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类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患中TBX5基因突变及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PCR—DGGE方法在61个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核心家系共216位成员中检测TBX5基因7个外显子的突变情况;以β—sctin作为内对照对10个房间隔缺损患和2个非先天性心脏病患(正常对照)心肌标本进行RT—PCR扩增和定量分析,以观察TBX5基因在mRNA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在所有被检成员中,未发现突变:与非先天性心脏病患(正常对照)相比,房间隔缺损患TBX5基因mRNA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 TBX5基因编码区突变不是人类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致病原因,但其转录水平的异常可能是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潜在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胡易池 《医学综述》2012,18(13):1986-1989
心脏特异转录因子是指主要在心肌细胞中表达的关键的转录活化因子,调控编码心肌细胞结构蛋白或调节心脏基因蛋白的表达。目前研究较多的心脏特异转录因子有Nkx2.5、MEF2C、Irx4以及TBX5。心脏特异转录因子的突变是先天性心脏病遗传学方面的主要病因。研究显示其中Nkx2.5和TBX5为单纯性心脏病中2个主要的致病基因,它们协同作用,调控许多下游基因的正确表达。现对它们的结构、功能、相互关系及其变异引发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查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CTHD)患者中TBX1C基因3′UTR区域存在的基因突变,探讨该区域突变影响TBX1C基因表达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无22q11-2区微缺失的52例CTHD患儿(CTHD组)和89名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PCR扩增TBX1C基因完整3′UTR区序列,所有扩增片段均进行双向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TBX1C 3′UTR序列(NM 080647.1)进行比对,筛查出可能存在的基因突变;PicTar和TargetScan在线预测软件预测可能与TBX1C基因3′UTR区结合的微RNA (miRNA),分析TBX1C基因3′UTR区突变对miRNA调控TBX1C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CTHD组中发现1例突变c.*164_*165insC,即在距离终止密码子164位与165位核苷酸之间插入1个胞嘧啶;该突变在对照组中不存在,其他研究中未见报道,为新发突变;预测结果显示10种miRNA能与TBX1C基因3′UTR区结合,该突变并不位于10 种miRNA与TBX1C3′UTR的结合区域。结论 TBX1C基因3′UTR区域存在新发突变c.*164_*165insC,该突变可能改变TBX1C3′UTR区域与miRNA结合的空间构象,进而影响miRNA对TBX1C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红刚 《医学综述》2013,19(14):2527-2530
T-box家族转录因子在心脏病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系列的临床研究证据显示,在心脏发育过程中,T-box的突变如TBX1、TBX5和TBX20等与人类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生有关。现已证实,T-box转录因子突变与扩张型心肌病、房间隔缺损、二尖瓣疾病以及法洛四联症等密切相关。因此,T-box作为CHD的重要候选转录因子在国外已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胎儿永存动脉干(persistent truncus arteriosus,PTA)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4%[1].其预后通常不良,半年生存率低于40%,1年生存率低于20%[2].系统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孕周合适、孕妇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可以清楚地显示心脏的结构及血流,能够早期发现胎儿永存动脉干畸形,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中国先天性心脏病患者TBX1基因突变以探讨TBX1基因突变与非综合征心脏畸形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7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70例健康人样本的TBX1基因进行突变分析.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对照组中均检测到928G→A核苷酸变异和933A→G核苷酸变异,经X2检验,928G→A和933A→G核苷酸变异的频率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非综合征心脏畸形的发病机制中,TBX1基因突变可能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指胚胎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引起的一组出生缺陷疾病,在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1]。临床资料[2]表明,85%的CHD由多基因所致病,15%与单基因致病有关,而易感基因尚未确定。通过连锁分析、候选克隆、候选连锁分析以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很多与 CHD 发生相关的基因或位点被发现[3-6]。  相似文献   

8.
