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中药抗疟实验研究中证实芜荑具有抗疟作用后,对芜荑的化学成分作了进一步提取,在动物疟疾模型上亲脂性提取物C对P.vinckei、亲脂性提取物C的Rf=0.2层析组分对P.yulli以及Rf=0和Rf=0.27的两个组分对人工培养P.falciparum等三种疟原虫均有明显抗疟作用。提示芜荑是一种有研究前途的抗疟中药。  相似文献   

2.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主要疟疾流行区不断出现抗药性恶性疟原虫株,为寻找治疗抗药性疟疾的替换新药,我们做了芜荑亲脂性提取物丙(C)的三个组分对于抗药疟原虫株的效应观察,通过动物疟疾模型证实前述三个组分能抑制抗氯喹株鼠伯氏疟原虫的生长发育,是一种有苗头的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有希望为临床提供一种对于抗药性疟原虫株所致疟疾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以中药芜荑的总提取物、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感染P.vinckei的小白鼠和醇提取物的两个层析组分C_0及C_3对人工培养的恶性疟疟原虫P.falciparum进行了疗效观察。结果总提取物显示一定疗效,给药第5天,其虫血症仅为对照组的1/5;醇提取物的效果十分显著,剂量提高到10mg/25g体重,每天两次腹腔内注射时,能在第5天完全消灭动物红细胞内的疟原虫。醇提取物的两个层析组分C_0及C_3在培养基中浓度达到10μg/ml时,亦能在第5天完全廓清培养基中红细腮内的疟原虫,其余层析组分C_1、C_2及C_4未见抗疟作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发生及多药耐药性虫株的出现,促使人们寻找新的抗疟药,特别是从民间草药筛选抗疟植物药。作者对来自苏里南苦木 Quassia amara L.和波纹苦木(拟)Q.undulata(Giull and Perr)D.Dietr 的6种提取物进行了体内抗疟活性筛选。采用腹腔接种寄生有伯氏疟原虫的红细  相似文献   

5.
在动物实验和人工培养疟原虫中观察了常山提取物对疟疾的疗效。实验结果显示该提取物与氯喹一样具有抗疟作用。常山提取物对于抗氯喹株疟原虫有良好效果,而且对氯喹敏感株和抗氯喹株疟原虫的疗效相同。同时证实对人工培养的恶性疟疟原虫亦有效果。  相似文献   

6.
观察菊花乙醇提取物0.3g/Kg及0.7g/kg两种剂量对红细胞内期约氏疟原虫的效应,结果两种剂量的菊花乙醇提取物均显示抗疟作用,以高剂量(0.7g/kg)组疗效更好;对照组虫血症率为43.70%,高剂量组虫血症率为0.68%,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7.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SSUrRNA编码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SSUrRNA编码基因(SSUrDNA)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根据献报道恶性疟原虫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海南恶性疟患血样核酸提取物中扩增出恶性疟原虫SSUrDNA目的基因片段,纯化后与PUC19m-T质粒载体连接构建重组子,并导入大肠杆茵JM109;阳性克隆经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序列,并采用ExPASy Proteomicstools软件分析。结果 恶性疟原虫SSUrDNA扩增片段大小约为431bp;阳性克隆重组质粒作双酶切及PCR扩增均得到预期大小的基因片段;测定的SSUrDNA插入片段核酸序列与巴西恶性疟原虫IMTM/7G8相同基因序列对比。未发现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去,同源性为99.3%;第353位碱基由C取代了G,第371位碱基由T取代了C,其余序列相同。结论 成功克隆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红内期SSUrDNA基因片段,该序列在不同恶性疟原虫虫株间相对保守。  相似文献   

8.
从Wistar株大白鼠尾静脉注射子孢子后2h及16h,腹腔内注射毫菊氯仿提取物70mg/kg两次,42h时肝内红外期疟原虫数量明显减少,其形态大小、成熟度均受到影响,结果提示是菊氯仿提取物对肝内红外期疟原虫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有充分证据表明特异性抗疟抗体在人体抗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c Gregor等,1963,Cohen等,1969)。至少有两种机理用来阐明抗疟抗体的防御作用;第一,这些抗体可集结在裂殖休表面,阻止疟原虫侵入红细胞(Cohen等,1969),第二、抗疟抗体可调理受染红细胞(I R B C)和裂殖体,以利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Hunter等,1979)。在疟疾患者出现危象时、疟原虫数开始  相似文献   

10.
感染伯氏疟原虫(P.berghe ANKA株)小鼠,经矿泉“851”及与抗疟酮合用治疗后,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明显高于感染对照组(P<0.01)。两组药均能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对碳微粒的廓清率,其K值与对照组相比,P<0.01,MPS活性的增强程度与其疟原虫的抑制率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谷氨酸脱氢酶(GLDH)是疟原虫代谢中的重要酶,不存在于红细胞内,其活力高低,提示疟原虫在宿主血液中的消长。本实验以常山总提取物治疗氯喹敏感株和耐氯喹株疟原虫所致动物疟疾时,GLDH活力分别在治疗中的第5和第7天消失,提示常山总提取物对氯喹敏感株和耐氯喹株疟原虫皆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芜荑药膜的制备及抗病毒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新鲜猪巩膜采用离心法制备胶原膜。采用细胞病变法和MTT比色法对复方芜荑水、醇提液做体外抗HSV-I感染的实验研究。结果 此方法制得的胶原膜剂为I型胶原,复方芜荑水提液成分体外抗HSV-I感染的作用较强,细胞毒性小。结论 中药复方芜荑药膜的制备切实可行,治疗单疱病毒疗效确切,并可保护病变组织,是一种全新中药外用缓释剂。  相似文献   

