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抑癌基因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106例口腔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PCNA和p5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①化疗前口腔鳞癌组织中PCNA高表达率为50.94%,显著高于化疗后23.58%(P<0.05);化疗前PCNA高表达患者化疗有效率为62.96%,显著高于PCNA低表达患者的有效率30.77%(P<0.05);②化疗前p53在口腔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4.34%,显著高于化疗后21.60%(P<0.05);化疗前口腔鳞癌p53表达阴性患者的有效率为55.93%,显著高于p53表达阳性患者的有效率36.17%(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明显降低PCNA和p5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认为PCNA和p53的表达水平有可能成为口腔鳞癌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PCNA、p53和hTER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PCNA、p53蛋白和hTER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口腔黏膜单纯增生(HP)9例,轻度异常增生(LD)11例,中度异常增生(MD)10例,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CIS)9例,鳞癌(SCC)11例中p53蛋白、PCNA和hTERTmRNA的表达。结果:PCNA、p53和hTER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均有表达的异常。结论:hTERT、PCNA和p53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它们的异常表达有助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的早期诊断,为研究癌前病变癌变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p53蛋白在口腔念珠菌白斑中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p53蛋白异常表达在口腔念珠菌白斑(oralcandidalleukoplakia,OCL)上皮异常增生及癌变中的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7例OCL中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53蛋白在OCL中表达为100%,对照组为78%,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伴上皮异常增生的OCL中,p53蛋白阳性细胞多于单纯增生者。OCL上皮单纯增生者的p53及PCNA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提示,OCL中p53蛋白及PCNA的异常表达与OCL上皮异常增生和癌变有关。作者认为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是OCL上皮异常增生的较好标志。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ABC免疫组化结合图象分析,定量分析了PCNA(细胞增殖核抗原)和P53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探讨了两者在口腔鳞癌的临床病理、肿瘤侵龚和转移等方面的异同点。结果表明:PCNA的表达强度和阳性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关,与肿瘤细胞的侵龚转换无关。而P53和肿瘤细胞的侵龚有关密切的关系(P〈0.05)。P53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80%)。结果表明在口腔鳞癌的临床行为恶性,预后等方面定量分析上述  相似文献   

5.
两两多元相关分析发现,PCR-SSCP分析异常、P53染色阳性与PCNA指数之间无论是在口腔粘膜癌前损害、口腔粘膜癌原发灶或淋巴结转移灶中,均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共同引入进行多元判别分析,获得利用指标进行口腔粘膜癌前损害量的分度、膜鳞癌病理分级、以及判定口腔粘膜鳞癌患者是否淋吉转移的多元判别方程初步的判别结果显示其判别准确率分别达82.5%,78%,80%,说明这些方程已具备了临床  相似文献   

6.
PTEN、p5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p53在口腔黏膜白斑(oralleukoplakia,OLK)和口腔鳞癌(oralsquamouscellcancer,OSC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役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25例口腔黏膜白斑(其中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15例,白斑不伴上皮异常增生10例)及32例口腔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p53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正常口腔黏膜和白斑不伴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PTEN蛋白全部阳性表达;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3. 3%;OSCC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1. 9%,其中高、中、低分化OSCC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 7%、75%和33. 3%,统计学分析表明PTEN在OSC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 05)。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53蛋白阴性表达;白斑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8%;OSCC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6. 3%,其中高、中、低分化OSCC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 1%、58. 3%和50%,统计学分析表明p53在OSC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 05)。p53阴性表达的14例OSCC组织中有5例PTEN也阴性表达。结论:OSCC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异常表达,说明PTEN和p53基因突变或缺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53、Bcl-2、E-Cadherin以及Ki-67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相关关系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116例手术切除的口腔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53、Bcl-2、E-Cadherin、Ki-67蛋白的表达。分析各蛋白的表达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结果:P53、Bcl-2、E-Cadherin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5%(87/116)、19.8%(23/116)、91.4%(106/116);Ki-67蛋白在肿瘤中阳性表达率<50%为31.0%(36/116),≥50%为69.0%(80/116)。P53的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神经浸润情况密切相关(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原发部位、神经浸润情况密切相关(P<0.05),Ki-67的表达与浸润前沿的情况、神经侵犯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p53、E-Cadherin阳性组OSCC患者3年总生存率低于阴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6例口腔白斑(OLK)组织、48例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的Ki-67和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使用SPSS17.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Ki-67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56.3%和79.2%;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3.8%和70.8%,Ki-67和p53在正常黏膜组与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Ki67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Ki-67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Ki-67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53、p21、p27、p16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寻找预后判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随访资料完整的11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石蜡切片中p53、p21、p27、p16的表达,通过目标蛋白阳性染色细胞比例和阳性细胞中蛋白的染色强度判定各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SAS 9.0软件中的Kaplan-Meier分析p53、p21、p27、p16蛋白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预后的相关性,筛选和确定与口腔鳞癌预后相关的细胞周期蛋白。结果:110例口腔鳞癌标本蛋白检测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p53、p27、p16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口腔鳞癌术后生存时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p21表达与口腔鳞癌的术后生存率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癌组织标本的p21表达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p21有望成为口腔鳞癌预后判断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正常口腔黏膜、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探讨p53和PCNA在OSCC癌变过程中的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口腔黏膜白斑标本20例、OSCC标本31例及正常口腔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p53和PCNA的表达,应用SPSS 11.