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索血站病毒核酸检测质评样本混样核酸(MP-NAT)检测的最佳工作模式.方法 应用罗氏COBASs201核酸检测系统及配套的TaqScreen MPX试剂,采用6混样核酸检测(MP-6-NAT).将质评样本采用2种混样模式进行平行检测,模式1:质评样本与常规待检献血者标本混样(pool),混样无反应性报告阴性,反应性pool进行拆分检测(单样本检测);模式2:质评样本与已知NAT阴性献血者标本混样,混样无反应性报告阴性,反应性pool只对质评样本进行单样本检测.比较2种混样检测模式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血液放行时间,试剂消耗量.结果 核酸检测室间质评次数为12次,检测标本120份,共检出84份阳性标本,36份阴性标本,得分100分,2种混样模式的检测结果一致.模式1的血液放行时间比第2种大约延长5h.模式1的试剂消耗量为3 744个测试,模式2的试剂消耗量为1 824个测试.结论 室间质评样本与已知NAT阴性标本混样检测的工作模式,符合质评样本按常规标本对待的原则,节约试剂成本,加快血液放行速度.  相似文献   

2.
献血者HBV、HCV、HIV的单人份核酸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Procleix ULTRIO Assay和Procleix TIGRIS System进行献血者单人份病毒核酸检测(ID-NAT),以了解ELISA法筛查的HBV、HCV、HIV漏检率,同时对ID-NAT和汇集NAT(MP-NAT)模式进行比较。方法在进行2次ELISA法筛查的同时,应用ULTRIO试剂在TIGRIS系统上行ID-NAT检测,对有活性的标本再分别进行HBV、HCV、HIV的鉴别测定,对ID-NAT阳性标本再进行8个(MP-8-NAT)和16个(MP-16-NAT)样品的模拟混样检测。结果在10064名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10例ELISA法阴性、ID-NAT阳性标本,ELISA法筛查漏检率为0.99‰,该10例标本经鉴别实验确定为HBV DNA阳性;共检出28例ELISA法阳性、ID-NAT阳性标本,其中HCV6例、HBV22例。将28例ELISA法阳性、ID-NAT阳性及10例ELISA法阴性、ID-NAT阳性标本进行8个、16个样品模拟汇集,结果 MP-8-NAT、MP-16-NAT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下降为78.6%、75.0%和30.0%、20.0%。结论 2次ELISA法血清学筛查模式存在较高的HBV漏检;ID-NAT的灵敏度高于MP-NAT,对于ELISA法阴性、ID-NAT阳性标本,MP-NAT存在很高的漏检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降低输血感染风险,分析在石家庄地区献血者中开展血液传染病毒核酸检测(NA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应用浩源核酸检测系统,对经ALT及两遍HBs Ag、抗-HCV、抗-HIV、梅毒螺旋体ELISA检测结果均呈非反应性的287 728份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1 RNA-3项联合NAT筛查,初筛采用8人份混样法,对检出某项有反应性的混样池进行单人份拆分检测。结果 ELISA检测非反应性的287728份标本,共检测42 472个混样池,检出209个HBV DNA反应性混样池,混样池阳性率为4.92‰;拆分结果为84例HBV DNA阳性,检测阳性率为0.29‰,所有标本中无HCV RNA和HIV-1 RNA的检出。结论核酸检测可缩短血液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并有效降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发生几率,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8月~2011年12月血站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79 414人份血液标本进行HIVRNA-1,-2、HCV RNA和HBV DNA 3项联合核酸检测(cobas TaqScreen MPX试剂),先对6人份标本混样进行NAT,如为阴性,则直接出具结果,如出现阳性结果,再进行拆分检测;对NAT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分项确证试验。结果ELISA法共检测了98 935人份标本,抗-HIV、抗-HCV、HBsAg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96 923份;对79 414人份血液标本NAT共检出阳性194例,阳性率为0.24%;分项检测发现127例阳性标本,病毒类型均为HBV DNA,未检测出HCV RNA和HIV RNA,阳性检出率为65.46%(127/194)。结论 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查到HIV RNA-1,-2、HCV RNA和HBV DNA反应性标本,常规开展NAT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将核酸检测(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过程。方法采用Roche Cobas S201系统对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65 497份标本进行HIV、HCV和HBV3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65 497份EIA检测合格标本中,NAT共检出阳性59例,阳性检出率为0.9‰;NAT筛查阳性标本经另1种核酸检测系统确证阳性率为65.38%(17/26)。