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急性损伤病人应激反应与褥疮发生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风云  张晓明 《护理研究》2002,16(9):507-508
为探讨损伤早期应激反应与褥疮发生的关系 ,对 63例急性损伤应激反应病人用改良的Braden量表和创伤指数及应激生化指标、应激行为指标实施相关对照研究。结果 :急性损伤褥疮病人的应激程度与损伤无褥疮病人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提出急性损伤早期的应激因素是促发皮肤褥疮发生的重要因素 ;早期的心理支持、环境支持和营养支持是预防褥疮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急性应激应对与褥疮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基于急性损伤期病人褥疮并发症的预防,探讨疾病早期应激,应对状况与褥疮发生的关系,方法:使用褥疮量表,行为能力Braden量表,创伤指数,早期生长指标及临床反应指标,对临床早期33例褥疮病人和无褥疮30例对照病人采用对照相关性研究设计,客观反映病人创伤前后的身体素质,行为能力,应激应对状态和褥疮的局部特点,旨在证明损伤早期应激应对与褥疮发生的关系。结果:两组病人的行为能力,创伤 指数无显性差异,两组病人的躯体应激应对指标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应激应对状态是诱发褥疮发生的条件和物质基础,应及时给予心理,环境,营养支持预防褥疮的发生,该研究为急性损伤期病人的护理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并发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症状的急性颅脑损伤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颅脑损伤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对比两组对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在颅脑损伤疾病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溃疡性出血症状消失时间、颅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在颅脑损伤疾病治疗期间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溃疡性出血症状消失时间、颅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并发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症状的急性颅脑损伤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双黄连粉外敷加拔罐治疗溃疡期褥疮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美玉 《护理研究》2003,17(24):1452-1453
目的 :探讨治疗溃疡期褥疮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 3 6例溃疡期褥疮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黄连粉外敷加拔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褥疮护理方法 ,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褥疮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57%、10 0 % ,对照组褥疮愈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3 2 %、80 %。经χ2 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烧伤患者可疑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探讨烧伤患者可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03-05/2004-07作者收集了大连市大化医院和鞍山市烧伤医院烧伤入院患者100例作为调查对象。所有对象在入院第10天接受调查。采用自制一般问卷进行一般情况的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评估人格特征(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掩饰);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评定对社会支持的感受程度(家庭内、家庭外);采用生活事件量表评定烧伤前一年对生活事件的判断情况(正性、负性);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调查应对方式(积极、消极)。在入院1个月时,接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测查,并进行与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及各量表、问卷的符合性判定,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筛选列表阳性者的危险因素。采用t检验分析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常模的比较。烧伤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筛阳性与阴性者之间的人格差别,社会支持差异,应对方式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筛选列表阳者的婚姻、烧伤部位、支付、性别和担心等多个方面的差别。结果:18例因各种原因脱落,完成所有问卷者82例。①经创伤后应激障碍筛选列表筛选,可疑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者19例,占烧伤人数的23%;符合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筛诊断14例,占烧伤人数的17%。②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焦虑和偏执因子明显高于常模(P〈0.05)。③创伤后应激障碍筛选列表检出阳性患者与检出阴性患者比较,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的神经质、内向得分、精神病质评分更高;应对方式以消极应对为主;生活事件评定对以负性事件为多。④可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与非可疑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和付费方式之间无差别(P〉0.05);而担心内容(毁容、经济、残疾)和烧伤的部位(非功能区,功能区)各项之间差别显著(P〈0.05)。⑤可疑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是烧伤面积、神经质、内向人格、家庭支持、精神病性(P〈0.05)。结论:烧伤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问题,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烧伤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更高;可疑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中,人格因素(神经质、内向得分、精神病质)非常重要。与可疑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成因关系最密切的可能是烧伤面积、神经质、内向人格、领悟社会支持和精神病质。  相似文献   

6.
急性创伤患者心理危机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急性创伤患者心理危机的效果。方法将满足条件66例急性创伤患者应用汉密顿焦虑他评量表(HAMA)在入院3d内进行评估,焦虑分数均〉14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包括心理危机干预法和放松训练法等,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心理支持,比较2组患者出院前2d的焦虑程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HAMA量表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得分和精神性焦虑因子得分在于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HAMA量表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和精神性焦虑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创伤患者的心理危机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7.