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p53在正常黏膜组、白斑组与鳞状细胞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0%、35%和77.4%,PCNA在上述三组中表达率分别为30%、70%和96.8%,两种表达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p53基因和PCNA表达水平均与OSCC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口腔鳞癌中p16与p53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中p16与p5 3基因表达特征和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 对 31例口腔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及P5 3蛋白表达。结果  31例口腔鳞癌中P16蛋白阳性表达 17例 ,阳性率 5 4 .8% ,P5 3阳性表达 16例 ,阳性率 5 1.6 %。P16在鳞癌Ⅰ级中阳性表达 14例 (6 3.6 % ) ,Ⅱ级中阳性 1例 (33.3% ) ,Ⅲ~Ⅳ级中阳性 2例 (33.3% )。P5 3在鳞癌Ⅰ级病例中阳性 10例 (4 5 .5 % ) ,Ⅱ级中 1例 (33.3% ) ,Ⅲ~Ⅳ级中 15例 (83.3%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病理恶性程度增高而降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随病理恶性程度升高而增高 ,提示p5 3基因与口腔鳞癌细胞分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IL-2局部注射联合化疗对口腔鳞癌局部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34例T3、T4期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接受术前治疗,其中23例行免疫化疗(IL-2局部注射合并PVP化疗),11例行单纯化疗。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和B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 免疫化疗组治疗前后CD4+,CD8+, CD20+相对值分别为36·96,35·65,28·65和56·61,38·52,38·70。治疗后CD4+,CD20+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P<0·01)。单纯化疗组治疗前后CD4+,CD8+,CD20+细胞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IL-2局部注射联合化疗对增强口腔鳞癌患者局部免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免疫化疗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白细胞介素—2(IL—2)局部注射联合化疗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 34例T3、T4期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2组接受术前治疗,其中23例行免疫化疗(IL—2局部注射合并PVP化疗),11例行单纯PVP化疗。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细胞凋亡的表达情况,计算出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结果 免疫化疗组治疗后肿瘤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经过免疫化疗对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27与Skp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Skp2蛋白在6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27蛋白的阳性率63.73%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92.72%(P<0.05),Skp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19.02%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4.24%(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则与以上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P<0.05);二者的阳性表达率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p27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Skp2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Skp2蛋白表达与靶蛋白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7降解相关,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p27和Skp2蛋白表达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VEGF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VEGF多克隆抗体对 10例正常黏膜、2 7例口腔扁平苔藓、2 4例口腔白斑及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 ,与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中VEGF有一定的表达 ,且表达强度强于正常口腔黏膜组 (P <0 .0 5 )。结论 :VEGF的过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可以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Skp2与p27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15例口腔疣状癌、30例口腔鳞癌、15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Skp2和p27蛋白表达。结果:Skp2、P27在口腔疣状癌组的表达与鳞癌组无显著差异,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5)2.口腔疣状癌中,skp2、p27的表达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因素上无显著性差异;口腔疣状癌中Skp2,p27表达负相关(P〈0.05)。结论:Skp2和p27可能参与了口腔疣状癌的发生发展;Skp2可能通过下调p27来抑制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17.
p53蛋白在口腔疣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腔疣状癌中p5 3蛋白的表达状况及与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对比 ,探讨p5 3蛋白在口腔疣状癌发生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 8例正常口腔粘膜、1 3例疣状癌、1 0例高分化鳞癌、1 0例低分化鳞癌组织中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疣状癌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6 9.2 % (9/ 1 3) ,高分化鳞癌组和低分化鳞癌组阳性表达率均为 80 % (8/ 1 0 ) ,而正常口腔粘膜上皮均呈阴性表达 ,疣状癌p5 3蛋白平均染色强度低于高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高分化鳞癌的平均染色强度低于低分化鳞癌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口腔疣状癌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p5 3基因突变 ,疣状癌与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组织中p5 3蛋白的表达差异可作为其鉴别诊断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High Frequency of p53 Gene Mutations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p5 3抑癌基因 5 - 8外显子的突变。方法 :采用非同位素PCR -SSCP -EB染色技术。结果 :30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 ,16例检测出p5 3基因点突变。结论 :口腔鳞癌中p5 3基因点突变率为 5 3.3% ,p5 3基因突变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蛋白HERG1在正常口腔黏膜(normal oral mucosa,NOM)、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口腔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例NOM、20例OLP、30例OSCC组织中HERG1的表达。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ERG1在OSCC中的表达强度高于OLP(P〈0.05),HERG1在OLP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且糜烂型OLP中的表达高于非糜烂型OLP(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ERG1可能与OLP及OSC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USP2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0SC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0SC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USP22在正常口腔黏膜、OSCC组织及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SPSSl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SP22在0SCC组织中的阳性率和染色强度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增高趋势(P〈O.05),USP22在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较OSCC组织更为明显(P〈O.05),OSCC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随着USP22表达的升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USP22在0S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起到一定作用。USP22蛋白的高表达提示病人有一个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