结论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顺德区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NAT)结果,了解顺德地区核酸检测(NAT)呈反应性结果人群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美国罗氏全自动NAT检测分析系统,对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血站经2遍不同厂家ELISA检测及ALT检测,结果均呈非反应性的献血者58 715人份血液标本进行HBV、HCV、HIV 3项NAT联检,对检出有反应性的混样池进行单人份拆分。结果在58 715例2遍不同厂家ELISA检测及ALT检测均呈非反应性的血液标本中,共检测9 786个标本混样池,其中116个混样池呈反应性,混样池阳性率为1.19%(116/9786);对混检呈反应性的混样池所属标本进行拆分单检,呈反应性的标本为69例,拆分阳性反应率为59.48%(69/116)。NAT检测出69例HBV-DNA呈反应性,标本阳性率为0.12%(69/58715),HCV-RNA和HIV-RNA的结果均呈非反应性;在69例HBV-DNA呈反应性的标本中,按男女性别、户籍、献血次数等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目前顺德地区血清学ELISA检测合格血液中存在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主要是输血感染HBV;通过进行核酸检测,可以分析掌握HBV、HCV、HIV在本区献血人群中的分布规律,调整有关献血招募策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核酸检测技术在盐城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必要性。方法选取在2015年3~12月盐城地区采集的至少一种酶免试剂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55186例,采用RocheCobass201检测系统和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的仪器及试剂开展HBVDNA、HCVRNA及HIVRNA联合NAT检测,采用6/8人份混样池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对筛查阳性的部分标本送至江苏省血液中心进行确证。结果至少一种酶免试剂阴性的55186份标本共检测了7965个pool,其中罗氏系统检测3930个pool,检出47个反应性pool,pool阳性反应率为1.20%。达安系统检测4035个pool,检出39个反应性pool,pool阳性反应率为0.97%。拆分检测共筛查出42份核酸反应性标本,总反应性率为0.076%。其中罗氏核酸检测系统反应性率为0.12%,达安核酸检测系统反应性率为0.04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6份送检标本中,有25份被确认为HBV DNA阳性,确认阳性率为69.44%。所有标本中无HCV RNA和HIV RNA的检出。结论在常规血清学检测的基础上进行核酸检测,能降低常规血清学检测漏检率,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HBV、HCV和HIV血清学阴性献血者中的核酸反应性比率,探讨开展血液筛查NAT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利用Procleix TIGRIS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2011~2012年68 781份ELISA检测阴性或单试剂反应性待检的献血者标本进行HBV、HCV和HIV 3项联合筛查,并对联检反应性标本做进一步分项鉴别试验。结果 68 781份ELISA检测阴性或单试剂反应性待检标本中,NAT共检出反应性84例,总反应性比率为0.12%(84/68 781);经鉴别后共检出HBV反应性30例,未检出HCV和HIV RNA反应性标本,联检反应性标本可鉴别率为35.71%(30/84)。结论无偿献血者血液经常规酶免筛查后仍存在较高比例的HBV DNA感染,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酶免法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有必要进行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份及16份混合标本2种检测模式对献血者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9年2至6月顺序留取北京无偿献血者标本,用诺华Procleix ULTRIO Assay进行单份(ID)或16份混合标本(P16)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HIV-1)三项联合核酸检测.单份NAT反应性同时HBsAg、抗-HCV或抗-HIV血清学不合格的标本,血清学合格的单份NAT反应性经双孔NAT复检阳性的标本,以及混合NAT反应性/拆分NAT为阳性的标本,进一步用诺华Procleix HBV、HCV和HIV-1鉴别试剂进行鉴别试验.血清学合格、HBV NAT单独阳性标本进一步用Roche HBV定量实验加以验证和进行病毒含量测定、血清学分析、并进行稀释以模拟是否能被P16-NAT检出.阳性检出率进行四格表连续校正的x2检验.结果 (1)在7613份单份NAT (ID-NAT)标本中,检出NAT阳性26份,ID-NAT阳性率0.34%(26/7613);(2)在16 064份共1004份P16混合标本NAT(P16-NAT)中,检出NAT阳性27份,P16-NAT阳性率为0.17% (27/16 064);(3)在血清学合格标本中,单份检测的NAT单独阳性检出率为0.12% (9/7438),高于16份混样检测的NAT单独阳性检出率0.01% (2/15 750)(x2=11.880,P<0.05).9份ID-NAT及2份P16-NAT单独阳性标本经鉴别均为HBV NAT阳性,未检出 HCV NAT单独阳性或HIV NAT单独阳性;(4)9份ID-NAT HBV单独阳性血样模拟P16-NAT,仅有2份可被检出;(5)对8份ID-NAT及2份P16-NAT单独阳性标本进行Roche HBV定量测定,均可确证其核酸检测结果,但病毒含量很低.