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细胞外基质聚集,基膜增厚,晚期出现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最终导致肾衰竭。在肾小球疾病中,系膜细胞是重要的靶细胞及效应细胞,是糖尿病肾病重要的病理改变。因此,研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功能,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肾小球主要有三种细胞成分即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MC),而MC则是肾小球系膜区的主要成分,具有收缩、内分泌及合成细胞外基质等多种功能,对肾小球的生理功能调节起重要作用。因此,它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从糖尿病的角度,简述MO的功能以及它在糖尿病状态下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3.
4.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细胞表型及功能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iu Z  Chen Z  Li Y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369-137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表型和功能的改变,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方法经肾活检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获取肾组织,体外培养系膜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3H-胸腺嘧啶掺入及细胞倍增时间观察细胞表型改变.系膜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用2-脱氧-3H-葡萄糖(2-DG)测定细胞葡萄糖摄入.Northern杂交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细胞谷氨酰胺6-磷酸果糖转氨酶(GFAT)的活性采用比色法测定.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来源的系膜细胞较正常对照表现出细胞体积增大、RNA/DNA比值增加并伴细胞增殖加快,细胞骨架蛋白α-SMA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的葡萄糖摄入率高于对照(1 592 cpm·105 cell-1 与 1 275 cpm·105 cell-1,P<0.05),同时伴GLUT1mRNA及蛋白质表达增加.此外,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的GFAT活性明显增高.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具有明显的表型与功能改变.此外,糖尿病肾病患者系膜细胞还表现出细胞糖摄入及己糖胺通路活性增加.上述表型及功能改变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病变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AP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丝裂原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按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分为对照组(含11mmol*L-1葡萄糖)、高糖组(含30mmol*L-1葡萄糖)、MAPK抑制剂组(含25μmol*L-1PD98059加30mmol*L-1葡萄糖)及甘露醇组(含20mmol*L-1甘露醇),以32P标记的髓磷脂碱性蛋白为底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培养细胞的MAPK活性.结果高糖组MAPK活性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加入MAPK抑制剂后,其活性明显降低,同时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结论高糖可增加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APK活性,且可能与渗透压引起的应激刺激相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合并肾小球肾病临床上少见,现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对其治疗和鉴别进行探讨。1病例报告患者,男,23岁,工人,以间断浮肿7a,多饮多尿7a,多食消瘦1a加重2周于1988年5月12日住院,患者于1981年前出现面部及双下肢水肿,尿蛋白定性( ),定量5.5g/24h尿,血浆蛋白降低(具体不详),尿糖阴性,血糖5.5mmol/L。诊断为“肾病”,以强的松及中药治疗症状消失,尿蛋白转阴,血浆蛋白恢复正常。1987年6月上述症状再发,查尿蛋白( ),无红细胞及白细胞,血压正常。当地医院以中药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肽对体外高糖环境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s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s,MCs),分为正常对照组(NG)、高糖组(HG)、高渗甘露醇组(HM)、正常糖加20 mmol/L肌肽组(NG+C20)和高糖加20 mmol/L肌肽组(HG+C20)5组。采用MTT法测定肾小球系膜细胞24 h、48 h的增殖情况。结果在24 h、48 h时间段,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出现明显的增殖现象(P〈0.01或P〈0.05);高糖加20 mmol/L肌肽组与高糖组相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肌肽通过抑制高糖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来对糖尿病肾病起到保护作用,为糖尿病肾病的防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之一。肾小球系膜细胞(GMC)是肾脏合成分泌细胞外基质蛋白如纤连蛋白、胶原等的主要细胞,也是免疫性和非免疫性病因(包括糖尿病)损伤的靶目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级联反应系统,细胞运用这一系统将细胞外的刺激反应到胞核,介导细胞的反应,参与多种细胞生理功能的调节。在糖尿病患者的体内存在的多种代谢紊乱可活化p38MAPK信号通路,从而导致了DN的发生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IA)病人肾小球足细胞形态及数量的改变与肾功能[主要以血清肌酐浓度(serum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SCC)来反应]的关系。