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景岳全书·泄泻》中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纳化水谷,若脾胃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水谷清浊不分,遂混杂而下,则发为泄泻。凡外感风暑湿寒热、内伤情志、饮食失宜等,皆可伤及脾胃,导致泄泻。然脏腑相连,五脏相关,脾胃的运纳还有赖于诸脏的协助配合尚能完成。临床所见,五脏之中,导致泄泻的主要因素是脾失健运,同时,肝失疏泄、肾失温煦也是影响脾运失常进而发生泄泻的常见原因。因此,张珍玉教授认为泄泻的病位主要在脾,与肝、肾存在密切关系。以下就张珍玉教授对泄泻的独到认识进行初步总结。1脾与泄泻泄泻是…  相似文献   

2.
《景岳全书·泄泻》中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纳化水谷,若脾胃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水谷清浊不分,遂混杂而下,则发为泄泻。凡外感风暑湿寒热、内伤情志、饮食失宜等,皆可伤及脾胃,导致泄泻。然脏腑相连,五脏相关,脾胃的运纳还有赖于诸脏的协助配合尚能完成。临床所见,五脏之中,导致泄泻的主要因素是脾失健运,同时,肝失疏泄、肾失温煦也是影响脾运失常进而发生泄泻的常见原因。因此,张珍玉教授认为泄泻的病位主要在脾,与肝、肾存在密切关系。以下就张珍玉教授对泄泻的独到认识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泄泻五脏论治进行文献再评价,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整理公开发表的有关泄泻五脏论治、泄泻治疗经验的文献,统计从各脏治疗的文献篇数进行再评价,同时阐明“三阴学说”在泄泻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结果从肝、脾、肾、心、肺论治篇数分别为66篇、100篇、73篇、3篇和7篇。结论以阴中之阳、阴中之至阴、阴中之阴为理论依据的肝脾肾“三阴学说”在泄泻辨证治疗中地位重要,为众医家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张杰教授辨治泄泻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张杰教授门诊,整理分析医案,查阅相关古籍和文献,从病因病机和辨治经验两方面对张杰教授治疗泄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思路进行分析总结,并附典型验案两则加以佐证。[结果]张杰教授认为脾虚湿盛为泄泻的关键病机,脾虚以脾阳虚为要,湿有寒热之别,并独创"脾阳为本"和"肝脾建中"理论指导临床,主张脾阳为本、兼顾肾阳,亦重视肝脾建中、身心并治同时以寒热平调、中焦自衡为度,并且自拟验方建中化湿汤药用专长。所附验案一为脾肾阳虚、寒湿困中证治宜温脾暖肾、散寒化湿、涩肠止泻,方以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味;验案二为肝脾失调、湿热中阻证,治宜调和肝脾、化湿清热,方以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加味,均取得显著疗效。[结论]张杰教授辨治泄泻,紧扣病机,重视"脾阳为本"和"肝脾建中"理论,并结合四诊,整体辨证论治,疗效显著,其经验值得临床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关于五更泻的病机,历代医家多认为是脾肾阳虚、火不暖土所致,并称之为"肾泄",临床也多以四神丸为基础方治疗。在深入学习和思考后,站在时间医学的角度来看,五更泻病本虽不离肾,但充分地认识肝对五更泻发病的影响,是治疗的关键。五更时在寅卯,寅卯在五行属木,属少阳之气,五更之时,少阳之气萌动,当脾土不足之际,逢五更则木旺克土,土愈衰而泄泻作。  相似文献   

6.
刘玉洁教授治疗泄泻,善于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临床,治疗泄泻时重视气机升降出入理论,提倡调畅气血、恢复升降之机、调畅中焦脾升胃降之机及一身之气机。在治疗泄泻时以脾胃为轴心,治脾而不忘调肝、肾,多采用疏肝和脾法,疏解肝气、和解脾胃;脾属土,火生土,补肾阳以温脾阳。重视湿邪致病与脾胃的关系,认为泄泻的发生与脾胃和湿邪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影响,刘玉洁教授强调泄泻之治责之于脾与湿邪,治脾责之于运,治湿贵在燥。巧妙的将气机、气血、脾胃、肝肾联系在一起。对临床治疗泄泻及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肝脾肾辨证治疗眩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先 《中原医刊》1996,23(10):43-44
从肝脾肾辨证治疗眩晕的体会赵瑞先眩晕是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本病病机复杂,历代医家论述颇多。笔者认为:病机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在脾不外乎气血不足;在肝不外乎肝阳上亢;在肾不外乎肾虚。故治疗上当以调理肝脾肾三脏。1肝阳上亢当平肝潜阳若素体阳盛,肝阳上...  相似文献   

