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男 3 5例 ,女 15例 ,年龄 11~ 17岁。 5 0例均行开颅及气管切开术 ,术前均无肺部感染。1 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气管切开时间为入院后 12~ 72h ,气管切开术后 3~ 4d开始出现气管分泌物增多 ,咯脓性痰 ,肺部闻及音 ,体温及血象增高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1 3 痰菌培养 术后 3~ 7d开始第一次细菌培养 ,本组每隔3d取标本送验 1次 ,直到连续 2次培养阴性。本组病例均首次培养 ( ) ,确诊下呼吸道感染。取标本用灭菌 1次性输液器管接注射器 ,经气管套管伸至管口以下气管内吸取分泌物 ,置入无菌培养…  相似文献   

2.
肺部感染是脑外伤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 ,占医院感染首位 ,死亡率较高。本文分析我院 2 0 0 0~ 2 0 0 2年 30例脑外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因素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预防并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 ,提高了脑外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1 临床资料本组气管切开病人 42例 ,均昏迷。男 30例 ,女 12例。年龄7~ 85岁 ,留管时间 7d~ 2a ,术后并发不同程度肺部感染 30例 ,占 71%;经抗感染及护理后好转 2 6例 ,4例死于原发性颅脑损伤 ,占本组 9 5 %。2 相关因素2 1 呼吸道不畅及误吸 此原因是引起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本组病人均为昏迷 ,由于昏迷舌…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特点是病情重 ,复杂多变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 ,入院病人多是昏迷状态。昏迷病人咳嗽反射及排痰功能减退或消失 ,为保持呼吸道畅通及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3 6例 ,男 3 2例 ,女 4例。年龄 2 1~ 76岁 ,平均 5 5岁 ;车祸 3 0例 ,高处坠跌伤 4例 ,重物砸伤 2例。2 护理要点2 1 气管切开术后的正确体位 气管切开术后 ,病人应取平卧位 ,特殊昏迷伴呕吐病人应以侧卧位 ,且头、颈及上身应保持在同一直线 ,翻身或更换体位时 ,应同时转动 ,不正确的体…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附18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近十年来,在院内及院外抢救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中,根据病情需要和气管切开术的适应症,采用低位直切口的方法,共施行气管切开术1210例,发生并发症183例。现就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问题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本组183例中,男128例,女55例。年龄6个月~79岁之间,计:6个月~15岁105例,16~79岁78例。气管切开术时间:受伤或手术当日~伤后或术后一周。拔管时间:5天~102天,平均12天。并发症包括:皮下气肿68例,找不到气管19例,术中出血26例,心跳骤停3例,术中窒息5例,切口继发性出血20例,气管食管瘘3例,切口感染7例,更换外管窒息3例,脱管11例,套管堵塞18例。死亡7例。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救治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若术后护理不当,也会引起窒息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我科近三年来共行老年神经疾病患者气管切开术12例,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自1994年一1997年12月,我科共对老年患者行气管切开术12例,其中脑出血5例,脑梗塞3例,中毒昏迷2例,格林一巴利综合征1例,重症肌无力1例。年龄m-74岁,气管切开至拔管时间为39d-520d,经过我们采取以下护理措施,均顺利拔管,无一例发生并发症。2讨论2.1病房条件住单人房间,保持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加强房间空气消毒与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69例,吸痰时,每根吸痰管反复使用,不注重无菌操作,根据经验使用抗生素;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例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57例,采取勤吸痰、翻身并保持气道湿化、行雾化面罩吸氧、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隔离、予以必要的营养支持以及及时予以足量有效的抗生素等措施。结果肺部感染发生率由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的78.1%(132/169)显著下降到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的21.0%(33/157;P〈0.05)。出院时肺部感染治愈率由2007年8月至2009年12月的43.9%(58/132)显著提高到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的63.3%(21/33;P〈0.05)。结论有效的吸痰、湿化气道,创造人工呼吸道屏障,消毒隔离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是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易出现呼吸道梗阻。由于呼吸中枢损害,呼吸道分泌物多而粘稠、舌后坠等原因常致呼吸道不通畅,呼吸功能严重受损。气管切开是维持患者呼吸功能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可以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提高肺泡气体有效交换率,提高了治愈率。1临床资料自lop年以来,对32例脑出血术后病人行气管切开,其中男性对例,女性9例,年龄7-68岁,平均49岁,带管时间最短12天,最长125天,平均飞天,除5例因脑出血迅猛、量大、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2例死于肺部感染外,余全治愈出院。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2护理2.1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情况 ,对重症监护病人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并提出护理措施 ,现阐述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自 2 0 0 1 0 6~ 2 0 0 3 0 6共收治神经系统危重病人 10 8例 ,其中脑出血 41例 ,重度颅脑损伤 67例 ,平均年龄5 2岁。并发肺部感染 10例 ,发病率 9 2 %。2 感染原因分析2 1 人工气道建立 随着医学发展 ,呼吸机功能不断完善 ,机械通气已成为临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已成为抢救的重要手段。本组病例 2 8例患者接受了气管插管 ,2 0例行气管切开术。由于气管插管期间 ,…  相似文献   