方法 对22例DIA病人活检标本肾小球足细胞面积与数量的改变作形态定量测定;5例因镜下血尿而作肾活检,但电镜观察排除其他肾病的标本作为阴性对照(NC)。测定参数:足细胞面积,足细胞面积与肾小球面积,肾小球单位面积足细胞数量,肾小球平均面积,系膜面积与肾小球面积比,肾皮质间质面积比。结果 DIA病人肾小球足细胞与数量的定量改变与SCC及肾波质间质面积比显著相关,而对照组无这种关系。结论 DIA病人,肾小球足细胞面积与增加与肾间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足细胞相对面积及相对数量的减少与血清肌酐浓度的升高及肾间质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说明在DIA病人,不仅肾小球系膜面积的增加与病程的进展密切相关,而且足细胞的损伤和丢失也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尤燕舞  林栩  杨发奋  王洁 《右江医学》2012,40(6):771-773,93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预防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0只。DN组、预防组和治疗组糖尿病造模成功后,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干预,对照组仅注射柠檬酸缓冲液。第8周测定相关生化指标,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后,通过免疫组化法分析大鼠肾小球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预防组和治疗组相关生化指标较DN组好转,肾脏病变减轻,PCNA表达于肾小球固有细胞。DN组肾小球中PCNA的表达均较预防组、治疗组、对照组明显上调。而预防组、治疗组肾小球中PCNA的表达较DN组下调,且预防组PCNA的下调更为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通过下调肾小球PCNA表达,抑制肾小球细胞增殖实现对DN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肌肽(carnosine)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at mesangial cells,RMCs)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RMCs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MTT法和BrdU-ELISA法观察肌肽对高糖诱导的RMCs增殖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肌肽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酶生化法测定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含量及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结果肌肽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RMCs增殖,在5~30 mmol/L范围内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效应,且与其抗氧化作用密切相关。结论肌肽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高糖诱导的RMCs增殖,且有浓度依赖趋势。  相似文献   

13.
RANTES和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华  孙子林 《现代医学》2004,32(2):129-132
多种因素可引起糖尿病肾病 (DN)的发生、发展。这些因素可使体内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 (RANTES)表达和分泌出现改变。RANTES是一种对单核 巨噬细胞有强烈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它可趋化并激活肾脏中单核巨噬细胞 ,导致细胞外基质大量堆积。因此 ,RANTES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伴与不伴水肿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 将病理诊断明确的170例DN患者分成水肿型DN组(edema DN,E-DN)和非水肿型DN组(nonedema DN,NE-DN),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差异.结果 与基线值比较,E-DN组肾脏病理改变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BP)、总胆固醇(TC)、24 h尿蛋白定量>3.5g的百分比等均显著高于NE-DN组(P <0.05,P<0.01),而eGFR和血浆白蛋白(ALB)、尿比重、尿渗透压等均显著低于NE-DN组(P <0.05,P<0.01).随访2年,E-DN组eGFR下降速率均显著大于NE-DN组(P<0.05),肾脏终点事件发生率、肾外并发症发病率也显著高于NE-DN组(P<0.05).生存分析显示E-DN组预后差(X2=17.460,P<0.01).危险因素分析发现肾活检时ALB(RR=0.938,P=0.004)、eGFR(RR=0.985,P<0.01)、肾脏间质病变(RR=1.236,P=0.012)、TC(RR=1.192,P=0.015)、水肿(RR =6.412,P<0.01)是DN肾脏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伴有水肿的DN患者较不伴有水肿的DN患者血糖控制较差、ALB低、脂质代谢紊乱、肾脏间质病变重、肾脏中位生存时间短,水肿为影响肾脏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24 h血糖监测,以24 h内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反映血糖波动;通过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24 h-UAE)描述肾病并发症的程度,并行平均动脉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测量。结果:(1)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合并早期肾病并发症、合并临床肾病并发症的患者SDBG分别为(1.64±0.45),(1.87±0.43),(2.82±0.81)mmol/L。(2)相关分析显示,相同条件下,经对数变换后的24 h-UAE与SDBG的相关系数为0.612,与平均动脉压的相关系数为0.558(P<0.01)。(3)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经对数变换后的24h-UAE与SDBG、平均动脉压的β值分别为0.519,0.451。