其中2份HBV病毒含量为472 IU/ml及15 IU/ml,6份含量<12 IU/ml,另2份原倍不能定量经10倍浓缩处理后测得含量为< 12 IU/ml和14.3 IU/ml;(6)11份HBV NAT单独阳性标本中,3份(27.3%)为潜在的窗口期感染,其余8份(72.7%)抗-HBc阳性或抗-HBe阳性,但抗-HBc-IgM均为阴性,为隐匿性感染;(7) P16-NAT初检呈反应性需要进行拆分试验的混合样本比率为2.49% (25/1004),其中由血清学合格标本所致初检反应性的混合样本比率为0.20% (2/1004).结论 ID-NAT单独阳性检出率高于P16-NAT单独阳性检出率.为避免低病毒含量HBV的漏检,应选用灵敏度高的核酸检测试剂,并尽量采用小标本量混合检测,甚至采用单份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血液进行酶免筛查后实施核酸检测,探讨增加核酸检测筛查的必要性。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2月对酶免阴性和单试剂阳性及灰区标本进行8人份混样(pool)HBV-DNA、HCV-RNA和HIV-RNA3项联合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及血浆袋送卫生部临检中心进行鉴别确证试验及乙肝两对半检测,同时对核酸检测阳性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17 690人份中检测HBV阳性37人份,阳性率为0.209%,无HCV和HIV阳性,确认阳性16份,确认阳性率为0.9‰,26例送卫生部临检中心检测的标本中16例确证为HBV-DNA阳性,乙肝两对半26例抗-HBc皆为阳性。追踪随访成功随访5例,发现HBV"窗口期"标本1例,HBs Ag阴性转阳性。结论血液酶免筛查存在一定的漏检风险,增加核酸检测可缩短病原体检出的窗口期,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核酸检测技术在常州地区献血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必要性。方法采用罗氏诊断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4月~2011年3月的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53 041人份标本进行H IV、HCV和HBV三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 53 041人份血液标本中,经过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抗-H IV ELISA检测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51 991份。其中,NAT共检出阳性53例,阳性检出率为0.1%,分项确证实验怀疑其中1例血液标本处于H IV病毒"窗口期",追踪检测证实其H IV呈阳性。结论 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缩短输血性H IV、HBV和HCV等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郑州地区献血者进行酶免筛查后再实施核酸检测(NAT),探讨增加NAT在临床输血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罗氏全自动核酸筛查系统和上海科华全自动核酸筛查系统检测HBV DNA、HCV RNA、HIV RNA,样本混合分别采用6人份×166.7μL及8人份×180μL汇集(称为1个pool),如果混检阴性,则直接出具结果;如混检阳性,再进行二次拆分检测,以拆分结果报告最终结果。结果罗氏系统共检测ELISA阴性标本115 227份,其中混检阳性pool 130个,经拆分80个pool为反应性,反应性标本86例,拆分率为61.5%,标本阳性率0.75‰;科华系统共检90 359份ELISA阴性标本,混检阳性pool 93个,经拆分31个pool为反应性,反应性标本31例,pool拆分率33.3%,标本阳性率为0.34‰。二者总计共检标本205586份,反应性标本117例,标本阳性率0.57‰,其中1例为HIV"窗口期"感染。结论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酶免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开展核酸检测后本地区献血者HBV/HCV/HIV血液检测结果。方法 采用2种酶免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抗-HCV、HIV Ag-Ab ELISA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及单试剂反应性的标本进行8人份混样HBV DNA/HCV RNA/HIV RNA核酸定性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HCV RNA、HIV RNA反应性标本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HBsAg、抗-HCV和HIVAg-Ab ELISA检测总反应性率为0.71%(2 381/334 781),双试剂反应性率为0.37%(1 251/334 781)。333 530例标本进行NAT检测,共检出682个NAT反应性pools,拆分出367例NAT反应性标本(拆分反应性率为53.81%),其中在ELISA非反应性标本中检出351例NAT反应性标本,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中检出16例NAT反应性标本;NAT反应性标本中360例为HBV DNA+、6例为HCV RNA+和1例为HIV RNA+。