9.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11~17岁。50例均行开颅及气管切开术,术前均无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总结我科十年来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2 89例 ,其中 74例 2 4h内行气管切开术 ,占 2 5 6%。与未行气管切开者的生存情况比较 ,认为重型颅脑损伤者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 ,以降低死亡率。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89例 ,男 176例 ,女 113例 ,年龄 13~62岁 ,平均 3 9岁。1 2 受伤情况 按GCS昏迷分级 ,2 89例均在 3~ 8分间 ,闭合性损伤 15 9例 ,开放性损伤 13 0例。交通事故伤 14 3例 ,打击伤117例 ,坠落伤 2 9例。1 3 气管切开情况 伤后 2 4h内气管切开 74例 ,称A组 :未行气管切开 2 15例 ,称B组。1 4 结果…  相似文献   

11.
我们总结了气管切开意外情况的处理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7例 ,均因昏迷致呼吸道梗阻 ,行气管切开 ,年龄3~ 64岁。2 发生意外情况的原因及相应处理2 1 皮下气肿 本组 2例发生皮下气肿 ,均在气管切开术后12h以内 ,局限于颈部 ,为切口缝合过紧所致 ,其中 1例折除部分切口缝线 ,1例未作处理 ,2 4h气肿逐渐消退。2 2 气管内套管阻塞 本组 1例患者发生气管内套管阻塞 ,原因为套管管腔窄 ,呼吸道分泌物粘稠不易吸出 ,又未能雾化而形成痰痂 ,阻塞气管内套管 ,而造成呼吸困难和紫绀 ,给予及时取出内套管 ,而后将内套管清洁消…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我院住院病人发生感染的状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目的是提出防范措施。报道于后。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发生的较严重的院内感染者 ,主要为胃肠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分别为 32 4例和 118例 ,其中胃肠道感染者男性 2 4 3例 ,平均年龄 (41 5 3±14 6 3)岁 ;女性 83例 ,平均年龄 (34 33± 11 0 3)岁。下呼吸道感染者男性 81例 ,平均年龄 (5 3 98±7 72 )岁 ;女性 37例 ,平均年龄 (5 1 0 0± 12 2 5 )岁。1 2 诊断 在 118例下呼吸道感染者中 ,精神分裂症 82例 ,情感性精神障碍 35例 …  相似文献   

13.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危重病人的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操作。气管切开后 ,患者呼吸困难和痰堵症状可立即得到缓解或消除。但若有疏忽 ,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护理管理及时而得当 ,则能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危险期。从 1997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们对 13 0例患者气管切开进行妥善的术后护理 ,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3 0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 ,男 78例 ,女 5 2例 ,年龄最大74岁 ,最小 3个月。病种 :格林—巴利综合征 85例 (65 4% ) ,急性脑血管病 15例 (11 5 % ) ,癫痫持续状态 14例 (10 8% ) ,重症肌无力危象 9例 (6 9% …  相似文献   

