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下颌骨发育过度导致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的表达,探讨IGF-1基因表达与下颌骨生长的关系。方法选取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27例,骨性Ⅰ类患者(包括个别正常)27例,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技术研究下颌骨中IGF-1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RT-PCR检测结果显示,骨性Ⅲ类错畸形组中IGF-1 mRNA的表达量为(5.541 0±2.044 7)μg/μl,骨性Ⅰ类组中IGF-1 mRNA的表达量为(1.282 1±0.273 1)μg/μl,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IGF-1基因光密度值与浓度关系曲线,得回归系数0.998。ELISA检测结果显示,骨性Ⅲ类错畸形组中IGF-1蛋白浓度为(84.125 9±29.294 7)ng/L,骨性Ⅰ类组中IGF-1蛋白浓度为(22.406 4±4.931 2)ng/L,2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颌骨生长量越大,IGF-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骨性Ⅱ类与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第二恒磨牙的萌出位置和钙化时间上的差异.方法 对平均年龄为11.2岁的220例患者的治疗前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其中19%为骨性Ⅰ类错(牙合)畸形,32%为上颌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49%为下颌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结果 各错(牙合)畸形组中第二恒磨牙钙化阶段的分布相近,骨性错(牙合)畸形类型与第二恒磨牙的发育阶段没有明显相关性.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组最大年龄组(12岁以上),上颌第二恒磨牙的萌出位置更偏牙合向.结论 上颌骨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中,上颌第二恒磨牙萌出较早,但钙化时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McNamara分析法对广西局部地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其骨性特征,为正畸与正颌外科的临床诊断、治疗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广西地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82例及广西地区骨性Ⅰ类成人个别正常(牙合)50例,通过CASSOS软件对其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McNamara分析研究.结果:(1)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上颌突度、有效上颌长度测量值小于骨性Ⅰ类组(P<0.05),下颌突度、有效下颌长度、下颌平面角与下切牙突距测量值均大于骨性Ⅰ类组(P<0.05).(2)在骨性Ⅰ类个别正常(牙合)组中男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组中男性的有效下颌长度、下切牙突距和下前面高均大于女性(P<0.05),上颌突度则女性大于男性(P<0.05).(3)分别在男性和女性中比较骨性Ⅲ类错(牙合)和Ⅰ类个别正常(牙合)的数值发现,男性中两者有显著差异的测量项目更多.结论:广西局部地区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同时存在上颌发育不足和下颌发育过度,以后者为主.男性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较女性更严重,面型更差.  相似文献   

4.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最难矫治的错(牙合)畸形之一,有1/4骨性Ⅲ类错(牙合)是由于上颌发育不足所致[1],部分病人同时存在下颌发育过度.前牵引上颌并刺激其生长,同时抑制下颌向前生长,是临床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重要方法.我们对15例因上颌发育不足(其中6例伴有轻度下颌发育过度)造成的骨性Ⅲ类错(牙合)进行上颌前牵引矫治,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 2月我科收治 1例 18岁以上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 ,采用正畸掩饰性矫治方法 ,取得满意的效果。1 病例摘要患者男 ,19岁。Ⅲ类面型即面部侧貌为轻度凹面型 ,磨牙为近中关系 ,前牙反牙合 ,下前牙不能后退至前牙对刃关系 :3|3唇侧向错位。X线头影示 :SNA 78° ,SNB 81° ,ANB- 3°,反复牙合Ⅱ°,反覆盖Ⅰ°。诊断 :安氏Ⅲ类错牙合 ,骨性Ⅲ类错牙合。治疗目标 :(1)内收下牙列开展上前牙 ,矫治前牙反牙合。(2 )促后牙齿槽骨长高 ,使下颌骨产生向下、向后旋转 ,从而达到矫正下颌前突的效果 ,促成安氏Ⅰ类关系。 (3)保持治疗后咬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分别测量骨性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上颌前牙牙根的长度,探讨上颌前牙牙根吸收的发生与错牙合畸形的关系,以此来指导临床正畸工作。方法:选取年龄为18~35岁的南通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180例(牙列完整,无颌骨畸形,未受外伤,前牙区无埋伏牙及多生牙,无牙周疾病,未行正畸治疗),分为3组(骨性Ⅰ类组、骨性Ⅱ类组、骨性Ⅲ类组),分别测量其牙根长度及唇腭侧骨质厚度。结果:骨性Ⅱ、Ⅲ类患者前牙牙根长度明显短于骨性Ⅰ类患者的长度。牙根吸收在骨性Ⅱ类患者中发生率最高,其次是Ⅲ类患者,Ⅰ类患者中发生的最少。骨性Ⅰ类患者的上前牙唇腭侧骨质厚度均大于骨性Ⅱ、Ⅲ类患者。结论:骨性Ⅱ、Ⅲ类患者可能更易发生牙根吸收。  相似文献   

7.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具有随生长发育逐渐加重的趋势,可对患者的口腔功能及面部美观造成不良影响。由于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具有复杂性和易复发的特点,导致该类错(牙合)畸形的矫形治疗在临床中较为棘手。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为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发育过度或两者皆有。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矫形治疗主要包括上颌前方牵引和颏兜治疗,二者短期疗效明显,能够改善患者的咬合及面型,但长期稳定性尚有争议。矫形治疗的时机选择及长期稳定性与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本文作者就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生长发育特征及矫形治疗的长期稳定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据最近的研究显示,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中有42%~63%的患者含有不同程度的上颌骨发育不足因素[1].  相似文献   

