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项ALT不合格献血者保留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尽可能减少单项ALT不合格献血者的流失,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方法对我站2007—2009年单项ALT不合格献血者的性别、体重、献血经历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单项ALT不合格献血者流失比率高达81.2%,再次献血情况与同期合格献血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保留单项ALT升高的献血者有很大的空间,是招募固定献血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不合格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的原因及降低ALT不合格率的策略.方法 对2009年河源市中心血站自愿无偿献血者ALT检测结果异常的160例进行ALT异常与性别、年龄、体质量及献血次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ALT检测不合格献血者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体质量大于70 kg的与体质量在45~70 kg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异常升高与性别、体质量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降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ALT不合格率,有利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提高自愿无偿献血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与肝功能受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P时肝损伤的发生概率与AP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AP患者之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通过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的AP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26例、中度31例、重度15例;水肿型52例,坏死型20例.并随机选取2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轻、中、重度3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的差异和肝功能受损指标ALT或AST的关系以及水肿型、坏死型AP与ALT或AST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之间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型、中型、重型3组体质量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3组病例ALT或AST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轻、中、重度3组病例ALT或AST阳性率的两两比较中,轻度、中度和重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5),而中度与轻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型与坏死型两组ALT或AST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水肿型与坏死型两组之间ALT或AS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肥胖是AP的诱发因素;AP严重程度与胰腺炎伴有肝损害有一定相关性,其损害程度可反映AP严重程度;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的肝损害发生率要高于水肿型胰腺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与病毒复制及肝脏受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武汉总医院2011年3月~6月乙肝患者血清标本192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LHBs,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化学发光方法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模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阳性不同分组,比较LHBs,HBV-DNA及PreS1-Ag阳性率差异,同时分析LHBs含量与HBsAg,HBV-DNA及AL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HBeAg阳性乙肝患者血清中,LHBs的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P>0.05),LHBs的阳性率与PreS1-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4,P<0.05);HBeAg阴性乙肝患者血清中,LHBs的阳性率与HBV-DNA和PreS1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73,28.55,P<0.05);LHBs含量与HBV-DNA拷贝数和表面抗原浓度呈正相关性(r=0.905,0.801,P<0.05);阳性组间LHBs含量与ALT指数无相关性.结论 乙肝患者血清中LHBs的表达与HBV-DNA拷贝数、乙肝表面抗原浓度呈正相关,较PreS1-Ag更能反映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状况,尤其对HBeAg阴性患者抗病毒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不适用于判断肝细胞的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东莞市无偿献血者ALT的参考范围,为改进现行的ALT筛查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排除抗-HIV或抗-TP检测阳性献血者,随机选取2009年7月—2009年8月东莞市中心血站5 639名献血者的常规血液检测数据,包括4项病原体ELISA检测及ALT速率法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ALT在(40—60)U/L的肝炎标志物阴性献血者做核酸检测。