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PCI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采取头脑风暴法确定以提高PCI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按品管圈的步骤来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按照品管圈的活动完成后,PCI术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由原来的45%提高到9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提升了健康教育的完整率,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最终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应用方法: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管理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患者,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提高留置管路患者管路健康知识知晓率从54.44%升高至76.50%达到预期目标,结论: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增强护士对品管圈的认识及品管手法,提高护士的宣教及沟通能力.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规范了管路宣教的资料。规范了护士管理流程、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留置双J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12月入住本科诊断为输尿管结石、并在术后留置双J管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留置双J管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活动主题,制定品管圈活动步骤,通过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来评价品管圈活动运用的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双J管用途、双J管移位危害、置管后活动指导及拔管方式和时间等方面的知晓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置管后发生血尿、双J管移位、膀胱刺激征、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双J管患者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患者认知程度,优化临床治疗和护理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降低留置尿管渗尿发生率中的作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品质管理手法管理留置导尿患者。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留置尿管渗尿发生率从活动前的21.9%降至活动后的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的积极性、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凝聚力、个人潜能、自信心、品管手法均较改进前明显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留置尿管渗尿发生率,还提高了圈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留置针已经广泛应用于儿科,但是儿科护士对留置针相关知识的知晓还欠全面和专业,本研究探讨品管圈管理对儿科护士留置针知识知晓率及家属满意度影响。方法选取2017-12-01-2018-04-30本院实施品管圈管理的400例患儿及家属为品管圈组,选择2017-08-01-10-30未实施品管圈活动前400例患儿及家属作为对照组。比较活动前后儿科护士留置针知识知晓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品管圈活动后,儿科护士留置针知识知晓率由46.31%提高到7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59,P<0.001。品管圈组家属满意度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3.75%,χ~2=95.096,P<0.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儿科护士留置针知识知晓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男性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拔管风险中的效果。方法 2018年6-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男性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拔管风险为主题,制订活动计划,活动前后各选出男性脑卒中并留置尿管患者37例,活动前患者为对照组,活动后患者为观察组,通过对出现的留置尿管拔管风险进行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并合理实施改进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观察对比结果并进行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留置尿管拔管风险由21.6%降至2.7%。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男性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拔管风险,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不仅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提升护理人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品管圈在提高携带双J管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中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后采用评价法选取本次研究讨论主题为提高携带双J管患者健康教育效果中的应用效果,调查统计所研究区域内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现状,同时对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普遍较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有效的改善措施。结果:经6个月的品管圈健康教育良性干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持续性质量改进,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超过预期目标。结论:在携带双J管患者住院期间开展全面、正确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全面提升,同时也可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中的应用效果。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评价法确定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对本病区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现状进行调查,进行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低的原因分析。实施有效对策,经过品管圈11个月的良性干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从58%提高到77%,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最终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提高至82%,完成预期81.5%目标,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正确全面的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活动,对留置胃管中的一些不良因素加以纠正,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保证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在本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品管圈QCC,圈名为卫献圈),运用品管工具分析,通过研究留置胃管失败的因素,在本科室两个病区各层次护士统计了253次留置胃管,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0.1%,通过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加强技能培训。结果留置胃管253次,一次成功率达到98%,提高了7.9%。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改善了病人对护士留置胃管技术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循证护理为模式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管理.方法 以循证护理方法对311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舒适护理管理,除采取手术前后心理护理外,更应注意术后结膜水肿、咽部不适、肩背部疼痛以及留置尿管、引流管的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舒适护理管理,311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均治愈出院.经术后随访1~12个月,目前尚无复发病例.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管理特点是根据循证护理方法,对手术前后焦虑、术后结膜水肿、咽部不适、肩背部疼痛、留置尿管、引流管不适进行护理干预,提高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程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新兴的高新技术企业职业危害具有隐蔽性、多样性的特点,运用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论在新兴行业中探讨-种循环改进的职业病风险教育体系,以提高从业者对职业病风险的知晓值。方法选取两高新企业根据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论体系,按照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步法,对新兴行业企业从业者掌握了解职业病风险的健康教育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从业者职业病风险知晓值的主要原因。测定该人群职业病风险知晓值、制定改进措施并开展为期1年的基于六西格玛改进的职业病风险健康教育;对照企业则开展1年常规性职业健康教育。两企业从业者职业病风险知晓值采用30%抽样调查获得,差异的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影响从业者职业病风险知晓值的主要原因是从业人员基本素质与企业的技术属性之间存在较大落差。