追踪随访5例ELISA-/NAT+的献血者,确定4例为HCV感染者,1例为HIV感染者。结论 开展NAT检测,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病毒“窗口期”等造成的残余风险,有效保障了南阳地区的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本市无偿献血HIV筛查及确认结果,为科学合理制定血液筛查策略,评估、选择血液筛查试剂、灰区设置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本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2月HIV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基本信息、2种ELISA检测试剂的S/CO值、核酸筛查及免疫印迹确认结果。结果本中心在此期间共检测标本231 832份,EIA+/NAT+标本185例,EIA+/NAT-标本382例,NAT+/EIA-标本4例。送EIA+标本479例到区疾控中心确认,确认阳性152例(均为EIA双试剂反应性),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9例,同时合并梅毒感染19例;确认为不确定的标本88例,其中双试剂呈反应性的标本5例,有3例核酸鉴别为阳性;确定阴性标本239例。114例EIA+标本经第3种EIA第4代HIV试剂和核酸筛查结果为:均呈反应性24例,上海科华和生物梅里埃双试剂呈反应性1例,上海科华单试剂呈反应性7例,上海生物梅里埃单试剂呈反应性21例,法国伯乐单试剂呈反应性61例。结论 1遍酶免加1遍核酸检测能更很好地避免HIV窗口期及完美控制者的漏检;在蛋白免疫印迹法(WB)和核酸检测确认阳性标本的检出上,EIA进口第4代HIV试剂相比第3代国产试剂,无明显优势,相反假阳性极高;HIV阳性无偿献血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且男男同性恋间的性传播尤为突出。加强高危性行为对血液安全(尤其是感染窗口期)的宣传,增加必要的前端筛查,让以体检为目的的高危性行为者主动放弃献血,建立以固定献血为主的献血招募更有利于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TIGRIS血液筛查系统采用新旧两代试剂及新一代试剂不同检测模式核酸单反应性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6年血液标本采用Ultrio或UltrioPlus核酸检测(NAT)试剂与酶免疫法(EIA)试剂平行血液检测(NAT/EIA平行检测模式),以及血液标本先采用EIA试剂检测,后采用UltrioPlus NAT试剂检测EIA合格标本(先EIA后NAT检测模式),2种模式的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和鉴别反应性率。结果 2011—2015年,采用NAT/EIA平行检测模式,Ultrio试剂检测血液标本1 412 432例,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和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0.23%、29.20%和0.07%,各年份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差异分别为P0.05(χ2=9.80)和P0.05(χ2=3.91);Ultrio试剂检测1 465 864例血液标本,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和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分别为0.22%和29.21%,UltrioPlus试剂检测261 238例血液标本,核酸联检单阳性率和鉴别阳性率分别为0.33%、39.12%,两指标与Ultrio试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58,P0.01;χ2=31.07,P0.01);2016年2—3月,采用NAT/EIA平行检测模式,UltrioPlus试剂检测血液标本51 686例,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核酸鉴别反应性率和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0.57%、22.90%和0.13%;2016年4—12月,采用先EIA后NAT检测模式,UltrioPlus核酸试剂检测血液标本208 962例,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鉴别反应性率和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0.27%、47.73%和0.13%,2种血液检测模式的核酸联检单反应性率和鉴别反应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0,P0.01;χ2=50.15,P0.01),HBV DNA检出率相同(0.13%)。结论新一代核酸试剂UltrioPlus相比Ultiro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采用先EIA后NAT检测模式较EIA/NAT平行检测模式能有效减低实验室污染,减少血液核酸检测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上海浩源生物科技公司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对2011年8月~2012年5月本血站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36 678人份血液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 RNA-1项联合检测,先对8人份混样标本进行检测,如为非反应性,则该合并检测池中的标本均为非反应性,如合并检测呈反应性,再进行拆分检测.