结论:初步认为血糖波动与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脏病变(diabetic nephropathy,DN)与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的患者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或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8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将患者分为3组:A组:UAER<20μg/min,B组:UAER为20~200μg/min;C组:UAER>200μg/min,A组病人共169人,其中NDR 53人,PDR 116人;B组病人共76人,其中NDR 37人,PDR 39人;C组病人共66人,其中NDR 40人,PDR 26人。比较各亚组间肾小球滤过率差异。结果根据目前推荐的MDRD简化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186×(SCr)-1.154×(Age)-0.203×(0.742女性),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进行3组中各亚组间对比发现,PDR亚组eGFR均较NDR亚组eGFR降低。其中B组和C组PDR亚组与NDR亚组eGF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能够预测肾功能损伤程度,但其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相关性不大。原因与微量白蛋白尿作为DN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特异性较差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小球中Slit2和Robo1的表达与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符合Tervaert's糖尿病肾病病理分型Ⅰ~Ⅱ a期,患者24 h尿蛋白>30 mg且<500 mg,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90 mL/(min·1.73 mR)等纳入标准的19例2型糖尿病DN标本,以及15例正常肾组织手术标本,采用HE染色、PAS染色和电镜观察DN肾小球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Slit2、Robo1和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在肾小球中的表达,分析DN肾小球中Slit2和Robo1与CD31表达的相关性,以及Slit2、Robo1和CD31的表达与24 h尿蛋白以及eGFR的相关性.结果 早期DN存在肾小球肥大、系膜基质轻度增多、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增大和增多等典型早期DN病理特征.Slit2表达于肾小球血管内皮、肾小管上皮和系膜细胞区域;Robo1表达于肾小球血管内皮、肾小管上皮和足细胞区域.与正常肾组织相比,早期DN肾小球中CD3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早期DN肾小球中Slit2和Robo1的表达较正常肾组织也显著性增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早期DN肾小球中Slit2和Robo1的表达与CD31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3,P<0.01;r=0.72,P<0.01);早期DN肾小球中Slit2、Robo1和CD31表达与eGFR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r=0.81,P<0.01;r=0.57,P<0.05);早期DN肾小球中Slit2、Robo1和CD31表达与24 h尿蛋白也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5;r=0.49,P<0.05;r=0.47,P<0.05).结论 Slit2/Robo1信号通路可能通过参与早期DN肾小球内皮细胞增生促进病理性血管生成,从而加速蛋白尿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蛋白激酶C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状态下肾小球蛋白激酶C(PKC)与肾脏改变的关系。方法 对链脲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大鼠喂养 2 8周 ,同时对部分糖尿病大鼠进行胰岛素治疗。测定糖尿病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PKC活性、肾小球基底膜厚度 (GB MT)和尿蛋白质 肌酐 (Pr Cr)比值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糖尿病大鼠在血糖水平和HbA1c含量增高的同时 ,PKC活性、GB MT和尿Pr Cr比值都显著增加 (P <0 .0 1 ) ;PKC活性与血糖相关 (P <0 .0 1 ) ,而与HbA1c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 ,胰岛素治疗可通过降低血糖水平来减少HbA1c形成、改善PKC活性 ,从而减缓GBMT增加 ,减少尿蛋白排出。结论 高血糖慢性刺激可引起肾小球PKC活性增高 ,非酶促糖基化可能未直接参与PKC活性改变 ,PKC活性长期增高可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血糖“代谢记忆”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早期高血糖作用,即使后期采取有效措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仍易发生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患者发生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就“代谢记忆”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严晋华  朱延华  夏旋  徐芬  张雷  赵一  梁华  翁建平 《广东医学》2012,33(18):2711-2714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作用。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予链脲佐菌素50 mg/kg单次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血栓通低剂量组[900 mg/(kg.d)]、血栓通高剂量组[1 800 mg/(kg.d)],每组7只,选取健康同龄大鼠作为正常组。采用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灌服等体积稀释液。干预12周后,留取尿液,测定尿白蛋白;肾脏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并行电镜病理观察肾小球基底膜、足细胞、系膜细胞改变。结果模型组尿白蛋白高于正常组,3种不同干预组(厄贝沙坦、低剂量和高剂量血栓通)尿白蛋白均降低,血糖和体重差异;三大染色和电镜结果提示,厄贝沙坦组基底膜、系膜细胞和足细胞的病理损害缓解,血栓通组上述细胞损害改善,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尿白蛋白,改善肾脏足细胞、系膜细胞病理形态,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