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血小板凝胶制备方法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化血小板凝胶(platelet gel,PG)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凝血酶、不同浓度血小板、血小板与激活剂不同比例制备的PG对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细胞迁移试验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凝血酶对ECV304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凝血酶和不同浓度血小板对VEGF释放量的影响。结果 PG促进ECV304细胞增殖和迁移;加入外源性凝血酶PG形成时间为40~60s,而不加外源性凝血酶PG形成时间600~1 200 s,但是不同浓度(0、100、1 000 U/ml)的凝血酶对ECV304细胞增殖和迁移影响甚微;PG促ECV304细胞增殖作用随血小板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血小板浓度处于(1 500~2 500)×109/L时趋于稳定;富血小板血浆(PRP)与激活剂的比例为10∶1时促细胞增殖效果略优于5∶1;PG上清中VEGF含量随着PRP中血小板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浓度(0、100、1 000U/ml)凝血酶制备的PG上清中VEGF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采集PRP的血小板浓度(1 000×109/L左右)已能保证细胞增殖效果、满足用于临床的PG需求;PG是否添加激活剂凝血酶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同源异体血小板凝胶促进糖尿病性难治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采用同源异体单采血小板为原料制备血小板凝胶(platelet gel,PG)。32例患者分为皮肤溃疡型和窦道型2类,各类分别设立对照组与实验组,皮肤溃疡型各10例,窦道型各6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方法,实验组采用PG治疗,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情况,测量愈合面积或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例糖尿病性溃疡患者综合疗效评价统计结果显示,糖尿病性皮肤表面溃疡型和窦道型溃疡种类型的PG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12周痊愈率达到87.5%,而对照组仅为12.5%。皮肤溃疡型和窦道型创面治疗第3、6、12周时的愈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具有疗程短、换药间隔时间长、愈合质量好等优势。结论同源异体血小板凝胶用于治疗糖尿病性难治性溃疡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无不良反应,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性难治性创面愈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修复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含有的多种牛长因子已被证实可促进一些特定细胞的增殖分化.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凝胶修复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和地点:同体对照实验,于2007-03/2008-03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完成.材料:清洁级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质量2.5-3.0 kg,雌雄不限.抽取兔耳中动脉血液8 mL制作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方法:取新两兰大白兔20只,在背部脊柱两侧分别制作面积为3 cm×3 cm的全层皮肤缺损.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组,皮肤缺损区以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覆盖,另一侧为对照侧,以自体血凝块覆盖,用3M膜密封创面.术后第5,10,15,20天通过大体观察,面积计算以及组织学切片来观察两侧伤口愈合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检测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和全血中血小板浓度.②两组创面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富血小板血浆中血小板浓度明显大于全血涂片.术后第5天,可见自体富血小板凝胶组炎性渗出物较少;术后第5~20天,两侧创面逐渐缩小,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创面缩小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显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组新生皮肤较对照组成熟.结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可促新西兰大白兔皮肤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兔肝脏出血模型,研究负载PRP壳聚糖-明胶复合敷料(CMC/ GMs/PRP敷料)的止血和促愈合效果。方法将2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4组,每组5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实验组(B组)、阴性对照组(C组,创口敷普通纱布)、阳性对照组(D组,创口敷术益纱敷料)。建立兔肝脏出血模型后,记录每只兔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并于术后第1、2、3、4 周时进行主要血液学指标检测及组织学评价。结果 CMC/GMs/PRP复合敷料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均少于其它三个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观察愈合过程中实验组白细胞变化最小,实验组肝损伤后的修复效果和安全性均优于其它组。结论负载PRP壳聚糖-明胶复合敷料具有良好的止血和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凝胶生物效应的发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富血小板血浆制备的方法、血小板的完整性、抗凝剂及激活剂的选择等.