本试剂盒合并和拆分检测使用相同的复合PCR扩增系统,单管实时荧光PCR检测3种病原体,通过将探针标记不同的荧光信号分辨HBV、HCV、HIV-1反应性病原体种类.结果 对36 678人份ELISA法检测抗-HIV、抗-HCV、HBsAg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标本共检测出HBV DNA阳性57例,阳性率为0.16%;未检测出HCV RNA和HIV RNA.结论 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查到HBV、HCV和HIV-1反应性的标本,常规开展NAT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ELIS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并对NAT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经2种ELISA试剂检测合格的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上海浩源核酸检测系统进行8人份混样检测,混检反应性的标本进行拆分,以拆分结果为最终报告结果,并对NAT阳性献血者追踪检测。结果 1)采集的40 496份献血者标本中,ELISA检测合格标本40 189份,不合格标本307份。2)ELISA检测合格的40 189份标本中共检出HBV DNA阳性22例,未检出HCV RNA、HIV-1 RNA阳性标本。3)已完成17例HBV DNA阳性献血者的追踪检测,其中14例为隐匿性HBV感染,未发现"窗口期"感染的献血者。结论 1)2遍ELISA检测后仍存在输血感染风险,增加NAT检测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2)追踪调查显示,HBV DNA阳性献血者中以OBI为主,为输血残余风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廖艳婷  孙爱农  李乔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5):2113-2115,2118
目的探讨在中山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应用核酸检测技术的必要性及效果。方法选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地区献血者标本,对其中无反应性或单试剂反应性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对203 836例ELISA双试剂无反应性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共检出核酸反应性标本223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DNA 220例,丙型肝炎病毒RNA 3例,未检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RNA。对575例ELISA单试剂反应性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共检出18例乙型肝炎病毒DNA反应性标本。ELISA双试剂无反应性标本和单试剂反应性标本的核酸反应率分别为1.09‰和31.30‰,核酸检测Ct均值分别为37.42±18.73和34.36±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安全筛查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病毒检出率,缩短病毒检测"窗口期",发现隐匿性病毒感染,降低输血相关病毒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开展核酸检测后青岛地区献血者HIV检测情况,探讨减少一遍ELISA检测及实施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2年9月13日~2013年6月1日期间的献血者标本,应用两种ELISA试剂检测HIV抗原/抗体,并用Roche Cobas S201血液筛查系统进行核酸检测,将HIV抗原/抗体反应性标本送至市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进行HIV确认.结果 ELISA方法共检出HIV抗原/抗体反应性标本90例,确认试验阳性13例,确认试验阴性77例,假阳性率85.56%(77/90),确认阳性者全部为ELISA双试剂反应性标本.HIV抗原/抗体非反应性标本经NAT检测无一例HIV RNA反应性;HIV抗原/抗体反应性标本90例,经NAT检测HIV RNA反应性标本13例,全部为ELISA双试剂反应性标本.结论 NAT与HIV确认试验有很好的符合性,开展NAT检测可以减少1遍HIV 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在大规模临床用血输血传染性指标筛查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方法 ELISA法检测献血者HBsAg,抗-HBV和抗-HCV,以及抗-TP,非反应性标本再用国产HBV/HCV/H IV核酸检测试剂进行检测,从中筛查出ELISA检测非反应性,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进一步对NAT阳性标本跟踪采样检测以确认血清学转化,或用进口核酸试剂复核检测确认核酸阳性。结果使用8份混样、阳性标本汇集池一次拆分的自动化检测模式,55 499人份ELISA检测合格的血标本中共检出11份HBV核酸阳性标本,1份HCV核酸阳性标本。其中3份经跟踪采样检测确认为HBV感染窗口期标本,1份由罗氏试剂复核检测确认为HCV感染窗口期标本。其余8份HBV核酸阳性样本经"两对半"检测确认为现行ELISA血筛漏检的HBV隐匿性感染或其它感染类型标本。结论核酸血液筛查可大大提高血液安全性,特别是提高对我国较为复杂的HBV低滴度感染标本的检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