9.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正畸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骨性Ⅱ类错(牙合)表现为发育过度的上颌骨和/或伴下颌后缩;牙性Ⅱ类错(牙合)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可伴前牙覆盖过大.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可利用其生长发育潜力通过功能矫形的方法前导后缩的下颌骨;严重骨性畸形的患者则需要成年后通过正颌手术纠正异常颌骨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儿童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14例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患儿,戴用口内环托活动矫治器配合面具式前方牵引1年.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向下生长;A点前移,SNA角、ANB角显著增大;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抑制并顺时针旋转,Wits值显著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上颌骨前移、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在矫治的保持时期,所有患儿恢复正常的生长型.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儿今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早期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前方牵引矫治进行疗效评价.方法 对28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上颌前方牵引可有效地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结论 上颌前方牵引是早期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儿童替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并进行疗效评估.方法 14例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患儿,戴用口内环托活动矫治器配合面具式前方牵引1年.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牙合)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向下生长;A点前移,SNA角、ANB角显著增大;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抑制并顺时针旋转,Wits值显著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上颌骨前移、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在矫治的保持时期,所有患儿恢复正常的生长型.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显著,可减少患儿今后进行正颌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13.
安氏Ⅲ类错(牙合)的颅面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几何形态测量学引入口腔正畸领域来探讨颅底、下颌形态在骨性Ⅲ类错(牙合)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恒牙初期骨性Ⅲ类与Ⅰ类错(牙合)患者头颅侧位片各30张,描记颅底的9个标志点及下颌的15个标志点,数字化后采用Procrustes重叠法、薄板曲线法、欧式距离矩阵法和常规头影测量法,对骨性Ⅲ类与Ⅰ类错(牙合)患者的颅底形态及下颌形态进行比较.结果 Ⅲ类错(牙合)组后颅底变化显著,水平向向前缩窄,垂直向向下延长,前颅底长度变小,S-Se段上扬,颅底角无变化,髁状突长度、升支高度、下颌体长度增加,颞颌关节、颏部都靠前,下切牙代偿性的倾斜来掩饰骨骼畸形.结论 Ⅲ类错(牙合)的颅底、下颌形态各有特点,并影响Ⅲ类错(牙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在正畸临床治疗中常会遇到安氏Ⅰ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其临床特征主要包括Ⅰ类远中磨牙关系,存在严重的上下颌矢状关系不调,上颌前牙唇侧倾且牙弓狭窄,下颌正常或后缩,伴有程度不等的深覆(牙合)和深覆盖,特别是骨性Ⅰ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上下颌骨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协调,面部侧貌为凸面型且代表上下颌关系ANB角一般均大于5°[1].  相似文献   

15.
王碧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4594-4595
<正>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一种随生长发育加重的错(牙合)畸形,据统计,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中,伴有上颌后缩者,替牙期占13%,恒牙期占34%。前方牵引主要用于治疗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其主要目的促进上颌骨的发育,改善上下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口咽气道形态特征,分析上下颌骨的位置对气道的影响,为正畸临床评估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气道三维结构,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方法:筛选CBCT资料,按纳入标准分为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组和上颌前突组,以骨性Ⅰ类错牙合为对照组(各40例),采用Invivo 5软件测量相关指标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气道各段截面积、体积、矢状径、冠状径、气道角度及舌骨位置等测量项目上,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组相对于骨性Ⅱ类上颌前突组及骨性Ⅰ类组有较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明显呈现狭长、向后倾斜的口咽气道形态,而骨性Ⅰ类患者气道形态更为直立,且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口咽气道截面最狭窄。结论:成人不同骨性错牙合畸形口咽气道三维特征不同,下颌骨矢状位置、长度较上颌骨对口咽气道形态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王君  兰青 《广西医学》2007,29(5):688-689
目的 探讨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适用性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III类错牙合患者7例,年龄(8.1±1.9)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应用弹性材料制作包绕上颌全部牙齿及部分牙槽骨的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反(牙合).结果 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固位良好,作用力适度.对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平均增大1.9°,ANB角平均增大2.8°.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 弹性夹板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有效,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王碧丽 《实用医技》2007,14(33):4594-4595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一种随生长发育加重的错[牙合]畸形,据统计,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中,伴有上颌后缩者,替牙期占13%,恒牙期占34%。前方牵引主要用于治疗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其主要目的促进上颌骨的发育,改善上下颌骨间大小和位置的不协调关系。以往大部分研究表明:前方牵引后,上颌骨位置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前移,下颌骨多出现顺时针旋转。也有研究表明,上颌骨有刺激性的向前生疑,而对下颌骨生长的限制不明显。目前我们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早期矫治通常采用前方牵引与上腭快速扩弓联合应用的综合性治疗办法,取得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一种发育性畸形,随儿童的生长发育而发生、发展,以往的文献往往将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病因归于下颌骨的过度生长发育,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约15%~36%的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上颌骨发育不足[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Tip- Edge Plus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分析患者颅面、牙颌特征的改变,探讨Tip-Edge Plus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机制.方法 临床病例中选取6例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病例,应用Tip- Edge Plus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对矫治前后的侧住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 6例病例前牙反(牙合)均解除,磨牙达到中性关系,下前牙舌倾,面型外观有所改变.结论 Tip- Edge Plus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持续轻力能有效远中向直立下颌磨牙,纠正反(牙合),矫治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