结果5 639名献血者中,肝炎标志物阳性合并ALT异常献血者11名,占946名ALT异常献血者的1.16%。77名肝炎标志物阳性献血者中的ALT异常率为14.28%,与肝炎标志物阴性献血者ALT异常率16.8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炎标志物阴性献血者ALT水平与肝炎标志物阳性献血者AL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项ALT异常献血者ALT水平与肝炎标志物阳性献血者ALT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562名肝炎标志物阴性献血者的ALT水平呈正偏态分布,中位数为27.9 U/L,第95百分位数的ALT水平为56.5 U/L;766名ALT水平为(40—60)U/L的肝炎标志物阴性献血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结合核酸检测结果看,ALT≤56.5 U/L作为东莞地区献血者血液检测的参考范围的上限可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4-2018年芜湖地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临界值2次变更前后血液报废率变化,探讨ALT检测值的高低与HBV、HC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本单位2014-2018年献血者标本ALT临界值2次变更前后ALT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302例ALT单项不合格标本的核酸检测结果,探讨ALT与HBV、HCV阳性的相关性。结果男、女ALT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独提高男性临界值至50 U/L和男、女临界值均提高至50 U/L后,ALT报废率分别由3.55%下降至2.27%和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阴性组和阳性组ALT不合格率分别为1.51%和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阴性组和阳性组ALT不合格率分别为1.50%和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2例ALT单项不合格标本的HBV、HCV核酸检测结果均阴性。结论调高临界值后血液报废率大大降低,为了在血液报废和输血安全这两方面寻找平衡,建议再次提高临界值或单独提高男性临界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渭南地区2017—2019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献血者检测结果,提供科学合理的宣传、招募、征询及初筛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渭南地区2017—2019年无偿献血人群ALT速率法检测结果,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献血者,以及不同献血季节的ALT不合格率。分析ALT合并4项输血感染疾病不合格结果情况及ALT不合格献血者ALT检测值区间分布情况。结果120817人次无偿献血人群中检测出455人次ALT不合格,ALT不合格率为0.38%,且不同年份间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不合格人群特征:男性高于女性;在25~<35岁年龄段最高;不同职业人群以工人最高,医生最低;在第1季度最高;不同文化程度及献血次数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人次ALT不合格献血者以单项ALT不合格为主,占99.34%,有1人次ALT合并抗-HCV不合格,2人次ALT合并TP不合格。ALT不合格献血者ALT以分布在50~60 U/L区间人次最多,占80.00%。结论渭南地区献血者人群ALT不合格以不良生活习惯因素引起的ALT低程度升高为主,针对ALT不合格人群特征,对宣传招募、征询采集、ALT检测过程等环节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实验室ALT不合格率,节约血液资源,降低血站运营成本,稳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展HBV和HCV核酸检测条件下采供血机构筛查献血者ALT的意义。方法对2010-2014年在广州血液中心献血后,经4项双试剂ELISA检测和ALT检测,仅单项ALT阳性的20 963名献血者的HBV/HCV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2年在中心献血的上述献血者603名,对其进行间隔时间至少为半年的随访,每次随访均进行ALT、全项血清学ELISA检测及HIV、HBV和HCV NAT检测。结果20 963名单纯ALT阳性献血者经HBV/HCV/HIV核酸鉴别试验检出5例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0.2‰;分别按性别、年龄和献血时间比较其ALT不合格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3名单项ALT阳性献血者经随访未发现有献血者出现除ALT外其他检测项目呈反应性。结论在已经开展HBV及HCV NAT检测的地区,可以考虑取消对献血者进行ALT检测。对于尚未开展HCV或HBV NAT检测的地区,不宜简单取消献血者ALT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部队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避免血液浪费。方法整理2007~2012年驻连部队献血者登记信息,分为年龄因素组、体重指数组、疲劳运动组、饮酒组、肝炎病毒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选定符合该组条件的献血者100人,分别计算ALT均值及各组ALT值异常人数和所占比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ALT平均值分别为年龄因素组(43.5±27.5)U/L,体重指数组(42.3±25.8)U/L,疲劳运动组(40.2±23.7)U/L,饮酒组(38.5±29.2)U/L,肝炎病毒组(27.8±15.1)U/L和正常对照组(25.5±10.8)U/L。除肝炎病毒组外,各组ALT均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年龄因素组和体重指数组中ALT不合格比例最高分别占该组的37%和33%。结论导致部队献血者ALT值异常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体重,其次为疲劳及饮酒,工作中通过合理筛选及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0.