目的:比较不同抗凝剂与激活剂联合应用对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释放生长因子影响的差异.方法:抽取新西兰兔全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再用牛凝血酶和Ⅰ型胶原激活,实验共分4组:依地酸钠钙-凝血酶组,依地酸钠钙-Ⅰ型胶原组,肝素-凝血酶组,肝素-Ⅰ型胶原组.分别计数各组富血小板血浆血小板数目.在激活富小板血浆后2 h,1 d,3 d,5 d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白对照组(全血)和各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的浓度,比较各组间2种生长因子释放方式和浓度的差异.结果与结论:依地酸钠钙-Ⅰ型胶原组合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累积释放量最大(P < 0.05);使用Ⅰ型胶原作为激活剂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中上述2种生长因子的释放方式均为持续缓慢,并且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释放与激活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873);而凝血酶激活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释放生长因子的速度则较为快速(P > 0.05).结果证实,依地酸钠钙与Ⅰ型胶原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所释放生长因子的浓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背景:胶原已经被证实能够促进受损组织创面的修复,加速创面愈合。目的:观察凝胶型活性胶原敷料对糖尿病皮肤缺损愈合的影响,以及在促进毛细血管再生方面的作用。方法:取SD大鼠160只,其中40只为正常对照,另12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造模9周后将12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连同正常对照组在大鼠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创面外敷灭菌凡士林,实验组外敷凝胶型胶原敷料,阳性对照组外敷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观察各组创面愈合面积及毛细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与结论:给药第1周,除正常对照组动物愈合较快外,其余各组动物创面愈合速度差异不大;给药第2周,正常对照组愈合速度最快,阳性对照组、实验组创面未愈合面积小于模型组;给药第3周,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创面未愈合面积小于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给药第4周,正常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未愈合面积小于模型组和实验组;并且实验组给药第2,3周的创面愈合效果好于阳性对照组。实验组给药第1,2,3周的毛细血管数均多于其余3组。结果表明凝胶型胶原敷料可促进糖尿病缺损创面愈合速度并提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对骨的再生和修复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大体和扫描电镜两种方法观察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的结构,探索其用于组织工程载体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4-01/03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动物中心完成。①制备牛凝血酶溶液:作为使富含血小板血浆结固成凝胶的催化剂。②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液:将清洁级新西兰兔4只,解剖颈内静脉,抽取静脉血10mL,离心后将红细胞与血浆分离,再将血浆离心,使富含血小板血浆与乏血小板血浆分开,得到富含血小板血浆。③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将富含血小板血浆与牛凝血酶溶液按体积比6∶1充分混合为凝胶。④冻干及观察:将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冻干,进行大体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①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大体观察结果:可见大量的纤维彼此细密交织。②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材料内大量的纤维交织,形成支架,其间含有大量的孔隙,孔隙彼此相通,孔径为200~1000μm,孔隙率80%。结论: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呈典型的多孔性结构,孔径大小、孔隙率均比较符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而且又含有丰富的、对成骨有利的生长因子,提示富含血小板血浆可用作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不同浓度凝血酶对富血小板血浆修复颅骨缺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生物功能的发挥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如个体差异、富血小板血浆的使用浓度、富血小板血浆载体、富血小板血浆激活方式等均可影响富血小板血浆的作用.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凝血酶对富血小板血浆修复颅骨缺损的影响.方法:抽取兔耳中央动脉全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稀释富血小板血浆,使其中血小板最终计凝数约为全血的5倍.在16只新西兰兔颅骨顶部分别制备4个直径为8 mm的全厚层骨缺损,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 U/mL凝血酶+富血小板血浆+β-磷酸三钙、1 000 U/mL凝血酶+富血小板血浆+β-磷酸三钙、富血小板血浆+β-磷酸三钙与单纯β-磷酸三钙植入4个缺损区域内.术后1,3个月X射线、光镜观察颅骨修复情况,计算各组新骨生成面积百分数.