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截石位是常见手术体位之一。此体位是在仰卧位的基础上,用腿架使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两下肢分开,充分显露会阴部。主要用于妇产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普通外科手术中。在日常工作中摆放截石位手术时常遇到这样的困惑:摆放好截石位后,需要将手术床分腿式腿板取下;手术结束后,病人从截石位转变成平卧位后又需要加上两个腿板。而每个腿板重量在7kg以上。为此,我们自行设计制造了一种体位台车,用于减轻截石位连台手术中存在的体力消耗问题,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通过骨性指标测量指导手术中放置截石位的可行性.方法 将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进行截石位手术的患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摆放截石位;试验组在测量患者的股骨长度,角尺测量两大腿间、小腿与大腿间、搁脚板与搁脚架之间角度的基础上,根据测量结果指导截石位肢体位置的摆放.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摆放后即时患者及手术医生的满意度,以及术后3 d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术后即时,试验组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3 d出现脚麻、活动受限和皮肤受压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骨性指标的测量,为截石位的摆放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和手术医生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改良式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截石位妇科腔镜手术患者100例,按入院日期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截石位进行手术,即先将托腿架调整为远高近低,将小腿腓肠肌中上段置于托腿架上,并使踝部高于膝部;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截石位进行手术,将托腿架关节端置于胭窝处,托腿架支托大腿,双腿自然弯曲下垂。结果两组患者均为舒适状态,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充盈明显、感觉异常、运动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中能够提高患者手术体位的舒适度,预防和减轻并发症,提高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改良手术截石位托腿架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托腿架在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旨在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体位架优势。方法将38例截石位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体位托腿架,实验组用改良手术托腿架。通过彩色多普勒测定,监测腘静脉直径、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术后了解下肢腓总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对照组中腘静脉直径显著增大,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显著减少,与实验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下肢疼痛、麻木等不良反应显著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其优势在于有利于血液的回流,可改善因体位导致血液回流不畅,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减少腓总神经损伤;同时减少了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护理纠纷,确保了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改良截石位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在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损伤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对67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摆放改良截石位(即将托腿架支托患者小腿肌肉丰满的部位,患者下肢呈髋关节屈曲90°~100,°外展45,°膝关节弯曲90°~100°,小腿处于水平位或稍向上倾斜位),观察患者足部的皮肤颜色、温度和小腿肌肉张力,术后24、48、72h分别随访患者,了解有无下肢疼痛、肿胀麻木等不适。结果67例患者中,20例术后24h内出现轻度下肢疼痛、麻木不适,其余无出现双下肢瘀血肿胀、皮肤发白、痛觉过敏等不适。结论改良截石位有效地减少直肠癌术后下肢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截石位对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对传统截石位的摆放方法进行改良.方法 选择在本院行阴式子宫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将托腿板支托患者大腿,托腿板关节端置于腘窝处;实验组将托腿板从支托大腿改成支托小腿,腿与支腿架之间加垫气垫,避开对腘窝的压迫,从而防止托板压迫血管和腓总神经.并分别在麻醉后拖腿前、托腿后、术中2 h、放平前后监测血压,术后24h、48 h、72 h随访,观察有无下肢麻木、疼痛以及活动异常.结果 2组患者各时期的BP、HR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每组托腿前后、放腿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大隐静脉压力各时期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对照组托腿后压力明显升高,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加剧(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下肢疼痛麻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摆放方法可有效预防术后的并发症,对于保证患者的安全,避免各种损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截石位手术病人防止腓总神经损伤的体位安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妇科、泌尿科、肛肠科等手术病人常需截石位,如手术时间长,体位摆放不妥,当腓总神经压迫时间过长易造成损伤,病人术后易发生足下垂、背伸功能障碍、行走不便等,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我们根据长期的工作体会及术后病人的回访,体位安置方法较好,现介绍如下。1方法病人取截石位,搁脚端用海绵垫包裹,巡回护士安置手术体位时在病人小腿下垫中单,中单应先向腿内旋方向包裹,这样可避免压迫到腓总神经。2优点(1)体位安置安全、固定,病人舒适;(2)固定小腿布类包裹方向符合人的解剖生理结构特点,可防止压迫神经;(3)本院采取截石位手术病人无一例发生腓…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6-2009年对320例患者在侧卧位手术中采用截石位固定架,用后效果反应良好,得到了外科手术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的肯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对比直肠癌手术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与截石位的摆置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0年4月采用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103例病人及2008年1月—2009年1月采用截石位97例病人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体位摆置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摆置时间较截石位短(1.02 min±0.22 min比4.05 min±0.50 min,P〈0.05),体位改变时血压变化幅度小于截石位(收缩压2.09 mmHg±1.83 mmHg比11.81 mmHg±2.93 mmHg,P〈0.05;舒张压1.00 mmHg±1.24 mmHg比7.61 mmHg±3.14 mmHg,P〈0.05),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摆置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直肠癌手术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与截石位的摆置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0年4月采用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103例病人及2008年1月—2009年1月采用截石位97例病人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体位摆置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摆置时间较截石位短(1.02 min±0.22 min比4.05 min±0.50 min,P<0.05),体位改变时血压变化幅度小于截石位(收缩压2.09 mmHg±1.83 mmHg比11.81 mmHg±2.93 mmHg,P<0.05;舒张压1.00 mmHg±1.24 mmHg比7.61 mmHg±3.14 mmHg,P<0.05),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摆置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体位固定改良法在不孕症腹腔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6例行腹腔镜检查的不孕症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8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法固定体位,即分腿平卧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比较两组体位固定所需时间、体位的稳定陛、术后并发症以及对术者、护士操作的影响。[结果]两组体位固定所需时间、体位稳定性及时操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术后发生下肢疼痛、麻木不适症状例数多于实验组(P〈O.001)。[结论]在不孕症腹腔镜检查手术中采取体位固定改良法有利于暴露术野,便于操作,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位固定改良法在不孕症腹腔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6例行腹腔镜检查的不孕症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8例,实验组采用改良法固定体位,即分腿平卧位,对照组采用传统截石位,比较两组体位固定所需时间、体住的稳定性、术后并发症以及对术者、护士操作的影响.[结果]两组体位固定所需时间、体位稳定性及对操作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术后发生下肢疼痛、麻木不适症状例数多于实验组(P<0.001).[结论]在不孕症腹腔镜检查手术中采取体位固定改良法有利于暴露术野,便于操作,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18.
19.
对清洁灌肠体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妇产科行子宫全切除术时,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感染率,预防机械性肠损伤,术前均需清洁灌肠,清洁灌肠常规是采取左侧卧位,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多弊端,如液体流入不畅.液体流入300 mL~500 mL时,病人即产生便意且无法忍受,不得不中止操作,让病人排便,导致反复多次灌肠,既增加病人的痛苦,又浪费护士的时间.为了寻求省时快捷、节力高效的清洁灌肠体位, 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25例需进行子宫全切除术的病人采取膝胸卧位,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