秦皇岛市无偿献血者结构与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秦皇岛市无偿献血者健康状况,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的献血者资料及其血液ALT、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检测结果,按年龄段、性别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49875名献血者血液检测总阳性率为2.56%,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增加;献血者中18~25岁年轻人占的比例较大;男性献血者人数多于女性献血者人数,两者血液检测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献血者选择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招募安全血源策略中的重要环节,生活、工作环境稳定的健康公民是安全的献血者,应加大宣传力度,呼吁适龄健康的公民积极地加入到固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总抗原(total HCV-cAg,tHCV-cAg)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作用及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3月丙肝患者血清标本66例,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HCV cAg,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丙型肝炎游离核心抗原(free HCV-cAg,fHCV-cAg)及丙型肝炎抗体(hepatitis C virus antibody,HCV-Ab),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CV-R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较HCV-RNA,tHCV-cAg及fHCV-cAg阳性率差异,同时分析tHCV-cAg与HCV-RNA及ALT相关性,探讨tHCV-cAg联合检测HCV-Ab与HCV-RNA检测符合率.结果 66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HCV-eAg阳性率与HCV-R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5,P>0.05);tHCV-cAg量与HCV-RNA呈正相关:logHCV Ag=0.81 log HCV RNA-1.31(γ=0.83,P<0.05).tHCV-cAg阳性率与fHCV c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53,P<0.05).HCV-cAg阳性组ALT值异常率与HCV-eAg阴性组ALT值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7.47).tHCV-cAg联合检测HCV-Ab符合率与HCV-RNA检测达100.00%.结论 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tHCV-cAg阳性率显著高于fHCV-cAg,与HCV RNA阳性符合率达96.08% (49/51),是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指标.tHCV-cAg和HCV-RNA呈正相关性,与肝功能损害相关,是反映病毒的复制指标.tHCV-cAg联合检测HCV-Ab可减低丙型肝炎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核酸检测技术探讨ALT在献血者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本站2015年1~6月共82 378份血液标本ALT、HBs Ag、抗-HCV检测结果;对908份ALT单项不合格标本进行NAT检测,并对此类献血者再次献血的血液筛查结果进行追踪分析。结果 82 378份血液标本中ALT异常925份,其中合并HBs Ag或抗-HCV阳性占1.19%(11/925);肝炎标志物阳性组与阴性组的ALT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8例ALT单项不合格献血者的NAT检测发现HBV阳性1例;重复献血者53例,HBs Ag、抗-HCV ELISA及NAT法检测均为阴性。结论虽然ALT在预防输血传播乙肝和丙肝中的作用已极其有限,但其对于排除HBV、HCV窗口期尚具有一定补充作用,同时可能预防隐匿性丙肝及其他已知或未知肝炎病毒的血液传播,目前尚不宜取消ALT检测。  相似文献   

13.
张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2402-2403
目的 分析该院2011年肺炎支原体(MP)检测情况.方法 采用被动明胶颗粒凝集法对2011年该院疑为MP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清MP抗体检测,并将结果根据季节、性别、年龄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1年检出MP阳性者631例,阳性率15.99%.春季MP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共检出MP阳性者291例,阳性率19.36%,男性共检出MP阳性者340例,阳性率1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少年组(7~17岁)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感染的发病与季节、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成年人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应考虑将MP检测列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分析邯郸地区无偿献血者ALT的影响因素,探讨ALT单项阳性导致血液报废的应对策略.方法 对邯郸市2009年3月~2010年2月18~55周岁20 560名献血者的个人信息及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5项检测结果行Epidata3.0双录入,采用Stepwise法进行多重线性回归筛选ALT的影响因素.结果 InALT与性别、年龄、职业、季节和献血次数有线性关系.其中季节影响最大,秋季ALT最高,其次为性别,男性ALT高;28~37岁组ALT高于其他年龄组;不同职业献血者学生的ALT值最低,公务员最高;多次献血者高于首次献血.学历对ALT的变化无影响.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献血者进行献血知识的宣传,加强采前征询,实施采前初筛,减少血液的报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无偿献血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异常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HBI),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丙型肝炎病毒感染(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HCI),隐匿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OCI)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陕西省血液中心2019 年1~6 月98 697 份血液标本ALT,HBV,HCV 检测结果;对其中ALT 单项异常标本进行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此外,收集ALT 初筛不合格血样125 份,合格血样112 份,实验室检测ALT,HBsAg 和抗-HCV,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并检测HCV RNA。