结果与结论:术后1个月,各组缺损边缘较清晰,缺损周边有不同程度新骨生成,β-磷酸三钙颗粒部分降解,降解处由新骨代替,仅见少量骨陷窝,缺损中心β-磷酸三钙周围可见纤维包绕,仅少数标本可见新骨生成;X射线显示边界清晰,缺损区密度较为均一:各富血小板血浆组新骨生成百分数均高于β-磷酸三钙组(P<0.05),但富血小板血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各组缺损边界不清,新骨生成量增加,缺损周边β-磷酸三钙颗粒部分或全部降解并由新生骨所代替,部分区域出现骨小梁,新生骨中骨陷窝增多,多数标本缺损中央有新骨生成;X射线显示各组缺损边缘模糊不清,缺损周边部分密度高于缺损中心部位,与其他正常部位骨密度相当;各富血小板血浆组新骨生成百分数亦明显高于β-磷酸三钙组(P<0.05),富血小板血浆+β-磷酸三钙组高于其他3组(P<0.05),两凝血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新西兰兔颅骨缺损修复,60,1 000 U/mL凝血酶对富血小板血浆修复新西兰兔颅骨缺损的作用无影响,可能与并未找到凝血酶的最佳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文献报导单一局部应用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或胰岛素对糖尿病创面的愈合具有促进作用.拟验证局部联合应用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对老龄糖尿病大鼠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10/2007-05在甘肃省中医学院SPF级动物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及分组:SPF级健康Wistar老龄大鼠88只,年龄1年以上,雌雄不限,体质量300~350 g.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20只,糖尿病烫伤对照组20只,糖尿病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对照组16只,糖尿病胰岛素对照组16只,糖尿病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胰岛素治疗组16只.实验用鱼精蛋向锌胰岛素为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产品;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凝胶剂为北京金赛狮生物制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产品.②实验过程:除烫伤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通过高脂、高蛋白、高糖饲养后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建立老龄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并以高脂、高蛋白、高糖饲养.8周后各组给予深Ⅱ度烫伤.③实验评估:于伤后第1,3,7,14,21天时相点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观察组织形态学、检测创面羟脯氨酸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D34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实验过程对动物的处理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结果:与糖尿病烫伤对照组、糖尿病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对照组、糖尿病胰岛素对照组相比,糖尿病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胰岛素治疗组老龄大鼠创面愈合率加快(P<0.05),创面上皮化加速,羟脯氨酸含量增加(P<0.05),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D34阳性表达,微血管密度值增加(P<0.05).结论: 局部联合应用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胰岛素可通过协同作用促创面胶原的合成,增加创面的血管形成,加速老龄性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周海洋  王宸  耿震 《中国临床康复》2011,(24):4415-4418
背景:研究表明富含血小板血浆常通过同源异体制备,可应用于促进扁骨和松质骨的骨折愈合。目的:用Landsbergs法制备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观察其对兔桡骨骨折愈合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兔随机分成富含血小板血浆组和对照组,分别建立桡骨中下1/3处骨折模型,富含血小板血浆组中加入制备的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凝胶,对照组建立骨折模型后直接缝合。采用Landsbergs法制备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并植入富含血小板血浆组的骨折端,并行骨折断端石膏外固定。结果与结论:兔骨折标本在建模后1,2,4,6周均有不同程度骨痂形成。富含血小板血浆组在建模后第4周X射线进行影像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富含血小板血浆组Ⅰ型胶原量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可持续4周左右。结果证实,富含血小板血浆可通过增加骨痂中骨岛量和加速Ⅰ型胶原合成而明显促进长骨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兔烫伤创面的动物模型,研究兔自体PRP治疗烫伤创面的效果。方法:参照Sonnleither法制作PRP,全过程遵循无菌操作要求。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12只,并造两侧为深Ⅱ度创面的烫伤模型。实验组使用PRP,控制组使用磺胺嘧啶银(SD-Ag)。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检测,以x-±s表达实验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创面面积随时间延长而逐渐缩小,以实验组创面愈合尤为显著。7d实验组肉芽组织灶更显著;10d实验组较控制组毛细血管量及成纤维细胞更丰富,创缘上皮增殖更显著。14d实验组显示毛细血管数少而大部分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大量新生表皮细胞覆盖伤口。两组愈合面积均数之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以促进大白兔烫伤创面愈合,愈合创面质软,无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敷料治疗重症天疱疮的效果,并总结护理要点,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换药方法.方法 采用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将2017年8月—2019年3月住院患者32例设为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8月住院患者28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油纱进行换药,每天1~2次;试验组患者采用磺胺嘧啶银脂质...  相似文献   

13.