改进企业和对照企业从业者职业病风险基线知晓值分别为29.1±13.6和30.9±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年的职业病风险健康教育,两企业从业者对职业病风险知晓值分别为76.5±4.3和52.7±1I.9,调整年龄、性别后,风险知晓值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新兴行业从业人员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知程度,有利于开展职业病立体防治工作,既可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又有助于新兴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保证医师交接班记录完整性中的作用,以提高交接班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基本操作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医师交接班记录的完整性进行调查,分析医师交接班记录不完整的原因,提出并落实改进对策,将活动开展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医师交接班记录不完整率从活动前的47.1%下降至19.3%,活动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医师对责任心、品管手法运用等自我评价均较活动前提升。结论通过此次品管圈活动,显著降低了医师交接班记录的不完整率,提高了医师交接班质量和效率,增强了圈员自我质量管理意识和品管工具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院管理》2015,(5):80-83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工作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效果 方法 实施品管圈活动前随机选取2013 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840例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后随机选取2015 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840例患者,使用相同的评价标准对两组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品管圈工作模式后,患者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技术操作、危重病人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活动前,同时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结论 品管圈工作模式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管理,值得在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前后的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评估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以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开展前的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基线作对照,干预期每年对乌兰察布市养殖牛羊人群和畜产品加工人员开展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册、乳胶手套、消毒液。宣传出圈剪羊毛戴口罩,接羔戴手套等核心信息。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报刊、墙体标语大众传媒宣传,每年在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时进行一次布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对连续3年的布病防治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2010年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开展前,乌兰察布市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45.49%。2011年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开展后,2011年、2012年、2013年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0.12%;91.22%;92.45%。结论基线期与干预期比较,干预期布病基本知识、布病危险因素、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总知晓率明显高于基线期。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可以显著地提高布病高危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习惯正确率,值得在布病防治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品管圈活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皮下注射用药不良反应预防的影响。方法 在2018年11月—2020年5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的3 059例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中,以盲抽法选取76例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品管圈组与常规组,各3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品管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PZB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评分和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品管圈组健康知识知晓率94.74%(36/38)较常规组76.32%(29/3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23);干预后,品管圈组VAS评分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0.26 vs 2.03±0.31,t=8.684,P<0.001);品管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6%(2/38)较常规组23.68%(9/3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8,P=0.023);品管圈组SERVQUAL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58±0.69 vs 20.90±0.85,t=15.090,P<0.001)。结论 品管圈活动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皮下注射用药中,可提高健康知识知晓度,降低皮下注射用药不良反应,减轻疼痛度,且护理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老年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服用时间的知晓率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针对本病区患者的特定,确定以老年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服用时间的知晓率为主题,分析其原因,制定住院患者的质子泵抑制剂服药指引和具体的教育内容及落实责任人,将质子泵抑制剂服药指引发到每个患者及家属手中,并由责任护士逐一讲解,在讲解的过程针对个体理解、记忆能力不同,反复强化重点教育至出院后。不定时的由责任护士电话随访,随访内容询问服质子泵抑制剂药。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服用时间知晓率由56%提高至80%。结论利用品管圈活动对老年住院患者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进行管理控制,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住院患者对质子泵抑制剂服用时间知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可以调动科室护士主动参与病房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性,有利于护理团队的管理,能够更好地促进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方法 对患高血压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根据《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的要求,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老年高血压的关注度.结果 健康教育前的知晓率为59.6%,治疗率为56.7%,控制率为40.7%;教育后治疗率提高到87.2%,血压达标306例,控制率为68.1%.结论 针对老年居民和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对高血压病的关注度、知晓率和治疗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因病致残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示开展健康教育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降低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开展品管圈活动,运用品管手法及统计工具了解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原因,从疼痛管理、术后活动管理、管道方案优化、宣教方式改变等方面予以干预。结果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率由67.92%降低至28.57%,且优化了管理流程。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后恐动症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手术安全核查工作的执行力。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手术安全核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标准化流程的建立、专业培训及医院建立有效地监督处罚制度等手段,提高医护人员对核查的认知力。结果使手术安全核查的执行力明显提高,由活动前的83.3%提高到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护理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病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2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慢病管理组和对照组,慢病管理组采用慢病管理方法管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指导,随访6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认识、生活方式、血压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评价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高血压认知度,慢病管理组达标率为lOO%,对照组为85.8%,慢病管理组高血压认知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6个月慢病管理后,慢病管理组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高脂饮食、高盐饮食、体重、运动、情绪)情况明显改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病管理组血压控制率为96.43%(135/140),对照组为56.67%(6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7,P〈0.01)。慢病管理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进行慢病管理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的认识率、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