA的高低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Ⅳ型前列腺炎亦是血PSA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前列腺炎由于其病因、病理改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前列腺按摩液(EPS)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同期结合细菌培养、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结果,分析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CD64表达与其他参数的关系,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更有效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症状程度及前列腺液(EPS)内微生物检出情况。方法:用症状指数(NIH-CPSI)对21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评估,同时进行EPS标本内常规细菌培养和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测定。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症状中以疼痛不适最常见;46例患者EPS内检出病原微生物62株,其中混合感染12例。症状轻重患者EPS内病原体检出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可有多种微生物,其检出情况与症状严重程度无项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伴不育患者EPS中分离的细菌菌谱分布及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情况,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方法:对临床采集的慢性前列腺炎且不育患者EPS标本进行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用荧光PCR法检测沙眼衣原体,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186例患者的EPS标本中,病原体总阳性率51.7%,其中革兰阳性球菌364例;革兰阴性杆菌20例;其他菌株5例;支原体157例,其中溶脲脲原体116例、人型支原体41例;沙眼衣原体DNA阳性67例。分离到的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青霉素类耐药率最高,为76.9%~100%。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100%;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复方新诺明、利福平、万古霉素全部敏感。溶脲脲原体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为59.5%;对交沙霉素、四环素、磷霉素耐药率最低,为1.7%。人型支原体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100%;对强力霉素、磷霉素全部敏感。结论:慢性前列腺炎伴不育患者EPS中有很大部分可分离到细菌及支原体和衣原体,表明感染是引起男性不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分离菌株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成分与血清PS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 (EPS)中卵磷脂小体及白细胞 (WBC)含量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之间的关系 ,以及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血清PSA浓度的影响。 方法 :ELISA法测定 6 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及 2 2例正常人的血清PSA含量。分析EPS中卵磷脂小体及WBC含量与血清PSA升高的相关性 ,并比较细菌性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平均血清PSA间的差异。 结果 :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含量为 (1.79± 0 .6 8)μg/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0 .6 3± 0 .2 9) μg/L (P <0 .0 0 1)。EPS镜检白细胞含量低的 (+~ ++)与含量高的 (+++~ ++++)两组患者的血清PSA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卵磷脂小体含量低的 (-~ ++) 35例与含量高的 (+++~ ++++) 2 7例患者的血清PS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炎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PS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前列腺炎可以导致血清PSA升高 ,这种升高与EPS中WBC的含量呈正相关 ,与卵磷脂小体的含量无关 ,与前列腺炎类型 (细菌性或非细菌性 )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学及其耐药性,更有效地对细菌性前列腺炎进行预防控制.方法 对拟诊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582例,取前列腺液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582份前列腺液中病原微生物阳性者299份,阳性率为51.4%.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为细菌137株(45.8%)、支原体106株(35.5%)和衣原体56株(18.7%).细菌对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100%、85.6%、79.3%;支原体和衣原体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7%、53%;79.2%、42.9%.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复杂,病原微生物种类较多,多重耐药菌感染常见,加强病原微生物及耐药性检测,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与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慢性前列腺炎对血清PS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前列腺炎 (chronicprostatitis ,CP)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水平。 方法 :选择诊断为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 4 5例 ,30例健康男性为正常对照 ,分别检测血清PSA水平 ,并进行分析。 结果 :在 4 5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中 ,血清PSA水平为 2 .4 1± 0 .6 4 μg/L ,而正常对照组为0 .93± 0 .5 2 μg/L ,2组PSA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5 )。其中 ,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中血清PSA超过 4 .0 μg/L的共有 6例 (1 3.3%) ,而正常对照组中仅有 1例(3.3%)。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中 ,随着前列腺按摩液内白细胞数增加 ,PSA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ⅢA型前列腺炎可以使血清PSA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增高 ,在诊断过程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排尿后即刻前列腺按压液(EPS)检查在慢性前列腺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5年3月,共接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56例,连续进行排尿后即刻EPS常规检查和细菌、支原体培养、衣原体DNA检测100次。