结果 98 697 份血液标本中ALT 水平异常者654 份,其中ALT 单项异常者641 份,ALT 合并HBsAg/ 抗-HCV 阳性8 份,仅占ALT 异常者的1.22%;HBsAg 阳性组,抗-HCV 阳性组与对应阴性组的ALT 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LT 初筛不合格者HBV,HCV 感染率高于ALT 初筛合格者(4.8% vs 0.86%)和ALT 复检不合格者(4.8% vs 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8,7.61,均P < 0.05);641 份ALT 单项异常者NAT 检测发现HBV DNA 阳性一例;ALT初筛不合格血样中的119 例ALT 单项异常者检出OCI 一例,112 例合格献血者未检出OCI。结论 ALT 筛查献血者OBI,HBI,HCI 及窗口期的意义并不大,ALT 对OCI 筛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无偿献血者结构与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年龄和性别与5项血液检验指标结果的关系。方法:对111 634例献血者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组按性别统计ALT不合格男性明显大于女性,其他四项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LT性别和年龄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四项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LT检测结果与人群结构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01-2009-12 28 831份无偿献血者资料(按性别、年龄、职业),分别对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阳性分布进行归纳,根据计算结果,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献血者ALT阳性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中ALT不合格男性较女性多;31~40岁男性是ALT检测异常的高危人群,ALT不合格率与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根据此次研究结果,可以得出ALT在不同人群分布有规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HBV、HCV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关系,探讨ALT筛查在安全输血中的作用。方法对2016年3月1日—2017年2月28在本中心参加献血的83 618名献血者标本进行ALT、HBs Ag、HBV-DNA、抗-HCV、HCV-RNA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83 618名献血者标本中共检出2284份ALT异常值标本(ALT50 U/L),不合格率为2.73%;HBs Ag阳性520份,抗-HCV阳性220份;NAT共检出822份,经鉴别试验,其中HBV-DNA阳性516份,HCV-RNA阳性20份。HBs Ag阳性合并ALT异常15份,HBV-DNA阳性合并ALT异常16份;抗-HCV阳性合并ALT异常8份,HCV-RNA阳性合并ALT异常4份;ALT检测值与HBs Ag、HBV-DNA、抗-HCV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ALT异常组HCV-RNA阳性率与ALT正常组HCV-RNA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绝大部分HBV、HCV标志物阳性献血者中,其ALT检测值处于50 U/L以内。结论 ALT检测效用很小,大量ALT异常值的正常血液被报废处理,影响了无偿献血政策实施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不宜将ALT活性检测作为献血者强制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19.
临沧市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无偿献血者的情况,为制定献血者筛选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板速率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2次ALT检测,37℃下反应2次检测均超过40 U者判为异常,对异常结果与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献血次数的相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的相关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231份献血者标本经检测有1 495份ALT异常,异常率为7.04%;ALT异常人群在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等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初次献血者异常率最高,可达66.15%,异常的比例随献血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有ALT异常史的多次献血者,其再次献血时ALT异常的概率在40%以上;90%以上的ALT异常仅为ALT单项升高,与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无关。结论 ALT异常一直是造成血液报废的首要原因,此项目虽容易受一些非特异性因素的影响,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要不断总结改进,多环节把关,就能达到既保证血液安全,又避免血液浪费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0.
侯丽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2):1708-1711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儿童常见食物不耐受情况,为临床诊断儿童过敏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10 126例儿童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分析常见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季节之间的关系。结果10 126例患儿中有9 332例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92.2%。阳性率较高的前3位依次是鸡蛋(74.2%)、牛奶(68.1%)和小麦(55.0%)。其中仅对1种食物不耐受患儿为1 260例(12.4%),对2种食物不耐受患儿为1 537例(15.2%),对2种以上食物不耐受患儿例数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段患儿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总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在4个年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总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对牛奶和蘑菇不耐受阳性率略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患儿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总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鸡蛋、牛奶和小麦是天津地区导致儿童食物不耐受的主要过敏原。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儿童食物不耐受的预防和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