14.
肺部感染是重度颅脑损伤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是其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现将我院从 1991年以来收住的 5 0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 ,男 3 2例 ,女 17例 ,年龄 1~ 71岁 ,平均 3 9 3岁。肺部感染出现时间在脑外伤后 2~ 3 0d ,其中出现伤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T形切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上矢状窦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改良T形切口开颅术治疗的9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矢状缝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术后24 h恢复意识;3例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术后1周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其中2例气管切开术病人4周内意识逐渐恢复,成功拔除气管插管,但有动眼神经损害、肌张力障碍及肢体轻瘫,另1例气管切开术后1周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回当地医院治疗,但因创伤及营养消耗等致并发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出院后随访3~18个月,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6例,中残2例,死亡1例。结论采用改良T形切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上矢状窦损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4年2月至2008年4月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术后坠积性肺炎24例,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男15例,女9例;年龄53~75岁,平均67岁.术前GCS评分3~7分,均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同时行对侧开颅血肿清除11例;合并外伤性气胸创伤性湿肺3例,脾破裂切除1例.术后常规治疗,第2-3天行气管切开术,术后9-17 d发生坠积性肺炎.肺部X线拍片CT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2000-01~2003-01共收治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对30例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6例,并发肺部感染30例,发生率为23.8%,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6~72岁,平均26岁;损伤类型:脑挫裂伤18例,颅内血肿11例,脑干损伤合并颅内血肿及脑挫裂伤1例,其中合并颅底骨折10例,有昏迷24例,行气管切开术20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脊髓问变性室管膜瘤(PSAE)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PSAE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1例,占同期脊髓室管膜瘤患者总数的1.4%(11/765)。11例中,男/女=5/6,发病年龄为8—44岁,平均(22.7±12.4)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1.5~18.0个月,中位时间为3.0个月。术后6例患者接受放疗,1例接受化疗。结果1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5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7~110个月,平均(48.9±7.9)个月。5例复发,复发距离手术时间为4~39个月,平均(25.0±7.2)个月,其中3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2例由于一般状况较差未手术。至随访期末,4例临床症状改善,3例无明显变化,4例症状加重(其中2例死亡)。结论PSAE是一种罕见的高级别室管膜瘤,病程较短,进展较快;术后易复发,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儿童视神经胶质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儿童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过去7年间我科收治的18例儿童视神经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占同期住院儿童颅内肿瘤的1.0%,发病平均年龄为7.9岁,男女之比为5:4。根据术前临床和影像表现将其分为3类:肿瘤为视神经型占16.7%;弥漫性视交叉型占11.1%;视交叉-下丘脑外生型占72.2%。显微手术全切和近全切除率达88.9%,术后尿崩及电解质紊乱(38.9%)较多见。结论:儿童视神经胶质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和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恰当的和疗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266例神经外科术后建立人工气道的临床资料。结果 266例中,单纯气管插管209例(18例出院随访数据缺失),其中气管插管时间<7 d 148例,7~14 d 24例,>14 d 19例;行气管切开术57例[3例出院随访数据缺失,余54例中,早期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时间≤7 d)38例,晚期气管切开术(气管插管时间>7 d)16例]。单纯气管插管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均明显低于气管切开术病人(P<0.05),入住ICU时间较气管切开术病人明显缩短(P<0.05)。住院期间,早期与晚期气管切开术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GC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早期与晚期气管切开术病人严重出血、皮下气肿、气胸、肺部感染、气管狭窄等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病人是否需要早期气管切开术或晚期气管切开术,需要综合考虑病人情况及利弊得失,做出对病人最有利的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