13.
以中药毫菊乙醇提取物及氯仿分离物对感染P.yoelii小白鼠疟疾模型进行了疗效观察,结果乙醇提取物及氯仿分离物Ⅱ、Ⅳ组分,显示一定的抗疟作用,剂量达到1.4g/kg及0.8g/kg时,每天腹腔注射两次,能在第五天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其余组分Ⅱ、Ⅳ未见抗疟作用。  相似文献   

14.
硝喹Nitroquine(CI 679,简称679)对疟原虫的孢子增殖期有明显的阻断作用。临床试用证明硝喹可治愈现症患者,并对恶性疟的抗氯喹株有效。 喹哌Piperaquine和磷酸喹哌为长效抗疟制剂,经对恶性疟和间日疟的现场应用验证,证明均有良好疗效,且副作用小。 本实验通过观察药物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三种抗疟药的抗疟作用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黄柏提取物体外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肺炎支原体(MP)的抗菌活性,并分析黄柏提取物对其耐药相关基因MPN421 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检测黄柏提取物作用前后MPN421 mRNA表达改变情况,初步阐述黄柏提取物抗MP的相关分子机制。 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45例MP临床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突变(23S rRNA区域),鉴定肺炎支原体的突变株(23S rRNA 2063点突变)和野生株;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检测45株肺炎支原体对黄柏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实时荧光PCR检测黄柏提取物作用前后对MP MPN421 mRNA表达改变。 结果 45例MP临床分离株中发现30株23S rRNA 发生突变(突变株),15株MP 未发生突变(野生型);15株MP野生株的MIC值为0.036~0.576 mg/ml,30株肺炎支原体突变株的MIC值为0.036~1.152 mg/ml。15株野生株及30株突变株在无黄柏提取物作用下MPN42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79(0.071,0.089),0.083(0.062,0.084),P>0.05;黄柏提取物作用6 h和9 h后,无论是野生株还是突变株的MPN42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均P<0.01)。 结论 MP野生株及突变株对黄柏提取物均敏感,其机制可能是降低MP MPN421 mRNA表达,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MP感染有潜在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了哥王 Wikstroemia indica(Linne)C.A.Meyer 根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出2个双黄酮 sikokianin B(1)和 C(2),研究了它们的体外抗疟活性和结构。该植物根用乙醇-水(1:1)回流提取3次,浓缩后依次用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在生物活性指导下对具抗疟活性的正丁  相似文献   

17.
以中药毫菊乙醇提取物及氯仿分离物时感染P·yoelii小白鼠疟疾模型进行了疗效观察,结果乙醇提取物及氯仿分离物Ⅱ、Ⅳ组分,显示一定的抗疟作风,剂量达到1.4g/kg及0.8g/kg时,每天腹腔注射两次,能在第五天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其余组分Ⅱ、Ⅲ、Ⅴ未见抗疟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疟疾实验中,需要使用对疟原虫敏感性较高的小鼠。SMMC/C 系小鼠为本校动物所培育由昆明株小鼠近交繁殖的纯系小鼠。本实验以 SMMC/C 系小鼠为实验动物。对约氏疟原虫(Plasmoclium yaelii)。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ANKA 株子孢子感染及输血感染的敏感性分别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9.
本文意在通过体外细胞毒性试验和抗疟原虫试验从鸦胆子中筛选抗疟药物。为了在体内试验前分离出具有抗疟原虫活性的天然药物,一般宜先用恶性疟原虫在体外做试验。为在体外做可靠的选择性抗疟原虫活性试验,作者采用哺乳动物KB细胞系(从人体鼻咽表皮样癌中得到)微量稀释。以植物提取物的IC_(50)值和分离所得化合物的IC_(50)值作比较抗疟原虫活性和细胞毒(KB细胞)活性,两值之比作为选择抗疟原虫活性的标准。比值小于1,则表示抗哺乳动物细胞活性大于抗疟原虫活性。鸦胆子为传统抗疟中药。一般用其水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解氯喹敏感和抗性株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克林霉素及其二联用的敏感性。方法 运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原虫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氯喹敏感株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克林霉素及青/克联用的ID50分别为2.8、3784.7及6.4/2046.6nmol/L;抗性株原虫对上述药物的ID50分别为8.1、1652.1及2.35/1409.4nmol/L。结论 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克林霉素无交叉抗性。青蒿琥酯与克林霉素联用在体外测定中,其抗疟作用对抗性株明显优于敏感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