生脉预防老年人围手术期急性心脏事件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媛  王晓燕  黄英 《护理研究》2004,18(9):790-791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输入生脉注射液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脏事件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 ]选择老年非心脏手术病人62例 ,治疗组 ( 3 0例 )手术后给予生脉注射液静脉输注 ,对照组 ( 3 2例 )仅输注生理盐水及 5 %葡萄糖 ,观察围手术期内心电图、心率、心律、血压及临床症状的变化 ,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 [结果 ]治疗组急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无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脏事件发生 ;术后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结论 ]正确的护理观察和护理方法是老年围手术期后应用生脉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脏事件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创伤病人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病人手术期低体温的危害及积极预防低体温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创伤手术病人,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低体温预防措施。观察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手术后寒战、低血压发生,手术期体温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15min内麻醉苏醒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5-30min苏醒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0min后苏醒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手术后寒战、低血压,手术期体温变化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创伤病人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危害很大,术中采取积极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急性颅脑损伤采用整体护理(观察组)与非整体护理(对照组)两组进行时比观察,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并发症(12.90:22.22)及死亡率(3.23:7.40)方面都有明显降低,在健康知识掌握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明显地提高.说明整体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在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以及对疾病认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伤和非创伤病人家属焦虑和抑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创伤病人家属和非创伤病人家属的焦虑和抑郁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创伤病人家属和非创伤病人家属进行自我评定。结果创伤病人家属和非创伤病人家属均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且创伤病人家属与非创伤家属SAS、SDS的评分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护理工作中既要关心病人,也要关心病人家属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创伤病人家属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64例死亡病人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死亡时间及原因,伤后不同时期的护理重点进行分析。结果 颅脑损伤的主要死亡原因为严重的脑损伤、颅内血肿、严重并发症以及救治延误等。颅脑损伤按伤后死亡时间分为急性期、脑水肿期、并发症期、衰竭期等四期。结论 在护理对策上,急性期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作好呼吸道护理和高热的处理为重点;脑水肿期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脑水肿、迟发性颅内血肿为重点;并发症期主要是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及护理;衰竭期应注意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2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转归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及个体化营养支持(PN+EN)组各20例,分别给予TPN及个体化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Ⅰ级护理时间、Ⅱ级护理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等.结果:两组腹痛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病死率、Ⅰ级护理时间、Ⅱ级护理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周两组BW、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可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是治疗SAP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13.
肠内营养循证护理培训实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5名神经内科监护室护士进行肠内营养循证护理的培训,并对培训前后护士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所实施的护理行为进行对比性研究,以期达到营养支持护理操作的规范化。方法:以2008版《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及《神经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的内容确立培训前后的7个维度25项指标,并作问卷调查,同时将培训前后所收集的9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护理操作规范性进行比较。结果:问卷调查的7个维度25项指标均有所提高。培训前后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鼻饲管置入深度、床头抬高≥30°、营养液速度由慢到快、每4小时冲管及检查胃内残留等护理操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肠内营养液给予的速度应从慢到快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循证护理培训可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执行力度,明显地减少了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酒精性急性胰腺炎(alcoholicacutepancreatitis,AAP)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2000~2005年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病人中有78例并发肝功能损害,根据发病前12~48h内有无大量饮酒分为两组:酒精性AP组(观察组)36例和非酒精性AP组(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除给予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肠道外营养、抗感染等常规支持治疗外,均另予以还原型谷光甘肽、门冬氨酸钾镁或甘利欣静脉滴注等护肝治疗,并观察两组肝功能指标异常情况。结果:观察组重症胰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AAP患者肝功能损害更为严重,在临床工作中,对AAP要警惕其发展成重症急性胰腺炎,积极采取各种综合方法进行处理,尽量减少发生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中医康复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护理4周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康复循证护理可促进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正念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的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正念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的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正念认知行为干预,可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保证治疗期间充足营养供应,纠正患者错误认知,促进髋关节功能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37例SAP患者早期使用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5例发生腹胀,3例发生轻度腹泻,37例均未发生误吸和SAP复发,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鼻空肠管是SAP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做好鼻空肠管的日常护理,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是SAP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中临床诊断价值和区分多发梗死灶中急性和非急性方面的能力。方法:对56例脑梗死发病时间不同的病例行常规MR及DWI程序检查,对同一层面所有的磁共振成像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信号强度及病灶大小,数据做统计分析。结果:DWI对超急性及急性脑梗死可显示T2加权像不能显示的病灶,并随时间延长显影范围逐渐增大,表现弥散系数(ADC值)明显下降。急性后期DWI显示病灶不如T2加权像,ADC值接近或高于正常。结论:脑梗死的DWI信号和ADC值变化具有特征性的时间演变规律,DWI能非常可靠地显示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具有区分急性和非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3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分别于伤后第3天、第9天观察比较两组血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伤后第9天前白蛋白、转铁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TNF-α低于对照组(P<0.05);IgG、lgA、CD4+细胞及NK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重度烧伤患者生化指标和免疫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将102例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n=62)和常规护理组(n=40),入院当天对康复护理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而常规护理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肌力恢复情况及Barthel指数.结果:康复护理组有效率为91.94%,常规护理组有效率为62.50%,经比较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组患者BartheI指数提高程度较常规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及AD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