年龄22~65岁,平均35.8岁,病史1~36个月,平均3个月。诊断方法:检查前停用抗生素3天以上。禁止性生活1天以上。充盈的膀胱于检查前排空后,立即进行前列腺按摩,取得前列腺液。第1滴送做常规检查,然后用无菌棉签于尿道内沾得前列腺液,密封后立即送做细菌培养、支原体培养和衣原体DNA检测。结果:细菌培养阳性39例,解尿支原体培养阳性3例,衣原体DNA阳性1例。常规检查发现滴虫1例,结核菌1例。将其归结为感染性前列腺炎,共44例(其中1例为细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无感染性前列腺炎12例。前者EPS常规检查中WBC10个/HP 21例,WBC10个/HP 23例,后者WBC10个/HP 6例,WBC10个/HP 6例。感染性前列腺炎口服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复查1次病原体转阴的37例,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2次转阴的2例,3次转阴的1例。无EPS复查4例。40例病原体转阴的患者,44次EPS常规检查WBC10个/HP 22次,WBC10个/HP 22次。结论:排尿后即刻EPS检查在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EPS常规检查中WBC的数量不能反映前列腺是否存在感染。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炎对血清PS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PSA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一项重要指标 ,但许多良性前列腺疾病也导致血清PSA升高。本文综述了前列腺炎导致血清PSA升高的机理 ,不同类型前列腺炎对血清PSA升高的影响 ,前列腺液成分的变化与血清PSA升高的关系以及前列腺炎对其它PSA相关指标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含量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之间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测定78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血清PSA含量,术前通过前列腺按摩获取前列腺液,并行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分析EPS中白细胞含量与血清PSA升高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血清PSA水平间(〈4ng/mL、4~10ng/mL、≥10ng/mL)的EPS中白细胞含量差异。结果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与EPS中白细胞密度和总数呈正相关关系,血清PSA升高组EPS中白细胞含量明显高于血清PSA正常组。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与EPS中白细胞的含量呈正相关,前列腺增生患者的PSA值增高可能与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原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制定的标准,对9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和NIH分类;采用琼脂平板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92例患者中40例检出病原微生物,细菌培养阳性25例,沙眼衣原体阳性24例,解脲支原体阳性4例,多有病原体混合感染;未发现感染52例。NIH分类Ⅱ型25例(27.2%),ⅢA型39例(42.4%),ⅢB型28例(30.4%)。各菌株对常用抗生素均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两杯判定试验),根据细菌学分析、参照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物,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厌氧菌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对其病因学方面的研究和检测手段的进展,多数学者认为需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是前列腺炎的主要病原体,但在治疗方面是棘手和困难的。由于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应用,条件致病菌厌氧菌在顽固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EPS)中检出对发现新的感染原极有价值,国内在这方面的报  相似文献   

18.
12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支原体培养,检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对检出的病原体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指导临床治疗男女性非衣原体、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方法:对12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尿道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128例中检出支原体69例,检出率为53.9%。其中解脲脲原体47例(占36.7%)、人型支原体9例(占7.0%)、解脲脲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13例(占10.2%)。1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罗红霉素、司巴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培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大于30%,阿齐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及美满霉素的耐药率均小于25%。结论:解脲脲原体是非衣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和阿齐霉素等抗生素是目前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 (UU)和沙眼衣原体 (CT)性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措施。 方法 :对 48例UU和CT性慢性前列腺炎病人实施米诺环素、中成药前列舒乐及α1A受体阻滞剂盐酸坦洛新等综合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症状、前列腺液常规、UU和CT检测结果的变化 ,辅以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CPSI评分作疗效评价。 结果 :显效41例 ( 85 .4% ) ,有效 5例 ( 10 .4% ) ,无效 2例 ( 4.2 % )。治疗前CPSI评分为 ( 2 2± 8)分 ,治疗后降至 ( 7± 3 )分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UU转阴 2 0例 ,CT转阴 2 5例 ,转阴率分别为 83 %和 89%。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UU和CT性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结石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一项重要指标,但许多良性前列腺疾病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也可导致血清PSA升高.前列腺结石在前列腺疾病中发病率较高,有关前列腺结石对血清PSA有无影响的临床研究较少.本文就前列腺结石对血清PSA有无影响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