8.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为特征的症状。现临床上将泄泻症状持续或反复超过2个月者称为慢性泄泻。中医"久泻"、"大瘕泄"、"伏梁"等病症西医许多消化道病变均可引起慢性泄泻其病因复杂、病情反复、缠绵难愈。从"脾、肝、肾"入手辩证施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高脂血症发病的根本因素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因膏脂的生成与转化无不与肝之疏泄、气机调畅、脾之运化、肾阳的温煦及肾阴的滋养功能有关,故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是高脂血症发病的重要病机。肝脾肾脏是影响血脂正常代谢的关键。治疗时应综观全身脏腑间的相互作用,注意先、后天并补,在固本的同时不忘治标,配合应用化痰、祛瘀等法,能有效地降低血脂。从肝脾肾论治高脂血症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肝脾肾挫裂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90例严重脾肾挫裂伤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修补20例,肾切除6例,脾切除56例,脾修补8例。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肾损伤,如无肾蒂损伤,多数可经保守治疗治愈,对于成人的严重脾损伤,可通过脾切除术获得较好效果,肝挫伤较轻者可修补治疗,重者可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1.
肠道易激综合征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易激综合征其发病多与情志因素有关,肝气郁滞、肝脾不和,久病伤肾是主要病机,IBS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尤以肝的功能失调最为密切。临床常见证型:肝气乘脾型、脾虚肝旺型、肝脾不和,寒热夹杂型。治疗上应从肝论治,参以他法。  相似文献   

12.
周福生教授根据中医五脏生理病理特点,认为脂肪肝形成跟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并在《内经》、《难经》提出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基础上,临床治疗脂肪肝非常重视"肝病实脾",以防止肝病传脾,既注重"已病",又防范了"未病",用自拟"脂肝方"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因肾、肝、脾功能失调,三焦运行不畅,痰浊瘀阻于肝而发病。元气藏于肾,维持肝、脾、肾及三焦功能的正常发挥。元气虚则肾虚,继而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现代研究认为,NAFLD的发病与元气渐衰密切相关,益精补肾中药具有调整血脂、抗脂肪肝的作用,故以补肾、健脾、疏肝、消浊等"扶元调脂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元气亏虚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根本,贯穿本病病理变化的始末。治疗应以补肾充元气为主,辅以疏肝健脾条畅三焦,以达治疗及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793例脂肪肝患者证候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方法:采用以病统证,病证结合的研究模式,建立基于EPidata3.1软件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脂肪肝证候表观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对证候数据进行二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脾虚、脾虚湿阻、轻证湿热内蕴、血瘀、重证湿热内蕴、痰湿内阻是脂肪肝的基本证型。脂肪肝以单个证型和2~4个基本证型组合形式多见,病机较为简单时,脾虚湿阻型最为常见,病机较复杂时,肝肾不足型最为常见。108例(13.6%)患者表现为无症状型,46例(5.8%)患者表现为证候不可分类型,其余患者被聚为脾虚痰瘀互结(91例,11.5%)、肝肾阴虚(147例,18.5%)、脾虚痰湿中阻(254例,32.0%)、脾虚湿热内蕴(81例,10.2%)和肝郁脾虚湿阻(66例,8.3%)等5种证型。 结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脂肪肝的证候分布规律,值得深入研究;本病病位在脾,与肝、肾关系密切;脾虚为本病基本病机,痰、湿、瘀、热、肝郁为本病主要病理要素;肝肾阴虚是本病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纤维化指标及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显像仪测定147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流速、脾静脉血流流速,并检测不同证型肝硬化患者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蛋白、Ⅳ型胶原等相关指标.结果:不同证型(湿热内蕴、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及血瘀证)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内径无显著性差异;患者门静脉流速、流量,血瘀证与湿热内蕴证比较P<0.05;脾静脉内径,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血瘀证比较P<0.05,与脾肾阳虚证比较P<0.01;脾静脉流速,血瘀证、脾肾阳虚证与湿热内蕴证、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静脉流量湿热内蕴证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比较P<0.01;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与Ⅲ型前胶原,肝肾阴虚证与湿热内蕴证比较P<0.05.在Child-Pugh分级中,C级脾肾阳虚证发生率最高,A级肝气郁结证发生率最高.结论: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证证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湿热内蕴证和肝气郁结证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不同证型与肝脏脂肪浸润的相关性及预后。方法:选取确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64例,参照相关诊断分为痰瘀阻络型(31例)、脾肾两虚型(33例),取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其年龄、性别、血生化等一般资料,评估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肝脾CT之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评分(NFS),并测量肝纤维化四项、踝肱指数(ABI),行上腹部CT。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脾肾两虚型和痰瘀阻络型HOMA-IR值明显升高;脾肾两虚型HDL值、LN值、肝脾CT比值明显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及NFS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痰瘀阻络型比较,脾肾两虚型HA、肝脾CT值之比明显降低、HOMA-IR、NFS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肝脏脂肪浸润,其中脾肾两虚型患者易进展出现肝脏纤维化,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更年期是女性一生中必定经历的阶段,更年期脏躁之情志变化严重影响女性及其家人的生活。吾师在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后认为更年期脏躁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肾亏虚,肝气郁滞,治以补肾健脾,疏肝解郁,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目前妇科临床常见疑难疾病.中医学认为肾、肝、脾脏腑功能失调,形成痰湿、血瘀和痰瘀互结等病理产物是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通过临床实践,认为肝之为病是育龄期女性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之一.治疗上肝、脾、肾三脏兼顾,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赵建军教授认为,偏头痛病因病机复杂,临证主张从肝、脾、肾论治,尤以肝为首要,治疗时以疏肝、平肝、清肝及活血化瘀通窍为治疗大法,并善用虫类药通络止痛.同时强调诱因的重要性,做到规律饮食,正常起居,规避各种刺激因素往往收效倍增.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对脂肪肝的认识异同。针对脂肪肝特点认为:病机是气滞、痰湿、瘀浊;和肝、脾、肾三脏功能密切相关;临床辨证将脂肪肝分为痰湿困脾、肝郁气滞、瘀浊阻络三个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