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TBX1基因单倍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n XM  Lou Y  Zhu XY  Hu XF  Pang WY  Sun ZJ  Zhang H  Zhang DQ  Sun YX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2):1553-1557
目的检测分析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在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和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以及与所构成单倍型与圆锥动脉干畸形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130例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及200名正常人3个SNP位点基因型;应用列联表法统计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各SNP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应用PHASE软件构建单倍型并统计分析患者组及对照组单倍型频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G2963A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显著,患者组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14, P〈0.005);单倍型分析可见4种单倍型在患者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2.39 P〈0.005):G2857/G2963/A6571和G2857/G2963/T6571为人群中常见单倍型.患者组中G2857/G2963/A6571、C2857/A2963/T6571两种单倍型频率较对照组高.结论 TBX1基因编码区的SNP位点G2963A与圆锥动脉干畸形有明显的相关性,具有G等位基因的人发生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危险性相对增高;3个SNP位点所构成的单倍型有一定意义,可能与圆锥动脉干畸形易感基因相连锁.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国外的调查资料提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活产婴儿中为4.05~12.3‰,我国每年约出生10~ 15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如未经治疗,约1/3的患儿在生后1年内可因病情严重和复杂畸形而死亡[1].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包括有患儿的病史、症状及体征,影像学及心电图等检查.在此就各项检查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患儿新的分子病因。方法:收集48例圆锥动脉干畸形患儿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使用血液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抽提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GATA-4基因6个外显子编码区和邻近序列后分别直接测序,借助BLAST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以识别基因突变。结果:在1例永存动脉干患儿GATA-4基因识别出1个错义突变,即第267位的密码子由GTG变为ATG,亦即c.799G〉A(P.V267M)。结论:转录因子GATA-4基因c.799G〉A(P.V267M)突变可能与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vWF基因内含子40中nt1890-1990和nt2215-2380两个四核苷酸STR位点的扩增长度片段多态性(amp-FLP)在血管性血友病(vWD)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中的应用。方法 对8个家系中的相关成员vWF基因内含子40中两个STR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与银染技术对PCR产物进行检测,通过两位点的amp-FLP进行基因连锁分析。结果 8个家系vWF基因内含子40中nt1890-1990位点和nt2215-2380位点各检出5种等位基因,均有效确定出与致病基因连锁的单倍型组成,结合临床症状,为遗传咨询提供了线索。结论 vWF基因内含子40的两个四核苷酸重复位点是进行家系间接基因诊断较好的遗传标记;PCR-PAGE能方便、快速与准确地检测vWF基因内含子40的两个STR位点的片段长度多态性,适用于vWD的家系分析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12.
106例广东汉族群体HLA基因频率的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广东汉族群体HLA抗原多态性分布的情况。方法 随机选择了106例广东籍汉族人进行HLA分型。分别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及PCR-SSP方法检测了HLAⅠ类,A,B位点及HLAⅡ类DR位点。结果 共检出了HLA-A位点抗原10种,HLA-B位点抗原21种,HLA-DR位点抗原13种,并与北方人群抗原分布进行对比。结论 A11,B46和B60抗原频率比北方人群有显著增高,而A1,A3、B7等抗原则相对减少,显示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与北方人群间在HLA多态性分布上有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E 选择素基因第 4外显子S12 8R多态性在湖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随机选择 16 5例湖北地区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人 ,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E 选择素基因型 ,并进行不同种族间比较。结果 湖北地区汉族健康人群基因型以SS型最为常见 ,其次为SR型 ,其频率依次为 92 .7%和 7.3% ;其等位基因以S型最为常见 ,其次为R型。与美、德、英等国人群相比 ,该位点多态性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湖北地区汉族人群E 选择素基因第 4外显子 12 8位点存在S/R多态性 ,其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可能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PCR-SSCP方法应用于HLA-DRB基因分型重现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CR-SSCP应用于HLA-DRB基因分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如电泳温度、样品预处理、聚胶时间、TBE缓冲液贮存时间及银染色过程等。在严格控制电泳温度、单链变性及银染色过程等实验条件下可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及重现性  相似文献   

15.
徐金瑞  杨易  张东涛  王玉炯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9):1236-1238,1263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回、汉族人群HLA-DQA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对宁夏地区81例回族、80例汉族个体HLA-DQA1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结果:宁夏地区回、汉族人群均检出8个DQA1等位基因。其中在宁夏回族人群中,HLA-DQA1*0401的频率最高(30.25%),DQA1*0201的频率最低(1.23%);而在汉族人群中HLA-DQA1*0601的频率最高(20%),DQA1*0301的频率最低(5.63%)。结论:宁夏回、汉族人群HLA-DQA1等位基因的构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6.