去腐生肌活性敷料治疗小儿皮肤软组织擦挫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去腐生肌活性敷料治疗小儿急性皮肤软组织擦挫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2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8例常规清创后,使用本院自制的去腐生肌活性敷料均匀涂于创面,每天或隔天换药一次,直至痊愈;对照组74例用0.5%络合碘常规换药。观察两组患儿的痛苦程度、创面感染发生率、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等。结果实验组不仅在创面感染发生率、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等方面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而且止痛效果显著、快速,小儿换药痛苦少。结论在治疗急性皮肤软组织擦挫伤中,去腐生肌活性敷料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换药,可作为一种治疗急性皮肤软组织擦挫伤的纯中药制剂在家庭及临床上推广应用,特别适用于小儿、老人、疼痛耐受性较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方桐叶烧伤油对机械性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害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机械性医用粘胶皮肤损伤的病人,按抛硬币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用凡士林纱布、复方桐叶烧伤油纱布进行伤口换药,比较两组病人伤口愈合情况(PUSH评分)及换药时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试验组干预后3 d、7 d伤口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第1次、第2次、第3次换药时试验组病人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桐叶烧伤油可有效治疗机械性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害,减轻换药时病人疼痛,效果优于凡士林纱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纳米银敷料应用于颈部淋巴结核脓肿术后伤口换药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颈淋巴结核并发浅表脓肿行切开引流术后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亲水性纤维含银敷料换药,对照组采用异烟肼、利福平纱条换药。比较2组伤口愈合时间。结果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为(62±12)d,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为(79±15)d,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米银敷料应用于颈部淋巴结核脓肿术后伤口换药的效果,可以达到应用传统方法异烟肼、利福平纱条换药的治愈效果,且愈合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结合丹参酮注射液湿敷慢性伤口的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试验组在伤口常规消毒后用丹参酮注射液冲洗并湿敷,外用水胶体敷料固定;对照组在伤口常规消毒后用传统敷料覆盖创面。定期观察并记录创面一般情况(包括换药疼痛、创面颜色、异味、渗液及感染)及创面愈合速度。结果试验组创面红润48例(100%),换药疼痛0例,渗液4例(8%),异味伤口4例(8%),而对照组创面红润25例(52%),渗液16例(33%),异味伤口12例(2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继发感染,试验组的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缩短1228d(P<0.05)。结论应用水胶体敷料结合丹参酮注射液湿敷创面能有效清除创面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生长,减少伤口疼痛,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藻酸盐敷料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76例,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治疗不同阶段敷料渗液量、换药次数、换药时间、愈合费用、切口感染、Ⅱ期愈合、渗液管理显效时间、愈合时间等各项指标。进行X2检验和t检验。结果2组间愈合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治疗后其他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藻酸盐敷料有利于腹部脂肪液化切口渗液及伤口床的管理,能显著缩短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藻酸盐敷料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藻酸盐敷料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76例,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观察2组治疗不同阶段敷料渗液量、换药次数、换药时间、愈合费用、切口感染、Ⅱ期愈合、渗液管理显效时间、愈合时间等各项指标.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 2组间愈合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实验组治疗后其他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藻酸盐敷料有利于腹部脂肪液化切口渗液及伤口床的管理,能显著缩短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