广东汉族人群HLA-ABDR基因频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检测广东汉族人群HLA -A ,B ,DRB1基因频率 ,分析该人群HLA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其特点。方法 肾移植、骨髓移植供者 4 0 4例 ,抗凝血提取DNA ,半量全自动PCR -RSSO分型检测HLA -A ,B ,DRB1基因型。结果 在中分辨水平检出HLA -A等位基因 15个 ,HLA -B等位基因 31个 ,HLA -DRB1等位基因 13个。广东汉族人群HLA -A 11(0 .3342 ) ,A 0 2 (0 . 30 87) ,A 2 4 (0 . 2 2 16 ) ;HLA -B 6 0 (0 16 81) ,B 4 6 (0 . 16 81) ;HLA-DRB1 0 9(0. 175 5 ) , DRB1 15 (0 .14 90 ) ,DRB1 12 (0 . 1192 ) ,DRB1 14 (0 1192 ) ,DRB1 0 4 (0 .10 6 7)具有较高的基因频率分布 (>0. 10 )。Hardy -Weinberg平衡检验 :HLA -A(χ2 =6 0 .35 ,υ =5 4 ,P >0 1) ,B(χ2 =173. 6 7,υ =4 6 5 ,P >0 . 1) ,DRB1(χ2 =78. 4 6 ,υ =78,P >0 . 5 ) ,期望值和观察值吻合良好。结论 广东汉族群体HLA基因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态性 ,该人群HLA -A、B、DRB1等位基因处于遗传平衡状态 ,其基因频率分布具有地区性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7.
成都汉族D2S2944和D1S2134的遗传多态性和种属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中国成都地区汉族群体中短串连重复序列(STR)D2S2944与D1S2134两个位点的多态性分布资料和评价它们在法医学上的应用。方法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120个成都汉族无血缘关系的个体进行分析,并选择猴、猪、狗、牛、羊、鸡、鸭、鱼、猫、兔、豚鼠、家鼠、鳝鱼、蛙14种常见的动物作为种属特异性评价的对照样本,对这两个位点进行种属特异性评价。结果发现D2S2944有8个等位基因,22种基因型,观察杂合度(h)为0.824;个体识别率(DP)为0.925;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8;非父排除率(EP)为0.644;D1S2134有10个等位基因,26种基因型;h为0.769;DP值为0.920;PIC为0.79,EP值为0.543;基因型分布经过相关软件分析,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通过种属特异性的评价发现D2S2944与D1S2134具有较好的人类种属特异性。结论D1S2134和D2S2944位点多态性好,非父排除率和个人识别率高,种属特异性好,可作为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人识别的候选标记,且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基因内含子1+874A/T多态性在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同时比较不同种族间IFN-γ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140名广西壮族人和130名汉族人IFN-γ基因+874A/T多态性,比较两组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结合文献与其他种族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FN-γ基因+874A/T多态性分布在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FN-γ基因型以AA型最多,分别为63.6%和62.3%;等位基因以A等位基因最多,分别为76.4%和76.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欧洲、美洲等其他种族人群比较,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存在IFN-γ基因+874 A/T多态性,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广西壮族与汉族间无明显差异,与其他种族人群比较则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成都地区汉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ACE活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调查中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基因多态性分布及与血清ACE(SA CE)活性的相关性.采用比色法和PCR技术,对90例健康汉族人群进行SACE活性和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的检测.结果显示:中国汉族人群ACE基因DD型占18%,DI型占44%,II 型占38%, 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0和0.60.ACE基因多态性与SACE活性密切相关,提示不同种族间ACE基因分布存在着差异,中国汉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以II型和I等位基因占优势;SACE活性受ACE基因I/D多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线粒体基因组的五个新的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一步了解中国人线粒体基因多态性特点。方法:在4个中国汉族个体的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569bp进行分段PCR和荧光测序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7个未报道的新单碱基变异,以识别变异的限制性内切酶和通过引物变动人工增;加识别位点的方法,对这些变异进行100个正常人对照绵PCR-限制酶切分析。结果:发现5个未经MITOMAP收录或发表的线粒体基因序列变化C298T,C638G,C3206T,A5323T,均属多态性位点,基因频率分别为:17.65%,32.04%,62.77%,33.33%和32.26%。结论:5个新发现的多态性位点,1个位于线粒体基因组调控区(C298T),2个位于编码蛋白MTCO1区(A6323G,C6326T),另外两个分别位于编码12S和16S的rRNA区(C638G和C3206T),为在中国人中首先报道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